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本名純芝,湖南湘潭人,字渭清,名號頗繁,以白石名。祖籍碭山,同治癸亥歲(1863年冬,公歷1864年)生,閭里為白石鋪杏子塢星斗塘。
白石家貧甚,力耕,然常饑寒,爨不得燃薪,以牛矢代。白石自為傳,開卷則曰:“甚哉,吾家之貧也?!?/p>
家中無紙筆,祖父抱白石,以火鉗畫地,曰:“小子可記,此芝字也”。鄉(xiāng)里以阿芝呼之。
十四歲,從叔祖為梓人,筑屋,所謂大器作也,白石力弱,不勝其重,叔祖曰:“去,爾之器不堪梓人之任”。鄉(xiāng)里亦輕之,白石竊曰:“吾才不堪為大器作,然終當(dāng)為大器”。
十六歲,師周之美,學(xué)雕花,白石性長巧思,手亦能從,雕花頗有可觀者,或以所見草木鳥獸為點綴,或以古史豪杰為刻畫,了了可愛,能動人意,鄉(xiāng)里始奇之,皆曰:“不意此子手聰如此”,遂以“芝木匠”名之。
弱冠,始逢“芥子畫譜”,如獲和氏璧,至中夜,不忍眠,立燈下,勤揣研,以竹紙勾影。自此,凡為雕刻,皆以畫譜為之,始有丹青格局。
白石有弟,傭工道觀,白石常往之。戊子歲(1888),某夕,白石游道觀,有本家齊鐵珊者,見白石,問曰:“阿芝近日所畫大好,然皆多神鬼,終非了局,吾鄉(xiāng)有畫工蕭薌陔者,能畫人,爾可師從”。
蓋白石當(dāng)時為畫,謂之神像功對,多神事,然白石不好此道,乃以閑暇所見人物,移為鬼像,化人為鬼,故其神像多人意。
既有意蕭公,意恐不獲己,乃畫鐵拐李往投之,蕭公見畫大喜,曰:此子可成。遂以山水人物授之,白石于斯技大進(jìn)。
明年,往賴家壟作藝,逢馬迪軒,鄉(xiāng)紳也,謂白石曰:“吾亦杏子塢人,多聞爾名,見爾所畫,亦足可稱,或可成也,欲讀書乎?欲學(xué)丹青乎?”。白石喟然曰:“嗚呼,吾雖有此志,然恨家貧,不得遂意”。馬公曰:“爾若有志,夫復(fù)何懼?”。
馬公有連襟,曰胡沁園,鄉(xiāng)里呼壽三爺,工漢隸花鳥,一時豪杰,或曰孔北海。
白石借馬公往胡府,胡公見白石,大喜,見陳少藩于座,曰:“君若讀書,可從陳公;君若為畫,可從吾”。白石惶恐曰:“善則善矣,然高堂饑餒…………”馬迪軒止之曰:“名師在邇,何以患貧”,二公以蘇洵事勉之,遂投門下。免束脩,能售畫,悠然哉,大異往昔。
是歲,光緒十五年,白石年二十七。
二公曰:“為雅士者,不可闕名號”,乃賜名號別號,名曰“璜”,字曰“瀕生”,別號“白石山人”。
當(dāng)時所學(xué),唐詩,古文,孟子,旁及聊齋。從胡公為畫,多工筆花鳥,又從譚荔生為山水。
胡公有書齋曰藕花吟館,花草怒放,牡丹尤盛,乃要高朋為詩,白石曰:“弟子不揣疏陋,欲為絕句”,乃書一七絕,有句曰:“莫羨牡丹城富貴,卻輸梨橘有余甘”,諷花色雖好,不如有實,戒輕浮也,胡公曰:“詩大佳,有寄托意”。
詠牡丹既見,文學(xué)子弟始與白石游,以詩人視之。
彼時得子,良元也。妻陳氏所生。
己亥歲(1899),從名士王闿運學(xué)詩文。
白石既為鄉(xiāng)里名流,始得去貧,故能求田問舍,蓮花山下有梅公祠,白石購之,易名“百梅書屋”,中構(gòu)一舍,曰:“借山吟館“。
湘潭有富戶,嘗游衡山,以為天下名山莫過于此,叩白石以為屏風(fēng),白石以厚色濃筆為之,舒千里之勢,富人大喜,多遺之金。
光緒壬寅歲(1902),有同門夏午詒宦陜西,與白石書曰:“君雖名在鄉(xiāng)閭,然不過百里,可從吾游秦國乎,且拙荊欲效丹青,君可授技。且株守家園,非長策也”,白石乃從之游。
白石過秦漢故都,見表里山河,始知名川之壯,天下之巨,慨然有浩蕩之志,沛乎胸臆。
于古都見樊樊山,樊山驚異之,曰:“君有大才,吾可薦之廟堂,為天子太后供奉,如閻立本故事。“白石大驚,辭曰:”吾安于一枝之棲,天子御座,不敢近之,但于鄉(xiāng)里畫草木雞蟲,為田舍翁,足矣“。樊樊山遂嘆其高遠(yuǎn)。
此后,白石多云游,或從王闿運游廬山豫章,或在嶺南,或在欽州,亦偶游蘇杭,足于山水,逞志圖畫,所謂五出五歸也。
四十六歲,復(fù)蟄居鄉(xiāng)里,葺“寄萍堂“,居之,八年之間,專意尺幅,以法八大山人、石濤,書則法金農(nóng)。其于蟲鳥,或工筆,或?qū)懸?,變乎兩端,新法可呼而出?/p>
丁巳歲(1917),湘潭賊起,鄉(xiāng)里不安,白石往北京,逢張勛復(fù)辟,避匿天津,無何,事定,乃居北京,棲于法源寺。
斯歲,年五十三,彷徨京師,我獨憔悴。
白石所法,八大山人也,冷逸寂寂,于琉璃廠南紙鋪售畫,京人哂之,以為不過宵小草木,蕞爾蟲鳥,不足道也。白石大困頓,生計頓窘,嘗自恨曰:“吾不得為山水乎,不入世俗之目,衰矣哉?!白猿霸唬骸崩湟萑缪﹤€,游燕不值錢“。
有陳師曾者,陳寅恪兄也,京師名流,游琉璃廠,見印章,其法古妙,且饒新意,驚曰:“此非尋常人所能為也,吾當(dāng)識之。”問巷里,知白石所刻,乃訪法源寺,晤談之下,即成莫逆。
師曾曰:“君之畫筆,足有深意,然苦不成一門?!庇置阒唬骸白猿鲂乱猓兺ó嫹ā?。白石大寤,鄉(xiāng)關(guān)蟲鳥,三秦山川,糅乎古賢,入于大家,一時汩汩滔滔,至于筆下,漸成一家。
白石好為實物,世人不好之。師曾曰:“兄之為山水,妙矣,然所妙者,或于海外可識”。
壬戌歲(1922),東瀛有畫展,師曾攜白石數(shù)卷以往,見之異國,東瀛人逢此畫大喜,又大異,問:“此山水甚佳,往所不見,何人為也?”師曾曰:“此神州圣手,湘潭齊白石為之”。島人購之大踴躍,至于花卉一幅銀幣一百,山水二尺銀幣二百五十。
東瀛人戀白石之畫,不能已,得其事,以為紀(jì)錄片,涌動?xùn)|京,皆曰:“不意神州有此人”。名大揚(yáng),法蘭西亦聞之。
白石自此始得名動天下,慨然,曰:“曾點胭脂作杏花,百金尺紙眾爭夸。平生羞殺傳名姓,海國都知老畫家?!?/p>
時,白石年六十矣。
吳昌碩為白石制潤格,四尺十二元,五尺十八元,六尺二十元,八尺三十元。
明年,陳師曾死,白石大慟,曰:“吾喪知己矣”,乃昏昏,不知人事七日,罷書畫數(shù)月,以吊陳公。梅蘭芳聞白石名,乃事之以為師。
白石曰??止钾?fù)陳師增之意,又以為過去種種,不稱己意,曰:“從此決定大變,不欲人知,即餓死京華,公等勿憐”。決議變革,以求臻于至境。
于是閉戶十年,畫法大變,始立“紅花墨葉”一脈。
蓋齊公之為丹青,猝然視之,若大俗,細(xì)而品之,則大雅,以似避怪,以雅避俗。
其畫牽牛,花皆大赤,葉皆濃墨,花無正面,葉無側(cè)立,于花葉處,恣肆為之,于草蟲處,錙銖不遺。吳昌碩以金石入畫,齊白石以童諧實之。三湘人物,雖在三千里外,然須臾不離毫末,雖事不關(guān)湖南,然意皆在湘潭。故物有帚籬鋤犁,景有芙蕖衡岳。
其造世界,好留大白。一幅之間,雖廣以千里,然不以繁物實之,右下五分有一處,畫三五雞雛,左上五分有一處,則落窮款。其間相去數(shù)尺,不留一物,茫茫大地干凈。
白石所工,蝦蟹蟬蝶魚鳥。好畜蝦,納碗中,置案頭,朝夕觀。既久,下筆寫之,無不畢肖。蝦目濃墨為之,迥然生動,左右淡墨為之,蝦首透澤有光,至于蝦形,一筆一節(jié),漸次色褪,以至于無。紙上無水,然富波瀾之意;蝦色皆墨,竟有生鮮之韻。
有林風(fēng)眠者,丹青志士也,恨國畫道弊,去民遠(yuǎn)矣。忽觀白石之畫,流連四五,欣欣然大悅,曰:“拯道弊者,當(dāng)在此君”。
丁卯歲(1927),風(fēng)眠訪白石,具道己意,白石曰:“吾鄉(xiāng)里田翁也,所畫皆草蟲帚犁,野人之趣,今之所謂土也,恐不堪君之委任”。風(fēng)眠曰:“不然,當(dāng)今繪畫,高則高矣,遠(yuǎn)則遠(yuǎn)矣,然全在士紳,多存文人,皆無實在,無關(guān)風(fēng)俗,吾欲以公之土,挽頹風(fēng)于既濫”。
遂以白石為北平國立藝專教授。
然林生樹敵多矣,為執(zhí)政所不喜,局促不容,俄而,往杭州,再立學(xué)堂。
又兩年,有徐悲鴻者,自海外歸,環(huán)顧海內(nèi),嘆曰:“當(dāng)今國畫,當(dāng)更法度,豈有不以素描為端始者,豈有不以人間為懷抱者”,悲鴻既欲有為,乃思賢人,得白石之畫,見鄉(xiāng)里之風(fēng)物,睹未見之用筆,嘆曰:“吾欲破滯局,非此公不可”。
某日,北平畫展,悲鴻之幅,赫然當(dāng)中,白石之作,蹙在一隅,其價八元。悲鴻大不平,揚(yáng)言曰:“此白石山人,天下奇才也,焉得委屈在隅”,乃拔之于泥,置之于云,顯列堂中,眾人皆仰。
且親書曰:白石畫,八十元;悲鴻畫,七十元。
白石所畫,蝦趣也;悲鴻畫,奔馬也。以蕞爾之蝦,勝千里至馬,徐公用意深矣。
以白石為北平大學(xué)藝術(shù)學(xué)院教授。
時人多不許,以為白石畫則佳矣,然鄉(xiāng)間木匠,不足登堂,哂之者眾,白石為詩曰:“少年為寫山水照,自娛豈欲世人稱。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傾膽?yīng)毿炀?。謂我身手出異怪,鬼神使之非人能。最憐一口反萬眾,使我衰顏滿汗淋”。體悲鴻之用心,復(fù)自傷也。
初,白石娶陳氏,己未歲(1919),娶胡寶珠,又十二年,胡氏已育三子,某日,有書來,道傾慕,求尺幅,又曰贈婢。此公,巴蜀王將軍也。
明歲,壬申歲也(1932),有女子自蜀國來,婉然美好,多有殊色,其名淑華,王將軍所贈也。白石感將軍厚意,雖古稀,且炎夏,然俯首為畫,以為山水條屏十二,償也。
白石與王將軍鴻雁既久,許為兄弟,丙子歲(1936年),終有巴蜀之游,然聞名了了,見面未必,不過半載,白石恨而歸,自此不提王將軍名號,凡與將軍有涉者,皆磨滅之?;蛟粚④娏哓敚S以三千,實則四百。
又淑華在北平,與寶珠不相能,佳事不成雙,佳人不成偶,無何,淑華去去,白石依依,贈畫臨別,彩云不歸。
蜀中之事雖恨,但山水條屏不虛,或曰,王將軍當(dāng)時所藏條屏,今日直逾九萬萬元也,吾國書畫,無有過此者。
宛平兵起,古都文采,盡皆跳遁,一時人物,多在西南。白石以古稀,艱于征徙,遂閉戶北平,不受職,不售畫。冬日寒,偽署有供炭者,至于門前,問:“先生寒乎?”白石不應(yīng),謂家人曰:“吾今日受此炭,則清白莫辯”。
歷八載,北平光復(fù),雖白石無屈于威武,然身嘗在陷城,故物議紛紛,曰:此公當(dāng)年自甘居日偽之地,不得與丹青大家列。
宣撫主事張道藩聞之,曰:齊公賢人也,大節(jié)未虧,不當(dāng)有此遇。遂大興其事,往白石府拜師,行重禮,師事之,當(dāng)時北平,皆為聳動。
翌年,金陵畫展,一時紙貴,白石飽囊而北歸,喟然嘆曰:“今日生計無虞矣”,遂遣傭往市酒米,歸來,不過面粉十囊而已,白石大驚,問:“何以吾囊中鼓鼓,市酒米若此之稀耶?”傭曰:“先生不知,時局板蕩,丹青雖好,不若糧米”。
己丑歲,北平孤城,鼎革將至,悲鴻謂白石曰:“公不可東行,公在此,丹青在此”,白石慨然應(yīng)之。
無何,山河一新,無復(fù)舊態(tài),丹青屏幅,暫不論直,白石上書,曰生計有蹙,潤之聞,親宴白石,二公皆湘潭人,歡甚,白石貽潤之以畫、聯(lián)、硯,皆精工。
當(dāng)時白石,皤然老翁,須髯逸絕,仿佛神仙。多居要職,宮宅開朗。一行一止,天下想往,自清季風(fēng)流以來,至于此者,不過二人,一梅蘭芳,一白石山人。逢鮐背之慶,朝野共賀。
白石有榮,實悲鴻左右扶翼。悲鴻初識白石,曰:齊公無冊頁,荒唐事也。遂說中華書局,印《齊白石畫集》,且為之序,曰:白石所長,其在顏色,唯紅肥綠瘦。摹畫昆蟲,突過古人。墨寫蝦蟹,體物精微。純?nèi)华殑?chuàng)。
且攜之往歐美,使西人識白石之神,畢加索嘗曰:白石畫魚,不著色,然栩栩然有遨游意,妙哉。
悲鴻家中有園,園中有桃,每至桃熟,必呼白石與共。
癸巳歲(1953),悲鴻歿,左右親戚不敢告。某歲桃又熟,徐夫人廖靜文贈桃過齊府,如舊事,白石忽問:“久不見悲鴻,何哉?”夫人不語,白石不語,春風(fēng)桃李,寂寂從此。
自悲鴻死,白石不多言,或有言,忽曰:“吾平生知己,師曾也,悲鴻也,然皆歿矣”。
白石以畫名,然其自謂則不然,嘗曰:平生所長,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
同時風(fēng)流,或謂南齊北張,張者,張大千也?;蛑^北齊南黃,黃者,黃賓虹也?;蛑^南吳北齊,吳者,吳昌碩也。吳昌碩嘗言:“北方有人得吾皮毛,居然大成”,白石自呼:皮毛客。
中華曰近代丹青圣手者,必曰白石,然亦多爾曹之譏,或曰無書卷氣,或曰短于人物,或曰大俗大紅,或曰刀法太懶。
其受悲鴻之要,在北平為教授,年八十,行巍巍,須飄飄,不得不以女侍相之,弟子在下,中心危危,以為命不過朝夕。
盛名累累,指謫亦盛,然白石孑孑,以畫自養(yǎng), 有高麗文士往訪,但見門首曰:“白石死去”。至其室,則案上陳紙曰:“送禮物者不報答”、“減畫價者不必再來”。
丁酉歲(1957),白石歿,壽九十四。
當(dāng)時哀榮備至,淮安往祭嘉興寺。
白石弟子,卓爾有聞?wù)?,李苦禪、李可染、王雪濤、王鑄九、許麟廬、陳大羽、李立、婁師白、張德文、王漱石、董長青、齊子如等,及有梅蘭芳,新鳳霞。
太史劉曰:
世間好事,無非多壽、多子、多才、多金,多名,白石皆兼之,可謂神仙中人也。
白石成名已老,盛名已晚,以為不過斜照殘軀而已,居然天又與四十年,至于一盛再盛,花不肯謝,水不肯東,白發(fā)黃雞,大器晚成,天厚純芝,多矣。
觀其一生意在草蟲蝦蟹間,頹老亦然,或其氣有所秉,雖歷名利,此中不衰,故能長壽以俟盛世盛名,然乎哉,然乎也。
故曰:人不可無秉持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