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某某,男,83歲,因頭暈伴雙下肢乏力1月入院。顱腦CT顯示兩側基底節(jié)腔隙性腦梗塞。入院診斷:腦梗塞。予以活血化瘀、營養(yǎng)腦神經治療,癥狀好轉不明顯。刻下:頭暈,雙下肢乏力,行走有搖晃感,四末不溫,口干,有時心慌,大便調,舌質偏紅,苔白膩,脈滑。中醫(yī)診斷:中風病。六經辨證分析:四末不溫,屬有寒??诟桑噘|偏紅,屬有熱。寒熱交錯,為厥陰病。六經辨證:厥陰病。處方:當歸四逆湯。
當歸30桂枝30赤芍30細辛15甘草15大棗20川芎12黃芩12紅藤20(7劑)
7劑服完,患者頭暈明顯好轉,行走有力,搖晃感消失,舌脈同前;原方7劑再予,7劑服完,癥狀消失出院。
按:本患者根據臨床表現,六經辨證為厥陰病,選用當歸四逆湯溫經活血通脈,治療厥陰病,加黃芩清熱,消除厥陰標熱,方證相應,療效顯著。此方治療此類中風效果很好?!督浄脚R證指要與醫(yī)案》
論:四逆,脈滑,此為厥證。如何辨為當歸四逆湯?
楊某,男,75歲,2011年8月因中風猝然仆倒,左半身不遂,急送呼和浩特市醫(yī)院住院,診為腦出血。8月30日出院,邀我去患者家診治?;颊呱袂榈?,反應遲鈍,語言不利,左半身上下肢偏癱,臥床不能動。血壓160/100mmHg。據家人介紹,近3天患者全身疼痛難忍,以四肢為著,尤以夜間為甚,用杜冷丁100mg 肌肉注射,暫可緩解2小時。夜間尿頻,午夜后每10~15分鐘小便1次、量少,舌根部舌質青紫,苔白厚,脈沉細。
中醫(yī)診斷:中風(脾腎陽虛,寒滯經脈)。治則:溫補脾腎,通經活絡止痛。處方:當歸42g,桂枝42g,白芍42g,細辛42g,炙甘草28g,通草28g,制附子30g(先煎1小時),麻黃20g(先煎,去上沫),大棗25枚,生姜30g。1劑,水煎,分3次溫服。
二診:服1劑后全身疼痛明顯減輕,夜間小便次數減少為6次,服藥無不良反應,繼服上方3劑。
三診:服3劑后全身已不疼痛,夜尿減少為2~3次,服藥無不良反應,方用小續(xù)命湯繼續(xù)治療。處方:制附子30g(先煎1小時),肉桂30g,麻黃30g(先煎,去上沫),杏仁30g,川芎30g,黃芩30g,人參30g,防風45g,防己30g,炙甘草30g,白芍30g,生姜150g。3劑,水煎,日1劑,分3次服。結合針灸治療。
四診:藥后能下床站立,左上肢活動仍受限,服藥后稍有汗出,無其他不良反應。用小續(xù)命湯加減繼續(xù)治療,結合針灸治療1個月,患者能自己獨立料理自己的生活,左半身活動自如。
論:卒中,也稱卒厥,是屬厥逆病。脈沉為厥,細則血虛寒澀,不能溫行,則陰陽不交。從細脈論,是當歸四逆湯證。
邢某,男,78歲。2011年3月5日晨起突然口眼?斜,語言不利,左半身不遂,某醫(yī)院以腦出血收入院,3月28日轉院進行康復治療,效果不佳。4月11日來我門診求治,患者神清,語言不利,在陪護的攙扶下行走。四肢疼痛難忍,夜間為甚,夜尿6~8次,舌淡苔白,舌根部青紫,脈沉緊。
中醫(yī)診斷:中風(腎陽虛,寒滯經脈)。治則:溫陽祛寒通脈。處方:當歸42g,桂枝42g,白芍42g,細辛42g,炙甘草28g,通草28g,制附子30g(先煎1小時),大棗25枚,干姜42g。3劑,水煎,日1劑,分3次服。
一診:藥后四肢疼痛消除,夜尿次數減少為3~4次,無不良藥物反應。繼以小續(xù)命湯加減治療。處方:麻黃30g(先煎,去上沫),杏仁30g,炙甘草30g,制附子30g(先煎1小時),肉桂30g,防風45g,防己30g,川芎30g,黃芩30g,人參30g,白芍30g,生姜15g,地龍15g,石菖蒲15g。3劑,水煎,日1劑,分3次服。
三診:藥后能拄拐行走,語言稍利。繼服小續(xù)命湯加減15劑,結合針灸治療兩個月,基本痊愈。
余某某,男,52歲,1979年10月21日初診。左半身不遂已二年。二年前已有左側上下肢不能活動,左側口眼?斜,流口水,曾在某醫(yī)院診斷為腦血栓形成,住院治療三個月,服中藥,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血管舒緩素,病情有所好轉,但不能自己行走,左手不能握取物品,出院后一年多以來,繼續(xù)服中西藥物,效不著。手足經常發(fā)涼,病側明顯,行動仍需人攙扶,左側口眼?斜已不明顯,左眼已能閉合,左面肌收縮仍較無力,口角仍向右偏。舌苔白,舌質淡,兩寸尺脈無力,關脈滑沉。血壓160/100毫米汞柱。印象:中風。辨證:寒客經脈,氣滯血瘀。治則: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處方:當歸9克,桂枝9克,細辛6克,白芍9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棗3個,紅花9克,地龍24克。
服30劑后,癥狀好轉,扶拐杖已能行走一百米左右,左手已能屈伸。又服36劑,不扶拐杖已能行走,左手已能取物,左臂能高舉過項。血壓為140/90毫米汞柱。[《經方驗》1987:113]
按語:陽虛血虧,邪氣因入,經脈凝澀,而生偏枯?!吨T病源候論》說:“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于風濕,風濕客于身半,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yǎng),久不遍,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故以當歸四逆湯養(yǎng)血溫陽,通利經脈,扶正祛邪,經通血行則愈?!秱撁t(yī)驗案精選》
王某,男,60歲,1965年10月初診。病史與主訴:該患者以腦溢血急診入院。證見大汗淋漓,手足厥冷,面色微紅如戴陽狀,喉中痰聲轆轆,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口噤不開,兩手固握,脈浮大而空,沉取欲絕。
辨證:患者年高體弱,脈絡空虛風邪乘虛而入,直中臟腑,氣血痹阻,陰陽不相維系,陽絕陰竭。故見神昏、大汗、手足厥冷、面紅、口噤不開、手撒遺尿等一派中風入臟、閉脫相兼之證。
治則:回陽固脫。處方:紅人參50g,炮附子50g,水煎濃汁徐徐鼻飼。至次晨,癥狀未見明顯好轉,即投四逆加人參湯:人參50g,干姜25g,附子25g,濃煎1劑,鼻飼后汗出已少。又服1劑,手足轉溫。晝夜連服2劑,厥回汗止,身轉大熱,體溫38℃,脈轉洪大而數。此陰證已轉陽,應以平肝熄風,清心開竅,方用羚羊鉤藤湯加減,配服安宮牛黃丸等。約一周神志清醒,二便自理,痰聲已平,體溫正常,病情穩(wěn)定。唯右側半身不遂,投以補陽還五湯加減,配合針刺療法,2個月后漸能扶杖行走,生活漸能自理?!督浄津灠冈u析》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