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事情”,又叫“趕喜事”“吃親事”“尋門戶”或“行禮”。事情有白事、紅事,紅事又有娶媳和嫁女之別。無論是紅事、白事都是喜事,喜事就圖個紅火熱鬧。來的人多,事情就辦大了,辦熱了;來的人少,事情就辦小了,辦冷了。事情辦大辦小辦冷辦熱,從天時看,要看辦事那天是晴天還是陰天,是風(fēng)天還是雨天;從地利看,要看主人家住的路近還是路遠,路平還是路險;從人和上看,還要看主人家的地位如何、財勢如何、人緣如何。甭看小小的一件“趕事情”,也講究一個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俗話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要主人家的人氣旺,天氣再糟,路途再遠,也會有人趕著去的。所謂“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居深山有遠親”者是也。
客人趕主人,是為捧場;主人待客人,是為圓場。
事情辦好辦壞,場面能不能辦圓,取決于一個關(guān)鍵性的人物,這個人就是總管??偣苷撸撸?,才能服眾;信譽要好,信譽好,則能服主;頭腦靈活,就能全盤掌控;腿腳便利,就能上下周旋——這是作為一名總管所應(yīng)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更重要的一點是,總管還要有“辦事情”的專業(yè)知識,即對當(dāng)?shù)鼗閱始奕⒌拿袼罪L(fēng)情要耳熟能詳。另外,從生理上說,總管還須具備一個條件:嗓門要高。深諳此道的總管,對事情的安排往往是成竹在胸,隨聲吆喝的:沒吃饸饹的吃饸饹了——上魚——上米飯——大客親戚滿請了——穿硬衣了——上轎——這樣一整天吶喊下來,總管的嗓子就啞了。晚上,或是第二天早上,主人端著一條煙兩瓶酒來酬謝總管,總管就用沙啞的聲音說:“事情沒辦圓火,我哪能收你的禮?”主人就說:“辦圓火了,辦圓火了,你就收下吧。”彼此推讓了一番,總管就只拿了兩瓶酒,說回家潤潤嗓子。
鄉(xiāng)里人“過事”,有吃一頓飯的,有吃三頓飯的,也有吃兩頓飯的。
從一頓飯到三頓飯,再到兩頓飯,在這小小的變化中也多少反映出了一段歷史的變遷呢。
記得我小的時候(文革后期),那時候過事只吃一頓飯,即“八碗”(四碗肉菜,四碗素菜),所以那時的人們也把“趕事情”直接稱之為“吃八碗”。后來,聯(lián)產(chǎn)承包了,農(nóng)民富裕了,過事也要過得豐盛一點,過事吃三頓飯就很符合當(dāng)時人的這種心理。這三頓飯是:爐饃麻花熬磚茶,饸饹,八碗(后來,八碗逐漸演化為和城里人一樣的“炒碟子”)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生活節(jié)奏也隨之加快了,人們就覺得,過事吃三頓飯既浪費時間又浪費資源,似乎沒有那個必要,近幾年來,鄉(xiāng)里人過事,就由吃三頓飯簡化為吃兩頓飯了:要么是爐饃麻花加炒菜,要么是饸饹加炒菜。比較普遍的是,一頓是饸饹,一頓是炒菜。
在陜北,尤其是在三邊,過事情之所以喜歡吃饸饹,那是因為饸饹有著其它飯食不可取代的幾大優(yōu)點:一是方便,二是快捷,三是氣氛好,四是名字吉利。說它方便快捷,事前,你就可以把羊肉臊子洋芋湯做好,把蕎面和柔,一張饸饹床子支在開水鍋上??腿艘粊恚宦牽偣芤宦曔汉龋骸皦吼氿浟恕睅讉€小伙子輪流壓,幾個小媳婦輪流撈,隨時隨地,來多少客人就可以壓多少饸饹。說它氣氛好,幾十個人圍坐在由幾張小桌子拼成的大桌子周圍,舀著油騰騰熱烘烘的饸饹湯,撈著女人頭發(fā)絲一樣又細(xì)又長的饸饹面,嘴里吃得咝溜溜地響,頭上冒著香噴噴的汗,那股熱火勁就甭提了。再說,饸饹諧音和絡(luò),和順圓絡(luò),名稱聽起來也怪順耳的,就沖這名字,客人也由不得想多吃兩碗。
鄉(xiāng)里人待客,如鄉(xiāng)里人為人一樣,樸素、實惠。從經(jīng)濟的角度來說,城里人過事一般都賺了,而鄉(xiāng)里人過事大都賠著本干。鄉(xiāng)里人禮輕,有10元的,有20元的,也有30元的,至多不過50元。而鄉(xiāng)里人過事,動不動就是全戶動,全莊動。所謂全莊動,就是村里的所有男女老少全請了。而且,事前要攢客,事后要謝客,再加上當(dāng)天的兩頓飯,全村人這一吃就是四五頓,就那二三十元的禮錢哪夠用?但鄉(xiāng)里人不計較這些,過事嘛,就圖個人氣旺,就講究個老王打狗——一起上。
“過事”的時候,看起來最忙活,其實最超然事外的就是那幾個“響手”了?!绊懯帧庇纸小按凳帧?,一般六到八人組成。他們應(yīng)邀而來,盡職而歸,紅事也罷,白事也罷,于他們都沒有什么區(qū)別。無論走到哪里,他們都會選一個最暖和的地方,坐下來或者蹲下來,幾個人圍著一堆火,抽煙、喝酒、聊天、說笑話。響動的時候,吹胡子瞪眼,一副盡職盡責(zé)的樣子;不響動的時候,吊兒郎當(dāng),一副悠閑自在的神情。每遇趕事的時候,我都要拍幾張“吹手”的照片,后來我把這些照片一對比,發(fā)現(xiàn)這些吹手的神態(tài)好像是從一個底片里洗出來的——兩個吹手閉眼鼓腮,如入仙境;拍镲的不緊不慢,敲鑼的左顧右盼,心不在焉;還有吹笙的,掌號的,時而吹幾聲,時而又放下,隨心所欲。
過事的當(dāng)中,“響手”本來是湊熱鬧,添喜氣,演悲情的,而這些“響手”的內(nèi)心卻是清靜的、空白的,無關(guān)悲喜,無關(guān)痛癢的。
世事往往就是這樣,悲與喜,只是對當(dāng)事人來說的,無關(guān)痛癢者只不過是來湊湊熱鬧罷了。
總管一聲招呼:“穿硬衣了——”待嫁的新娘就開始穿新衣了。穿新衣,雖然是一件再簡單不過的事,但對一個姑娘來說,這將是她人生的一個重大的轉(zhuǎn)折點。從此,她將永遠告別過去(過去的家庭,過去的親人,過去的生活環(huán)境),走向新的生活(新的家庭,新的親人,新的生活環(huán)境)。新的生活雖然令人神往,但前路也暗藏著種種玄機,是禍?zhǔn)歉?,是愛是恨,也許就會在這一瞬間發(fā)生逆轉(zhuǎn)。我想,在這個時候,沒有一個姑娘的心不在突突地亂跳。
新衣穿好后,房門緊閉。掌號的站在當(dāng)院,面對房門,吹響了一聲號“哇嗚——”兩聲號“哇嗚——”三聲號“哇嗚——”這是催行的號,也是催心的號。聽了這聲號,從爺爺奶奶到父親母親,從哥哥姐姐到弟弟妹妹,無不是一種撕心裂肺的感覺。親人啊,一個炕頭上滾了十幾二十年的親骨肉就要活生生地分離了。我的孫女我的女兒我的姐姐,從今天起就成了人家的人了,想到此,誰的心不在滴血呢?
心血化為眼淚從親人的眼里流了出來,但眼淚擋不住“男大當(dāng)婚,女大當(dāng)嫁”的人生規(guī)則。房門還是被打開了,新娘被簇?fù)碇?、拉扯著送上了迎親的車。
站在鹼畔上的父母,望著遠去的車隊,嗓子眼里揚起了一陣陣飛揚的塵土。
姑娘嫁出去了,響動也沉寂下來了。人們的心閑了,耳靜了。之后,便進入了自由活動的階段?;顒又唬染?;活動之二,串門;活動之三,賭博。
鄉(xiāng)里人過事,席面上一般不多喝酒,而是在席外單設(shè)一張酒桌,讓客人自由去喝。這種場合,主客就會分為不同的幫派(如姑舅幫,兩姨幫,送人幫,娶人幫,主家?guī)?,外家?guī)偷龋┹喠髯f,輪流打關(guān)。真可謂是“酒場代有人才出,各領(lǐng)風(fēng)騷一兩圈”。先劃拳,再擲骰子,后搖單雙,角逐越來越激烈,酒注也越來越大,贏了的狂呼,輸了的狂飲。勸酒者滴酒不讓,喝酒者豪氣沖天。一天下來,十有八醉,一個個面紅耳赤,吐字不清:喝,喝,今天咱就喝個痛快。
喝酒是男人們的事,婆姨女子們則三個人一群、五個人一堆地湊在一起,拉話的拉話,串門的串門。這個時候,幾乎從每一個嘴里說出來的都是這樣的感嘆:喲,這不是某某嘛,都十幾年沒見了,胖了,老了,幾個娃娃了?變了,要是在路上見了,我都認(rèn)不出來了……感嘆時光流逝,感嘆世事滄桑,感嘆曾經(jīng)的親人今已成了陌路人。感嘆完了就是敘舊,敘舊完了就是彼此都熱情地招呼著到家里去串門。到了家里,瓜籽自然是少不了的,女人們一邊嗑瓜籽一邊拉家常??诶镎f出來的話有如嘴里吐出來的瓜籽皮一樣,在地上落了一層又一層。
男人們酒喝足了,女人們的話拉累了,但人們總覺得感情的溝通還不夠徹底,內(nèi)心仍有一股躁動需要進一步釋放。此時,賭博,就是一種最好的釋放方式:老年人聚在一起夢胡,中年人湊在一塊打麻將,年輕人則堆成一堆要么“詐金花”,要么“搖單雙”。這一玩有時就是一個通宵,通宵就通宵吧,反正第二天大家都可以蒙頭大睡了。
很少有人想到,“過事”還有兩個附帶作用:一是相親,二是說話。
鄉(xiāng)里的姑娘與外界接觸的機會不多。早起晚睡,春耕秋收,在外繞著山頭轉(zhuǎn),在家圍著鍋臺轉(zhuǎn)。這一轉(zhuǎn),不覺中已是十七八的大姑娘了。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好看歸好看,可惜沒有展示美麗的場所。平時是泥里來水里去,磨道進碾道出的,既穿不成好衣服,又沒有時間梳洗打扮,破衣爛衫灰眉土眼的很難引起人們的注目。
“過事”,是姑娘們得以展示其青春美的一個絕好機會。她們一個個把自己打扮得花紅柳綠迎風(fēng)招展。只有這個時候,人們才驚嘆:原來,在這樣的窮山溝溝里還能養(yǎng)育出如此嬌美動人的姑娘!
花艷自惹蜂蝶來。那些家里有“當(dāng)婚之男”的父母們就把他們的目光在這些姑娘們的身上溜過來溜過去,最后定格在一個他們自認(rèn)為最適合做他們兒媳婦的姑娘的身上。接下來就開始打探:這是誰家的女子,多大歲數(shù)了,生辰八字如何……該打聽的都打聽得差不多了,覺得沒有什么差池,就著手找媒人提親問婚。說不準(zhǔn),過一次事,就能撮合成好幾門親事呢?
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jīng)。這本經(jīng)念得和諧,家庭就和睦;念得不和諧,家庭就會產(chǎn)生矛盾。矛盾小了,尚可以內(nèi)部調(diào)和;矛盾大了,就不得不請外人來調(diào)解。鄉(xiāng)里人把請人來調(diào)解家庭矛盾叫做“說話”。說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說話者要德高望重,要能說會道。一個不行,還要兩個三個,而且有說話人還要有聽話人。說話人起調(diào)解作用,聽話人充當(dāng)證人角色。這樣,有主角,有配角,還有觀眾,一場戲才算圓滿。
平時,大伙都忙,再加上一時也湊不齊那么多人,這個話就難說。遇到“過事”,他舅來了,他叔也來了,說不定還有在外面“當(dāng)官兒”的伯伯哥哥都回來了,這正是“說話”的好機會。到了晚上,事辦得差不多了,需要“說話”的那家人就會把他們事前物色好的“說話”人一一請到家中。十幾個圍著炕頭坐下來,先是一番寒暄,寒暄到大伙都談興正濃時,主人就會抓住機遇,開門見山:今天,請你們來,是想讓你們給我們說說話。說什么呢?也許是婆媳不和,也許是兄弟糾紛,也許是夫妻矛盾……一陣爭執(zhí),一番調(diào)和,有時,矛盾暫時得以調(diào)解,有時矛盾永遠無法解決。這就是生活。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