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色彩版主在“攝友茶坊”發(fā)了這個帖子“你是否具備專業(yè)攝影師的基本知識”,看了覺得挺有意思,就想試著說明一下,可是最近一直忙,好不容易才寫完,不當之處,請大家拍磚。http://www.four-thirds.cn/forum/thread-129158-1-1.html
另外,各位版主如果覺得不適合這個版塊,請隨便處理。
一.選擇題(請選出您認為正確的答案,每題只能選擇一個答案)
1、使用數(shù)碼相機日光白平衡拍攝時,雪地中的陰影在照片上呈現(xiàn)出微微的
□ A、藍色
□ B、黃色
□ C、高感光度時偏藍,低感光度時偏黃
標準答案:A
這是一個環(huán)境光的問題。太陽光里包含了“赤橙黃綠青藍紫”各種顏色的光,大氣對波長較長的紅色等光吸收能力較強,對波長較短的藍色光反射能力較強,所以我們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
拍攝對象受到的光照,可以分為光源直射光和環(huán)境反射光,直射光一般比反射光要強得多,如果同時有直射光和反射光,反射光一般可以忽略不計,但直射光照不到的地方,反射光就起主要作用。
雪地陰影沒有太陽直射光照,只有藍天的反射光,所以呈現(xiàn)微微的藍色。實際上,藍天下所有的陰影都會有微微的藍色,只不過多數(shù)景物有自己的顏色,這種微微的藍色不容易被發(fā)現(xiàn),雪地是白色,比較明顯,其他的白色,比如白色衣服的陰影也會有這種微微的藍色。
環(huán)境光的影響,人眼受經驗的影響不太容易發(fā)現(xiàn),但照片上表現(xiàn)明顯,尤其是拍攝人像。比如坐在樹蔭下的草地上,臉容易發(fā)綠,走在紅地毯上,臉容易發(fā)紅。最簡單的解決的辦法就是用閃光燈直射補光,當有直射光時,環(huán)境的反射光就弱的可以忽略了。
2、用日光型反轉片不加任何濾光鏡在白熾燈條件下拍攝,影像的色調將
□ A、偏藍
□ B、偏紅黃
□ C、高感光度反轉片偏藍,低感光度反轉片偏紅黃
標準答案:B
這是光源色溫匹配的問題,也就是現(xiàn)在數(shù)碼攝影白平衡的問題。所謂日光型反轉片就是在太陽光下(5500°K)才能保持照片顏色正確的膠卷,這就是色溫匹配,如果光源的色溫比太陽光高,拍出的照片偏藍紫色,如果光源的色溫比太陽光低,拍出的照片偏紅黃色。當光源的色溫偏差太多時,拍攝反轉片要加有顏色的濾鏡匹配色溫。
白熾燈的色溫(3200°K)比日光低,所以拍出的照片偏紅黃。
對數(shù)碼攝影來說,也必須色溫匹配才能保證顏色正確,與膠片的固定色溫匹配不同,數(shù)碼照相機可以與各種色溫的光源匹配,這就是白平衡。自動白平衡就是自動估算現(xiàn)場光源的色溫,然后相當于指定一個合適的膠片色溫與之匹配。數(shù)碼攝影的色溫匹配比膠片更容易、更靈活,比如,當拍攝日出、日落時,光源的色溫(2000-4500°K)比較低,為了突出紅紅黃黃的效果,可以指定一個比光源更高色溫(5500°K)。
3、色溫是
□ A、數(shù)碼相機的白平衡屬性之一
□ B、光源的屬性之一
□ C、兩者都是
標準答案:B
色溫是描述光源中各種色光成分多少的指標,顯然是光源的屬性。理論上說,當不同物體加熱到同一溫度時,發(fā)出的光的光譜成分是一樣的,所以可以用溫度來代表光源的光譜分布。色溫越高,光源中藍、紫光的成分越多,色溫越低,光源中紅、黃的成分越多。
不同色溫的光照射到一張白紙上,反射出的顏色是不同的,數(shù)碼照相機的白平衡,就是保證不同色溫光源下,白紙拍攝成照片,仍然是白色,而不是不同的顏色,這和彩色膠片的色溫匹配是一回事。
4、使用數(shù)碼相機拍攝日落時的景象,如果想獲得日落時分的色彩感覺,應當將白平衡設置到
□ A、自動白平衡
□ B、日光白平衡
□ C、白熾燈白平衡
標準答案:B
這個前面說過了,日光的色溫比日落、日出的色溫高,指定白平衡的高色溫,能得到更加偏紅、偏黃的效果。
5、使用自動對焦鏡頭拍攝照片時,除微距鏡頭外,用自動對焦功能
□ A、沒有手動對焦精確
□ B、比手動對焦精確
□ C、沒有手動對焦專業(yè)
標準答案:B
這個問題把我難住了,自動對焦精確還是手動對焦精確?恐怕機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都能滿足精度要求吧!用排除法,C肯定不對,老早以前有人常說自動對焦不專業(yè),靠不住,所以專業(yè)數(shù)碼照相機多數(shù)都保留了手動對焦功能,這種觀點現(xiàn)在肯定是陳詞濫調了。
我的自動對焦鏡頭分為兩種,一種是真正可以手動調節(jié)對焦環(huán),機械對焦的,我的幾只佳能鏡頭就是。另一種是轉動對焦環(huán),給自動對焦機構提供一個電信號,驅動馬達轉動對焦,我的奧林巴斯的鏡頭都是如此。
前一種與過去的傳統(tǒng)手動照相機的對焦沒有區(qū)別,如果機身有微棱環(huán)、裂像屏,對焦與過去的傳統(tǒng)照相機沒有區(qū)別,不能說比自動對焦差吧。后一種無論速度、手感都不如傳統(tǒng)照相機的手動方式,但配合LCD取景,十倍放大,精度自然也不是問題。
再審題,“除微距鏡頭”提醒我,我知道傳統(tǒng)照相機的微距與不微距并無區(qū)別,那顯然出題人是認為自動對焦鏡頭在微距方面可能還遜于手動對焦,所以出題人的標準答案應該是B,最后看了答案果然如此。
出題人很可能是想強調,現(xiàn)在數(shù)碼照相機的自動對焦功能已經很可靠、很好用,不必懷疑了,其實這點早就不是問題了,問題倒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根本沒有用過傳統(tǒng)照相機,不知道手動對焦的痛苦與艱辛。
6、為了把一個沿膠片平行方向輕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滿畫面定格,快門速度最慢可以設置在
□ A、1/250秒
□ B、1/500秒
□ C、1/1000秒
標準答案:B
我對運動攝影沒有經驗,如果需要拍攝運動物體,一般是采用兩種辦法:需要凍結景物的,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選盡可能高的快門速度;其他一概采用較低快門速度的追隨法。
一般來說,要凍結運動物體,運動物體速度越快,快門速度要越快;運動物體與拍攝距離越近,快門速度要越快;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與鏡頭光軸夾角90°,快門速度最快,45°時快門速度可慢一檔;鏡頭焦距越長,快門速度要越快。
我們按照題目估算一下,題目沒有鏡頭焦距,也沒有拍攝距離,但把人拍滿畫面基本交待了鏡頭焦距和拍攝距離的關系,假定人高1.8米,拍滿就算2米(上、下留點空),按135規(guī)格照相機計算,長寬比3:2,人走過整個畫面的時間3/1.3=2.3秒。要把人在照片中清楚地凝固住,如果允許1/1000以內的模糊,快門速度就是2.3/1000=1/435以上,也就是1/500秒速度。
允許1/1000以內的模糊,就是說,快門速度要比影像在感光器上的移動速度快1000倍。為什么是1000倍,假定膠片是35mm×24mm,1000倍的意思就是影像在膠片上移動35mm/1000=0.035mm,基本就是允許彌散圈的大小,和景深判斷清楚的標準基本相同。
7、數(shù)碼照片的噪點主要表現(xiàn)在
□ A、高光影調壓暗時
□ B、暗部影調提亮時
□ C、兩者都是
標準答案:B
熟悉后期的兄弟都知道,暗部提亮會增加暗部噪聲。
對于膠片來說,噪點取決于膠片感光層銀鹽顆粒的大小,和沖洗膠片的化學藥水的作用快慢,所以膠片常用顆粒粗細來描述噪聲。對于數(shù)碼照相機來說,噪點來源主要是感光芯片通電后的熱噪聲,熱噪聲與感光信號大小無關,基本取決于感光芯片的溫度,照片高光部分的信號強度高,噪點不明顯,暗部信號強度弱,噪點明顯,當噪點與信號差不多強時,暗部細節(jié)就不可分辨了。
高光壓縮在壓縮亮度的同時也壓縮了噪點,暗部提亮的同時也放大了噪點。
8、拍攝順光雪景時,應當參照測光表讀數(shù)
□ A、減曝光
□ B、加曝光
□ C、不加也不減
標準答案:B
測光表的標準是把它眼前的東西都當成18%灰板,按讀出的曝光數(shù)據(jù)拍攝,照片上是看起來與18%灰板一樣的中間調,也叫中度灰。順光下的雪景,測光表把它按18%灰板對待,得到曝光數(shù)據(jù),按這個數(shù)據(jù)拍攝,雪景變成了18%灰,成了灰景當然不成了,要讓雪景亮起來就要加曝光,一般來說,要加+2.0左右,就是加大兩級光圈或降低兩級速度。
9、應用“向右曝光”技術的主要目的是
□ A、準確曝光
□ B、后期降噪
□ C、增加對比度
標準答案:B
所謂“向右曝光”是一種拍攝規(guī)則,就是在保證不過曝的前提下,不保證對應的影調控制,盡量加曝光拍攝,后期再減曝光,重新控制影調。這樣能加大暗部的信噪比,后期減曝光,平移影調時能有效降低暗部噪點。
這對RAW格式拍攝后期轉換JPG照片時非常有效。拍攝時加曝光,RAW解碼時減曝光,對影調控制幾乎沒有影響,噪點大大減少,我體會每加一級曝光減少的噪聲至少相當于ISO一倍的變化。
由于RAW到JPG的數(shù)據(jù)變換是非線性的對數(shù)規(guī)律,有肩部、趾部的壓縮,如果JPG直接拍攝,前期加曝光,后期減曝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影調還原,但降噪的效果仍然不錯。
10、造成機震的主要原因是
□ A、快門震動
□ B、反光板震動
□ C、沒拿穩(wěn)相機
標準答案:B
攝影里的“機震”是個專用名詞,不是指機器一般的震動,而是特指由于單反照相機的反光板收放造成的照相機震動。
11、哪種方法可以使機震的影響降至最低
□ A、提高快門速度
□ B、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
□ C、使用三腳架
標準答案:B
知道“機震”的確切含義,自然也就只有消除反光板震動的“預升”是唯一解決之道。“機震”、“反光板預升”之類的詞應該說是中國攝影的專業(yè)詞匯,每個都有確定的含義,OLYMPUS把“反光板預升”叫做“防震”是值得商榷的。
知道機震、反光板預升的兄弟很多,許多人也是照做不誤。其實機震的預防只是對慢快門時才是有效的,當快門速度高于1/60時,機震的影響肯定可以忽略。實際上低于1/15時才需要考慮機震。壇中的兄弟上架子拍月亮,實際上月亮很亮,速度都在1/60以上,是沒有必要管機震的,如果模糊,不是機震的影響,而是架子不穩(wěn),晃了。開機震的延時解決了架子的搖晃,與機震無關。
12、其他條件不變,鏡頭焦距越長,景深將
□ A、越大
□ B、越小
□ C、取決于能見度
標準答案:B
一般的說,同一個照相機,景深與三個因素有關,其他因素不變,光圈越大、鏡頭焦距越長、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小。
13、光圈f/2時,鏡頭接納的光量是光圈f/8時的
□ A、4倍
□ B、16倍
□ C、1/4
標準答案:B
光圈定義為鏡頭的焦距除以光孔直徑,光量與光孔的面積成正比,面積與直徑是平方關系,所以光圈f系數(shù)是以2的平方根(1.4)排序的,f/2、f/2.8、f/4、f/5.6、f/8,每級光量差一倍,所以f/2到f/8顯然是16倍。
14、我想讓以40公里時速行駛的汽車滿格定格在照片中,但是光線條件需要我在最大光圈時使用1/500秒的快門速度。我應該使自己置身于汽車
□ A、水平從我眼前穿過的位置
□ B、向我迎面開來的位置
□ C、以上都可以
標準答案:B
前面說過,運動物體的運動方向與鏡頭光軸夾角90°,要求的快門速度最快,45°時快門速度可慢一檔,顯然“向我迎面開來的位置”對快門速度要求最低。
按前面講到的估算方法,如果夾角90°的時候,就是“水平從我眼前穿過的位置”,1/500秒的快門速度凍結不住行駛中的汽車。
15、在高光和陰影處測得的曝光表讀數(shù)顯示的光圈范圍是f/16-f/2,那么如果用數(shù)碼相機,為了獲得更多的細節(jié),光圈應設置為
□ A、f/11
□ B、f/8
□ C、f/2.8
標準答案:B
高光是f/16,f/11、f/8、f/5.6、f/4、f/2.8、陰影是f/2,共7級,如果我用E-510拍攝,RAW格式,我會用f/5.6(影調V),這樣高光是影調VIII,陰影是II,試拍后如果有過曝,就適當減1/3或2/3級再拍,RAW后期根據(jù)需要調整影調。敢用影調VIII,是因為我知道E-510的RAW能用到VIII。
可惜答案沒有f/5.6,那就只好是f/8了,用f/8拍攝,影調就是VII到I,暗部的噪點肯定比較大了,細節(jié)也不會太好,實際上是被犧牲了。
如果用JPG直出,選f/8保險系數(shù)大些,也符合數(shù)碼攝影寧可欠曝光,絕不可以過曝光的原則。
16、如果將感光度從ISO400換到ISO100,為了獲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 A、1檔
□ B、2檔
□ C、4檔
標準答案:B
ISO的級是400、200、100,兩級,所以曝光也是2檔。
對于攝影新手,影響曝光的光圈、速度、ISO的每級應該牢記,隨時可以寫出來:
光圈:f/1.4、f/2、f/2.8、f/4、f/5.6、f/8、f/11、f/16、f/22,每級數(shù)字相差1.4倍。
速度:1/4、1/8、1/15、1/30、1/60、1/125、1/250、1/500、1/1000、1/2000、1/4000。
ISO: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
17、偏振鏡可以用來削弱
□ A、金屬反光
□ B、樹葉反光
□ C、以上都是
標準答案:B
偏振鏡無法消除金屬表面的反射光,這是一定要記住的。
至于樹葉、玻璃、水面等等的反光,也不是100%能夠消除的,還要注意光源的角度,反射面的位置等等。有時偏振鏡也被一些兄弟用于壓暗天空,使藍天更藍。
膠片時代有時偏光鏡必不可少,但在數(shù)碼時代,我主張能不用就不用,遇到樹葉、玻璃、水面的反光,可以適當改變光線,調整拍攝角度,盡量避免反光出現(xiàn)。劣質的偏光鏡會損壞畫質,即使優(yōu)良的偏光鏡,也會造成透光率的損失,帶來一些副作用。用偏振鏡壓暗天空的做法更不可取,完全可以用正確曝光加適當后期解決。
18、逆光是
□ A、從被攝者身后照射的光線
□ B、從鏡頭前方照射的光線
□ C、以上都是
標準答案:B
這是個繞人題。有時被攝者是背向鏡頭,所謂背影。
19、超焦距指的是
□ A、鏡頭的焦距
□ B、特定的對焦距離
□ C、最大的景深
標準答案:B
超焦距也是中國攝影的專業(yè)名詞,特指一個特定的對焦距離,當照相機對焦到這個特定距離時,能獲得從這個距離的一半到無限遠的最大景深。當需要大景深時,超焦距的使用非常有意義。過去喜歡偷拍的人,舉起照相機就按快門,來不及對焦,常常提前把照相機固定對焦到超焦距,這樣拍出的照片即使做不到精確對焦下的毫發(fā)畢現(xiàn),也湊合能用。現(xiàn)在自動對焦照相機按下快門就自動對焦,幾乎感覺不到延時,超焦距的固定對焦知道的人就少了。
20、暗影溢出是指
□ A、暗部細節(jié)多得記錄不下
□ B、太暗導致不足以被記錄下來
□ C、感光度過高導致的噪點過多
標準答案:B
“溢出”似乎是數(shù)碼時代的新詞,過去膠片那會兒常說高光缺乏層次(高光過曝),陰影沒有層次(陰影欠曝)?,F(xiàn)在說溢出可能跟常用于描述數(shù)碼照片的直方圖有關,數(shù)據(jù)溢出直方圖右側就是高光過曝,數(shù)據(jù)溢出左側就是暗部欠曝。
我認為暗部溢出還不是“太暗導致不足以被記錄下來”,實際上記錄下來的數(shù)據(jù)被噪聲淹沒才是關鍵,當數(shù)據(jù)小到與噪聲分辨不出來,圖像就沒有可分辨的細節(jié)了,也就是暗部溢出了。這樣的數(shù)據(jù)雖然還沒有小到直方圖的“零”,還沒有在直方圖上溢出,實際上已經沒有意義了。
21、如果紐約攝影學院灰卡的白色那面測光表讀數(shù)為1/100秒、f/8,那么哪組曝光組合能夠獲得令人滿意的曝光
□ A、1/400秒,f/8
□ B、1/20秒,f/8
□ C、沒用過白色那面
標準答案:B
紐約攝影學院灰卡的灰色是反光率18%的灰,白色那面是反光率90%的灰,曝光的級與反光率是對數(shù)關系,所以對18%、90%取對數(shù)就會發(fā)現(xiàn),90%比18%亮了2.3級。所以用90%面測光,曝光要修正2.3級,就是加2.3級曝光才能與18%的結果相同,就是1/100、1/50、1/25,再加1/3級,馬虎點就是1/20、f/8。
22、在同一位置拍攝中遠距離景物時,用100mm鏡頭拍攝出的影像大小是用50mm鏡頭拍攝的同樣影像的
□ A、1.4倍
□ B、2倍
□ C、4倍
標準答案:B
這是中學光學的原理,根據(jù)薄透鏡成像公式:1/u+1/v=1/f,u是物距、v是象距、f是透鏡焦距,當“中遠距離景物”時,u比v大得多,v與f基本相同?,F(xiàn)在景物大小相同,拍攝距離相同(u),所以成像的大小就基本與鏡頭焦距成正比,100mm鏡頭的成像自然比50mm鏡頭的成像大一倍,就是2倍。
23、某閃光燈全光輸出時指數(shù)為40,如果其他條件不變,輸出功率降至1/4輸出時,閃光指數(shù)將
□ A、下降到10
□ B、下降到20
□ C、不變化
標準答案:B
閃光燈的輸出功率與指數(shù)的關系是平方關系,即指數(shù)大一倍,功率大四倍。反過來就是開平方的關系,功率減到1/4,指數(shù)減到1/2,所以指數(shù)下降到40的一半20。
24、某閃光燈在ISO100時閃光指數(shù)為40,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將感光度提高到ISO200,該閃光燈的感光
□ A、增加到80
□ B、增加到56
□ C、仍然是40
標準答案:B
閃光燈指數(shù)與ISO的關系是(ISO/100)再開平方的關系,ISO從100變到200,就是閃光指數(shù)增加到1.4(根號2)倍,也就是40乘以1.4,增加到56。
25、某閃光燈變焦燈頭位置在35mm時閃光指數(shù)為40,如果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燈頭位置到70mm,該閃光燈的感光指數(shù)將
□ A、變小
□ B、變大
□ C、不變
標準答案:B
閃光燈的燈頭變焦后輸出功率的變化沒有一定標準,各廠家會給出一個參考數(shù)據(jù),當焦距變大時,相當于鏡頭的視角變小,閃光范圍也減小,聚光效果越強,所以閃光指數(shù)會相應增加。
26、相同條件下,感光度越高,影像的顆粒就
□ A、越細
□ B、越粗
□ C、不一定
標準答案:B
對膠片來說,感光度越高,對弱光的靈敏度越高,所以銀鹽的顆粒越大,銀鹽層越薄,沖洗后的底片顆粒越粗,洗印后的照片一般也就顆粒感越粗。
對數(shù)碼照相機而言,感光芯片的感光度是一定的,提高感光度的方式一般是用模擬放大器放大信號和得到原始數(shù)據(jù)后再數(shù)字增強。模擬放大器本身會增加噪聲,也會放大原信號所含的噪聲,數(shù)字增強更是會增強原始數(shù)據(jù)的噪點。
噪點越多,照片的感覺就是顆粒感越粗。
27、其他條件相同,用f/2、50mm焦距拍攝獲得的景深大約是用f/16、200mm焦距拍攝的
□ A、1/2
□ B、2倍
□ C、4倍
標準答案:B
嚴格說這個題目出的有問題,比如隨便從網上找個景深計算器,拍攝距離給個40米,景深明顯沒有符合上面選項的。
從景深公式上看,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簡化景深公式,從而得到標準答案。這個條件是“(彌散圈×光圈系數(shù)×拍攝距離)的平方/鏡頭焦距的四次方”大大小于1,滿足這個條件的情況下,景深公式可以簡化為“與光圈系數(shù)成正比、與鏡頭焦距的平方成反比”。
要滿足這個條件,拍攝距離就不能太遠,一般有保證的距離是幾米、十幾米的范圍。200mm是50mm的4倍,平方后是16,顯然f/1、50mm與f/16、200mm的景深相同,f/2就是2倍了。
還要注意,這個題目說的是“其他條件相同”,我理解是相同的照相機、相同的拍攝距離(對焦距離)。
28、夜間背光拍攝人像留念時,測得背景正常的曝光組合為1/60秒,f/4,人物離相機的距離為4米,閃光燈的閃光指數(shù)為32,為了得到讓人物和背景都得到正常的曝光,我們使用閃光燈對人物進行補光,這是曝光組合應該設置在
□ A、1/30秒,f/5.6
□ B、1/15秒,f/8
□ C、1/8秒,f/11
標準答案:B
閃光指數(shù)=光圈系數(shù)×拍攝距離,本例中閃光指數(shù)32,拍攝距離4米,光圈應該用f/8,但光圈用f/8,背景還用1/60就會曝光不足,f/4、f/5.6、f/8差兩級,所以速度也要從1/60、1/30、1/15降低兩級,所以答案是B。
但實際拍攝就會發(fā)現(xiàn),用這個曝光組合,多數(shù)人物臉的影調是V,照片上人臉顯得有點黑,所以我一般會選1/30、f/5.6的組合,這樣人物會顯得更亮一些。
29、使用一部焦距折算系數(shù)為1.5的數(shù)碼相機手持拍攝照片,如果鏡頭焦距是50mm,為了拍攝清晰,快門速度最慢應該是
□ A、1/50秒
□ B、1/80秒
□ C、1/100秒
標準答案:B
50mm焦距的鏡頭用在折算系數(shù)1.5的照相機上,等效焦距為50mm×1.5=75mm,安全快門速度是等效焦距的倒數(shù),就是1/75,所以應該選1/80秒。
30、輔助光的作用是
□ A、使照片的層次更清楚
□ B、減小光比
□ C、增加光比
標準答案:B
多數(shù)情況下用輔助光的目的是為了補充暗部照明,提升暗部層次,但歸根結底輔助照明還是通過減小光比來起作用的。
31、如果我們使用機內點測光功能測光,并使用中心對焦點對焦,那么此時測光和對焦
□ A、是一回事
□ B、不是一回事
□ C、不太清楚
標準答案:B
點測光功能是可以把照相機當成亮度測光表來使用,所以用點測光測光、對焦按快門多數(shù)時候不是能夠一氣呵成的動作,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初學者不明白,以為點測光與評價測光一樣,只管按快門就行。
有的廠家設計了點測光與對焦點聯(lián)動功能,使一些人似乎覺得很專業(yè),其實聯(lián)動與否并不太重要,因為很多時候對焦點與測光點并不是同一個點,這種時候曝光鎖定和對焦點鎖定更有用處。
32、使用RAW格式拍攝數(shù)碼照片
□ A、需要顧及白平衡
□ B、無須顧忌白平衡
□ C、必須使用自動白平衡
標準答案:B
RAW記錄的是感光芯片的感光原始數(shù)據(jù),要變成彩色的JPG照片還需要兩組數(shù)據(jù),一個是色溫匹配,就是白平衡;另一個是色彩空間。這兩個數(shù)據(jù)都可以在后期對RAW解碼時重新指定,所以用RAW格式,拍攝不必管白平衡和色彩空間。
33、反光傘可產生
□ A、直射光效果
□ B、漫射光效果
□ C、何種效果由燈泡類型而定
標準答案:B
反光傘的作用就是使光線更柔和,形成漫反射光的效果。
34、下列何種情況下,我們需要使用數(shù)碼相機里降噪功能
□ A、使用大光圈時
□ B、使用長時間曝光時
□ C、使用長焦鏡頭時
標準答案:B
很多情況下我們都需要數(shù)碼照相機里的降噪功能,不同數(shù)碼照相機都提供了一些不同效果的降噪功能,但只有長時間曝光的降噪是所有數(shù)碼照相機都必須要有的功能,而且它們的功能都一樣,降低感光芯片長時間通電產生的熱噪點,而且一般來說,這種噪點照相機內部處理的效果最好。
35、陰天產生的光對在戶外拍攝人像來說
□ A、是不合適的光線
□ B、是合適光線
□ C、合不合適取決于拍攝時的白平衡設置
標準答案:B
陰天沒有直射陽光,漫反射光產生的效果柔和,很適合拍攝人像。
36、拍攝文藝演出時,如果舞臺燈光比較暗,我們可以
□ A、使用閃光燈
□ B、使用高感光度
□ C、以上兩項都可以
標準答案:B
使用閃光燈是成心與演員過不去,膽子大的盡管用,膽子小的沒有辦法只好用高感光度了。
還有一點,閃光燈的色溫與舞臺燈光的色溫不一致,有時會出奇怪的顏色效果。
37、在場館內拍攝游泳比賽,如果光線不夠,我們應該
□ A、使用閃光燈補光
□ B、使用高感光度
□ C、以上兩項都可以
標準答案:B
道理如上,同時體育場館的空間那么大,如果距離拍攝對象遠,閃光燈亂閃也起不了作用。如果閃光燈的指數(shù)是50,光圈用到f/2,也不過25米以內管點用。
38、用焦平面快門較慢速度滿畫面拍攝高速行駛的汽車,汽車轱轆通常呈現(xiàn)出
□ A、圓形
□ B、橢圓形
□ C、以上兩項都不是
標準答案:B
照相機的快門從安放的位置分有兩類,一類是鏡間快門(快門在鏡頭內),一類是焦平面快門(快門在感光平面前)。哈蘇等120照相機還在使用鏡間快門,135照相機基本都是焦平面快門。焦平面快門的缺點之一就是運動目標會產生形變,圓拍出來會變成橢圓。
39、前后景深的差距是
□ A、1:2
□ B、對焦距離越遠差距越大
□ C、對焦距離越近差距越大
標準答案:B
根據(jù)景深計算公式,前景深=彌散圈×光圈×拍攝距離的平方/(焦距的平方+彌散圈×光圈×拍攝距離的平方),后景深=彌散圈×光圈×拍攝距離的平方/(焦距的平方-彌散圈×光圈×拍攝距離的平方)。景深公式記起來比較復雜,但從景深公式得出的結論,還是應該記住的。比如,后景深大于前景深。比如拍攝距離越遠,后景深增加越快。
40、光圈和鏡頭焦距,哪項因素對景深影響大
□ A、一樣大
□ B、光圈
□ C、鏡頭焦距
標準答案:C
如果沒有約束條件,說光圈、鏡頭焦距哪個對景深的影響大是不一定的。比如上面27題,我們假定拍攝位置不變(拍攝距離、對焦距離相同),景深與光圈成正比、與鏡頭焦距的平方成反比,那么顯然鏡頭焦距對景深的影響更大。
如果約束條件是把同一個景物拍成一樣大,比如都是半身人像、或者大頭人像,換句話說,就是拍攝距離是可以變化的。此時景深公式就是另外一種變化,只要鏡頭焦距不是極端的太短(魚眼、廣角、超廣角),此時景深只與光圈系數(shù)的大小成正比,與鏡頭焦距無關。
二.判斷題(共10題)
請選出您認為正確的答案
1、我知道我的數(shù)碼相機測曝光誤差是多少,并知道如何糾正這些誤差。
標準答案:是
我用過的單反照相機,每個測光都有點誤差,都沒有影響使用,實際上任何測光系統(tǒng)都會有一點這樣、那樣的問題,測光的結果不過是給使用者提供一個參考,歸根結底還是使用者如何適應的問題。
2、使用三腳架和快門線并不意味著能把照片拍清楚。
標準答案:是
對焦不實照片也不會清楚。
3、濾色鏡只允許與其顏色相同的光通過。
標準答案:是
你看到的濾色鏡的顏色是濾色鏡透射出的,不是反射出的,透射出的顏色當然是濾色鏡允許透過的顏色。
4、直方圖必須結合它的照片才能比較精確地判斷曝光。
標準答案:是
當然,即使直方圖上有一些過曝,不看照片我們也不知道過曝的地方重要不重要,是不是故意制造出的過曝,比如白化背景。
5、我知道自己的數(shù)碼相機大致的動態(tài)范圍是多少。
標準答案:是
當然,數(shù)碼照相機的動態(tài)范圍是自己很輕松就可以測試出來的。
6、紐約攝影學院灰卡配合反射式測光表,就可以取得和入射式測光表一樣的效果。
標準答案:是
當然,灰卡配合反射式測光表與入射式測光表的讀數(shù)有簡單的換算關系。
7、透視畸變(如放大的鼻子)是由于鏡頭離拍攝對象太近的結果,和鏡頭的焦距無關。
標準答案:是
當然,任何焦距的鏡頭,拍攝距離過近都會產生透視畸變。這與我們常說的為消除大鼻子用中焦鏡頭不矛盾。用中焦鏡頭拍人像,比標準鏡頭,歸根結底是為了得到同樣大的影像時,可以離目標更遠一點,距離遠了,透視畸變自然小了。
8、45度側光可以很好地表現(xiàn)物體的立體感。
標準答案:是
當然,45°側光比順光能更好地表現(xiàn)立體感,對不同的物體,其他角度的側光可能更好。
9、我知道如何利用紐約攝影學院灰卡比較準確地校正數(shù)碼相機自動白平衡的誤差。
標準答案:是
如果數(shù)碼照相機的自動白平衡誤差是系統(tǒng)誤差,那么校正起來非常容易,可惜數(shù)碼機的自動白平衡誤差多數(shù)是隨機誤差。
所以,灰板主要是提供一個標準,用于數(shù)碼照相機的自定義白平衡。
10、ISO100時,我可以在中午陽光下使用1秒曝光時間拍攝而不讓曝光過度。
標準答案:是
說實話,從來沒有試過這種情況下用1秒快門拍攝。但是否能做到呢?一般來說中午陽光下的曝光數(shù)據(jù)大約是f/16、1/125秒,即使光圈收到f/22,到快門1秒,還差7級,用中灰鏡,最大就是3、4級,似乎還是不行。
所以可能要像拍日食那樣,用巴德膜才行,巴德膜能降低十幾級,理論上似乎可以,我沒有拍過日食,也沒有用過巴德膜,不知道對畫質影響有多大。
如果考試,這個題我就選“否”,因為我不知道確切的答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