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竹編手藝50多年了,現在我想挑戰(zhàn)把竹編二維碼做出來?!?/p>
鏡頭前的李師傅身穿一身軍綠色的工作服,頭發(fā)花白,臉盤紅亮。整個視頻里,他只說了這樣一句話,接下來就是靜靜地劈竹篾、上色、切割、編織。
多年的勞作讓他的手指靈活又壯碩有力,兩種顏色的竹條在他手里紛飛穿梭,一個竹篾編織成的二維碼漸漸出現。用手機掃一下,李師傅編出的二維碼還真的可以使用。
去年開始,李師傅為這門古老的手藝找到了新的“出路”。
孩子們喜歡的玩具鏟車、時髦的皮包、方便整理的化妝箱,在李師傅手里,都能用竹子制作出來。他把制作的過程拍成短視頻發(fā)布到抖音上,大受網友們的喜愛。
如今在抖音上,李師傅的賬號@非遺鴻銘閣老李(抖音ID:zb881)擁有423萬粉絲,視頻播放量超過10億次。
通過抖音,他每月賣出的竹制品就有上百件。李師傅守護了一輩子的竹編手藝,終于遇到了欣賞它的人。
1
讓竹制品從日用品變成藝術品
61歲的李年根師傅,從事竹編行業(yè)已有52年。
52年的竹編生涯里,李師傅經歷過竹制器物在人們生活中的大起大落。
四五十年前,莊稼人家家戶戶都離不開竹編的器皿,小到簸箕、籃子,大到桌椅、籮筐,無一不是用竹篾制成。
而隨著工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竹制品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竹編的手藝也日漸衰落。
李師傅從9歲開始向伯父學習竹編,13歲幫伯父帶徒弟,15歲自立門戶。幾十年里,他教過的徒弟有30多個。
竹制品需求日漸降低,李師傅的徒弟們、當年和李師傅一起學竹編的老伙計們迫于生計都改了行,只有他,還在幾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這門手藝。
在抖音上,他展示過傳統(tǒng)的竹籃、籮筐,也熱衷創(chuàng)新,用傳統(tǒng)的手藝編制出孩子們喜歡的玩具車、造型時髦的包包、精妙絕倫的肖像畫。
過去只作為日用品出現的竹制品,如今在李師傅手里,變成了極具創(chuàng)新精神的“藝術品”。只要是竹子可以編出來的東西,他都可以嘗試。
最“淘氣”的一次,李師傅用竹子編了一只西瓜。幾根較粗的竹條作骨,細膩又堅韌的竹篾穿梭其間,李師傅編出的竹“西瓜”造型惟妙惟肖,還帶著深淺不一的西瓜花紋,近乎可以亂真。
李年根師傅出生在江西新余分宜縣洞村鄉(xiāng)。洞村竹編手藝已有400多年歷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
用這項手藝做出的竹制品兼顧耐用,李師傅家里至今保留著幾個祖輩制作的籃子,使用100多年,現在依然完好。
“竹編比不過木工有尺寸,全靠經驗和手藝?!崩顜煾嫡f。制作竹編要根據不同竹器選取竹子,采伐后削平竹節(jié),用用篾刀剖開,浸泡、染色,再刮成大小均勻的竹條,之后才能根據要制作的器物進行編織。
制作過程里,從構思、選竹到劈篾、編織、上色,每一步都只能靠手工完成。
李師傅說,編織的技巧大同小異,制作竹編的要點,在于根據物品的特點挑選不同的竹子。
長在什么樣土地上的竹子軟,什么樣土地上的竹子有韌性,什么樣的竹子不容易被蟲蛀,他心里都有數。
有時候為了制作一件物品,他要在山上挑選四五個小時,才能從幾百根竹子里選出幾根適用的。
2
用52年守護一門手藝
李年根師傅是家里竹編手藝的第五代傳人,他用了幾乎一輩子時間,守護著祖輩留下的竹編手藝。
李師傅是跟著伯父長大的。兩歲半父親去世,四歲母親改嫁,六歲時,他被送到伯父家里生活。
小時候生活條件不好,家里常常沒有東西吃,為了掙到糧食,李師傅九歲就開始跟著伯父學習竹編。
“學的過程肯定是苦,但吃苦不是最難的。五幾年六幾年的時候,最難的就是沒有飯吃。學會了手藝就有飯吃了?!睘榱顺陨巷栵?,李師傅拼命學習手藝。
那時在鄉(xiāng)下,曬糧食用的簸箕,家里用的籮筐、籃子,都是用竹子編的。沒有竹匠,田里的稻谷就沒辦法揚起來,李師傅能做的事情很多。
過了沒多久,周圍三個鄉(xiāng)鎮(zhèn)的人就都知道了,做竹編有個手藝很好的小李,別人一天只能做一個的竹筐,他能做四個,找別人要四五天才能完成的活兒,他兩天就能做完。
到了十三歲上,伯父就開始讓他幫忙帶徒弟,十五歲時他就出來自立門戶,獨自到周圍各個鄉(xiāng)鎮(zhèn)去做竹編。
這樣的日子過了快三十年后,李師傅發(fā)現,工業(yè)品的發(fā)展讓竹編產品逐漸被淘汰了。訂單越來越少,只有三四十歲的他看到別人出去打工,動了心思,又舍不得。
“別人出去打工一年能掙一萬多元,我在家里一年只能掙一千多塊錢,但是又舍不得年輕時練出來的手藝,一段時間不做將來就不會做了?!?/p>
權衡再三,他買了一輛二手摩托車,白天出去跑摩的,晚上回到家里做竹編。第一次出車,他半小時就掙了8元,扣除2元油錢凈賺6元。這半小時的收入,他做竹編要兩三天才能賺到。
之后的六年,他堅持白天跑摩的,晚上回到家里,再做幾個小時的竹編。他也試過去學習裁縫、木工,但只有竹編能讓他靜下心來,也讓他覺得有趣。
六年之后,孩子們都長大了,家里的負擔也不那么重了。他用積攢下的錢整修了家里的房子,又和老婆商量:“我不想跑摩的了,想做回自己的本行?!睕]想到老婆很容易就認同了他的選擇。
老婆那時說的一句話,讓李師傅記憶猶新:“我早就知道你放不下竹編。你脾氣那么急的一個人,平時做什么事都沒耐心,只有編竹子,才能讓你不動地方做上一整天?!?/p>
3
在抖音上編了很多沒想過的東西
重新做回竹匠,竹制品的銷路就又成了困擾。
竹制品賣不出去,李師傅的兒子不愿做竹匠,出去打工了。女兒也學竹編手藝,還收了幾個徒弟,但迫于生計,也改行做了其他事。
從當初一起學竹編的老伙計,到李師傅自己的30多個徒弟,周圍所有會手藝的人都改了行。
過年的時候,曾經的徒弟打工回來,和李師傅說自己在外面出力氣做苦工,很辛苦,但一個月能賺一萬元。徒弟也很想做回竹匠:“師父啊,如果能包吃包住,一個月3000元,我就回來做竹匠?!?/p>
李師傅聽了心疼,他心疼徒弟們在外吃苦,也心疼他們的竹編手藝——手藝常用常新,有手藝經常不用,不僅沒辦法進步,還會把之前的手藝忘掉。
2018年,李師傅遇到了第一次轉機。
他聽說附近有個景區(qū)要開張,就帶著自己的竹編作品,去景區(qū)附近的路邊擺攤。景區(qū)的游客很多,李師傅精湛的手藝,也得到了不少人的贊許。
第三天,縣里宣傳部的人找到李師傅,告訴他這樣的傳統(tǒng)手藝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政府工作人員的幫助下,洞村竹編被評為新余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李師傅被認證為非遺傳承人。之后的幾年里,他開始四處參加手工藝比賽、展會,手藝也逐漸被認可。
去年上半年,他用積蓄在鄉(xiāng)里租了一間小店,出售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在店里,他遇到了竹編手藝的第二次轉機。
新余市雕刻學會副會長胡文敏在店里看到他的作品,希望他加入自己創(chuàng)辦的兆銘工作室,通過抖音來宣傳非遺,也為非遺產品打開銷路。
李師傅開始有些猶豫,他說自己從小沒有文化,只有一雙會編竹子的手,能做好嗎?胡先生說:“我看中的,就是你這雙手。”
胡先生告訴他,兆銘工作室已經和當地有木雕、玉雕、剪紙、竹編、骨雕、陶瓷等手藝的十多位非遺傳承人合作,通過抖音幫他們宣傳非遺手藝,建立抖音小店銷售非遺產品,還帶動了當地就業(yè),幫助了60多位貧困人口。
在抖音上火起來后,很多網友開始通過留言和評論提出想法,讓李師傅編各種新奇有趣的東西。李師傅也盡量滿足網友們想看的內容:“只要是和竹編相關的內容,我都愿意拍?!?/p>
如今,李師傅在抖音上擁有了423萬粉絲,每月通過抖音賣出的竹制品也有上百件。他在抖音上直播出售非遺產品的事跡,還獲得了央視等新聞媒體的報道。
一位福建的網友向李師傅發(fā)來定制需求,想讓他編3個300元的竹枕,收到貨后對李師傅的手藝很滿意,又定制了5個更精細的,提出每個給李師傅1500元。
這樣的竹枕,李師傅編一個要用一星期的時間,但他卻從心里高興:“我能把這個東西編出來,有人能認可我的手藝,錢多少不是問題?!?/p>
現在,李師傅經常每天腦子里都轉著各種和竹編相關的想法。
他想用竹子編出《清明上河圖》,想做出更多好作品,還想將來銷量大了,讓迫于生計改行的徒弟們回來一起做竹編,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像李師傅這樣堅守了一輩子不賺錢的手藝,默默無聞的手藝人太多了。因為抖音,他們正在被看到、被認可。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