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合葬陵,同時也是唐代陵墓中防盜系統(tǒng)最牛逼的墓室,歷史記載乾陵前后遭受十幾次被盜,而且還經(jīng)歷“黃巢”,“溫韜”,“孫連仲”等三次軍隊級別的盜墓,最終卻完好無損。
乾陵石像生
歷史中無論哪一座陵墓也經(jīng)受不住如此的折騰,唯有乾陵做到了,關于乾陵那些神神鬼鬼的傳說,我們就不去扯皮了,今天只說一下乾陵那牛逼的防盜系統(tǒng)。
乾陵陵墓結構基本仿照昭陵模式,依山為陵,墓道開于南門的山腰上,據(jù)說當時修建乾陵每取土一車,便將土換成砂礫以填充墓室,可以說墓中沒有本土,全部都是砂礫,砂礫干燥,不相黏著,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除非把這些砂礫全部運走,沒有其它的路徑可以進入,普通盜墓賊進入其中只有被活埋的份。
而且乾陵的墓道中都是用重幾噸的石條疊砌,之后用鐵將石條攔腰固定,再以鐵漿澆灌其中,墓道中都是這種巨型的鉄包石,這些鉄包石之間估計也是相互鏈接成一個整體的,想要從墓道打開墓室基本是難于登天。
乾陵登山路
這兩個防盜系統(tǒng)讓乾陵躲過無數(shù)次盜掘,也讓武則天和李治能在地下長眠安息,總之乾陵能躲過數(shù)劫,完全仰仗它堅固的防御系統(tǒng),跟那些鬼神傳說關系不大。
乾陵建在乾縣的梁山上,坐北朝南,唐代時候陵上建筑有宮城兩重,內(nèi)城環(huán)繞陵山,略呈方形,城墻四角建有角樓,四面墻正中分別開四門,北玄武門,南朱雀,西白虎,東青龍。而朱雀門作為主神道,供帝后靈魂出入,所以大部分的翁仲和建筑都設在朱雀門內(nèi)外。比如供祭品的獻殿,著名的無頭61番象,和武則天的“無字碑”。
唐陵的獻殿建在陵上朱雀門內(nèi),主要用來祭奠和供放祭品,而寢宮一般設在陵園西南方的山下,一般供奉皇帝生前遺物,和畫像等,宮女每日靜心照看,侍死如生,每日還要給先帝進食,這還是元和十五年唐憲宗在大臣的一再勸說下做了讓步的,在這之前,皇帝的老子,皇帝的爺爺,爺爺?shù)睦献?..……等這些皇家先人,都有專人每天供食祭奠。真可謂“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乾陵朱雀門外神道
不僅如此,他們還找來鷹犬等寵物,安置在寢宮,用來供死者娛樂,直到唐玄宗開元二年這種荒唐的舉動才叫停,其實封建制度下這種事情根本不算什么,只要對人民寬容一點,就算是一個好皇帝了。
唐代前兩位皇帝,李淵獻陵和李世民昭陵,都是皇后早于皇帝去世,先葬入地宮,皇帝死后開地宮合葬,而乾陵卻是一個例外,皇帝早于皇后去世(武則天也是皇帝,這是一個特例),武則天在李治死后二十余年仙逝,留遺詔“合葬乾陵”,可此事卻在宮中打起了口水戰(zhàn),很多人不同意重開玄宮,因為自古至今從來沒有皇帝下葬之后為皇后開陵的先例,很多人都建議為武則天另行開墓。最后在唐中宗力排眾議下,才最終合葬乾陵。
乾陵是在高宗李治駕崩之后開始修建的,它的大部分建筑都是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完成,乾陵的陪葬墓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17坐,而最主要的是懿德太子墓和永泰公主墓,他們二人都是被武則天殺死,而唐中宗復辟之后處于政治目的,將二人墓葬打造的和皇帝一個級別,借此否定武則天和武氏集團,從而提高李姓家族的威望。
乾陵墓室至今未打開,墓室里什么樣子陵我不去妄加猜測,但陵上的建筑風格基本是昭陵的延續(xù)和完善,如果說李世民的陵墓是唐陵的雛形期,那么乾陵就是唐陵的定型期,基本唐代以后帝陵,都是按照此建制營造,雖然有所損益,但基本的形制卻是固定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