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為什么被稱為“古稀之年”?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遂為古人所用,把人到30歲叫而立之年,到了40歲就說是到不惑之年了。古稀之年也有這樣一個典故,出自唐朝大詩人杜甫,于乾元元年(758年)任左拾遺時所寫的《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此時的杜甫慨嘆人生蹉跎,能活到70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后來到了明朝,著名書畫家唐寅填了一首《七十詞》,感慨自己已活過了“古稀”:“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止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算來止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碧埔m活過古稀,仍慨嘆時光短暫、人生易老。
唱一和之間,七十歲就被稱為“古稀之年”了。
趣味鏈接:“結發(fā)夫妻”的稱呼起源
古代人對頭發(fā)有許多神秘的感情。作為身體的一部分,頭發(fā)是家族、血脈、永恒等的象征。如用束發(fā)表示成年;“結發(fā)”表示成婚,永不分離。這里結發(fā)指新夫妻在洞房花燭之夜時,“交絲結龍風,鏤彩結云霞,一寸同心縷,百年長命花?!币馑际?,兩個新人就床而坐,男左女右,各自剪下自己的一綹頭發(fā),然后再把這兩綹長發(fā)相互綰結纏繞起來,以誓結發(fā)同心,愛情永恒,生死相依,永不分離。
古往今來,關于“結發(fā)夫妻”,還有一則美麗的傳說,說明了夫妻之間的相濡以沫、同進榮辱的感情和美好憧憬。相傳,有一位皇帝第二天要登基了,但是卻徹夜無法入睡。原因是他的胡子太短了,而古代人們是會用胡子的長短作為衡量知識豐富與否的標準的。他對自己的樣貌很不自信。這時身邊的娘娘十分聰明,她剪下自己的頭發(fā),仔細地接在皇帝的胡須上。僅僅一夜工夫皇帝的短胡子就成了長胡子。次日皇帝登基時,手捋胡須,接受群臣朝拜。臣子驚嘆皇帝一夜之間,胡須過臍,真乃“真龍?zhí)熳印保?/p>
這則故事也就成為“結(接)發(fā)夫妻”的源頭。
來源:中國文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