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紀行之七:壽縣淮南王劉安墓
梅慶吉
我們離開廉頗墓,從郝圩村沿237國道南行,過八公山鎮(zhèn)再往前,就看到了路北道邊的大牌子上寫著“淮南王劉安墓”六個大字。下車后看到路北有個圓門,門上寫著“漢淮南王墓”。從圓門走進去,迎面立著一方文保碑,上面寫著“淮南王劉安家族墓地”,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于2013年3月。
向西是一條石塊鋪的甬道,往前上幾級臺階,上面的平臺上立著一通碑,上書“漢淮南王墓”五字,立于清同治八年(1869)孟夏,后署“新津吳坤修題”。此人為江西永修縣人,同治年間官安徽布政使,署巡撫。此碑所題,應該就在這個時候。
題寫“漢淮南王墓”的吳坤修像
由此再上幾個臺階,就到了墓前。面東石墻上嵌著三方碑,中間寫著“劉安墓”三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于1986年7月3日。右側為《重修淮南王墓記》,碑文分兩部分,前一部是對劉安的介紹,后一部分為重修情況:“兩千年來,歷經(jīng)滄桑,墓地日蹙,已失原貌。去歲,縣人民政府決定撥款重修,經(jīng)省文物管理部門批準,今歲七月,由城關鎮(zhèn)人民政府負責施工。墓仍為覆斗型,四周筑高一米青石護土墻,周長一百二十米,北面護土墻正中鑲有省重點文物保護標志,重修碑記和淮南王墓管理規(guī)定。由墓南合阜公路向墓上鋪有通道,與墓周人行道相連,設有青石欄桿和三、七、十一級臺階,墓地面積二千三百六十六平方米,九月竣工。”落款時間為1989年9月。另一側為《淮南王墓管理規(guī)定》。
關于劉安墓,地方志里存在兩說,一說在壽州南門外,一說在城北三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刊行、栗永祿所修《壽州志》卷二《丘墓》載:“淮南王墓,州南門外,俗稱劉王墓即此,今遺址為淮水崩塌?!?/span>清乾隆年間席芑、張肇揚纂修的《壽州志》亦主此說,卷十一《隴墓》載:“漢淮南王劉安墓,在州南門外,俗稱劉王墓,即此?!?/span>后附胡宿《悼淮南王》詩:“貪鑄金錢盜寫符,何曾七國戒前車。長生不待爐中藥,鴻寶誰收篋里書。碧井床空天影在,小山人去桂叢疏。云中雞犬無消息,麥秀漸漸見故墟。”光緒十六年(1891)版《壽州志》卷三《冢墓》則兩說并存:“淮南王劉安墓,在州南門外,俗稱劉王墓。《鳳臺縣志》引《明一統(tǒng)志》,淮南王葬肥陵山;又引《天下名勝志》:劉安墓,俗稱劉王墓,在縣北三里。按今城北五株山東南麓,墓冢巋然尤存,五株山即古肥陵山也。順治間李大升《志》謂在城南門外,水蕩墓圮,誤矣云云。席、朱二《志》皆因李《志》,今姑存之,俟考。”
文中所引《鳳臺縣志》,為清嘉慶十九年(1820)李兆洛所修,卷十《冢墓》載:“《明一統(tǒng)志》:'淮南王葬肥陵山。’《天下名勝志》:'劉安墓,俗稱劉王墓,在縣北三里。’按:今城北五株山東南麓,墓冢巋然猶存。五株山古肥陵也,順治間州牧李大升《志》,謂在城南門外,水蕩墓圮,誤矣。”這里明確指出,說墓在南門外者為誤。文中說的肥陵山,即狹義的八公山。
八公里的名字,源自劉安所善之八位高士,是其數(shù)德門客中的佼佼者。因為他們經(jīng)常在山上冶爐煉丹,研究道術,切磋學問,其中也包括《淮南子》的撰寫,才有了八公山的名稱。那么這八個人是誰呢?直到東漢末年的高誘,才點出了他們的名字,他《淮南子》序中寫道:“天下方士多歸淮南,于是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講論道德,總統(tǒng)仁義,而著此書?!?/span>在這些人里,至少有三個人,即雷被、伍被、左吳,是出賣劉安的叛徒,沒有那么高尚超脫的品格。關于八公,葛洪則另有說法,即:文五常、武七德、枝百英、壽千齡、葉萬椿、鳴九皋、修三田、岑一峰。葛洪應該是看過司馬遷、班固、王充等人關于劉安的論述的,也一定知道高誘所點的八個人名,他這樣寫,也許另有考量。
劉安與八公
按葛洪的說法,劉安吃仙丹之后,他的家人300多人跟著飛升,連他們養(yǎng)的家畜也都跟著飛升,說明他什么也沒有留下,怎么會有墓呢?其實,葛洪的話只能算是神仙家言,關于他的身世,《史記》本傳說得清清楚楚。關于劉安謀反被殺,王充在《論衡·道虛》中就曾提及:“安嗣為王,恨父徙死,懷反逆之心,招會術人,欲為大事……乃與伍被謀為反事,事覺自殺,或言誅死。誅死、自殺,同一實也。”早在景帝三年(前154)吳楚七國叛亂時,劉安就想發(fā)兵響應,多虧其國相阻止,才免于難。后受太尉田蚡挑唆,開始暗中結交賓客,加緊整治兵器和攻戰(zhàn)器械,積聚黃金錢財賄贈郡守、諸侯王、說客,為叛亂做準備。劉安治下郎中雷被與其子劉遷有隙,劉安將其罷免。雷被懷恨入朝,告發(fā)劉安謀反事。廷尉上書重治劉安,被武帝壓下,以削封地二縣以示懲罰。因削二縣事劉安大為不滿,與賓客伍被、左吳等人謀劃起事,伍被一再勸阻。劉安有個庶子劉不害,十分不喜歡他,其子劉建對父親的遭遇耿耿于懷,繼雷被后,再向朝廷告發(fā)劉安謀反事,又重重地補了一刀。朝廷加緊了對劉安的控制,包圍了王宮。其子劉遷自殺。其中最了解劉安謀反內(nèi)幕的伍被,也將其謀反事和盤托出。朝廷派人前往淮南國,準備逮捕劉安,人還沒到,劉安就已自殺身亡。在這一事件中,有數(shù)千人被殺。株連所及,竟達數(shù)萬人。伍被雖有告發(fā)之功,因曾為劉安出謀劃策,也未能幸免。
盡管《史記》將劉安謀反事言之鑿鑿,但仍有人認為這是一樁冤案。首先,劉安留給人們的印象是個文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喜歡著書立說,召集門客,結成巨著《淮南子》,梁啟超稱其為“漢人著述中第一流”。其本人文筆亦佳,漢武帝請其作《離騷傳》,半日而就,大受武帝賞識。且好黃老之術,主張無為。這些,都跟謀逆形象掛不上鉤。再說他雖然承襲了淮南王,其封地只是他父親時的三分之一,國小力微,怎能跟具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抗衡?其實,早在班固那里,就已經(jīng)透露出這是一樁冤案?!稘h書·張湯傳》載:“若御史大夫湯,乃詐忠。湯之治淮南、江都,以深文痛詆諸侯,別疏骨肉,使藩臣不自安?!?/span>這告訴我們,淮南一案,是張湯一手炮制的冤案。這中間,還有辟陽侯審食其之孫審卿借機報私仇?!妒酚洝繁緜鬏d:“故辟陽侯孫審卿善丞相公孫弘,怨淮南厲王殺其大父,陰求淮南而構之于弘。弘乃疑淮南有畔逆計,深探其獄?!?/span>其中又有劉安部下雷被、伍被,以及其孫劉建的告發(fā),終于把冤案鑄成。有人分析,即便沒有雷被等人的告發(fā),漢武帝也不會放過他,其根本原因就是劉安廣結賓客。他的賓客不是一百二百,而是幾千,這樣一個龐大集團,會讓任何一個統(tǒng)治者都感到不安,加上漢武帝又是一個多疑的人。所以伍被在告發(fā)劉安的罪狀時,說了十二個字:“陰結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span>其中最要命的是前四個字“陰結賓客”,這大概就是漢武帝要除掉劉安的主要原因吧。
酷吏張湯墓
至于劉安所煉之丹是什么樣子,他是否真的飛升,已都無從考證,但他通過煉丹,意外地發(fā)明了豆腐,這可是有據(jù)可查的。在劉安墓前立有一碑,正面寫著“豆腐發(fā)祥地”五個大字,背面是關于豆腐的介紹:“壽縣八公山是豆腐發(fā)祥地。公元前一六三年,劉安襲父封為淮南王,初都壽春。安好道,欲求長生不老之術,招方術之士數(shù)千人,著名者八人,聚楚山即八公山,談仙論道,研煉丹之術。在山之陽,鑿泉(今之珍珠泉、大泉、涌泉)引水煉丹,偶以膏汞入汁,創(chuàng)出一種潔白細嫩之物,即今之八公山豆腐。豆腐,始名'淮南術’、'黎祁’、'來其’,五代時改名豆腐?!?/span>據(jù)說,黎祁之名還跟劉安有關。他看到通過煉丹竟然整出了豆腐,感到意外,連說“離奇”,人們就把豆腐稱“黎祁”了。陸游詩《鄰曲》云:“拭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span>
關于劉安發(fā)明豆腐一事,歷史文獻中多有記載。五代謝綽《宋拾遺錄》就說:“豆腐之術,三代前后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其術于世。”南宋理學家朱熹曾寫過一首《素食詩》:“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詩末自注:“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崩顣r珍的《本草納目》也說:“豆腐之法,始于漢淮南王劉安。”還有清代的高士奇,他在《天祿識余》一書里寫道:“豆腐,淮南王劉安造,又名黎祁?!?/span>
劉安的磨豆腐
在劉安墓外的大路邊有一家飯店,名字就叫“豆腐小鎮(zhèn)”。路對面還豆腐主題文化公園,里面展出了豆腐的發(fā)展歷史,豆腐的制作過程,以及豆腐的多種吃法。如今,豆腐已經(jīng)成了淮南的一張靚麗名片,名揚天下。
豆腐小鎮(zhèn)
2023年3月16日第一稿
2023年3月19日第二稿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