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1歲,因“雙下肢浮腫1周”來診。既往有糖尿病,高血壓病史,近期因腎功能異常在醫(yī)院治療,病情緩解,但是腎功能肌酐263mmol/L,最近1周出現(xiàn)雙下肢浮腫,足背和內踝明顯,來診。
刻癥:雙下肢浮腫,浮腫休息后和晨起稍減退,下午明顯,凹陷性浮腫,小便不利,口干,納可,睡眠可,脈沉無力。
方藥:豬苓20克,茯苓30克,澤瀉10克,白術20克,桂枝15克,菟絲子30克,3劑。
二診:服藥后小便量明顯增多,下肢浮腫明顯好轉,按壓沒有凹陷,大便硬,小便量多,舌質淡,脈沉無力。
方藥:豬苓15克,茯苓30克,澤瀉10克,生白術45克,桂枝15克,菟絲子30克,肉蓯蓉15克,火麻仁20克,3劑。
三診:下肢已經沒有浮腫,脛骨附骨處有輕微腫,大便有所通便,無其他不適,守方繼調。
按語:患者主要是因浮腫來診,還有小便不利,口干,這是由于小便不利,內有停飲所致,治療選五苓散。
主要病機為水濕內盛,膀胱氣化不利所致,在傷寒論中原治蓄水證,是由太陽表邪不解,循經傳腑,導致膀胱氣化不利,導致小便不利,水濕內盛,泛溢肌膚,而發(fā)生水腫。
治宜利水滲濕為主,兼以溫陽化氣之法。方中澤瀉,以其甘淡,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以茯苓、豬苓之淡滲,增強其利水滲濕之力,白術、茯苓相須,佐以白術健脾以運化水濕,方中還以桂枝溫陽化氣以助利水,解表散邪以祛表邪,《傷寒論》示人服后當飲暖水,以助發(fā)汗,使表邪從汗而解。
患者浮腫也許腎陽虛衰的一面,故一診的時候還加了大量的菟絲子主要是鼓舞腎氣。
二診的時候患者有大便硬,是因水走小小便,導致太陰津液相對不足,故二診是加大白術用量,大量白術通便,再加肉蓯蓉補腎潤腸,再加火麻仁大強潤腸通便,到了三診的時候總體得到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