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古稱“薯蕷”,《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列為上品,寇宗奭在《本草衍義》中正式改稱為“山藥”。
山藥性味甘平,善療肺脾腎三臟之虛損。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自擬方176首,48首用山藥,135個病例中91例用山藥。
今天,小師妹將其運用經(jīng)驗分享如下,供臨床優(yōu)秀中醫(yī)師參考學習!
01
滋養(yǎng)脾胃 善用山藥
張氏善用山藥滋養(yǎng)脾胃,名聞醫(yī)林,其滋脾陰常配薏苡仁,認為二藥合用相得益彰,可久用無弊,若單味久服,山藥則偏于粘膩,薏苡仁則偏于淡滲。
養(yǎng)胃則與參術(shù)芪配伍,滋胃陰而兼溫脾陽,使陰中求陽,陽中求陰,滋而不膩,溫而不燥,是謂平補脾胃陰陽之典范。
如資生湯、扶中湯重用山藥養(yǎng)胃陰,佐以白術(shù)理脾陽;
十全育真湯與黨參、黃芪為伍滋胃健脾,潤燥兼施,剛?cè)嵯酀?,以期氣旺陰?fù),陰陽和調(diào)。
02
泄瀉淋濁 常用山藥
泄瀉淋濁,雖病種不一,病因有別,然久泄久淋均可損耗機體陰津,故張氏治此二病常用山藥滋陰固本。
認為“欲滋其陰,而脾胃愈泥,欲健其脾,而真陰愈,耗惟山藥脾胃雙補,在上能清,在下能固,利小便而止大便,其良藥也。”
以之治泄,兼收利濕滋陰之效,如薯蕷雞子黃粥;
以之治淋,如薯蕷術(shù)芎粥,皆寓補于攻,標本兼治。
03
治喘洽痢 重用山藥
張氏治喘息三方均重用山藥,參赭鎮(zhèn)氣湯治腎氣虛而不攝,薯蕷納氣湯治肝氣上逆迫肺而喘;
滋培湯治脾虛勞羸,土不生金,胃氣上逆迫肺而喘,三方病機雖異,但均以山藥為主藥。
再如滋生湯治喘促咳嗽,重用山藥達一兩;
一味薯蕷飲治喘嗽或產(chǎn)后勞嗽,山藥用至六兩。
認為“療肺疾之咳嗽,腎虛之喘促,山藥最良?!?/p>
其用意實為脾肺腎三臟同治,固本為要。
治久痢重用山藥,亦是張氏用藥特點之一,共治痢疾方中有五方重用山藥,多達一兩,
如天水滌腸方、通變白頭翁湯等,認為“痢久傷陰及下焦氣化不固,是以重用山藥以滋陰液固氣化?!?/p>
清熱利濕不忘健脾扶正,培固根本。
04
療陽明病以山藥代粳米
張氏用白虎加人參湯以山藥替代粳米,治療陽明病,較之原方粳米更佳。
他認為“粳米不過調(diào)和胃氣,而山藥兼能固攝元氣,使元氣素虛者,不致因服石膏、知母而作滑泄,白虎湯得此。
既祛實火,又清虛熱,內(nèi)傷外感,須臾同愈?!?/strong>
山藥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藥食同源的一味中藥,很多從小脾胃虛弱的人,也可以通過適當?shù)氖秤蒙剿?,達到顧護脾胃的效果。
張錫純老先生臨床運用山藥頗具心得,認為其有補脾胃,養(yǎng)元氣之功效。
文源:張錫純妙用山藥/劉曉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