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寶三載,跟萬歷十五年一樣,是個看似不起眼,卻極為特殊的年份。黃仁宇先生描述萬歷十五年道,“以前發(fā)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后掀起波瀾的機緣”,此語,亦可用來形容天寶三載。
天寶三載(744年),86歲的秘書監(jiān)賀知章告老還鄉(xiāng)去做道士,李白辭去翰林待詔,唐玄宗賜金讓他恢復自由身;李林甫誅殺異己……
29歲的岑參,終于進士及第,來到人才濟濟的長安,但出頭,實在太難了。
岑參出身沒落官宦世家,他的曾祖父岑文本、伯祖父岑長倩和伯父岑羲是大唐有名的祖孫三代宰相。
他在《感舊賦序》中記載了過往的家族榮光,即“國家六葉,吾門三相”,這是岑參唯一值得炫耀的,在大唐時代,門第家世對于入仕非常重要。
這樣的家族理應是天之驕子,但他的伯祖父受到奸臣構陷慘遭殺害,伯父是太平公主一黨,遭到李隆基清算,此后家族一落千丈。他的父親岑植,官至仙州、晉州刺史,只是英年早逝,留下了年幼的他與兄長。一個家沒有父親這個頂梁柱,生活是困苦清貧的,岑參沒有享受過相門的榮華富貴。
但這個家族雖榮光不再,文化底蘊卻依然存在,子弟從小接受教育,岑參9歲就能夠吟詩作賦,在父兄的教導之下,他也立下了振興家業(yè)的志向。15歲時,岑參隱于嵩陽,發(fā)奮用功,遍覽經(jīng)史。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20歲的岑參來到長安,四處找門路,想獲得被舉薦的機會,可長安的貴人們似乎無人欣賞他的才華。畢竟他是罪臣旁支,讓人避之不及,結果只能是四處碰壁。
為了在長安出頭,岑參嘗試了各種辦法,還在終南山下高冠潭口修了一個草廬,結交王孫貴族,同時也結識了王昌齡、高適等詩人。不過終南捷徑,岑參最終還是沒有走通。
在長安,他象個戰(zhàn)士一直沖鋒,卻并沒有結果。
23歲時,岑參回到家鄉(xiāng)娶妻,半年后便離家云游,幾年之間,奔走京洛漫游河朔。旅途中,他給妻子寫下一生唯一的情詩《夜過盤石,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
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
波上思羅襪,魚邊憶素書。
月如眉已畫,云似鬢新梳。
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
——岑參《夜過盤石,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
岑參四處云游,積攢名氣,他身是自由的,可心卻處在牢籠。
天寶三載(744年),29歲的岑參一舉中第,名次還頗高,是第二名榜眼,但并沒有得到唐玄宗的器重,三年的守選期,最后只得了一個“右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這是一個從八品下,微不足道的小官職。
面對這樣的境遇,岑參選擇了另一條更加艱苦的、能夠建功立業(yè)的道路,那就是去邊塞戍邊,投筆從戎——盛唐時期,除了做文官之外,武將若能建立赫赫戰(zhàn)功,也能夠封侯拜相。
天寶八載(公元749年),岑參在顏真卿的推薦下,去往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中任掌書記。
在西去的路上,岑參開始想家,想他的長安,那些都已經(jīng)遠隔關山成為記憶。踽踽獨行時,他邂逅了一個前往長安的使者,便請求使者幫他帶個口信給長安的妻子,正是這次偶遇,有了《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岑參《逢入京使》
幾個月艱苦跋涉后,岑參終于來到天山腳下的龜茲,此時的他,一腔熱血,滿懷壯志。
高仙芝是高句麗人,好戰(zhàn)喜戰(zhàn),曾連續(xù)滅了西域的石國等諸藩,讓眾多胡人部落對唐王室產(chǎn)生不信任感,也為日后西域帶來了隱患。
岑參一個文官,并沒有上陣殺敵的機會,有的只是沒完沒完地撰寫臨戰(zhàn)誓師文稿。
而高仙芝對科舉出身的岑參,也沒有格外看中。
他旗下第一號筆桿子,是封常清。這是個奇人,自學成才,無學歷,無背景,他敢于自我推薦,軟磨硬泡才成了高仙芝的下屬。一次戰(zhàn)役后,高仙芝回到軍營,封常清拿出早已撰寫好的給朝廷的報捷書,高仙芝一看心中大喜,這些都是他心中最想說的話,從此封常清成了高仙芝身邊不可或缺的人。
曾是官宦子弟的岑參,第一次來到邊塞,不適應這里的生活,在邊塞也沒有機會大作為,因此這時期的詩文,皆是“客淚題書落,鄉(xiāng)愁對酒寬”這類的愁緒鄉(xiāng)情。
天寶十載(公元751年)高仙芝調(diào)任河西節(jié)度使,幕府也隨他一起來到?jīng)鲋荨?/span>
不久之后,大唐迎來了一場影響世界的大戰(zhàn),這便是阿拉伯帝國和大唐帝國之間的怛羅斯之戰(zhàn)。
三萬唐軍被十五萬阿拉伯軍隊包圍,唐軍敗得很慘,自此唐軍再也沒有到達過蔥嶺以西,高仙芝部下死傷大半,他被解除了節(jié)度使職位,灰溜溜地返回長安。
岑參也回了長安。這是他的第一次出塞,官職沒有大幅提升,只是小小地提到了大理評事(從八品)。
在長安,他遇到了同樣落寞的李白、杜甫、高適。
一個黃昏,岑參與杜甫、高適登上長安的大雁塔,在懷才不遇、四顧茫然中,岑參寫下《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
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
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
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
下窺指高鳥,俯聽聞驚風。
連山若波濤,奔湊似朝東。
青槐夾馳道,宮館何玲瓏。
秋色從西來,蒼然滿關中。
五陵北原上,萬古青濛濛。
凈理了可悟,勝因夙所宗。
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
——岑參《與高適薛據(jù)同登慈恩寺浮圖》
天寶十三載(公元754年)封常清來到長安,唐玄宗封他為御史大夫(正三品),一家人都受到了封賞。
岑參頗為眼紅,他打聽到封二在西北立了軍功,看到了“封常清的今天,就是我岑參的明天”。
這年夏天,岑參接到老友封常清入幕的邀請,復興家族榮耀的理想,再次燃起,岑參又一次踏入西北大漠。
次年春三月初十,岑參跟隨封常清,曉行夜宿,趕赴庭州履任。
路上,看到一輪圓月飛上雪山山頂,那種景象是中原看不到的雄渾景象,岑參寫下《磧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岑參《磧中作》
來到輪臺后的岑參,其職務是是節(jié)度使判官,幫助節(jié)度使封常清處理日常的軍政事務。
封常清倒是個文韜武略俱全之人,治軍嚴謹,喜愛讀書,對讀書人很器重。
得到封常清欣賞的岑參激情滿滿,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邊塞詩,真情外露,將他的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畢竟大漠戈壁,拓展了詩歌的內(nèi)容,他身臨其境,更容易奏出慷慨激昂的壯歌,譬如封常清出征時,岑參寫的送別詩《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第二次戍邊,岑參的詩中更多的是安邊報國的豪情,沒有第一次出塞時的期期艾艾。
邊關的狂沙走石,冷月寒霜都被他以一種粗糲的筆鋒,強勁地吹向長安。
然而誰能預料盛世氣象之下的唐朝,即將迎來一場腥風血雨。
岑參戍邊第二年,安史之亂爆發(fā),高仙芝、封常清被召回長安,奔赴洛陽平亂,岑參留守邊塞。此時的他還是豪情萬丈,期盼著上司將他推薦給皇帝,建功立業(yè)。
這兩位將軍本是擅長用兵作戰(zhàn)的,可倉促之間,招募的士兵都是市井之人,根本無法聽任調(diào)遣,連吃敗仗。多疑的李隆基聽信了宦官讒言,一怒之下賜死了封常清、高仙芝。
將軍已死,在邊塞的岑參,只能再次回到京城。他的兩次出塞都沒有建立功業(yè),除了創(chuàng)作了許多邊塞詩歌之外,似乎別的什么都沒有干。他一生最激情的時光也隨著封常清而去了。
安史之變后,唐玄宗西逃,太子在靈武成立了臨時政府,即唐肅宗。岑參和杜甫都去投奔,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在好朋友杜甫的推薦下,岑參被任命為右補闕(從七品)。
岑參并不開心,一個小諫官實不如邊塞的度支副使來得實惠,他曾給杜甫寫過一首《寄左省杜拾遺》,中有“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句,反映了他失落的心情。
之后他的仕途仍是平淡無奇。
乾元年間,岑參外任虢州長史,官級升了,岑參卻不高興,因為唐代官僚普遍認為,外派官是一種失敗。
等了大半生,岑參還是沒等來榮光,曾經(jīng)的追求,離他越來越遠。一起登大雁塔的好友高適卻在此時逆風翻盤,公元763年,高適任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次年進封渤??h侯,他成為有唐以來,詩人封侯的唯一之人。
永泰元年(765年),51歲的岑參出任嘉州刺史,這是正四品的官職,岑參,貌似是熬出頭了。
可是去嘉州,卻是兇多吉少,恰逢西蜀大亂,有叛軍,有地頭蛇,一個爛攤子根本沒法收拾。岑參跟隨平叛大軍來到成都,只能等待局勢的發(fā)展。
此時的岑參對功名早已沒了興趣,內(nèi)心無比平靜:
山色軒檻內(nèi),灘聲枕席間。
草生公府靜,花落訟庭閑。
云雨連三峽,風塵接百蠻。
到來能幾日,不覺鬢毛斑。
——岑參《初至犍為作》
滯留在成都,他參觀了不少景點,寫下《先主武侯廟》《司馬相如琴臺》《萬里橋》等詩作。
大歷二年(767年)六月,岑參前去嘉州赴任。
次年七月,岑參被罷官,打算返回家鄉(xiāng)。
可是,戰(zhàn)亂卻把他永遠阻隔在了成都的旅舍之中,青山處處埋忠骨,好男兒岑參,于大歷四年(公元769年)客死他鄉(xiāng)。同年,他的好友杜甫死在了湘江上一只小船中。
岑參一生,兩次出塞,寫了70多首邊塞詩,是盛唐詩人中寫邊塞詩最多的,也是成就最突出的。他親身經(jīng)歷西北大漠的風霜雪雨,雄關冷月,他的邊塞詩最生動,最真實。縱觀岑參一生,或許只有邊塞才是真正屬于他的地方。他一生奮斗都是為了恢復家族的榮耀,可時運不濟,沒有建功立業(yè)的際遇,甚至《舊唐書》、《新唐書》也把他遺忘了。
他沒有過多少歲月靜好的日子,一生飄零流離,一世都是異鄉(xiāng)人,或許在邊塞的某一個風卷殘云黃沙如天的夜里,岑參也曾恍然入夢,思及故人:
洞房昨夜春風起,故人尚隔湘江水。
枕上片時春夢中,行盡江南數(shù)千里。
——岑參《春夢》
作者:焱燚
本文為菊齋原創(chuàng)首發(fā)。公號轉載請聯(lián)系我們開白授權。
菊齋 | 文人 | 美學
歡迎個人轉發(fā)、擴散。
投稿請在后臺鍵入“投稿”
商務合作請請在后臺鍵入“合作”
公號轉載請在后臺鍵入“轉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