文/晚風暮雨
中國歷史上,每個王朝的開國皇帝幾乎都是一代梟雄,他們智慧深沉、野心勃勃,擁有氣吞山河的氣魄,金戈鐵馬十數(shù)載,最終開創(chuàng)一個新的王朝。
即使是重建宋朝后只能茍且偏安于半壁江山的宋高宗,他雖然只能算“半個開國皇帝”,但也是老謀深算之輩,否則也不可能重整風雨飄搖的江山,使其又延續(xù)了一百多年。
可以毫不夸張的說,歷朝的開國皇帝幾乎都是才智過人的一時英杰,據(jù)統(tǒng)計,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稱皇帝以來,開國皇帝大約有幾十人(包括戰(zhàn)亂時期的割據(jù)政權和少數(shù)民族政權)。
這么多開國皇帝之中,有一個人例外,他沒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而且受制于大臣,最后竟然還被大臣給活活氣死了。
這位窩囊透頂?shù)拈_國皇帝就是司馬懿曾孫、東晉開國司馬睿。
司馬睿,字景文,是瑯邪恭王司馬覲之子,父親去世后,襲爵瑯邪王,關于司馬睿的身世,還有“牛繼馬后”之說:司馬睿的媽媽夏侯光姬(曹魏名將夏侯淵的曾孫女)與牛金私通,生下司馬睿(也一些學者被稱為牛睿),后來司馬睿登基,建立東晉王朝,至此,晉朝的江山從司馬家手里轉到牛家手里。
當然,“牛繼馬后”之說尚有爭議,并不完全可信,較為靠譜的說法是與東晉對峙的北朝人為了詆毀東晉王朝的的正統(tǒng)性而故意編造的。
司馬睿被晉懷帝拜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諸軍事,后來,在瑯琊王氏族人王導的建議下,渡江南下,來到建康,結交和籠絡江左士族。
西晉滅亡后,司馬睿在宗室和南北方世家大族的擁戴下,正式即位,即晉元帝。
司馬睿雖然號稱開國皇帝,但當時瑯琊王家在朝堂的勢力凌駕于司馬氏之上,故被時人稱為“王與馬,共天下”。
王氏家族的王導和王敦兄弟二人,基本上掌控了朝廷,王導任丞相,司馬睿稱他為“仲父”,王敦則則掌控軍隊,史書上稱其“專任閫外,手控強兵,群從貴顯,威權莫貳(1)”。
王氏兄弟權力過大,自然引起皇帝猜疑,司馬睿先后提拔和重用刁協(xié)和劉隗兩人以牽制王氏兄弟,同時疏遠王氏兄弟。
王導氣度不凡,一直安守本分,無異心,王敦則暴跳如雷,“每酒后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壺,壺口盡缺(2)”,由此還產(chǎn)生了一個成語:唾壺擊缺。幾百年后,北宋大文豪蘇東坡還在詩中調(diào)侃道“莫因老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壺(3)”。
司馬睿對王敦也有所防范,任命戴淵為征西將軍,都督兗、豫等六州軍事;劉隗為鎮(zhèn)北將軍,都督青、徐等四州軍事,各率萬人,分駐合肥、淮陰,名義上是防范北方的后趙,實際上是防備王敦。
永昌元年(公元322年),王敦以誅殺奸臣劉隗等人為借口,在武昌起兵,順長江東下攻打首都建康,同時,王敦的心腹將領沈充在吳興舉兵響應,兵至蕪湖后,王敦又上書奏列刁協(xié)罪狀。
司馬睿大怒,下詔定王敦為“大逆”,下令斬殺者王敦可封為五千戶侯,并宣稱要御駕親征,同時調(diào)劉隗和戴淵等人率軍回防建康。
當時東晉王朝的世家大族對司馬睿和王敦之爭大多報以觀望的態(tài)度,太子的至交好友,散騎常侍溫嶠甚至認為王敦起兵一定有他的原因,“大將軍此舉似有所在,當無濫邪?(4)”,建康城內(nèi)的王氏家族成員和黨羽或者出城投奔王敦,或者暗中準備接應。
朝廷軍隊敗績,王敦大軍攻入首都后,放縱士卒四處搶掠,城中大亂,官員爭先恐后逃命,戴淵、刁協(xié)等人被殺,劉隗投奔后趙石勒, 皇帝司馬睿身邊只剩下安東將軍劉超和兩名侍中,司馬睿無計可施,脫下戎衣,換上朝服,向王敦求和。
司馬睿對王敦說:“如果你想當皇帝,早點跟我說啊,皇位讓給你,我還去當瑯邪王。為什么讓百姓跟著一起受苦呢?”“欲得我處,但當早道,我自還瑯邪,何至困百姓如此!(5)”
同時司馬睿大赦天下,詔告王敦等人無罪,然后任命王敦為丞相、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江州牧 ,封武昌郡公,食邑萬戶,至此,東晉朝政大權盡歸王敦,司馬睿被架空,成為傀儡。
王敦掌權后,將朝廷官員和地方將領進行了一番調(diào)整——全部換成自己的心腹和黨羽。駐軍在首都的王敦,始終拒絕朝見皇帝,后來更是不辭而去,徑自返回老巢武昌,遙控指揮朝政。
司馬睿看到王敦飛揚跋扈、恣意妄為,自己卻無力撼動起權勢,遂憂憤成疾,于永昌元年(公元323年)去世,“睿畏迫于敦,居常憂戚,發(fā)病而死(6)”。
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中,被大臣專權而氣死的,司馬睿是第一個,恐怕也是唯一一個,司馬睿,應該是最窩囊的開國皇帝,就算是宋高宗這位半個開國皇帝的表現(xiàn),也要強于司馬睿,高宗雖然被秦檜“挾虜勢以要君”,每次見到秦檜時,都要在靴子中放一把短刀,即使這樣,高宗不僅沒被秦檜氣死,而且在秦檜死后,將其黨羽貶出朝廷,最終笑到了最后。
司馬睿去世后,太子司馬紹繼位,即晉明帝,司馬紹為人勇毅,有文才武略,在位期間,平定了王敦第二次叛亂,期間,王敦已死,尸首被起出,焚毀衣服并跪著斬下頭顱示眾,“發(fā)瘞出尸,焚其衣冠,跽而刑之(7)”至此,司馬紹終于為父親報仇雪恨。
引用資料:
(1)《晉書·卷九十八》
(2)《世說新語·豪爽》
(3)蘇軾·《次韻劉景文見寄》
(4)《晉書·卷六十九》
(5)《晉書·卷九十八》
(6)《魏書·卷九十六》
(7)《晉書·卷九十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