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三條水道把太湖水引入?!獤|江、婁江和吳淞江。到唐朝的時候,東江、婁江淤塞,太湖水主要從吳淞江出海,吳淞江成為主要的水道。由于水量充沛,河道很開闊,吳淞江的入海口達(dá)到二十里。
吳淞江古代又稱“淞江”“松江”“松陵江”“笠澤江”等,后來外國人來了,因?yàn)樗ǖ教K州,就開始稱它為“蘇州河”了。
元末明初太湖至吳淞江流域水道圖
1916年上海市區(qū)這一段經(jīng)過疏浚的河道,一般被稱為“蘇州河”,一開始只是指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處至北新涇這一段,以后慢慢的整條河都叫“蘇州河”了。
黃浦江原來是吳淞江南岸的支流。宋元時期,黃浦江水量變大,河面展寬,跟上海浦合并。明朝初年已經(jīng)稱之為“大黃浦”了。永樂年間因黃浦江淤塞而開通范家浜,黃浦水開始向西北方向從今天的吳淞口入長江。
黃浦江形成前后
明朝正德十六年(1521年),蘇州河舊河道疏浚,引黃浦的水經(jīng)這里匯入長江。這樣一來,吳淞江的水不再直接流入長江,而是流進(jìn)黃浦江,再沿著這條河道出去。黃浦江變成了主流,蘇州河反而成了黃浦江的支流,這個體系最終形成是在16世紀(jì)初。
黃浦江水系圖
1907年在吳淞口的外面筑了兩道堤,辛亥革命那年(1911年)竣工,航道疏浚了,形成了今天黃浦江的河道。
黃浦的“浦”本來就是江、河的意思,到了近代,大概覺得用詞不規(guī)范,就加了一個“江”,叫“黃浦江”。等于“黃江”再加一個“江”,有點(diǎn)重復(fù)。
1900年時的黃浦江
有學(xué)者建議把“江”拿掉,叫“黃浦”,上海這一帶江河本來就叫“浦”。但是現(xiàn)在大家都用慣了,“黃浦江”已經(jīng)成為一個標(biāo)準(zhǔn)的詞了,再改為“黃浦”沒有必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