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
美麗富饒的成都平原,被人們稱為“天府”樂土。從根本上說,這是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功勞,這個距今2200多年的水利工程,使“蜀人旱則借以為溉,雨則不遏其流,水旱從人,不知饑饉”。
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灌縣的岷江上。岷江是長江的一條支流,發(fā)源于四川的西北部。岷江的上游是高山峽谷,水流湍急,挾帶大量泥沙,一到成都平原,地勢平緩,流速也隨之減緩,沙石就沉積下來,日積月累,淤塞河道。每逢夏季雨水季節(jié),由于河床的不斷抬高,水就會泛濫成災,暴發(fā)洪水。雨季一過,枯水季節(jié)就會造成干旱。在這種不是洪澇就是旱災的情況之下,早期的人們很難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為了徹底治理岷江的水患,治理開發(fā)好西蜀,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任命很有才干的李冰為蜀郡守。有關李冰的生平,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和秦漢戰(zhàn)爭的毀壞,很難找到相關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民間傳聞中知道,他是戰(zhàn)國時期的秦人,“能知天文地理”,是一個杰出的科技專家,同時也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地方官。
李冰到達蜀地之后,在其子二郎的協(xié)助下,廣泛召集有治水經(jīng)驗的論證和研究,李冰決定開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在戰(zhàn)國時期,科技還不發(fā)達,營建都江堰這么浩大的水利工程,李冰憑借他的聰明才智,克服了許多困難。例如要鑿穿玉壘山,因為當時還沒有炸藥,難度非常打大。李冰就讓人們把木柴堆積在巖石上,放火點燃,巖石被燒的滾燙,然后再澆上冷水,巖石就在急驟的溫度變化中炸裂了。再例如在水流湍急的岷江中,修筑堤堰十分困難,石塊很容易被水沖走。李冰就讓人從山上砍來竹子,并編成竹籠,里面裝滿鵝卵石,層層疊放在一起,這樣就不容易被沖走了,分水堤也就修筑起來了。
李冰依靠當?shù)厝嗣袢罕?,克服了各種困難,終于筑成了一座集防洪、灌溉、航運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水利工程---都江堰。都江堰由魚嘴、人字堤、飛沙堰、寶瓶口、內外金剛堤和百丈堤等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中,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作為都江堰渠首的三大主體工程,是整個工程的核心。
魚嘴,又叫“都江魚嘴”或“分水魚嘴”,因其形狀如魚嘴而得名。它昂首于岷江江心,將岷江一分為二。西邊叫外江,俗稱“金馬河”,是岷江的正流,主要功能是排洪;東邊沿山腰的叫內江,是人工引水渠,主要功能是灌溉。魚嘴的設置非常巧妙,不僅能夠分流引水,而且能在洪、枯水季起到調節(jié)水量的作用,這既保證了灌溉又防止了洪澇災害。
飛沙堰,又叫:“金堤”或“減水河”,因其具有泄洪排沙功能而得名。它長約180米,主要功能是把多余的洪水和流沙排入外江。飛沙堰的設計高度能使內江多余的水和泥沙從堰上自行溢出;若遇到特大洪水,則自行潰堤,洪水沙石也可以直排外江?!吧钐詾?,低作堰”是都江堰的治水名言。內河在歲修時深淘是為了避免河道淤塞,保證灌溉。低作堰則為了恰到好處地分洪排沙。
寶瓶口寬20米,高40米,長80米,是前山伸向岷江的長脊上人工開鑿而成的控制內江進水的咽喉,因其形狀似瓶口且功能奇特得名。它是自流灌溉渠系的總開關。
內江水流經(jīng)寶瓶口后通過干渠。
這三大主體工程,雖看似簡單,卻包含者系統(tǒng)工程學和流體力學等處于當今科學前沿的科學原理。他所蘊藏的科學價值備受人們的推崇,連外國的水利專家看來整個工程設計后,都驚嘆不已。
李冰在治水的過程中,排除了種種迷信的阻擾,堅決用科學的方法來治理水患,而且他成功地解決了秦王的親戚華陽候的嫉妒以及制造的一系列的謠言和中傷事件,及時地處理了工程當中的問題和緊急狀況。但是華陽候的險惡用心還是讓李冰受到了革職的處罰。溫柔賢惠的李夫人甘當人質,為李冰贏得了寶貴的治水機會,工程才取得最后的成功。百姓們對李冰感恩戴德,但是李夫人卻病死在咸陽。以后,他又多次對都江堰進行改進,保證了都江堰對水患的遏制作用。
都江堰,作為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無壩引水為特征的水利工程,以其千載傳承的科學性和實用性,當之無愧地成為一座豐碑。
除了都江堰,李冰在蜀郡還興建了許多有益于民的水利工程,他在成都市建了7座橋,修了石犀溪,對沫水(又名青衣水)進行了治理。他組織百姓開鑿河心中的山巖,整理水道,便利了航行。李冰還對管江、汶井江、洛水進行過疏導,又引水到資中一帶灌溉稻田。李冰還在蜀郡修筑橋梁,在廣都主持開鑿了鹽井,為開發(fā)成都平原,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做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