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1964到1979年,東北三省作為“共和國的長子”,支援全國“三線建設”那段崢嶸歲月,“三線建設的15年時間里,東北向三線地區(qū)遷移企事業(yè)單位200多個、援建項目300多個、輸送人才100多萬?!?/span>
而作為東北三省境內的三線廠,卻成了被人遺忘的角落,很少有人提及,也很少有人去關注,這就是常言所說的“燈下黑”吧?
吉林省在當年的三線建設中,遵循了“靠山、分散、隱蔽”的選址宗旨。根據這一宗旨,吉林省總體上借助長白山余脈,在南部龍崗山起,經過中部的吉林哈達嶺,一直延伸至北部的西老爺嶺,并與黑龍江省的張廣才嶺相連。
其中輝南和蛟河兩地因為位置分布在南北兩端,同時也是軍工廠較為集中的地區(qū),因此被吉林的三線人稱為“南線”與“北線”。而在“南北線”中間如磐石、永吉的一些三線廠,卻很少被人們所提起。
永吉南部山水之間有個小鎮(zhèn),名為雙河鎮(zhèn),周圍群山環(huán)抱,水資源豐富。靠山的位置提供了自然的屏障和保護,使廠區(qū)更具隱蔽性和安全性。臨近水源,則為工廠的生產和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資源支持。這種地理條件使得雙河鎮(zhèn)在三線建設中成為一個理想的選擇。
1971年,國營長松元件廠,軍工代號“8270廠”在此開工建設,廠區(qū)位于雙河鎮(zhèn)東三十余里,大桶溝、小桶溝、大半截溝山間小城子,主要生產軍用阻容器件,后產業(yè)調整,以生產揚聲器為主。
可以說上世紀七十年代是工廠最為繁華熱鬧的時期,延綿幾公里廠區(qū)生活區(qū)熱鬧非凡,白天高音喇叭聲不斷,工人忙個不停。晚上廠區(qū)燈火通明,電影院里人頭攢動。廠區(qū)周邊的小商店和飯館也隨之興起,為工人們提供了各種日常用品和美食,讓一個偏僻冷清的小山村成為一個繁華所在。
進入80年代,風云突變戰(zhàn)爭陰霾煙消云散,改革開放給中國大地帶來一派生機,我國從此進入到一個由計劃經濟向商品經濟轉型新時期。1980年10月,下放吉林市管理。為了獲得更好的發(fā)展,8270廠于2001年12月搬遷至吉林市高新區(qū)。
時光荏苒,如今的8270廠已經變得人去樓空,門前冷落。然而,這些斑駁的建筑承載著過去的輝煌和無數人的奮斗。
回首往昔,曾有無數熱血青年和科技人員在8270廠中奉獻青春,他們以艱苦奮斗和頑強拼搏的精神,為祖國的國防事業(yè)默默努力。他們不辭辛勞,投身于科技創(chuàng)新與生產工作中,為軍事裝備的發(fā)展和國家的安全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