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形容門德爾松為「幸福的作曲家」,除了他本身的名字在德文中,就有幸福的意思之外,由于出生在富裕的家庭中,祖父是著名的哲學家,父親為銀行家, 所以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文化藝術教育--音樂、語言、繪畫、文學都受到父母用心栽培,家中總是與藝文圈的菁英人士來往交流。
Felix Mendelssohn, 1839
相較于時不時需要為面包所苦的貝多芬或舒伯持、被當成小神童四處賣命演出的莫扎特、或是在酒吧里打工彈琴的年輕布拉姆斯,門德爾松一生發(fā)展相當順遂,從未經(jīng)歷過生活的磨難。
門德爾松的作品或許反映了他的生命,以簡潔的和聲、均衡的曲式,跟流暢優(yōu)美的旋律為特色,彌漫一種輕松自然的快樂。他所使用的作曲題材多採自大自然的景色或童話故事。溫和的樂感中沒有什么激烈的情感掙扎,在浪漫派的作曲家中,也算是自成一格。
門德爾松畫的風景畫
門德爾松幸福的人生并不算太長,家族性的遺傳疾病,加上工作過勞,和姐姐逝世的打擊,使他在38歲就與世長辭。不過他對死亡維持著自己一慣的優(yōu)雅豁達,在書信中形容:希望死亡是個“仍充滿音樂,卻再也沒有悲傷和分離的地方”。("where it is to be hoped there is still music, but no more sorrow or partings.")
門德爾松的書房
1829-1845年之間,門德爾松創(chuàng)作了八冊共48首鋼琴獨奏小品,稱這些曲子為「無詞歌」。無詞歌顧名思義,是指「沒有歌詞的歌」。他認為「歌曲」并不一定需要語言,才能表現(xiàn)出歌曲之美。這些精致簡短的小品,就是一首首優(yōu)美的短歌,配上單純的伴奏型態(tài),首尾經(jīng)常以相同的素材作為呼應,非常討喜。19世紀「鋼琴」這種樂器在一般家庭中越來越普遍,無詞歌也成為一般或業(yè)余愛樂者十分喜愛彈奏的作品。
作品102第三首無詞歌,充滿跳音的音樂特色,令人想起了門德爾松為莎士比亞劇作《仲夏夜之夢》所寫的管弦配樂,充滿一種夢幻而精靈的氣息。在這首鋼琴曲的實踐上,需要彈出富有彈性的跳音音色,整首曲子大部分的音量都在「弱」,但演奏時卻要格外注意音色不能太「虛」,另外樂曲規(guī)律平衡的架構,也要呈現(xiàn)出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