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泉先生,是我兄長般的良師益友。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認識朱云泉先生是在我創(chuàng)辦《莒州文苑》文學期刊之初,共同的文學藝術愛好,讓我倆一見如故,并成為志同道合的文友。
40年代末,朱云泉出生在山東莒縣風景秀麗的柳青河畔韓家村。因臨河而居,父母期盼風調雨順,為其取名云泉。論年齡我足可以稱他為長輩,但他執(zhí)意兄弟相稱,恭敬不如從命,就尊他之意了。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云泉兄像村里許多窮人家的孩子一樣,有了上學讀書的機會,年少的他即以敏而好學聞名鄉(xiāng)里,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那時讓很多人羨慕的沂水師范(現(xiàn)屬臨沂大學),圓了他以文報國的志愿。踏入社會后,他的工作崗位從中學教師到公社黨委秘書,又先后調任莒縣教育局、縣委宣傳部、縣勞動局、日照市人社局供職,成為具有高級經(jīng)濟師職稱的正科級干部。
退休后,云泉兄繼續(xù)發(fā)光發(fā)熱,因熱衷于文化和體育事業(yè),他組織創(chuàng)辦日照市冬泳協(xié)會,掛帥擔任了協(xié)會主席。他還參加了市作家協(xié)會、詩詞學會、莒文化研究學會、莒縣公心文化研究會和中國古都學會,并自《莒州文苑》創(chuàng)刊開始即擔任副主編,直至因癌癥醫(yī)治無效謝世,結束了他平凡而偉大的一生。
云泉兄像大多數(shù)普通干部一樣,沒有做過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沒有什么輝煌的壯舉,但他像一顆鋪路石子,堅韌而頑強地為他人和社會奉獻了自己的人生。
作為教師,他誨人不倦,桃李芬芳,深受學生敬重;作為黨委秘書,他寫作快速而準確,處事原則而又靈活,是領導滿意的參謀和助手;作為黨的干部,他勤奮敬勉、勇于擔當、開拓進取,是實實在在的人民公仆。特別是在莒縣勞動局擔任副局長的8年時間里,一心撲在工作上,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從未休過一天假。他對工作一絲不茍,對上級認真負責,對同事和下級關心體貼,是大家公認的好局長。盡管他退休前與我不是同事,沒有太多近距離的接觸,但他的足跡已踏遍了莒縣和日照的山山水水,他的身影已印記在人民的心中,對他的贊譽隨處可聞。
在我與云泉兄接觸的八年中,即有近距離的相處,又有遠距離的交往。近距離的相處得益于他情系莒縣老家,熱衷參加《莒州文苑》編輯部組織的各項采風和文化交流。遠距離的交往是他退休后住在日照,又在日照組織參加其他社會活動。云泉兄老當益壯、不辭辛勞,八年間一直來回往返于兩地。他熱愛體育鍛煉,喜歡單車比賽,有時為驗證和磨煉自己的體力和意志,還多次刻意騎自行車往返200公里從日照市區(qū)到莒縣老家。這對于一位七旬老人,確實是一件不同尋常的事。
云泉兄才思敏捷,積極向上,與時俱進,心態(tài)永遠年輕,這是我一直深刻感受到的,電腦和智能手機對于50歲以上的人無疑是一道難題,而他對QQ、微信、微博等流行電子傳媒,應用游刃有余,得心應手,甚至爐火純青,讓年輕人都為之嘆服。
云泉兄樂觀豁達,好善樂施。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幾歲的頑童,都愿意與他接觸交流,對此有人稱其“老頑童”、“老青年”等。這些稱謂雖有些不雅,但都是對他滿滿的贊譽和情誼。
云泉兄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散文、論文、應用文寫作、史學研究等題材時常見諸報端,且頗有建樹。出版過200多萬字的作品,先后發(fā)表文學、詩歌1000余篇(首)。新聞報道更是他的強項,快、準、特是他的突出特點,是大眾公認的信息傳遞高手,更是我們編輯部信息傳播第一人。他的作品先后在《中國勞動保障》《大眾網(wǎng)》等多家網(wǎng)站發(fā)表。部分作品獲獎并被編入《跨世紀探索》等多種文集?!吨袊倏茖W者傳略》將其列編專載。他潛心研究史學,尤其對莒文化情有獨鐘,在莒地是公認的史學研究專家。
云泉兄熱心公益事業(yè),他自費創(chuàng)辦的公益性冬泳協(xié)會,推動了該項體育運動的發(fā)展,為日照市體育事業(yè)和全民運動作出了突出貢獻。在擔任《莒州文苑》副主編的八年時間里,積極參加編輯部活動,尤其在日照市區(qū),主動與文友聯(lián)絡收集文稿,發(fā)放刊物,與文友和相關領導交流互動,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具有自強不息和平和友善的人格魅力,從不以位低而膽怯與上層領導交流,也從不以位高而傲視基層群眾。在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既有市委書記這樣的高級官員,也有尋常的百姓群眾。他就是一位在高官面前不卑不亢、敢說真話,在群眾面前又無傲氣、和藹可親的老干部,一位經(jīng)受住考驗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云泉兄情系故土、知恩圖報。不忘養(yǎng)育他的家鄉(xiāng),回饋父老鄉(xiāng)親是他一生的夙愿。2016年他在老家莒縣自己的一套閑宅里創(chuàng)辦了一所“泉韻齋農(nóng)家書院”,將自己多年收藏的5000多本圖書免費向村民借閱。為方便村民閱讀,他精心地把這些藏書分類成古典名著、史志專著、莒地文化、文學藝術、家庭教育、琴棋書畫、養(yǎng)生保健、處世修身、紅色文化、新聞報道等十余類。這些圖書在農(nóng)村是很少見到的,解決了村民讀書求知的難題,同時也豐富了農(nóng)民的精神生活。在他的影響和努力下,莒縣司法局等黨政機關紛紛為其農(nóng)家書屋捐書,現(xiàn)在書屋藏書已逾萬冊,朱云泉家庭也被國家評選為全國“書香之家”,同時他還多次被日照市委組織部授予“五好離退休干部黨員”。
作為一名退休干部、老黨員,云泉兄不僅熱衷于奉獻社會,而且他還十分注重家庭教育,他崇德向善、明德惟馨,注重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秉承“忠厚傳家,詩書繼世”的家訓。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大學畢業(yè),成為各自崗位上德才兼?zhèn)涞墓歉闪α?。孫子和外甥在他諄諄教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均成為出類拔萃的學習標兵,可謂人才輩出,后繼有人。他辛勤的付出和無私的奉獻,贏得了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贊譽。先后獲得了“優(yōu)秀五老志愿者”“日照最美孝德家庭”“山東省最美家庭”等榮譽稱號。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2019年6月1日,為了不耽擱編輯部日常工作安排,云泉兄打電話,告知自己被醫(yī)院查出腎癌,不能參加當日編輯部例會了,這突如其來的消息,讓我不知所措,只能是一味地安慰。6月8日,《莒州文苑》編輯部20多位成員,包車專程赴日照看望云泉兄,此時的他已是虛弱無力,臉色暗淡無光。也許是對病魔的無奈,也許是對文友的眷戀,談話間云泉兄時而面帶微笑,時而淚流滿面,為表達對他的關心和安慰,我提議在其居住的小區(qū)院內和家中分別與他拍照合影,誰知這次相見竟成了永別。2019年8月3日,72歲的云泉兄終被病魔奪走了生命,聞訊的同仁和文友們無不悲痛惋惜。那日的集體合影成為我們團隊與他最后訣別的珍貴留念。
遵照云泉兄“喪事簡辦、骨埋故里”的遺愿,子女們悄無聲息地將其靈柩安葬在故鄉(xiāng)的柳青河畔,他像一棵小草回歸于大自然的懷抱。
云泉兄走了,我從此失去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好大哥,大家失去了一位情同手足的良師益友,《莒州文苑》編輯部失去了一位睿智而又盡責的好領導。但他永遠活在我們的記憶里,活在他留世的作品里,活在他熱愛的事業(yè)里。他勇于奉獻、永葆青春活力的奮斗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前行!
云泉兄,愿你一路走好!
作 者 簡 介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