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這條新聞上了熱搜:15歲女孩買手機不成,當街暴打母親。乍一看,覺得女兒不孝。然而點開評論區(qū)一看,大家都在心疼女兒。原來,女孩打工攢了4000塊,讓母親帶自己買新手機。母親本來答應了,到了手機店,卻覺得修修可以用。女孩不甘心,非要買,母女倆從店里吵到店外,引來路人側目。有人指指點點:真不孝順!有人拿手機拍照、錄像;還有人幫著母親罵女兒。周圍里三層、外三層的旁觀者,見此來勁了:你看這孩子多壞!多兇!女孩緊張極了,抱著母親搖晃:走不走?走不走?走不走?因為,母親很可能知道,這會讓女孩失控,而更不得體。旁觀者開始指責女孩的不懂事,被“逼瘋”的女孩發(fā)出尖叫,邊打母親邊哭:走不走?走不走?她蹲在地上,無助地大哭。而母親,依然一動不動。就仿佛,女兒的絕望與她無關。沒有一句道歉,平靜得好像一切都沒發(fā)生。直到有人把視頻傳到網(wǎng)上,人們了解前因后果后,紛紛同情女孩。毆打母親當然是不對的??赡赣H用冷暴力,使得15歲女兒情緒失控,讓眾人圍觀,遭受輿論的譴責,卻也顯示出做為人父母的失控之處。相比成年人,孩子的情緒系統(tǒng)尚未發(fā)育健全。她們忍受負面情緒的能力較低,承受能力有限。尖叫、大哭、罵臟話、打人……孩子的崩潰,總是悄無聲息。父母的安撫,本就搶先一步。想要好好安撫孩子,讓關系恢復平靜,記得對他說這8句話。我們是孩子心中最愛的那個人,千萬不要在孩子“呼救”之時,冷漠以待。“媽媽理解你的難受,明天白天你就可以吃啦?!?/span>其實,當孩子還很小的時候,他的內心并不懂得什么是“憤怒”。當他憤怒時,他會把情緒丟出來,像“丟垃圾”一樣。所以,孩子時??诓粨裱浴⒄Z無倫次。因為他無法理解內心的情緒,也無力接受。父母,是幫助他接納這份情緒的關鍵。父母的接納,讓他看見了自己的不妥;父母的理解,讓他能理清內心的情緒。慢慢的,孩子會知道“憤怒”不是壞東西。它可以被理解、被接納。最終,孩子會減少說壞話的頻率。用自我調節(jié),來緩解內心的難受。孩子非要買一個玩具,這一幕讓多少父母頭疼。買,太縱容;不買,娃要鬧。其實,父母忽略了一個環(huán)節(jié):詢問孩子,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從兒童心理學來說,問一問孩子內心的需求,本身就是在滿足他們的需求。因為孩子的愿望很單純,父母傾聽了,就實現(xiàn)了一半。剩下一半,可以思考有沒有替代方案。家里有現(xiàn)成的事物,能夠滿足他們的新鮮、美味和好奇嗎?如果有,說給孩子聽;如果沒有,適當滿足孩子也無妨。電影《坡道上的家》中,產后抑郁的母親溺死了孩子。只因為,難以忍受孩子的哭鬧。無止境滿足孩子,父母總會有被掏空的時候。這一刻若總是發(fā)生,會在父母內心留下厭惡的印記。面對孩子,難以保持心平氣和。親子關系里,充滿了緊張感。“你玩了一下午玩具,會犯困;媽媽工作了一整天,也會犯困。媽媽讓你休息了,你也該讓媽媽休息。”這樣一來,孩子會更有擔當,為自己能夠照顧媽媽感到自豪。而媽媽一覺醒來,心態(tài)多云轉晴,也能更好地照顧孩子。這份作用,要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很多時候,孩子退縮、回避,不見得是做不到,而是沒底氣。從兒童發(fā)展心理學來說:孩子是通過父母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每一次回應,都在給孩子的勇氣添磚加瓦。但他的父母,一定早就教會了他:不必害怕,有爸爸媽媽在你身后,護你平安。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能有選擇的權利。但他們尚且年幼,不見得能做出很好的選擇。時常一堆東西里,挑了最沒用的。孩子的選擇里,包含了巨大的信息。而孩子也在一次次選擇中,消化這些信息。父母主動提供選項,是一種助力:讓孩子不至于選得太離譜,同時靠自己思考出結論。畢竟你已經玩過了,不過你不愿意也關系?!?/span>孩子的情緒好壞,往往來自細節(jié),尤其是一些生活瑣事。玩膩的玩具、吃剩的食物、用壞的書包……這些發(fā)生在孩子生活中的細節(jié),在父母看來十分微小。但在孩子看來,這卻是世界的組成部分。在孩子的童年期,他們對自己的“所有物”,傾注了強烈的情緒。無論他是否需要這個東西,他都希望證明“這個東西屬于我”。因此,父母動用孩子的私有物品之前,一定要問他們的意見。否則,孩子很可能當場爆發(fā),或者憋一肚子氣,暗自記仇。父母明知能力有限,還要“打腫臉充胖子”,給孩子最好的,反倒是害了孩子。因為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現(xiàn)實,什么是夢想。夢想,是我們小時候渴望卻未能得到的東西。當孩子輕而易舉就可以滿足一切需求,他會失去夢想。同時,他會將夢中的世界,誤以為是現(xiàn)實世界。恃寵而驕、得寸進尺、自私自利。所以,父母并不需要過度滿足孩子。只需要在能力范圍之內,滿足他;超過能力范圍,說清楚。允許孩子的失望,同時鼓勵他“化失望為動力”。這樣一來,孩子才能在一個真實的世界中長大。努力而上進,自信而健康。“今天同學笑話我,說我像乞丐,沒人愛?!?/span>“真的呀,你永遠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寶貝?!?/span>
兒童發(fā)展心理學認為:孩子成長過程中,多少會受到外界評價的影響。他們關心別人怎么看他,這決定了他們對自己的看法。但外界影響,不一定總是會影響孩子很深。所以,即使孩子真的做錯了事,父母也要告訴孩子:無論你做錯事、搞砸事還是惡作劇,父母對你的愛都不會消失。這樣一來,即使孩子遭遇天大的困境,也能守住心理防線。因為內心深處,孩子相信:我是值得被愛的。即使全世界與我為敵,父母的愛也能為我遮風擋雨。做父母,絕對是一門關于智慧的修行,學會這8句話,就掌握了教育的精髓。如果這篇文章幫助到了你,別忘了文末【點贊】并把這8句話【轉發(fā)】給更多的父母,讓我們的孩子健康成長!作者:芒來小姐。本文轉載于凱叔講故事(ID:kaishujianggushi),凝聚4000萬個家庭,帶給父母美好希望,讓更多孩子擁有幸福的童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