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9
辨證要點:口苦,咽干,目眩。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蛐刂袩┒粐I,或渴,或腹中痛,或脅下痞硬,
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熱,或咳。舌質(zhì)紅苔白。脈弦或弦細(xì)。
證候特征:口苦,咽干,目眩,胸脅苦滿,心煩喜嘔。
核心病機:表里、三焦氣機不利,胃氣不和、郁熱傷津。病機:氣機不利分三個層次。
(1)表里氣機不利——正邪交爭于半表半里
往來寒熱,身有微熱,頭痛,發(fā)熱,身熱,惡風(fēng),頸項強,脅下滿,汗出。
《傷寒論》268條“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guān)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标愋迗@《傷寒論集注》注曰:“此雖三陽合病,而以少陽為主也”。
(2)三焦氣機不利——正邪交爭于半表半里
①上焦郁熱(火):口苦,咽干,目眩,目赤,兩耳無所聞,心煩,口渴——郁熱傷津。
②中焦胃氣不和(胃虛):不欲飲食,胸脅苦滿,脘腹脹滿——津液不下,胃氣不和,津虛失養(yǎng)。
③下焦水飲逆亂:目眩,喜嘔,腹中痛,脅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咳——中虛不制,水飲逆亂,濁氣上沖。治則:和暢氣機,宣通表里,疏利三焦(和法)。方藥:小柴胡湯方(《傷寒論》第96條等)。
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切)各三兩,大棗十二枚(擘)。
煎服要點: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參,加栝蔞實一枚;
若渴,去半夏,加人參合前成四兩半、栝蔞根四兩;
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蠣四兩;
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黃芩,加茯苓四兩;
若不渴、外有微熱者,去人參,加桂枝三兩,溫服微汗愈;
若咳者,去人參、大棗、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兩。
服藥禁忌:太陰病,中焦虛寒,寒飲內(nèi)停,寒濕內(nèi)盛,或濕熱夾雜。脈遲浮弱。陽明病,胸下及腹?jié)M痛拒按,大便燥結(jié)。太陽病寒熱如瘧等。
小柴胡湯禁忌證的代表條文為《傷寒論》第98條:“得病六七日,脈遲浮弱,惡風(fēng)寒,手足溫,醫(yī)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脅下滿痛,面目及身黃,頸項強,小便難者,與柴胡湯,后必下重。本渴飲水而嘔者,柴胡不中與也,食谷者噦。”
太陽病得病六七日,病沒有好,又出現(xiàn)脈遲浮弱,惡風(fēng)寒。脈遲為寒,浮弱為表虛,氣血不足于外。
惡風(fēng)寒,為表證未罷。手足溫,為表邪入里,但因里有寒濕,入里之熱與寒濕相結(jié),熱勢不甚,僅表現(xiàn)為手足溫,這是太陰病的特征。
這就是外有表證,內(nèi)有太陰寒濕和陽明微熱。
而醫(yī)者見到手足溫,以為陽明里實,數(shù)次誤用攻下之法治療。
下后一則更傷胃氣,中虛更甚,故不能食;
二則胃氣虛,寒濕與熱郁結(jié)于半表半里,出現(xiàn)脅下滿痛。頸項強,為太陽病未解。
小便難,濕邪不化,熱與寒濕相結(jié),三焦不利,濕邪沒有出路,瘀熱在里而發(fā)黃疸,故出現(xiàn)面目及身黃。
這時病證為寒熱錯雜,呈現(xiàn)一種太陽表證未罷,少陽之證已現(xiàn),里有太陰寒濕,又夾雜陽明微熱的格局,為太陽太陰少陽陽明合病。
此時,極易認(rèn)為不能汗,不能下,只有和,再加之人所共知脅下滿痛和嘔為少陽病的辨證眼目,所以辨為柴胡證而誤用小柴胡湯。
重要的是,沒有看到除“面目及身黃”“小便難者”外,還有“渴飲水而嘔”的水逆證。水濕不化津液不布會渴,渴欲飲水自救又會加重水濕,上逆而嘔。
這幾個證候所隱含的關(guān)鍵病機為濕熱,濕多而熱少。
這時,小柴胡湯就不適應(yīng)了,小柴胡湯功能主要是疏利,偏于治療半表半里熱證。
此病已經(jīng)被反復(fù)攻下而傷及胃氣了,就不能再用小柴胡湯繼續(xù)疏泄,否則會更傷太陰,一則加重里虛寒濕,出現(xiàn)后必下重;
二則中焦陽氣更受損傷,飲氣更逆,吃東西時會出現(xiàn)惡心嘔吐,或呃逆等癥。
所以,脅下滿痛兼夾濕熱者,或中焦停飲的嘔,雖然都有脅下滿痛和嘔,看著類似于柴胡湯證,但不能用小柴胡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