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武
二
弦
大不逾宮,細不過羽
宮商宜濁、徵羽用清
琴正調來源于古瑟之定弦已如上述,但究竟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其音律的變遷的呢? 現(xiàn)已無文獻可考,而只能以琴樂之理念為線索予以追溯。前所述伶州鳩“大不逾宮,細不過羽”的觀念代表著琴家對音律的基本認識,到了六朝陳仲儒的“樂議”,仍然述說著“宮商宜濁、徵羽用清”的主張,實與伶州鳩之說一脈相承。
上古的五弦琴制正可視為此說的最佳范本。但當采用三弦為宮的古瑟定弦法時,五音中出現(xiàn)了徵羽濁而商角清的音高失序的現(xiàn)象,要補這個缺憾,必須以加弦的方法來解決,因而無論文王加弦也好、武王加弦也好,都是加在其上方。當以三弦為宮時,剛好可以實現(xiàn)“夫宮,音之主也,第以及羽”的理念。
可以說,后加的文、武二弦,或者說五弦琴到七弦琴的演變,是古琴從上古一弦為宮的調弦法發(fā)展到三弦為宮的調弦法這個歷史變遷的標示,文、武二弦是從音樂實踐的需要產(chǎn)生的,其主導因素仍是琴家重宮的傳統(tǒng)與音序的觀念,才能一出而為天下式,歷數(shù)千年而不變。
如若不信,宋太宗九弦琴又加的二弦,就成了畫蛇添足,從未聞有采用者,可知樂器的弦制與音樂實踐密切相關,非僅憑某人之主觀意愿所能為。文、武二弦之功能既如上述,那么可以說,古琴正調調弦法的出現(xiàn),當不晚于七弦琴已出現(xiàn)的西漢初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