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放大
圖 5
老人浮雕肖像寫生步驟
老人肖像浮雕制作步驟實例:
工具:泥、浮雕板、畫架、鐵絲、鐵釘、雕塑刀、
1.畫線稿
在泥板上用雕塑刀畫出肖像的輪廓和結構線,頭頸胸的動態(tài),以及基本的比例關系,注意將肖像中的頭頸胸理解成空間中的簡單的幾何體。應注重立體的框架關系,避免繁瑣(圖1)。
2.上大泥
通常意義的"上大泥"就是在泥板上按照肖像浮雕的構圖堆出大的體積和肖像的基本型,確定頭頸胸的動態(tài)關系以及浮雕各部分形體與泥板的起位關系。圓雕是在真實的空間中塑造形體,而浮雕則是在一個平面中,通過壓縮形體,制造出一個虛幻空間中的形體。這樣就需要通過起位線來確定各部分形體的深度空間的位置。起位線的厚薄,是由在固定的觀察角度上的各部分形體離觀察點的近遠來決定(圖2)。
3.建立大型
在前一步驟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形體,注意五官這樣的小形體,是附著在大的頭形上,在塑造小形體的體積時,其壓縮的程度應與大形體相符合,否則可能出現(xiàn)整體上是一個壓縮了的浮雕面,局部的某些形體如“鼻子”卻做成了圓雕這樣不直協(xié)調(diào)的形象,避免這樣的情況,一要分析準確,二要多人側面來觀察浮雕的整體壓縮情況(圖3)。
4.深入刻劃
通過對每個局部的具體刻畫來充實和豐富整體造型,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人的頭頸胸的骨骼肌肉的生長規(guī)律和造型規(guī)律,以及相互之間的動態(tài)關系,力求表現(xiàn)具體對象的造型特征和氣質(zhì)個性。這是一個分解、組合直至確立的過程,這一階段應注意深入刻劃的步驟應該始終圍繞著整體來塑造,即使在刻劃單獨的某一個局部,如眼睛、鼻子等除了要塑造出其具體的造型特征,也要時刻注意它與整體的比例關系、位置關系及壓縮關系。良好的習慣應該是經(jīng)常退到遠處來觀察浮雕,或在相同的角度上同時退遠觀察和比較浮雕肖像與真人模特,找出不和諧的形體和輪廓,及時修改、調(diào)整。用“退”的方式來觀察和制作雕塑可以讓制作者具有主動的整體意識,而不是被局部的某些細節(jié)所吸引從而專注于細節(jié)的的塑造而忽略了整體合諧的藝術效果。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過分近距離的制作細節(jié),必然會弱化對整體的控制。從而導致整個浮雕成為一個拼湊的形象,甚至變形。徐悲鴻所說的“遠觀其勢,近察其質(zhì)”也正是這個意思,這是是學習造型藝術必須養(yǎng)成的工作習慣(圖4-5)。
5.整體調(diào)整
當深入刻劃達到一定階段時,就要為浮雕的最終完成開始作整體調(diào)整。雖然在制作浮雕的整個過程,即使是制作局部都強調(diào)整體的觀察和整體的制作,但最后的整體調(diào)整對最終的藝術效果仍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一個階段作者應該回到"第一感受"重新審視自己的作品,檢查作品的造型是否準確?體積壓縮是否合理?形體結構是否充實嚴謹?形體動態(tài)的節(jié)奏是否鮮明?體感、量感、空間感是否充實?肖像的氣質(zhì)是否符合所表現(xiàn)對象的個性特征?作品整體是否和諧統(tǒng)一?是否具有在視覺上統(tǒng)一的雕塑語言?是否具有一定的視覺力度和格調(diào)?這一個階段的作者應在制作者和欣賞者的角色中反復轉換,多看少做。而且要用各種距離、角度和光線來檢查浮雕,冷靜的對待每個問題,思路明確后,有針對性的調(diào)整解決,以至達到比較滿意的藝術效果(圖6)。
制作過程:
第一步,選題設計,主要是吳西江先生選用臺灣一年一度美展金獎作品,華三川等著名畫家的作品為基本素材。
第二步,由朱炳浩(石陶,任淦庭徒弟)根據(jù)西江先生的思路在紫砂壺光坯上用毛筆進行書寫和構圖,這是關鍵,畫得好浮雕壺就漂亮。朱炳浩曾在街頭畫過肖像,繪畫功底扎實,抓形十分逼真,具備了能將一幅作品縮小或放大移植到壺上的高超技藝,一只壺設計畫好用時約8小時左右,一般在深夜精心設計,一氣呵成。
第三步,由朱亞非(朱炳浩之子)雕刻。朱亞非原在上海印鈔廠工作,對雕刻技藝有初步掌握。1995年回丁山從事紫砂壺淺浮雕探索,在刻了近三年山水后與吳西江合作。西江先生看亞非是可造之才,決定花時間和資金來培養(yǎng)。亞非又刻了一年山水后,第二年刻花卉(十二花神),第三年刻動物(十二生肖),第四年刻人物(八仙過海),第五年刻十八羅漢。朱亞非先將其父在壺上沒有寫到畫到的空余部份用刀全部刮掉,刮得深淺要一致刮平整,不能看出劃痕,這樣就將整個畫面及書寫的字凸顯出來。再根據(jù)自己對人物、動物、花卉、山水的感覺由淺入深進行雕刻,這個由平面漸入立體的過程,完全在于雕刻者對物體的認知和把握程度,只有對這些物體的特征爛熟于心,才能通過刻刀多角度的運作將這些特征惟妙惟肖地反映到壺上,一般要進行5遍左右的雕刻修飾,一把壺精雕細刻大約100小時左右才能完成。
4、浮雕壺的總體要求:①著重掌握一個“淺”字,約2毫米左右,不能過深,深了摸在手中不舒服,恰到好處的淺會有一種畫的美感;②人物面部表情是關鍵,表情活全壺活,服飾刻畫要求瀟灑飄逸,動物、植物、山水配景要求刻畫精致,一絲不茍,360°旋轉要有一種美感;③所寫詩句一律要求草書,書寫整體呈現(xiàn)流暢飄逸的感覺,與壺上配景相互呼應。
石陶父子合作制作的淺浮雕壺技藝高,費時多,難模仿,作品少。將人物、動物、花卉、植物、山水、詩詞、書法、印章等溶為一體以陽刻的形式在紫砂壺上呈現(xiàn)出立體的美,這是西江陶藝坊作品的特色,它是集多人智慧及技藝的結晶,是默契合作的典范。紫砂既需要傳承,更需要創(chuàng)新,石陶父子通過近18年對紫砂淺浮雕孜孜不倦地刻苦探索,開創(chuàng)了紫砂淺浮雕新局面,為宜興紫砂陶刻譜寫了新篇章,隨著時間的推移及人們了解的加深,它必將成為紫砂收藏愛好者矚目的一顆新星。
請欣賞十八羅漢之一——芭蕉羅漢
配詩句:深谷鳥啼云似水,遠林花落雨如煙。
(吳西江選題,朱炳浩設計書畫,朱亞非刻,周慧君制壺)
浮雕的制作方法
浮雕的制作大致可分以下幾個方面:
材料:粘土、油泥、木板、玻璃板、石膏粉、泥塑刀。
劃線造型:以木板或玻璃板為底,敷泥寫生,視泥板如紙,以刀作筆劃線矩形2,力求輪廓準確,形象生動。
定位:首先根據(jù)裝飾主體之需要確定浮雕的高低深度,室外和遠觀的裝飾浮雕可高;近觀與室內(nèi)的裝飾宜低。浮雕的高低標準稱為“立位”,即浮雕形象邊線垂直于底板的直光面,它是決定浮雕高低的標尺,也是決定浮雕造型輪廓形象的邊線。立位確立則進入形象細部、結構的塑,從斜位、圓位來表達,斜位轉折有力,圓位則過度柔和。浮雕的技法除定位技法外,還包括有:如筆觸、刀痕、泥質(zhì)、肌理以及雕塑的塑造技法等等。
以代:裝飾浮雕不同于比例壓縮浮雕,它恪守著浮雕面嚴整的平面感,這不僅是視覺欣賞的需要,而且是實用與建筑的要求,這要求激發(fā)了浮雕應用光陰來塑形象的技藝既要保持浮雕面的平整,又要達到形象立體感的效果,以代巧用光影就成為裝飾浮雕的特殊技巧和裝飾手法之一。
翻模成型:浮雕塑造完畢,即可澆注石膏。先用石膏做成陰模(石膏粉與水之比1∶1),將陰模晾干后于表面涂肥皂水以成隔離模,則可以澆注成型。澆石膏時忌猛倒急灌,需由一角緩緩注流,直到石膏液全部注滿,這樣既可免出氣泡,又能保證作品質(zhì)量。
浮雕翻成,若愿加工上色,可直接以廣告色噴涂,可成石質(zhì)效果。還可做成金屬效果,以清漆打底,再涂上油畫顏色及金銀粉則具金屬之一質(zhì)感,一件浮雕裝飾品即成。
彩塑的創(chuàng)作設計,要求繪、通盤考慮,它不是簡單的雕塑著色,而須示“色、塑并成”,俗稱“三分塑,七分畫”。為了便于繪畫,在泥塑上大膽地省略了形體面的起伏,有時甚至多次對表面進行打磨拋光。彩繪與描畫加強和豐富了雕塑形象的生動性與表現(xiàn)力。一些造形上的裝飾品、道具,還可用其它材料制作。如冠、首飾、刀劍等,可以用木、鐵、羽、布做成。這種在雕塑上應用各種材料塑造形象的合作方法,也是裝飾雕塑的特點。
大型彩塑多用于佛像,它的雕塑方法不同于一般雕塑的濕泥塑造法,而是以木為架,層層加泥的一次完成法,先加大泥(稻草泥),次加粗泥(細砂與泥),再加細泥(綿絲與泥)。不需翻模,不用石膏成型,這種雕塑方法是中國佛像雕塑的獨特技藝。
小型彩塑在我國南方“無錫”,北方“天津”,已形成歷史流派,家喻戶曉。其雕塑的技法源于大型彩塑而更加精細巧。小型彩塑便于收藏,作為禮品,紀念品,裝飾家庭案幾,柜櫥,別有一番情趣。
在我國廣大農(nóng)村,千年來沿續(xù)著捏“泥娃娃”、“泥公雞”、“人祖”、“免爺”的民間習俗,它是節(jié)日喜慶、祈神祝福的民間美術,這些小泥塑是出自普通的農(nóng)民之手,我彩鮮麗濃烈,造型樸質(zhì)粗獷,具有極強的裝飾意味。紅色的豬,金色的魚,遍身花朵的貓和虎充滿著中華兒女壯美的情懷和樂觀的天性。民間的彩塑藝術是我們學習裝飾雕塑最豐富的營養(yǎng)。
小型彩塑的制作:
材料:粘土、泥塑刀、砂紙、廣告色。
煉泥制坯:將粘土搗碎,添水,加少許綿絲揉合而成所需之泥。以竹片木材制成各式各形塑刀,俗稱“壓子”、“雕塑刀”,大小各異,形狀可尖可圓,可曲可直,均以宜用方便為準。以手捏為主,刀壓、削、挑為輔,精心塑造,求簡潔概括,形象局部細節(jié)均可留待彩繪時描成。
修整打磨:泥坯待干階段,常以塑刀壓磨,一可加固,二可光潔,干透即以砂紙打磨表面,并計劃留出光滑與粗造的對比效果。
上彩開光:首色之前先刷以白色作底,施色著彩尤其講究筆法,特別是衣飾之花紋和人物眉眼部位,要落筆灑脫,生動傳神。面部與眼臉用蛋清或透明膠水輕施其上,則色澤光潔,增添作品魅力。
裝飾彩塑創(chuàng)作,容許大膽夸張變形,以表觀之生活和塑造之形象為變形依據(jù),可強調(diào)可省略,可突出可壓縮。小塑彩塑能做成案頭的擺設形式,也可做成墻上的壁飾形式,人物、動物、花鳥蟲魚,天地山川均能作為題材。一件成功的彩塑作品,或富麗濃艷,或素雅質(zhì)樸,都有永久保存的價值。
以下是浮雕人物頭像寫生的方法步驟:
1、初形塑造
(1)準備50×40公分的頭像浮雕板一塊,用一寸或一寸半的鐵釘,根據(jù)需要,按波紋形上一根下一根,不等距離釘于板面之上,然后用細鐵絲做成圈形長繩,將釘與釘之間纏繞聯(lián)結起來,以固定泥塊。如果浮雕尺寸較大較厚,可在適當位置加上十字架若干,大型浮雕需要在每一根釘上編著下字架。浮雕要先做一層底板,表面要平整,泥板厚度約2至3公分,浮雕頭像可以做到4公分左右。
(2)浮雕寫生用光很重要,一般將光源從浮雕上側照射下來比較好,這樣頭像清晰,體塊分明。初次做頭像浮雕可以先選擇人像的側面進行塑造,隨練習的不斷深入和塑造技能的不斷提高,再變化頭像角度進行寫生。
塑造中,為了避免視覺錯誤,模特兒頭部和浮雕以及作者的視線要相對處在一條平等線上,就如同“三點成一線”的射擊要領,上一點下一點都會“脫靶”。
(3)具體塑造的第一步,是在泥板平面上定出頭像的大體輪廓,這一步和素描寫生的抓形步驟是一樣的,先用長直線勾畫出頭外形輪廓,然后再用短直線確定五官位置及相結合關系,在此上沿著外輪廓線加泥,達到基本厚度后,將高低層次略加區(qū)分,同時調(diào)整眼、耳、口、鼻的形狀和高低點體積的厚度。
在加泥的過程中,外輪廓會受到影響,因此每做完一個步驟,都要認真地調(diào)整外形輪廓或周邊調(diào)整,,始終保持鮮明的外輪廓特征。
2、深入刻劃:
(1)首先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繼續(xù)進行深入塑造,必須要抓住四個“點”,即骨點,形體的高點與低點和面的轉折點。骨點是頭部基本形的框架聯(lián)結點,無論形體壓縮的比例大小,骨點仍然要處理得略顯突出于肌肉之上,并與肌肉形成劌柔相瀏的效果。高點和低點相結合形成體積厚度,反映出青工體壓縮的比例關系。深入塑造中,在基本厚度的基礎上,加塑出頭像的高點和挖出低點部分,形像特征和體積感就會顯得很強烈。如加塑顴骨高點后,再做出顴骨的低瞇,顴骨部位的體積感就會顯然加強。形體轉折點,是指面與面之間的轉折部位。在寫生中轉折點找得準確與否將直接影響形體的分面關系。
人物頭部額頭分正面、側面和頂面,構成前額形體,面與面之間的轉折點是依賴于解剖結構的,所以在找轉折點分塊面的同時,還要分析理解頭部的解剖結構。
(2)進一步對五官及外輪廓加以調(diào)整、塑造。先檢查人物臉部的體面關系是否有壓縮過頭或不符合透視縮形原理的地方。前者會產(chǎn)生形體反感,后者卻使身體腫脹,或者象圓雕的一半,沒有縮形感,那么整個浮雕層次相互間就失去了聯(lián)系。在調(diào)整時,根據(jù)具體情況,對形體的體面進行“加減”處理,以求統(tǒng)一。接下去認真仔細地塑造出眼、耳、口、鼻的形體結構。做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局部形體特點與整體相貌特征的關系。如:鼻頭較大者,若不注意相貌和整體感受,往往會做的過大,與其它形體不協(xié)調(diào),特點即會削弱。
3、統(tǒng)一調(diào)整:
(1)由于前面兩個步驟中抓大形和較為深入塑造的原因,模特兒面部的體面處理較方,形體不夠飽滿,體塊也顯得不怎么厚實。在這一步驟中,首先對面部的肌肉進行調(diào)整塑造,將嘴唇和面頰部的肌肉做得松軟一點,且富有彈性。骨骼外突部位,相對來講要適當做得“硬”一點,這樣骨骼與肌肉一劌一柔的對比統(tǒng)一關系就協(xié)調(diào)起來了,浮雕頭像進行到這一步,要銜接好下凳與此同時頸脖的連接關系,兩形相接處不能太生硬,破下脂肪部分過度要緩慢自然,而下面全骨的形要略明顯。
(2)當頭像浮雕快完成時,檢查頭像整體造型效果,可用如下兩種方法:其一,不斷變換光源角度,查找浮雕頭像在結構、形塊、比例、體積等方面有無問題,并及時調(diào)整;其二,從浮雕頭像的兩側觀察浮雕像側面形體比例的壓縮是否合理,能夠見到的局部形,如眼、耳、口、鼻等是否有變形現(xiàn)象。造成變形原因,一般從正視角度不容易發(fā)現(xiàn),而從45度側視角度或近于側面的視角觀察比較,就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加以修改調(diào)整,直至完成。
(3)正確運用透視法則,調(diào)整形體轉折面及面的方向和角度,來加強浮雕像的立體空間感。這種立體感受,是指浮雕的體積并不厚,高點并不高,卻由于正確運用 了透視關系,體面轉折關系和光的作用而產(chǎn)生的比實際體積高突的視覺效果。反之,如果在調(diào)整時沒有考慮到以上的方法,一味加泥美德出形體高點或挖深低點,想借此平加強立體感覺是行不通的,充其量只是加厚了體積,并不能產(chǎn)生立體的空間形體感受。
(4)外形輪廓的整體調(diào)整在浮雕頭像最后完成階段尤其重要。調(diào)整的過程中,作者的視點要順著模特兒頭部和浮雕像的外形邊緣線移動比較,找出外形與局部形體的關系,抓住特點,精心調(diào)整塑造。也可以運用平行、垂直、曲線等輔助線虛設于外形輪廓的外突點上,便于更準確有效的把握形象,同時處理好浮雕人像邊緣與底板的整體關系,在外輪廓的邊緣處切一較窄的斜面,既能增強形體飽滿的感覺,又能將浮雕與詆板自然銜接為一體。到此浮雕頭像的塑造就算完成了
《泥浮雕》教學設計
引導學生注意老師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將泥壓平刮平(呈長方形)
泥柏過程(用泥塑刀刻畫輪廓)
刻出大形(將頭部面部細致刻畫)
雕刻完成(調(diào)整稍加紋理裝飾)
用搓、捏、壓、剪、刻、畫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體,并將他們按照剛才畫出的形象,利用水作為粘合劑,將他們粘在底板上?! ±媚嗨芄ぞ呋蛘呤种福瑢⒆约阂呀?jīng)制成的大的形體進行仔細的描繪,也要用到壓、剪、刻、畫等方法進行裝飾最后形成制作好的泥版浮雕。 教學反思:本課根據(jù)美術課程標準要求,充分利用隨處可取的黏土材料。運用傳統(tǒng)的泥塑造型方法,塑造學生喜歡的人物、動物或者景物形象,并通過小小的泥浮雕來了解祖國民間藝術文化。欣賞泥塑的藝術特色和審美情趣,同時讓學生感受泥材,了解三維空間的塑造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造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學生在課上積極動手,動腦,能小組合作的完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