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副主任醫(yī)師
趙炳南皮膚病專欄
導言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臨床醫(yī)話,從今天起開設(shè)“趙炳南皮膚病專欄”,大約需用一年的時間,來談一談趙老先生皮膚病學派博大精深之學術(shù),臨床療效之神奇,分享體會中國文化之偉大,中醫(yī)之深奧幽微!
我們本著“學習、交流、提高”的謙誠態(tài)度,感恩前輩們的醫(yī)學成果,感恩朋友、民眾的信任與支持,不斷修行醫(yī)德、精研醫(yī)術(shù),做一名實實在在的醫(yī)生。您的關(guān)注和幫助,就是我們前行的動力!??!
2018.09.10
【出處】《趙炳南臨床經(jīng)驗集》
【組成】荊芥穗、防風、僵蠶、浮萍、生甘草各6克,金銀花12克,牛蒡子、丹皮、生地、黃芩各9克,薄荷4.5克,蟬蛻4.5克。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止癢。
【主治】急性蕁麻疹,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
【用法】水煎,每日一劑,分2次服。
按語:本方是趙老醫(yī)生治療急性蕁麻疹的常用經(jīng)驗方。以荊芥、防風、薄荷、蟬衣為主要藥。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氣味輕揚入氣分,驅(qū)散風邪;防風其氣不輕揚,能散入于骨肉之風,故宣在表之風邪,用防風必用荊芥;薄荷清輕涼散,善解風熱之邪,又能疏表透疹解毒;蟬衣涼散風熱,開宣肺竅,其氣清虛,善于透發(fā)。
以上四味主藥,清熱疏風,表散的作用較強,因而趙老視為本方的第一線辛散解表清熱藥組;而牛旁子、浮萍、僵蠶為第二線藥組,作用稍緩。牛旁子疏散風熱,解毒透疹;浮萍輕浮升散,善開毛竅;僵蠶祛風散結(jié),單用也可治風瘡隱疹。協(xié)助上述四味主藥以透達表熱之邪。金銀花、黃芩解毒清肺熱以泄皮毛之邪;丹皮、干生地理血和血;生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
本方適用于急性蕁麻疹偏于風熱的,為病程在一個月以內(nèi)的專用方。若見惡寒重,發(fā)熱輕,風團皮損偏白者屬于風寒,本方去薄荷,重用荊芥,另加干姜皮也可使用。若服用一二劑后皮損逐漸消退,可減去第一線藥組,以免辛散太過大汗傷氣。若兼見高熱不必另加其他藥物,但可增加服藥次數(shù),每日服藥4次。若兼見吐瀉、腹痛等腸胃道癥狀時,可加服周氏回生丹,每次7--10粒,效果較好。
荊防方所治之蕁麻疹,以急性風熱者為宜,證見風團初起,發(fā)病急驟,風團色紅灼熱癢劇,遇熱明顯,可伴有發(fā)熱、惡寒、咽喉腫痛,以及嘔吐、腹痛等癥狀,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辨證為風熱束表,肺衛(wèi)失宣,治以辛涼透表,宣肺清熱。一些慢性蕁麻疹,證見以上風熱證候者,也可加減使用。
荊防方源自《外科正宗》之消風散。消風散為“復(fù)方”,包含祛風、除濕、清熱涼血、養(yǎng)血等諸多功效的藥物,并非單純疏散風熱,故趙老將此方進行化裁。去掉養(yǎng)血潤燥之當歸、胡麻,祛濕之蒼術(shù)、木通,清熱之石膏、知母;加入浮萍、薄荷、僵蠶、金銀花等以加強清熱解表之力;加入丹皮涼血,黃芩清上焦肺熱。荊防方之功效專于疏風解表,清熱止癢,較之消風散更適于蕁麻疹風熱初起之證。
【方歌】荊防方用薄地蟬,黃牛草萍銀丹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