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
泥塑藝術是我國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蛩鼗虿?,以人物、動物為主。早在幾千上萬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在浙江河姆渡就出土過泥豬、泥羊頭。那是人類早期手工捏制的藝術品之一。
公雞拉叫
馬
坐虎
兩漢以后,隨著道教的興起和佛教的傳入,以及多神化的奉祀活動,社會上的道觀、佛寺、廟堂興起,直接促進了泥塑偶像的需求和泥塑藝術的發(fā)展。到了唐代,泥塑藝術達到了頂峰。被譽為雕塑圣手的楊惠之就是唐代杰出的代表。他塑的彩塑像,陳列于市中,人們從背面就能認出,可見雕塑技藝的高超。
娃娃搖鼓
獨角獸
山東臨沂市 三打白骨精
戲曲旦角 山東萊州
泥塑藝術發(fā)展到宋代,不但宗教題材的大型佛像繼續(xù)繁榮,小型泥塑玩具也發(fā)展起來。有許多人專門從事泥人制作,作為商品出售。北宋時東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樂”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僅平民百姓買回去“乞巧”,達官貴人也要在七夕期間買回去供奉玩耍。
元代之后,歷經(jīng)明、清、民國,泥塑藝術品在社會上仍然流傳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觀賞陳設,又可讓兒童玩耍。幾乎全國各地都有生產(chǎn),其中著名的產(chǎn)地有無錫惠山、天津“泥人張”、陜西風翔、河北白溝、山東高密、河南??h、淮陽以及北京。
抱花女 山東省蒼山
泥娃娃 江蘇無錫
童子春牛 江蘇無錫
刀馬人 河北玉田
猴摘桃 河北保定
高蹺 北京
騾車 北京
麒麟送子 陜西鳳翔
對獅 山東高密
隨著泥塑的品種逐漸增多,有“老虎”“獅子”“猴子”“小狗”“小貓”“雞”“鴨”等動物,也有“白蛇傳”“孫悟空”“牛郎織女”等傳奇故事,并且涂以各種顏色,使其生動活潑。泥塑漸漸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手工藝術品。
到清朝乾隆年間,泥塑又借鑒了繪畫的藝術特點,在表現(xiàn)手法上和著色上有所創(chuàng)新,且逐步增加了音效和局部動作,使聲音、色澤、動作融為一體。每逢山集,廟會都有賣泥玩具的.民間流傳著“孩子哭,找他媽,他媽買個泥娃娃,逗得孩子樂哈哈”的民謠??梢姰敃r泥玩具深受孩子們的歡迎。
武旦 山東蒼山
小花囡
八仙過海 北京
泥人張《打金枝》
水斗 高18厘米 無錫
看手串 高36.5厘米
(片長:25''31'')
張宇先人張明山作品
《彭掌柜肖像》
惜春作畫
《白蛇傳》高35厘米
張明山(1826~1906), 民間藝術家, 名長林。天津人。''泥人張''第一代。幼初入塾,即喜為粘土之戲。經(jīng)成年累月地細心揣摩與刻苦實踐,對捏塑泥人技術終獲獨得之秘。操作時優(yōu)游自得,若不經(jīng)意,而得心應手。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于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其作品有古裝仕女、戲曲角色和各行業(yè)人像,馳譽遐邇,被稱為南北塑像者之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