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草衍義》
桑螵蛸(鹽水炒)、遠志、石菖蒲(鹽炒)、鍛龍骨、人參、茯苓、當歸、醋炙龜板各30克,共為細末,每次服6克,臨睡前,人參湯送下。
現在臨床上多改為湯劑煎服。我常用的用量如下,請作參考:桑螵蛸9~12克,遠志10克,石菖蒲10克,鍛龍骨15克,黨參10克(或白人參3~5克),茯苓10克,當歸6克,炙龜板12~20克(先煎),水煎服。
本方有補心、益腎、固精止遺的功能。主用于小便頻數而短,遺尿,滑精,健忘,精神不易集中之證。中醫(yī)學認為心與小腸相表里,膀胱與腎相表里,小腸司泌別清濁,小腸虛則尿頻數,小腸熱則尿短。膀胱氣化失職則尿不能約束。故以桑螵蛸、龍骨固心腎之虛而補助小腸、膀胱氣化,并能補腎澀精,用為主藥。以人參補心氣,菖蒲開心竅,茯苓通心氣于腎,遠志交腎氣于心并能清心,共為輔藥;以當歸、龜板滋心腎以除熱為佐藥。心清通而不虛,則小腸泌別正常,腎氣得固膀胱氣充,小便自不頻數。
我常用此方隨證加減治療老年人腎虛脬氣不固而小便次數多,尿不能攝固,上廁慢則稍遺尿于褲中,夜尿頻多等癥。
我曾治一男性患者,年55歲,主訴20多天來小便失禁,尿頻數,色清白,無疼痛,時有尿床尿褲,兩腿發(fā)軟,口渴能飲,左側上下臼齒疼痛,其牙齦亦腫痛但不甚紅,牙有些動搖。舌苔薄白,右手脈象弦細數,左手虛數,兩尺脈無力。診為腎虛火浮,膀胱失約之證。治以補腎固攝,引火歸源法。我采用本方的主藥,減去菖蒲、遠志、龜板、當歸、茯苓、黨參,而與都氣丸合用,加覆盆子、金櫻子、益智仁等,加強補腎固澀、收攝膀胱,另加紫肉桂引火歸源,少佐知母、黃柏堅滋腎水,以防腎熱,收到了非常滿意的效果。
處方如下:桑螵蛸9克,鍛龍骨12克(先煎),生、熟地各9克,山萸肉9克,益智仁9克,覆盆子9克,金櫻子6克,烏藥6克,五味子3克,澤瀉6克,鹽炒黃柏、知母各5克,紫肉桂3克,3劑,水煎服。服本方2劑即見特效,小便能自主控制,牙亦腫消痛止,并能吃硬物,牙亦不感動搖,腿的氣力亦增加,脈已不數。二診時又加巴戟天9克,又進5劑,諸癥痊愈。囑再服3劑,以除病根。兩個半月以后及一年半時曾兩次追訪,一直正常工作,身體健康。
桑螵蛸散與縮泉丸(烏藥、益智仁、山藥)比較:前者主治心腎兩虛,小腸泌別和膀胱氣化均失職所致的遺尿,并能治遺精、滑精;縮泉丸主治脬氣虛寒,小便遺溺,以溫固脬氣為主,兼有收澀之力,無止遺精、滑精之力。
本方與秘元煎比較:本方治心腎不足而遺尿,秘元煎則主治心、腎、脾俱虛而遺精。前者重用金櫻子,后者重用桑螵蛸。
我也曾用本方主藥合縮泉丸、桂附地黃丸方隨證加減水煎服,治愈男性成人(22歲)20年的夜間尿床病。本例用的處方如下:熟地25克,桑螵蛸12克,鍛龍骨15克,制附片6克,紫肉桂5克,淫羊藿12克,益智仁9克,烏藥12克,覆盆子12克,川斷12克,鎖陽12克,桑寄生30克,雞內金12克。
治小兒(8~12歲)遺尿、夜間尿床的經驗方:桑螵蛸6~10克,益智仁6克,烏藥6~10克,覆盆子6~10克,炒雞內金6~12克,鍛龍骨10~15克(先煎),炒白芍6~9克,山萸肉3~5克,澤瀉6~9克,水煎服。以上驗方請試用之。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