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炎一般來講分兩種,化學性的和血栓性的靜脈炎。
1、化學性的靜脈炎
比如說在靜脈輸液的時候,用了刺激血管的藥物,經常是在輸液之后,輸液過程中發(fā)現靜脈炎,也就是沿著輸液的血管走行,靜脈血管發(fā)紅,逐漸出現疼痛,發(fā)熱,然后出現硬結,這是化學性的藥物刺激血管引起的。
2、血栓性靜脈炎
比如說下肢一些靜脈曲張,靜脈曲張的時候,靜脈血流流動的相對比較緩慢,流動緩慢的情況下,再加上血液比較粘稠,就形成了血栓,這種靜脈炎叫血栓性靜脈炎,它也會引起疼痛,發(fā)熱,發(fā)紅,但是它這種紅,腫,熱,疼,這種炎癥的表現是血栓刺激血管和血管周圍組織造成的這種炎癥,這種炎癥和細菌性的或者化學性的炎癥是不一樣的。
中醫(yī)理論認為靜脈炎病機在于血瘀氣滯,脈絡血行不暢,瘀血阻滯,不通則痛;氣血不暢,凝聚肌膚,津液輸布受阻則腫脹;瘀血內蘊,蘊久化熱。則局部發(fā)熱;脈絡損傷,血溢肌膚或血熱內蘊則局部發(fā)紅。
靜脈炎的治療
1、朱仁康治療靜脈炎
胡某,男,34歲。
主訴:左頸部發(fā)現條索狀腫物疼痛已年余。
現病史:
1年來左頸部內側出現一條狀硬腫、疼痛,曾診斷為靜脈炎。要求中醫(yī)治療。
檢查:左頸內側可見一條索狀腫物如指頭大,壓痛明顯,碰觸亦痛。脈弦,舌質紫,苔薄布。
西醫(yī)診斷:靜脈炎(頸部)。
證屬:瘀阻脈絡,不通則痛。
治則:通絡、活血、化瘀。
丸藥方:
當歸60克、丹參60克、川芎15克、桃仁30克、紅花30克、地龍30克,研末,煉蜜為丸,每丸9克,每日服2丸。
二診:(3月1日)服完1料,硬腫漸消,疼痛減。囑繼配2料,服完后條索狀腫物消失而愈。
2、活血散瘀湯
出處【摘錄】《趙炳南臨床經驗集》
現代劑量(僅供參考)
【處方】蘇木3至15g,赤白芍3至15g,草紅花3至15g,桃仁3至15g,鬼箭羽15g至30g,三棱3至5線,莪術3至15g,木香1至9g,陳皮3至15g。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定痛。主淺層靜脈炎,皮下瘀血(隔血癥),及跌撲損傷,瘀血脹痛。
3、解毒通脈湯
出處【摘錄】《劉奉五婦科經驗》
現代劑量(僅供參考)
【處方】桃仁9g,大黃6g,水蛭6g,虻蟲6g,銀藤30g,生石膏24g,丹皮6g,連翹15g,梔子9g,黃芩9g,延胡索6g,赤芍6g。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清熱解毒,通脈止痛。主寒濕阻絡,惡露不下,毒邪逆串經脈,氣血壅滯,堵塞血脈,郁久化熱所致的產后急性血栓性靜脈炎。發(fā)熱肢腫,疼痛難忍。
4、傷癤膏 –中成藥
處方:黃芩300g生天南星100g冰片120g水楊酸甲酯30g連翹200g白芷100g薄荷腦60g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熱毒蘊結肌膚所致的瘡瘍,癥見紅、腫、熱、痛、未潰破。亦用于乳腺炎、靜脈炎及其他皮膚創(chuàng)傷。
用法與用量外用,貼于患處。每日更換一次。
5、倪海廈治下肢靜脈炎
白芍甘草湯+炮附子+牛膝:下肢靜脈炎或靜脈曲張的處方(出自《傷寒論》):
白芍40~50克、炙甘草40~50克、炮附子20克(大毒!需久煎)、牛膝20克。
水煎服。
6、祝諶予治靜脈炎
補陽還五湯是清代醫(yī)家王清任所創(chuàng)制的治療半身不遂的名方,體現出補氣以活血的治則。常用補陽還五湯治療病在上的腦血管意外后遺癥、病在中的冠心病心絞痛以及病在下的深部靜脈炎或栓塞,但必須是辨證屬于氣虛血瘀者,而且有加減。
如治下肢深部靜脈炎或栓塞如見肢冷者加麻黃、桂枝、川草烏等溫通陽氣;
肢體紅腫者加金銀花、蒲公英、黃柏等清熱解毒;
肢體水腫加益母草、澤蘭葉、車前子、防己活血消腫;
疼痛不能遠行加蘇木、劉寄奴、雞血藤活血止痛。
《醫(yī)林改錯》補陽還五湯
黃耆四兩 、生歸尾二錢 、赤芍一錢半、地龍一錢去土、 川芎一錢 、桃仁一錢、 紅花一錢
水煎服。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蹇澀,口角流涎,大便于燥,小便頻數,遺尿不禁。
注意:
患者用藥須在當地中醫(yī)師指導下運用,不可自行用藥!切記!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