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更迭,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緊跟改革開放的步履行走了一萬四千多個里程,每一步都見證了改革開放帶來的滄桑巨變,驀然回首都令人心潮澎湃。改革開放如春雷聲聲,沉寂的復蘇了,麻木的靈光了,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一切都在摧枯拉朽,所有的行業(yè)都在革故鼎新。乾坤再造,百業(yè)鼎盛。幾多風起云涌,幾多華麗蝶變,銘刻于心中感觸良多。
我出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農(nóng)民家庭,從一介鄉(xiāng)村野伢靠辛勤筆耕成為專業(yè)寫手,且小有建樹,真切感恩于這一個偉大而幸福的年代。從我記事起,便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給家庭帶來的巨大?;荩?/span>1978年家里分到責任田、自留地、耕牛和一些農(nóng)具。翌年小麥豐收后,父親便在場地的麥堆旁燃放了一大掛鞭炮慶祝豐產(chǎn)豐收,信奉以食為天的歷輩人從來沒有見過能有這么多的小麥。
而至于我個人,在改革開放的春風沐浴中,與改革開放攜手共同成長,上小學一年級就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師里學習,從小就喜歡鋼筆字而且在全校名列第一;自幼喜歡寫作,上小學五年級時,作文《上學路上》獲得河南省青少年作文邀請賽一等獎,也就是那時文學在我幼小的心靈里生根發(fā)芽,夢想長大后能成為一名作家。升入初中后,得益于一名鋼筆字寫得非常好的老師悉心指導,使得我的鋼筆書法突飛猛進,因此也對我的學習生活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替別的同學寫作文、寫檢討、寫書信,認識的不認識的都找到我當槍手。老實說初中生涯三年的早晚自習課大部分都是缺勤,因為絕大多數(shù)時間被各科老師瓜分了,被他們請到自己的辦公室里去為他們抄教案迎接檢查。更多的時候則是到學校的文印室里刻蠟紙、印試卷或?qū)W習資料??滔灱埉斎皇莻€技術(shù)活,在一個類似于鋼搓的鋼板上,襯上半透明的蠟紙,然后用帶把的鋼針在上面刻字。手重了會把蠟紙刻破會漏墨,手輕了刻字有點模糊看不清字,只有掌握住刻字的火候才能使刻出的字清晰一致,讓人看著耳目一新。也就是在那時候,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刀耕火種”的深刻內(nèi)涵。
升入高中后,課業(yè)異常繁重,但被推選為校園文學社社長后更加感覺壓力山大,不僅要應(yīng)付著校園文學社的組稿、印刊物,還要每周更新一期黑板報,自編自寫,別人配插圖我寫美術(shù)字,五顏六色的彩色粉筆總是弄得臉上和身上白一塊青一塊紅一塊的,每每看到圖文并茂的黑板報便有一種成就感油然而生。欣賞著自己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作品,總有一種老農(nóng)欣賞自家責任田里五谷葳蕤開花結(jié)果的滿足感。
讀中專的兩年時間里,日子過得相對的清閑和愜意,頻繁參加市里舉辦的各種文藝活動,結(jié)識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重點創(chuàng)作散文和詩歌,兩年時間十多篇(首)散文詩歌在國內(nèi)舉辦的征文活動中頻頻獲獎。閑暇時間,也會與文友一塊搬著凳子到郵局門口為鄉(xiāng)下不識字的男女代寫書信,客串著秀才賺錢紙半張的行當。
入職后在單位做文秘工作,當時并沒有坐辦公室的輕松和優(yōu)越感,反而被各種御用材料弄得焦頭爛額暈頭轉(zhuǎn)向,工作總結(jié)、簡報、經(jīng)驗交流材料……各類文體的材料時間緊要求急,鋼筆、稿紙、純藍墨水常常伴我通宵達旦。也就是靠著稿紙和鋼筆耕耘,先后在各級媒體發(fā)表新聞稿件和文學作品14000多篇200多萬字,被吸收為省硬筆書協(xié)會員、省作協(xié)會員。倘若用著書等身來形容自己的辛勤勞作一點都不為過,用鋼筆、圓珠筆書寫的各種文字手稿疊加起來有我的身高兩倍多,但凡公文類的材料都要用正楷字抄寫,一個格一個字的寫,用蝸?!芭栏褡印眮肀扔髯顬樾蜗蟆H缬行枰喾莸?,則要用圓珠筆在藍色復寫紙上謄寫,往往弄得雙手寶石藍。這樣的日子重復不久,街頭便有了手工打字機的出現(xiàn)。那是一個帶有操作臺的工具,下邊有成排鉛塊的反字,右手邊有一個套鉛字的彈簧把手套著,夾著鉛塊一個字一個字的往鋼柱裹著的藍色蠟綿紙上打,打滿后再卸下綿紙的襯紙,然后讓后用油墨油印。那時候,手工打字員成手的速度是最快的一上午時間也打不了10頁紙,艱苦程度可想而知。
改革開放的新生事物總會不斷推陳出新,油印行當也逐漸地退出了歷史舞臺。1994年王碼電腦橫空出世,街頭很快出現(xiàn)兩三家打印社,我介之流的碼字匠們開始解脫了刀耕火種的勞役之苦,三五千字的材料不出一上午就能變成印刷品。于是專業(yè)打字員營運而生且很是搶手,尤其是每小時打字速度200字的專業(yè)打字員都會被打字社高薪聘請。我真正接觸到電腦是十幾年前。當時單位打字室只有一臺電腦,有空便央求打字員為自己干點私活,為新聞媒體寫稿、往文學雜志投稿賺點稿費。
經(jīng)年流淌,時光飛逝。千禧龍年我有幸入職報社成為一名駐縣記者,編輯部取消手寫稿件,要求一律發(fā)電子稿。后來勒緊褲帶總算買了一臺方正電腦,為了學習打字技術(shù),白天工作忙,總是利用夜間練習打字軟件“吃蘋果”,經(jīng)過半年時間的練習達到了不看鍵盤就能盲打,苦練五筆終于自己能打字了。后來有了紫光打字、搜狗等打字軟件,用電腦打字寫文章帶來了極大便捷,感覺一下子從土路開上了高速公路。更應(yīng)該感謝的是前幾年微信的出現(xiàn),不僅告別了拼音輸入、手寫輸入,在微信上只要按住鍵盤用語音就能轉(zhuǎn)換為漢字,真是神奇極了。
二十多年的寫手經(jīng)歷,無論是在清晨的鳥鳴間,在鎏金的正午中,或是在落霞的余暉里,每每回顧于自己伏案疾書的勤奮狀態(tài)而沾沾自喜。然而令人沮喪的是,過去曾引以為豪的鋼筆字真切的被電腦和手機給廢掉了。好在改革開放的福祉無處不在體現(xiàn),變革的節(jié)湊可以讓一切夢想都能得到實現(xiàn)。
歲月不居,時節(jié)如流。時光如白駒過隙般的逃遁著,40年彈指一揮間。作為幸福的一代人,我感受到了身邊日新月異的變化,見證了改革開放的豐功偉績。作為一個專業(yè)寫手,從原始的刀耕火種到如今的微信語音書寫,告別紙筆,為書寫工具的鳥槍換炮而備感欣慰,為生活在這樣的國度里感到自豪和驕傲,感恩于改革開放,感謝這個美好而幸福的時代。
歲月靜好,青山不老。
作者簡介:
朱保彰,男,七〇后,《周口晚報》資深記者,致力民俗挖掘,打撈鄉(xiāng)土記憶。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