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yè)的開發(fā) 順治時,曾在山東開采銀礦,在直隸古北口、喜峰口等地開采鐵礦,均由官辦或旗辦(滿洲八旗官員采辦)。一六七九年,戶部等議定錢法十二條,許民間開采銅鉛。由道員總理,府佐分管,州縣官專司。民間采礦,八分聽民發(fā)賣,二分交官。采取銅鉛,先聽地主(礦地主人)報名采取,如地主不采,許本州縣人報采,許雇鄰近州縣匠役。采取金銀礦,采礦者得六分,官收四分。 三藩戰(zhàn)后,漢族地區(qū)結(jié)束了長期的戰(zhàn)亂。清朝更加鼓勵民間采礦,以增加稅收,補充國用和軍需。原由吳三桂鎮(zhèn)守的云南地區(qū),銅礦豐富。一六八二年,敕準云貴總督蔡毓榮的建策,獎勵云南采銅。此后各省礦冶也陸續(xù)開采。明代的礦冶,萬歷時曾有較快的發(fā)展。明朝對礦冶的專制統(tǒng)治和長期的戰(zhàn)爭,使許多地區(qū)的礦采遭到破壞而中止。清朝對礦采的獎勵,又使各地礦采逐漸得到恢復(fù)。廣東羅定、海陽和陽山的鐵、鉛礦,廣西南丹、賀縣的錫礦,四川邛州、蒲江的鐵礦,湖南衡州、永州兩府的銅鐵錫鉛以及貴州的水銀鉛礦,山東萊陽與陜西臨潼的銀礦,河南涉縣的銅礦等,都在康熙時期陸續(xù)開采。一六八四年(康熙二十三年),全國大型礦廠只有九個,次年即增加到二十九個。經(jīng)過二十余年的經(jīng)營,到一七一二年(康熙五十一年)時,見于記載的大型礦廠有六十六個。礦業(yè)的恢復(fù)與發(fā)展,使清朝增加了賦稅收入,也為手工業(yè)的恢復(fù)與繁榮提供了條件。 三、黃河的治理 治理黃河水患,是康熙時期的又一項重大的措施。“三藩”戰(zhàn)爭期間,治河即已開始。戰(zhàn)后繼續(xù)修治。治河工程前后延續(xù)二十六年??滴醯鄢醮文涎矔r,即往視察治河。此后,又先后“南巡”五次,觀察河道的修治。治理黃河成為康熙帝著意經(jīng)營的一件大事。 黃河自明弘治年間,因筑堵黃陵岡,被迫改道南遷,在清口處與淮河和大運河匯流,由云梯關(guān)入海。黃河自上游夾帶泥沙而下,年久河床淤積,在清口與淮水交匯,經(jīng)常形成倒灌。黃淮入于運河,又在沿途決口,沖決堤防。一六六一年間,黃河在各地決口先后十余次。一六六二年至一六七六年間,黃河決口的記錄多達六十余次,造成大患有十余起。一六七七年夏季多雨,黃淮并漲,沿途堤壩崩溢三十余處?;此胗谶\河,黃水倒流四溢,淮揚七州縣(山陽、鹽城、高郵、寶應(yīng)、江都、泰州、興化)成為一片汪洋。黃河連年為患,為清朝帶來了兩個方面的威脅。一是黃河南北兩岸河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經(jīng)常發(fā)生水災(zāi),淹沒民居和莊田,嚴重影響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恢復(fù)和社會的安定。二是連年水患使經(jīng)由大運河的漕運受到阻遏。清朝仰給東南的糟糧不能北運,嚴重影響朝廷的財賦收入??滴醯墼f,三藩、河務(wù)和漕運是他聽政后的三件大事。河務(wù)與漕運相互關(guān)聯(lián),治理黃河是首要的任務(wù)。 (一)靳輔等治河 一六七七年四月,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開始了對黃河的有計劃的治理。 靳輔字紫垣,隸漢軍鑲黃旗,順治時曾任內(nèi)閣中書??滴醭?,擢至內(nèi)閣學(xué)士。一六七一年,出任安徽巡撫??滴醯鄯Q獎他“實心任事”,加兵部尚書銜。一六七七年授河道總督后,專任治河之事。靳輔受任,連上八疏,請將治河、導(dǎo)淮、濟運合為一體,綜合修治。請撥工銀二百四十八萬兩,留漕糧濟工食,廣招饑民,寓賑于工。靳輔提出的治河計劃,經(jīng)康熙帝允準。隨即在各地修筑治黃工程。(一)疏浚清江浦以下河身,導(dǎo)黃入海,以挑出之泥土培筑兩岸河堤,引水沖刷海口。(二)堵塞高家堰等黃淮各處決口,將殘缺單薄堤岸加高加闊,下筑坦坡固堤,并建縷堤(堤內(nèi)之逼水堤)、格堤(大堤與縷堤間之橫堤),迫使黃河回復(fù)故道。(三)在高家堰以西至清口開引水河,引淮水沖刷黃河淤沙;深挑清口至清水潭運河,筑偃月形堤,河名永安河,堤名永安堤。(四)在宿遷縣增筑歸仁堤,又修建減水壩多處,以備特大洪水時宣泄,減輕下流堤岸壓力。 靳輔在督修河工的過程中,得到幕客錢塘人陳潢的協(xié)助。陳潢在工程開始之前,曾沿河考查水情,了解河患原委,得出治水必先治沙的認識。他汲取明代治黃的水利家潘季馴“以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理論,發(fā)明了“開引堵決法”(于決口上流開引河沖刷故道,便于堵塞決口)、“放淤固堤法”(堤外修月堤,月堤建涵洞,使清水從涵洞出月堤外,泥沙淤月堤內(nèi),以固河堤),并創(chuàng)建減水壩,開渠調(diào)節(jié)流量,避免河水沖決堤岸。靳輔采納了陳潢的這些創(chuàng)議,使治河工程得以順利進行。一六八二年,靳輔奏稱各項工程已次第告竣,??诖蟊?,下流疏通,腹心之害已除。靳輔治河的第一階段取得了勝利。一六八三年,康熙帝南巡,察看治河工程。九月自京師起程,在山東郯城召見靳輔,并到清口、高家堰等處察看,見沿河船只往來無阻,對靳輔等獎諭有加。 一六八三年起,進入治河的第二階段,主要是改善運河航道,使漕運暢通。北上漕船出清口后,需在黃河中逆駛一百八十里。黃河浪激,逆水行船費時而多險。靳輔在陳潢協(xié)助下,自駱馬湖始,經(jīng)宿遷、桃源至清河仲家莊開鑿了一百八十里的中河。中河通航后,漕運船只減少風險,也節(jié)約纖挽費用。一六八八年春季工程告竣。漕運無阻,民船北上,也可直達通州,便利了南北交通(《河防述言·雜志》)。 河南地在江蘇上游,倘河南有失,蘇北河道必致敗壞。靳輔親至河南勘察黃河河道,遂筑成考城,儀封堤七千九百八十九丈,封丘荊隆口大月堤三百三十丈,滎陽埽工三百十丈。河南堤工的完成,鞏固了治河的成果。 一六八四年,安徽按察使于成龍(另一于成龍,字振甲)受命修治??诩跋潞?,聽靳輔節(jié)制。于成龍劾靳輔開中河累民,并力主開浚海口泄積水,與靳輔治河方略不合。靳輔以為:“下河地卑于海五尺,疏??谝眱?nèi)侵,害茲大。”主張筑堤束水,以敵海潮。并將“堤內(nèi)涸出田畝,丈量還民。余招民屯墾,取田價償工費”(《清史稿·靳輔傳》)。原來壩內(nèi)低洼田地經(jīng)過疏導(dǎo)逐漸涸出后,當?shù)氐刂骷澔略缫寻哉妓綁?。靳輔派人清厘,遂起怨謗(《河防述言·辨惑》)??滴跽俳o、于成龍到京,交付廷議,朝臣各持一說??滴醯蹎柤`淮揚諸臣意見。侍讀喬萊(寶應(yīng)人)等代表淮揚地主利益,企圖將涸出土地占為己有,反對靳輔實行屯田和取價的作法,謂:“從成龍議,工易成,百姓(指地主)有利;從輔議,工難成,百姓田廬墳?zāi)苟鄠麚p”(《清史稿·靳輔傳》)。一六八八年,給事中劉楷、御史郭琇、漕運總督慕天顏等交章彈劾靳輔屯田累民。康熙帝召靳輔廷辨,靳輔仍堅持己見,但稱屬吏奉行不善,招致民怨,引咎自責。由此被罷革。陳潢也以“屯田擾民”罪,被逮入京,病死。 (二)黃河工程的修筑 靳輔自一六七七年受命治河,至一六八八年罷任,前后十年間,基本上奠定了修治黃河的規(guī)模,制止了大的水患。此后十余年間,主要是對治河工程加以修筑或改建,以鞏固治河的成果。 靳輔罷任后,康熙帝以閩浙總督王新命代為河道總督。王新命任河督三年,并無建樹。一六九二年,康熙帝又罷王新命,再次起用靳輔治河。靳輔請于黃河兩岸植柳種草,多設(shè)涵洞以利灌溉。又請加筑中河遙堤,堵塞張莊舊運河口,以完成原定的計劃。這年十一月,靳輔病死,康熙帝再命于成龍督河。 于成龍出任河道總督后,一反前此對靳輔的攻訐,全依靳輔的治河方案辦理。一六九四年于成龍進京,康熙帝問他:“爾嘗短靳輔,謂減水壩不宜開,今果何如?”成龍說:“臣彼時妄言,今亦視輔而行”。于成龍請將高家堰土堤改為石筑,以加固堤防。一六九五年丁父憂,漕督董安國代為河督。董安國于馬家港筑攔黃壩,在云梯關(guān)外挑引河導(dǎo)黃入海,黃河水路不暢,再次發(fā)生決口。一六九八年,康熙帝罷董安國,再起用于成龍為河督。一六九九年春,康熙帝第三次南巡,親視高家堰歸仁堤等處。見工程日漸塌毀,指責攔黃筑壩,致使黃河壅塞,清口堵塞而使漕運梗阻。于成龍因病乞假,康熙帝命在任所就醫(yī)。次年,于成龍死于任所。兩江總督張鵬翮受命為河道總督,繼任河務(wù)。 四川遂寧人張鵬翮,康熙九年進士,一六八九年任浙江巡撫,一六九八年為江南江西總督。一六九九年康熙帝南巡,扈從入京,受命往察川陜總督貪污案??滴醯鄯Q贊張鵬翮說“天下廉吏,無出其右”。一七○○年夏,張鵬翮受命入辭,康熙帝命他毀攔黃壩以通下流。他到任后隨即折除攔黃壩,疏浚???,筑堤束水入海,改名大通口。又加固高家堰,堵閉唐埂六壩,使淮水趨清口。因清口淤墊,于張福口開引河,引淮水歸故道敵黃,黃淮合流而下,中河離黃河南岸太近,水漲時有倒灌之虞,張鵬翮改北岸為南岸,另筑北堤,截舊中河水入流,稱新中河。挑渠疏導(dǎo)淮揚七屬下河,使積水入海,涸出田土。張鵬翮治河三年,取得顯著成效??滴跛氖辏ㄒ黄摺鹑辏┱?,康熙帝第四次南巡,三月視察高家堰等處堤工,乘船歷黃河南岸諸堤,再渡黃河,過宿遷,經(jīng)濟寧州、滄州、天津,在楊村下船登岸回京。對臣下說:“朕此番南巡,遍閱河工,大約已成功矣”(《圣祖實錄》卷二一一)。這時,不僅漕運無阻,而且出現(xiàn)了“清水暢流敵黃,??诖笸?,河底日深,黃水不虞倒灌”的局面(《清史稿·河渠志一》)。兩岸被淹農(nóng)田,日漸恢復(fù)耕作,黃河下游水患大體廓清。 康熙時治理黃河,前后歷時二十六年,主要是在下游筑堤御水,修復(fù)故道,并未能根治中上游的水土流失。但在連年水患之后,黃河下游暫免潰溢,漕運得以暢通,對于穩(wěn)定社會秩序,恢復(fù)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作用是重大的??滴醯墼谝黄摺鹞迥甑谖宕文涎玻瑢Τ枷抡f:“初次到江南時,船在黃河,兩岸人煙樹木,皆一一在望。三十八年則僅見河岸。四十二年則河去岸甚低,是河身日刷深矣。自此日深一日,豈不大治!聞下河連年皆大熟,亦從前所未有也”(《圣祖御制文》第三集卷七)。 (三)渾河的修治 治黃的同時,對近畿的渾河,也進行了修治。渾河源出山西,因河水渾濁而得名,水流湍急多泥沙,有小黃河之稱。上游稱為桑乾河,至京畿順天,宛平界,稱盧溝河。此河下游縱橫蕩漾,經(jīng)常改道遷徙,因而又被人們稱為無定河。河水經(jīng)常泛濫,永清、霸州、固安、文安等地,都受其害。一六九七年,康熙帝親臨河上,測量水情。次年,命于成龍自良鄉(xiāng)老君堂舊河口起,經(jīng)固安、永清,至東安狼城河修筑河堤,開辟河道,導(dǎo)渾河出霸州柳岔口三角淀,至天津西沽入海。共浚河一百四十里,筑南北堤一百八十里,賜名永定河。一七○○年,康熙帝又令河督王新命改南岸為北岸,開新河。此后,雖仍有決口發(fā)生,但可隨決隨堵,四十年間不再有大的水患。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