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如何才能上好是個大問題。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不僅要基于文體,還要基于文本,更要基于學情,多年來,語文教學卻一直基于經(jīng)驗。在強調(diào)學習者視角和情境化學習的今天,設計應該成為教師關注的對象,教師不僅要關注教學設計,也要關注評價設計。在教學內(nèi)容確定后,設計要成為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教學內(nèi)容 教學設計 有效教學
語文課如何才能上好是個大問題,課改多年,成效不大,這是很詭異的局面。近十年,我們的課程理論突飛猛進,我們的教學理論既有借鑒也有創(chuàng)見,為什么到了學校一線一實踐就荒腔走板呢?
原因可能很多,最直接的觀察,我的結論是面子熱了里子仍然是冷的。語文課堂教學變革看起來非常熱鬧,課程與教學論的專家們所提倡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個性化學習……看上去在課堂上都有,可是稍微仔細研究,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所有發(fā)生的教學行為對實際的課程教學變革要求來說只是呈現(xiàn)了教學形式的假象,其實質(zhì)仍然是舊有的知識教學和考試教學的范式。哪怕我們是從知識教學的視角去理解,學生有圍坐也不等于就有了合作學習,教師把一個可能存在不同答案的問題交給學生去討論也不等于我們就有了探究學習,課堂上學生堅持了某個觀點也并不代表我們就有了個性化學習。不幸的是,課堂教學十幾年來就是這么過來的,雖然課程及教學論專家一再提倡教學設計、過程評價、有效教學、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等命題,但收效甚微。收效不大的原因我以為有二:一是一線教師對理論普遍持冷漠的態(tài)度,他們對課程及教學論專家的倡導不愿真正去關注;二是考試機制變革的滯后,倒逼語文教師借新形式訓練老問題,典型者如風行全國的導學案。以上只是考察語文課堂教學不理想的一個視角,其他恕不列出。
那么,如何教得有效?如果從理論上去分析,這是一個大命題,不是一篇文章能說得清的,好在我們可以單篇文本教學為例來思考并探討。就具體的單篇文本教學來說,我以為,語文教師先要確定恰當?shù)奈谋窘虒W內(nèi)容,然后要仔細花工夫做評價設計,即用什么標準來評價教學目標是否已經(jīng)達成,擁有了評價量規(guī)后再來具體設計教學內(nèi)容與步驟。如果這個問題能解決好,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有效。
有幸讀到下面一個課例,讓我們共同研究探討一下。
問診案例
《記承天寺夜游》教學實錄
何茂瓊
一、導入
師:同學們好!“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是我們在《核舟記》中讀到的蘇東坡著名散文前后《赤壁賦》中優(yōu)美的詩句(黑板一側豎排板書)。同學們應當了解蘇東坡吧?
生:蘇氏父子三人蘇洵、蘇軾、蘇轍,都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中。
生:蘇東坡稱“大蘇”。
師:同學們很熟悉蘇東坡??!眉山“三蘇祠”同學們一定要去看看,可以了解他離開家鄉(xiāng)前的生活。(PPT)
蘇軾(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師: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說:“他現(xiàn)在所過的流浪漢式的生活,我們很難將其看作是一種懲處,或是官方的監(jiān)禁。他享受這種生活時,他給天下寫出了四篇他筆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詞《念奴嬌·赤壁懷古》……兩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賦》;一篇《記承天寺夜游》。”(稍停)蘇東坡“現(xiàn)在”在哪里流浪呢?
生:黃州。
師:真的是在“流浪”?
生:他被貶謫了。
師:知道原因嗎?
生:“烏臺詩案”。
師:是哪一年的事?
生:元豐二年(1079)。
師:同學們預習得很好。(PPT)
元豐二年蘇軾因為文字經(jīng)歷了一場“劫”(文字獄),最終,得輕判,以“蒙恩責授黃州團練副使”結案。可林語堂先生說他在“享受這種生活”,“他給天下寫出了最精的作品”!今天我們就學習其中一篇“散文小品”《記承天寺夜游》,一定要讀出它“精”在哪里。(板書課題)
二、研讀課文—— 文言版“精品散文”
(PPT文言版原文,略。老師范讀,感情平穩(wěn),卻很有帶入感。學生靜聽。)
師:全文84字,同學們能說出文章一“精”了。
生:“短而精?!?/span>
師:現(xiàn)在聽同學們讀讀課文。
(兩學生各讀文一遍,學生一起快讀一遍。)
師:注意文中這幾個字的讀音,“遂suì、寢qǐn、藻荇xìnɡ、竹柏bǎi?!?/span>
(學生齊讀一遍字詞。)
師:“快讀”可以很快熟悉文章,易成誦,但讀不出作者對“這種生活”的“享受”,是吧?現(xiàn)在我們“慢”下來讀文,這些字詞要放慢讀,“念~”“遂~” “蓋~”“何夜~”“何處~”“但~”。
(學生中音中速齊讀一遍課文,已被文中情感帶入。)
師:作者有“享受”生活嗎?
生:有(半信半疑)。
師:還不太確定啊。有些字詞的意思還沒完全明白,同學們一起找出來,我分組寫在黑板上,先找出來的同學先上黑板寫出注釋。
①色、戶、欣然
②念、無與為樂、遂
③相與、空明、交橫
④蓋、但、閑人
(學生用3分鐘先看教材注釋,四名學生自主上黑板前同時完成注釋。)
師:現(xiàn)在能讀出作者在“享受”生活了?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生:“月色”“欣然”“相與”“步”“積水空明”“閑人”等。
師:別漏掉題目“夜游”一詞。有朋友張懷民陪伴,高高興興賞月。作者真是一“閑人”啊,真有閑情。
有幾個句子我們還要講準確。請思考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時的小技巧。(PPT寫景抒情句)
①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積水空明
③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教師安靜等待,給學生思考時間。)
生:第一句意思是“(我)高興地起來來到戶外”。
師:第一句補充出了主語“我”。翻譯得很好。第二句有個小陷阱,要注意。
生:第二句意思是“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師:第二句小陷阱是什么呢?
生:“積水空明”不是寫水。
師:是寫?
生:“月光”。
師:是用水來“比”月光的清明、澄澈,翻譯時主語不能是“水”,而是“月光”。你沒有陷進去。(稍停)第三句仍然有陷阱。
生:第三句意思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這也是一個比喻。
師:與第二句有不同,想想不同在哪里?
生:第二句是“明喻”,第三句是“借喻”。
師:怎么區(qū)分的?
生:“借喻”不出現(xiàn)本體和比喻詞,直接說出“喻體”。
師:第三句直接說出的喻體是“水中藻、荇交橫”,沒有說出的本體是什么?
生:“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師:所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時正確語序是本體在前,喻體在后。你也沒有陷進去。第四句就沒有陷阱了。
生:第四句意思是“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閑人罷了”。
師:末句末字“耳”,語氣詞“罷了”,作者多瀟灑?。⊥魺腊桑。ㄐΓ?/span>
文章84字,寫了多少內(nèi)容???我們再一起誦讀一遍課文。
(生有感情地誦讀)
師:只84字,真不愧是一篇 “散文小品”!再看題目“夜游”,也是一篇“記游”散文精品!敘事、寫景、抒情,極有層次感。(PPT)
記游散文精品:①敘事 ②寫景 ③抒情
師:我們看文中怎樣“敘事”。時間?
生: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師:地點?
生:承天寺中庭。
師:人物?
生:“我”和張懷民。
師:事情的起因?
生:月色優(yōu)美。
師:再看“寫景”。有幾句?讀一讀。
生:一句?!巴ハ氯绶e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師:寫的什么景?
生:月光美景。
師:寫了月光的清澈透明,月光下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月光真美吧?
是的,月光美景,欣然起行,懷民相伴,步于中庭,當然有“賞月的欣喜”。作者內(nèi)心只是美滋滋的嗎?
(生思考)
(放慢節(jié)奏,生讀抒情句。)
師:我們回到前面“烏臺詩案”。元豐二年蘇軾入獄,后謫居黃州共四年時間,過著流浪漢式的生活,在城東一片坡地耕種,“東坡居士”即由此得名。他,在“流浪”!他,被貶謫!他內(nèi)心哪藏得住的一種心情!是——
生:悲傷。
生:悲涼。
師:悲涼。蘇東坡就是蘇東坡啊!他在黃州擔任團練副使,實是閑職,常與朋友飲酒,月下夜游。是“閑人”就有“悠閑”心情夜游,有“悠閑”心境月夜漫步?。≒PT)
賞月的欣喜
貶謫的悲涼
漫步的悠閑
師:心情很復雜?。∥覀冞€是聽聽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怎么評價這篇散文和作者的(PPT):“所記只是剎那間一點兒飄忽之感而已,這篇游記現(xiàn)在已然成了散文名作,因其即興偶感之美,頗為人所喜愛?!薄笆撬蚕㈤g快樂動人的描述,是作者精神的自然流露。蘇東坡以寧靜欣悅的心境寫出了這種寧靜欣悅?!?nbsp;
師:現(xiàn)在我們明白為什么林先生說蘇東坡是在“享受”這種“流浪漢式的生活”了。老師推薦同學們課后閱讀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你會了解蘇東坡的一生一直這樣“流浪”到“海角天涯”,他也一直用“享受”的態(tài)度生活著,他走到哪里,朋友就聚到哪里。
師:我們再讀課文,應該能背下來了。
(生或讀或背)
師:也只有蘇東坡能在人生得意時寫出豪氣沖天的詩句。(PPT《江城子·密州出獵》節(jié)選詩句)
生:“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師:也只有蘇東坡能在人生失意時樂觀地寫出呼喚青春的人生之歌。(PPT《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節(jié)選詩句)
生:“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span>
師:我們可以找?guī)讉€短語來表達對作者和作品的敬意。(教師點撥并板書:人生精彩,語言精美,散文精品。)
師:也只有蘇東坡能在失意時把別人的“茍且”活成“詩和遠方”?。ń處熉曇舨桓撸?jié)奏平穩(wěn),語氣堅定。)
師:這篇文言課文的現(xiàn)代漢語“散文版”最短的有146字,同學們也去翻譯一下,寫在作業(yè)本上,看自己用了多少字。同學們也可以自己創(chuàng)意,或情景再現(xiàn),或改編成課本劇,或演繹成雙人舞……也試著體驗做一回蘇東坡。
(四川省德陽中學校 618000)
診斷意見
這個教學課例結構層次分明,重點突出。其教學流程為:導入—教師誦讀—學生誦讀—教師給出關鍵詞語,學生完成注釋—學生翻譯重點句子—師生明確全文敘事、寫景具體內(nèi)容,明確文本所抒之情是“閑人”之“閑情”—不同生命狀態(tài)下的蘇東坡—布置課后作業(yè)。整堂課的結構流程非常清晰,文本教學的重點就是層層鋪墊后讓學生最終理解蘇軾的“閑人”之“閑情”。
從課例實錄具體內(nèi)容觀察,《記承天寺夜游》的教學過程如行云流水,猜想師生在課前一定動了不少腦筋,教師的備課與學生的預習應該都花了不小的功夫。另外,課堂教學氣氛也十分活躍,師生關系和諧,不僅學習內(nèi)容進展順利,學生參與度也很高,似乎所有的教學預設皆能順利實現(xiàn)。同時,課例實錄讓我們還看到,教學設計的文本內(nèi)容目標完成后,學生尚有余力拓展自己的學習空間,在教師抒情般的教學語言組織下,學生又見識了不同生命狀態(tài)下的蘇東坡。
這是一個帶有普遍意義的課堂教學案例。我相信這樣的課堂教學在實際的課堂教學觀摩或者課堂教學比賽現(xiàn)場,都應該有不錯的評價,無論從文本的把握還是具體教學內(nèi)容的處理,無論是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還是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對課堂及文本的處置都顯得張弛有度。從這些角度看,本課例就是一節(jié)許多人心目中認定的好課。然而問題或許就出在這里,認真觀察的話,這節(jié)課有許多值得語文教師認真反思的地方。
首先看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對 《記承天寺夜游》這篇文章,執(zhí)教者最終的教學目標選擇的是讓學生理解蘇軾作為一個“閑人”的“閑情”。為了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何老師選擇了師生誦讀、重點詞語注釋、重點句子翻譯等教學輔助內(nèi)容。我的問題是,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恰當嗎?如果在教學現(xiàn)場,課堂反應那么熱烈,有些場景瞬間即逝,我們可能做不到仔細回味,現(xiàn)在是課堂實錄,我們可以通過課堂還原進行觀察。前面所有的鋪墊教學我們先假設它是成功的,對理解蘇軾的“閑人”“閑情”有幫助,現(xiàn)在就直接進入課堂后半階段關于蘇軾“閑人”“閑情”一段教學內(nèi)容的探討:
師:月光美景,欣然起行,懷民相伴,步于中庭,當然有“賞月的欣喜”。作者內(nèi)心只是美滋滋的嗎?
(生思考)
老師問“作者內(nèi)心只有美滋滋的嗎”,如果在這種問法下學生仍然回答不出,那只能說之前的一切教學都沒能真正在學生那里引起觸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一切積極的表現(xiàn)可能都在配合老師。因為這個問話很明顯是在告訴學生,蘇軾此時的內(nèi)心不只有快樂,還有與快樂相反的心情!然而這么不用思考就能回答的問題學生就是回答不出來。此種情況下,老師再做引導:
師:我們回到前面“烏臺詩案”。元豐二年蘇軾入獄,后謫居黃州共四年時間,過著流浪漢式的生活,在城東一片坡地耕種,“東坡居士”即由此得名。他,在“流浪”!他,被貶謫!他內(nèi)心哪藏得住一種心情!是——
生:悲傷。
生:悲涼。
師:悲涼?!?/span>
原來,老師想讓學生回答蘇軾在月光下不僅有美滋滋的情懷,同時還有“悲涼”的心境。但這種“悲涼”的心境如何就在承天寺的月光里了呢?如何就與“美滋滋”同步了呢?老師在這里不該與學生共同探討嗎?然而最該有的上課內(nèi)容卻沒有,老師只給了一個似乎有原因的結論,這是其一。其二,在剛給了學生一個“悲涼”結論之后,老師接著又把一個沒有經(jīng)過分析論證的結論直接送給了學生:
師:蘇東坡就是蘇東坡啊!他在黃州擔任團練副使,實是閑職,常與朋友飲酒,月下夜游。是“閑人”就有“悠閑”心情夜游,有“悠閑”心境月夜漫步!
我們看到,老師沒有再讓學生做其他方面的思考,而是直接拋出蘇軾此時在黃州是個“閑人”,說是“閑人”就有“悠閑”心情夜游,有“悠閑”心境月夜漫步,接著PPT直接給出了最終的“閑情”是“賞月的欣喜、貶謫的悲涼和漫步的悠閑”這樣的答案。是“閑人”就有“悠閑”的心情嗎?這是一個沒有語言內(nèi)在邏輯的問題,好在對蘇軾來說這個邏輯是存在的,作為“閑人”,他的“閑情”確有這么復雜的內(nèi)涵在。問題是,教師確認學生理解文中“閑人”這個概念了嗎?學生最終知道了蘇軾“閑情”的復雜答案,但他們真的懂了蘇軾月下漫步時內(nèi)心的復雜了嗎?
再看教學設計。執(zhí)教者走的是“誦讀—重點詞語解釋—重點句子翻譯—教學結論”的教學設計思路,這也是絕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處理古文上常用的技術手段,我們已經(jīng)習以為常,只要教師預習作業(yè)布置周到,學生課前預習充分,這樣的古文課堂教學一般不會遇到太大的麻煩,這也是我們看本課例感覺課堂推進順利的一大原因。問題是掌握了古文重點詞語的意思和重點句子的現(xiàn)代語意,學生就懂得文章了嗎?這里有必然的因果邏輯關系嗎?然而古文教學多年來就是這么過來的。我認為本課例的這種設計思路犯了古文教學存在已久的一個普遍錯誤,那就是執(zhí)教者一般不真正關注應該關注的文本語言教學。從本課例教學的過程看,師生似乎沒有脫離語言教學,但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師生都在語言的外圍打轉,沒有走進語言的內(nèi)部,老師范讀一遍,學生讀了好幾遍,解決的是字音和句讀,與語言無關。學生注釋重點詞語、翻譯句子,都只是表面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對語言在具體語境下所承載的豐富的情感內(nèi)含學生根本不理解,這從上文老師提問“美滋滋”學生的反應就能夠看出來。對文學類文本而言,沒有語言品味的教學就是無基之塔。
最后,教師要帶給學生未知的東西而不是重復他們已知的內(nèi)容??幢菊n例實錄,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些內(nèi)容教師完全可以省略,如導入部分關于蘇軾的介紹,學生都對答如流了,連老師自己都贊嘆學生“預習得很好”,為什么還要課堂上呈現(xiàn)呢?這是一種為導入而導入的設計,大可不必。再如學生對重點詞語做注釋的那部分內(nèi)容,學生翻譯幾個重點句子的內(nèi)容,這兩處都是可以簡化處理或者不處理的。因為學生掌握的已經(jīng)相當好,老師因擔心而強調(diào)的問題在學生那兒根本沒有出現(xiàn)。我們?yōu)槭裁床话堰@部分時間讓位給對語言的品味呢?或者讓位給對蘇軾月下復雜心境的探討?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的任務是帶給學生未知的世界,帶著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他們沒有發(fā)現(xiàn)的問題,去探索他們尚未覺察到的知識,而不是重復他們已知的知識,如此,我們的課堂教學效果是否會更好一些呢?我一向堅持認為,熱鬧不是語文課堂必須要的,我們更需要有思維含量的語文課堂。
專家處方
本課例存在的問題是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不自覺間就會犯的教學錯誤,我覺得教師完全可以做到智慧地規(guī)避。
就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來說,抓住文本中的“欣然”就夠了?!队洺刑焖乱褂巍酚涗浀氖翘K軾被貶黃州的一個生活片段,全文84個字,言簡義豐,人言此文起于當起,止于當止,既寫了美妙的月色,又寫了與張懷民的深厚友誼,行文間不僅有苦悶情緒的無奈表達,也有曠達人生觀念下的自我排遣,當然,字里行間還有對知己者甚少的無限感慨。這樣的文字內(nèi)涵其實更適合有人生閱歷的成年人去體會回味,讓八年級的孩子去閱讀理解是有難度的,此種情況下,確定合理的教學內(nèi)容是對教師教學智慧的考驗。原文中蘇軾是把自己與張懷民都稱為“閑人”,無論張懷民是何種情況,但蘇軾稱自己為“閑人”是有非常復雜的情緒的,失落、憤懣、劫后余生的慶幸、無常的感慨、對眼下安身的自我安慰……這些豐富的內(nèi)涵是初中學生理解不了的。同理,“閑情”的豐富性學生也不會真正理解。那么,教師為何要把一個學生無法理解的內(nèi)容在課堂上作為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呢?
長期以來,我們習慣從教師的視角去替學生做學習內(nèi)容的決定,這是不對的。關于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我們曾聚焦不同文體間教學內(nèi)容選擇的一般性原則,其實在同類文體的內(nèi)部仍然要有必要的研究,尤其面對具體的學習者時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更要慎重。《記承天寺夜游》放在八年級的語文教材里,我覺得教學內(nèi)容抓住全文的“欣然”一詞即可,學生只要理解蘇軾在全文是如何表現(xiàn)自己“欣然”的就行了,其他豐富的內(nèi)涵等他們將來成人后再說不遲,這個年齡無法理解復雜微妙的成人世界。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讓“欣然”代替“閑情”,學生不僅好理解,也能理解,并且最終能真正掌握。盡管選擇“欣然”只能讓我們窺見東坡先生豐富情感世界的一角,但這是基于學習者視角的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
在教學設計上,文學類文本教學,我們必須重視語言學習。上文已經(jīng)指出,本課例沒有真正讓學生走進語言的內(nèi)部,那么如何才算走進了語言的內(nèi)部?就本課例而言,我以為是教師帶著學生或者是學生自己反復揣摩、品味語言,借助語言構成的文本情境想象承天寺的月夜里蘇軾漫步的情境與情緒。假如我們選擇了蘇軾的“欣然”,教師就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深刻體察到東坡先生的“欣然”之心。如“欲睡”的蘇東坡可能是怎樣的?“月色入戶”會是一種什么情狀?看到月色時蘇東坡突然間有了何樣的觸動才會“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的“念”不能簡單地讓學生記住課文的注釋是“考慮”,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揣摩“念”給興致極高、即將邁出屋門賞月的蘇東坡一個怎樣的情緒打擊,他為什么會“無與為樂者”呢?這就要用到“烏臺詩案”后蘇軾的實際處境,而這樣的追問也會讓學生明白張懷民對蘇軾此時的重要性,如此就會在突出二人友誼的同時又可以讓學生揣摩蘇東坡在身處人生困境時仍有張懷民這樣的朋友相伴,內(nèi)心的這份“欣然”是多么幸運。以此類推去設計理解文本各處的蘇軾的“欣然”,把理解“欣然”作為核心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走進文本語言的內(nèi)部去體察,我以為就可以了。對文學類文本來說,基于語言教學的設計最終會從語言走向人,走向人的內(nèi)心世界,走向必要的價值判斷。
另外,在教學設計之前,教師還要先設計出一個量規(guī)即評價設計。所謂評價設計,就是教師判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和學習結束之后是否達到了學習目標要求的依據(jù),這個依據(jù)也是我們進行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活動設計時的依據(jù),有了這個依據(jù),我們的教學就能夠更清晰明確地指向教學目標。比如在《記承天寺夜游》中,如果先有了能清晰說出蘇軾“欣然”的語言表現(xiàn)標準,我們就可以在教學內(nèi)容設計中更有目的地考察學生對某些詞語理解的水平,他們是否能達到我們期待的程度。所以,強調(diào)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是為了更有效地組織教學。
由本課例,我們似乎可以得到如下的結論: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不僅要基于文體,還要基于文本,更要基于學情,多年來基于經(jīng)驗的語文教學應該被我們揚棄。在強調(diào)學習者視角和情境化學習的今天,設計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對象,我們不僅要關注教學設計,也要關注評價設計,而且應該接受課程專家關于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的主張。因此,我們必須讓自己的語文教學真正建設在新的課程教學觀念上,應該認識到:在教學內(nèi)容確定后,設計是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