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是指用一種彎曲“∩”形的銅釘或鐵釘(稱鈀釘、鈀鋦或鋦子),用其將有裂縫的器物接補起來,修補的方法就叫做打鋦子。
手藝人將打破的瓷器片兒拼攏起來,用線扎縛固定,計算一下該打幾個鈀鋦,做好記號,然后用金剛鉆在瓷器外壁接縫兩側(cè)分別鉆出小孔,接著取銅質(zhì)或鐵質(zhì)的鋦釘用小槌細(xì)心釘入小孔。最后在打了鋦子的地方涂上一種特制的白色灰膏,再用布擦拭,抹去多余的灰膏,瓷器就修好了。瓷器的硬度很大,必須要用金剛鉆才鉆得了孔,因此民間有“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的說法。
明代多用鐵鋦子,體型寬大厚重;清代用銅鋦釘,體型較小。有的新仿瓷器為模仿老鋦活兒,故意將瓷器打破后再用大、中、小各種尺寸的鐵鋦子鋦好,為了防止新鋦子露金屬光澤,往往還在鋦子周圍涂抹灰泥或鐵紅色的銹疤,值得注意。
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空花蓋罐 罐底釉斑
釉斑是元青花瓷器底部特有的一種現(xiàn)象,但也不是所有元青花都有此現(xiàn)象,造仿者往往在仿品的底部隨意點上幾筆釉來誤導(dǎo)藏家。
元青花釉里紅開光鏤空花蓋罐 罐底釉斑
實際上元青花的釉斑是工藝上粗率的表現(xiàn),在入窯燒之前未能將器底的釉刮干凈,是一種隨意的表現(xiàn),與新仿品點幾筆釉作偽的表現(xiàn)截然不同。
老胎掛新釉是冒充舊窯器的一種手法,造仿者將窯址中出土的未上釉的瓷胎重新施釉燒制冒充真品銷售。常見掛新釉者有南宋建窯的黑釉碗,新掛釉釉質(zhì)過于光亮,與宋代真品相比,缺乏時代神韻。
民國時還有一種在老瓷器上補釉的作偽方法。在故宮館藏的瓷器中,有一件宋代鈞窯天藍(lán)釉三足小香爐,有民國時的古玩行商人將爐身挖掉一塊兒釉,然后再補上一塊兒紅釉,冒充成宋鈞窯天藍(lán)釉紅斑小香爐。鈞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非常珍貴,民諺有云:“鈞瓷掛紅,價值連城”,癡迷者不仔細(xì)認(rèn)真看,稍不留神難免入其彀中。
寶粹微信ID : Bc-Art 有文采有內(nèi)涵夠新鮮好真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