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畫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第一大畫科,也是最能體現(xiàn)中國文化與藝術精神的一種形式。從時間上看,它的出現(xiàn)比人物畫晚,但比花鳥畫早。特別是到五代兩宋時期,達到藝術上的高峰。
不過,平時我們看畫展的時候,又不免會問:這些山水畫,該如何欣賞?似乎除了覺得好,別的也無從說起。于是,今天我們就順著這個問題,聊聊如何欣賞中國山水畫。
1. 山水畫的文化背景
山水畫就是中國的風景畫,但又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的風光,而是畫家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tài)度的表達。
山水畫的產生與中國的道家思想密不可分。道家思想追求自然無為、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強調的是素樸自然,簡淡肅靜的藝術精神,所以山水畫多以水墨表現(xiàn)為主,以色為輔。
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動蕩,民不聊生,許多文人名士為了躲避政治上的傾軋選擇歸隱。像陶淵明、嵇康、阮籍等,他們隱居山林,吟詩作賦,山水詩于是大盛,山水畫也應運而生。這都與道家思想在人們生活中的影響密不可分。
2. 山水畫的意境
山水畫的意境,就是山水畫所創(chuàng)造的境界。這里的境界不光是優(yōu)美的景色,更多的是畫家理想境界的追求,是超脫于煩瑣與庸俗社會的心靈居所。
山水畫的境界給人的是可觀、可行、可游、可居的神游場所,不論是北宗山水還是南宗山水,所表現(xiàn)的意境與功能無不如此。或是仙境一般的縹緲神奇,或是悠閑農夫漁樵的隱居之所。
文人山水畫多表現(xiàn)的是逸居山林的情趣、素樸自然的水墨風光;宮廷畫家的界畫多表現(xiàn)樓宇宮殿和人間的繁華,也是超脫于人間的世外桃源。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心靈居所。這也是畫家與觀者的心靈溝通。
3. 山水畫的章法
章法就是畫面的布局,即構圖法。中國畫講究立意定景,遠則取其勢,近則取其質,并巧妙地運用畫面的空白,使無畫處皆成妙境。
中國畫有著“細細看,面面觀,看得透,窺其穿”的要求,即能從山前看到山后,從山下看到山上,從房內看到房外,這種要求是為了滿足“飽覽臥游”的需要,使咫尺千里的美景盡在眼前。
山水畫的構圖法,在長時間的實踐中形成了“三遠法”,即郭熙所謂的平遠、高遠和深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
山水畫的透視法也不同于西洋繪畫的定點透視法,而是無焦點的無點透視,但山水畫的視點推移的法,則正好能滿足中國人欣賞山水畫的需求。
4. 山水畫的筆墨
中國畫筆墨是重要的審美要素之一,用筆用墨是自然融注在繪畫當中的。一幅好的繪畫不光題材、內容、型、構圖等要好,用筆用墨的功夫也是極其重要的。
筆墨的問題,歷來論述較多。用筆講究點,勾、皴、擦之法和下筆的輕重、疾徐、偏正、曲直,側筆、圓筆、中鋒、偏鋒、逆鋒等。用墨講究淡墨,濃墨、潑墨、積墨、焦墨以及破墨、飛墨諸法,此外還有“五墨”、“六彩”之說。
用筆與用墨的變化既是不同繪畫的需求,也是不同畫家的修養(yǎng)與繪畫風格的體現(xiàn),最高的境界應是心手合一,筆隨心運。對山水畫筆墨的欣賞,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也是書畫鑒定的一個重要方面。
5. 山水畫的設色
中國畫又叫丹青,可見色彩在中國畫中的運用較為廣泛。像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早期的墓室壁畫及敦煌的壁畫,大小李將軍的青綠山水,黃筌父子的花鳥,都是鮮艷奪目,重色而不重墨的。
但隨著道家思想的影響逐漸加深,崇尚素樸自然的追求,影響著色與墨的運用。特別是山水畫,更是道家思想的最好體現(xiàn),用墨也就逐漸超過并取代用色,特別是文人畫更是極少用色。
山水畫的設色是“隨類賦彩”、“以色貌色”的,強調對象的固有顏色,但也并不是很客觀地描摹自然,主觀的賦色的情況也很多,像金碧山水、青綠山水。淺絳山水的設色也帶有一定的主觀性。
可見山水畫的設色是很慎重的,好的設色能更好地體現(xiàn)畫面效果,但更多的還是在墨色上來體現(xiàn)。
6. 山水畫的詩、書、題款及印章
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但結合的好,就可以相得益彰。這種結合既有表面的結合,又有內在的結合。表面的結合體現(xiàn)在,“依詩作畫”和“為畫題詩”上;內在的結合,則體現(xiàn)在詩畫意境上的結合。
書法與繪畫的關系就更為密切了,自古就有“書畫同源”的說法。一幅畫的題詩,題字與落款的好壞,也絕好地體現(xiàn)了書法與繪畫的關系。題得好,就有畫龍點睛之妙;題得不好,免不了有佛頭著糞的缺點。
落款的形式多種多樣,也是畫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可以抒發(fā)情感,又可以增加山水畫的形式美感。印章也和題跋一樣,是書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好的印章能為畫面添色不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