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不睦勸人架屋
“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是一句諺語,《增廣賢文》也有收錄。然而對這句諺語的解釋,歷來就大相徑庭,甚至有“陰德”和“陰損”兩種截然相反的解釋。
陰德說這樣解:鵝是吉祥之物,可看家護院,一旦有人接近其主人院落,鵝就高聲鳴叫,主人即可出門攀談,久而久之,主人就會廣結善緣,與人消弭誤會;架屋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必然需要鄉(xiāng)鄰鄉(xiāng)親的大力協(xié)助,在架屋的過程中,主人也就逐漸明白了睦鄰的道理。
陰損說這樣解釋:鵝護家院最是敏銳,有人接近院落就會高聲鳴叫,甚至發(fā)起攻擊,久而久之,人皆避而遠之,其主人就會與人越來越生分,越來越被孤立;建筑房舍,極大消耗財力和精力,如果條件不成熟而硬撐著上項目,很可能要大量舉債,元氣大傷。
對這兩種解釋,我曾經模棱兩可,莫衷一是。可后來我越來越覺得陰損說比陰德說更為靠譜些。陰德說建立在《增廣賢文》主要是勸人為善的,特別是在“與人不和,勸人養(yǎng)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之后還有一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于是揣度,前后都是與人為善的。這實在有些牽強附會。《增廣賢文》中,既有勸善之語,也有告誡之句。再說,前后兩句諺語各自獨立,內容不一定搭得上。而陰損說,從字面上很能說得通,特別是與客觀實際也很能相通。曾經有一個段子挺流行,說“要想一天麻煩就請客,要想一年麻煩就買房,要想一輩子麻煩就找情人”。買房裝修就得麻煩一年,自己建房之齟齬可想而知。
架屋如此麻煩,可有人偏偏勸人架屋,并且勸人的是某些地方政府,而被勸的是社會最底層的農民工兄弟。前幾年,很多地方靠房地產拉動經濟。如今房產存量過大,于是就有人把去商品房庫存(滯存)的注意打到了農民兄弟的頭上。很多地方出臺政策,鼓勵農民進城購房。此舉不禁使人想到了“與人不睦勸人架屋”的諺語。但愿這不是陰損之招吧,否則那始作俑者與農民有多大的仇?。?/span>
歷來喬遷算不上鴻禧也得算是小喜吧?況且農民喬遷進城還要加上跳農門啊、城市化啊等等很多幸福的彩頭,這農民“喬遷+”總該不是壞事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看一看時下的現(xiàn)狀就明白了。
《京華時報》近日報道了農民工魏康林進重慶購房的故事:重慶房價7000元/㎡,買70㎡的房子總價50萬元。魏康林到城里買房家里幫不上什么忙,他花光多年打工的積蓄湊上了首付15萬元,貸款35萬元、期限30年,月供2000元左右。魏康林現(xiàn)在做配送員,“卯足了勁”干月收入至多5000元,沒有“五險一金”,刨除日常開銷,能支配的也就2000多元。也就是說,今后30年魏康林就為房地產打工了。
你可能說,農民不必到大城市買房,到縣城購房,每平方米三四千元就拿下??墒?,在縣城打工,每月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就不錯了,還貸能力同步降低,仍然是房奴啊!這只不過是把開發(fā)商的滯存變成了農民工的滯存而已,典型的劫貧濟富?。?/span>
曾幾何時,農民勞作三五年可蓋屋三間,為兒子娶上一房媳婦。如果有三兩個兒子,那農民就要勞作大半生。對這樣的生活,很多仁人志士不禁感嘆說,農村真窮,農民真苦啊!如今經濟運行不佳,房地產泡沫即將破滅,有人為了挽救這種頹局,轉嫁既得利益集團(不僅僅是房地產商)的損失,眼睛又盯上了我們的農民兄弟。他們通過代理人,以所謂的優(yōu)惠政策為釣餌,誘使農民兄弟進城買房,使其終生成為他們的奴隸!
噫吁戲,與人不睦勸人架屋!那些勸農民進城購房的人,其祖上沒有農民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