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如何理解廣東?
它背山面海,地處中國大陸的南端,遠離政治中心而瀕臨大海。它的經(jīng)濟地位舉足輕重,是中國重要的商業(yè)門戶,號稱“千年商都”。
商業(yè)貿(mào)易早就在這塊土地上活躍。
廣州十三行,周轉(zhuǎn)于洋商和朝廷之間撈取巨額財富。作為通商口岸,商業(yè)氛圍的長期浸淫熏陶,廣東儼然一座城市形狀的大市場。
近代,中國規(guī)模最大的外貿(mào)盛會:廣交會每年如火如荼,其他領域也都是日新月異……無不呈現(xiàn)出一個銳意進取的姿態(tài)。
從蠻荒的嶺南到擁抱世界的大商都,標簽足夠鮮明。但這并不是它的全部。更讓我們感興趣的,是藏在銳意進取的背后,依舊倔強鮮明的深厚文化。
想和大家分享廣東文化中一些迷人的元素,是它們撐起了這片土地的骨與肉。
01.
嶺南,并不是自古蠻荒
如果從地理的角度來看,這里屬于嶺南。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構(gòu)成了它的外圍屏障,山高谷深、瘴氣重重,這些山嶺合稱南嶺。
許多人提起嶺南,想到的都是毒蟲遍地的荒山野嶺。足以致命的瘴癘,令人敬而遠之。是朝廷流放犯人時,最愛選擇的烏煙瘴氣之地。
△ 宋代蘇東坡被貶官到了惠州
寫出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然而文明早就在這里啟程。
考古發(fā)現(xiàn)在橫嶺山上發(fā)掘出了300多座中原周朝時期的古墓,銅甬鐘、鼎,連同墓葬群其它出土物,實證了縛婁古國的存在。鐘鳴鼎食的貴族氣象,與春秋戰(zhàn)國不相伯仲。將嶺南文明史往前推演到青銅器時代。
秦統(tǒng)一六國,更是讓嶺南得到了來自中原地區(qū)的關注。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掃滅六國。隨即展開兩大戰(zhàn)略:北擊匈奴、南平百越。50萬大軍揮師南下,攻占嶺南,設立三郡,今天的廣州屬于南???。
那支大軍年輕的副帥趙佗,定都番禺,建立南越國,自此開啟了廣州兩千多年的精彩歷史。
秦軍的統(tǒng)帥搖身一變,成為南越國的國王。他在平水土,殖五谷,立制度,崇教化,美風俗,使民族文化在嶺南得以延續(xù)、提升,發(fā)揚光大。
△ 絲縷玉衣,西漢南越王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
點擊圖片,到廣州看南越國
南越王墓的出土,足以使人們確信,昔日這個邊陲古國曾有過的繁盛。
02.中原遺音,粵語是不得不提的白月光
偏安一隅的嶺南,阻隔了來自中原的訊息,卻因此意外保留下了很多祖先們的遠古文明。粵語,就是我們繞不過的白月光。
時間回到晉永嘉年間,中原晉王朝發(fā)生內(nèi)亂,北方游牧民族趁虛而入,“五胡亂華”讓曾經(jīng)繁榮富庶的中原因為戰(zhàn)亂變成焦土。
歷史上著名的“衣冠南渡”,帶來了中原大族大舉南下,嶺南原住民開始主動接受中原文化的洗禮。成熟完善的古中原漢語,開始與當時流傳于西江和珠江一帶的古代粵語融合,催生了粵語的成長。
△ 香港TVB經(jīng)典臺詞,講得都是粵語
而嶺南地區(qū)丘陵高山密布,山川的阻隔,當此后中原漢語發(fā)生巨大變化的時候,粵語仍保留了大量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漢語的音素,充滿了古風古韻。
正如唐朝詩人張籍在《元嘉行》中所描述:“南人至今能晉語”。
粵語完整的九聲六調(diào),較完整而穩(wěn)定地保留古漢語特征,增加了粵語古詩般的節(jié)律。大量的唐詩宋詞現(xiàn)在只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
對于我們這種嶺南之前的吃瓜群眾,對粵語更深刻的體會,大抵都來自隨著香港流行文化而來的粵語歌。
無論是哥哥張國榮,Beyond黃家駒,還是Eason陳奕迅,每個人心中應該都有一首自己難忘的粵語歌。
03.
天生戲精廣東人,粵劇對他們意味著什么?
△ 粵劇花旦常見造型
都說廣東是天生的戲精,但你是否知道他們最愛演的戲有名有姓,叫粵劇?;泟?,粵語另一種更為古典的存在形式。
你不一定聽過粵劇,但張衛(wèi)健版韋小寶掛在嘴邊的那句「涼風有信,秋月無邊。睇我思嬌情緒好比度日如年」,一定曾經(jīng)滾瓜爛熟。
△ 《小寶與康熙》劇照
這句唱詞,來自粵劇名曲《客途秋恨》開場。最早是由清嘉慶學者纓艮所作的詞曲名。曲詞委婉,易于傳唱,因而盛傳一時。
粵劇,這出世紀“大戲”是廣東藝人吸納外省入粵戲班的戲曲聲腔,加以改良的本地的歌謠、小曲而形成的劇種。
△ 粵劇《冷面皇夫》劇照
馬師曾、紅線女、薛覺先同臺演出
早期的粵劇藝人又被稱為“紅船班子”,乘坐專門租用的“紅船”,沿珠江內(nèi)河穿梭往返于各埠演出”。
清末民初,廣州和港澳等地陸續(xù)修建戲院,新稱粵劇的本地班逐漸由農(nóng)村的土舞臺轉(zhuǎn)到城市戲院演出。
△ 《胭脂扣》劇照
粵劇唱詞之美,首先在于粵語本身的美感。
它保留了大量古漢語元素,兼之音調(diào)多,自有抑揚頓挫的美感。加之粵語聲調(diào)低沉,尤其是陽平字比「戲棚官話」要低得多,因此有低音渾厚、鼻音較重、入聲強斷等特點。
△ 廣東人最熟悉的粵劇
當屬在香港各種慈善晚會上頻頻出現(xiàn)
由不同明星演繹的《帝女花》之「香夭」
粵劇唱詞也往往脫胎于古典詩詞,堅持一韻到底,韻律感極強。
有一句宛若宋詞的「耳畔聽得秋聲桐葉落,又只見平橋衰柳鎖寒煙」,后面便有「睇我懷人愁對嗰個月華圓」。
△ 《唐伯虎點秋香》劇照
港片里,粵劇梗隨處可見。《唐伯虎點秋香》那首“燒雞翼我鐘意食”,改編自坊間傳唱的粵曲小調(diào)《三笑姻緣·虎丘山上逢美》
而在日常生活中,粵劇唱詞雅俗共享,加上書面語中常夾雜粵語俚語,流傳度很高。
“識彈唔識唱”,“執(zhí)輸行頭,慘過敗家”,“松戲鑼鼓多,小人說話多”等,早已融入廣東人的語言之中,成為口頭常蹦出的粵劇梗。
△ 《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里有相當多的粵劇元素
粵劇也是散落在廣東人日常中的“小龍鳳”。了解粵劇的“儀式感”和“幽默感”,你就和廣東人“啱河車”了。
04.
什么都敢吃的廣東人,把吃發(fā)揮到了極致
食在廣東,本來是美譽,但廣東人實在太敢吃了。
吃滅所有四條腿物種——真是廣東一大老硬。從漢唐時,就吃孔雀、吃貓頭鷹,如今依然是全球野生動物最大消費市場……
以至于#廣東人什么都吃?#常年霸占廣東話題排行榜前列。
撇開吃野味這宗罪不說,「食在廣東」,你倒不得不認。
全世界的中餐館,川菜粵菜兩分天下,「生鮮進補」的粵菜顯然更得人心。粵菜實在太出彩了。
廣東人會吃,那可是祖?zhèn)鞯幕煅颉?/strong>
早在唐朝,廣州就以種類繁多、用料豐富的飲食文化聞名天下。到了宋代,北方戰(zhàn)亂人口南遷,為廣州帶來了大量的江浙菜式。明清時期,廣州成為少數(shù)對外貿(mào)易的城市之一,中西文化交流頻繁之余,美味的碰撞空前激烈。
飲食文化的核心之一便是交流和互通,有了多種醬料、食材的混合靈感,才能啟發(fā)手工師傅的美食細胞。
你們不能明白在廣東的爽
廣州城發(fā)展成商業(yè)繁榮的大都會,各色食肆遍布鬧市,粵菜菜系隨之成為一個真正的體系。
在民國時期,人們甚至無需離開廣州,就能吃到四川小吃、山西面食甚至是來自大洋彼岸的牛排。食品之豐,款式之多,令人拍案叫絕。
除了種類繁多,粵菜對于食物本味,純凈、鮮甜和味美有著近乎執(zhí)著的追求。在民間有著極高聲譽的香港美食家蔡瀾曾回憶廣州的入廚要求:
“豬不可用姜,羊不可用醬,鱭魚食頭,鯇魚食尾,塘鲺食身,田雞吃腿,不時不食,不鮮不食。”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在嶺南被演繹得淋漓盡致。
△ 點擊圖片,前往廣州開啟一場美食之旅
千年商都的開放,匯聚于珠江上的人、物總能迸發(fā)出極大的包容與活力,這體現(xiàn)在絡繹不絕的經(jīng)商者的神色間,也浮現(xiàn)在街頭巷尾的菜肴中。
當你親自踏足廣府茶樓,才能領略“食在廣州”這四個字的深意。
05.
嶺南建筑, 一張帶有南國氣象的名片
△由于嶺南開發(fā)遲于中原等地,而民間工匠的建筑技術主要靠私授,因此對嶺北先進技術有傳播過程的時差。
珍存的古建筑,在細部結(jié)構(gòu)上至為難得地保留了前代的古制;一些迭經(jīng)重修的古建筑,也因烙守原制較好保留了古制。
△ 點擊圖片,前往廣州看驚世古建
嶺南最古老的千年木構(gòu)建筑——梅庵大殿,建于北宋初年,梅庵在建筑風格上既沿襲唐風,又開啟宋制。
廣東唯一一座宋元兩代磚木結(jié)構(gòu)古建筑——德慶學宮,無論是建筑規(guī)模、結(jié)構(gòu)氣勢之雄,都處于南方孔廟前列。
廣東還有一處難得一見的明代仿宋代制式的古建筑——佛山祖廟。它保留了中國古建筑中最復雜的八鋪作斗拱,巨大深遠的昂散發(fā)著滿滿的宋式風韻。
△ 巨型銅鏡、銅鼎、石刻、陶塑、瓦塑、木雕、磚雕…
歷經(jīng)百年,仍精致絕倫
故佛山祖廟有“東方民間藝術之宮”的美譽
從明清時期的書院、祠堂建筑;清末民初的西關大屋、竹簡屋和商業(yè)騎樓建筑到后來西洋建筑開始大舉傳入,嶺南建筑從未停下發(fā)展演繹的步調(diào)。
△ 西關大屋是清朝富商修建的具有嶺南特色的住宅
因大多位于廣州城西西關角而得名
除去這些古建遺存,園林到私家宅子,無不散發(fā)著獨特的嶺南氣質(zhì)。
為了與炎熱潮濕的氣候相適應,嶺南建筑大多通透、輕快、淡雅?!伓荨?、‘天井’、植物、流水……這些符號是嶺南建筑的重要象征。
△ 嶺南民居的代表
形如大鍋之耳的鑊耳樓
因為地處沿海,嶺南建筑又最早吸收了西洋建筑文化,比如“碉樓”、“騎樓”,無不折射出西方建筑的韻味。
清代粵東私家園林,在師法江南園林的小巧玲瓏,善于疊山理水的同時,也吸取了不少西方建筑形式。
《法蘭西公報》1860年4月11日登載的寄自廣州的信,這樣記述法國人參觀的廣州某富商宅園:
“裝飾著大理石圓柱的房子,極高大的鏡子、各種名貴木料做成的家具,漆著日本油漆,天鵝絨或絲質(zhì)的地毯裝點著一個個房間,鑲著寶石的枝形吊燈從大花板上垂下來?!?/p>
西方裝飾元素,在南國小城里被結(jié)合得天衣無縫。
△ 騎樓上方住人,下方留出公共廊道
可避風雨、防日曬,還可陳列商品、招徠顧客
清末民初開始流行于嶺南城鎮(zhèn)的騎樓建筑。
在保留了源于干欄式建筑上實下虛的痕跡,柱式和臨街一面又引進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稱為“洋式店面”、不拘一格中西拼合的裝飾手法,套色玻璃、卷鐵窗花、瓶式欄桿、拱形門窗,幾何形水池……
這些建筑,在嶺南城鎮(zhèn)中曾經(jīng)風靡一時,帶著過往記憶和氣息,仍然散落在嶺南的街頭巷尾,成為近代嶺南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越秀區(qū)蘭圃公園
廣東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當每一天真正的周而復始,有人行色匆匆,拼搏進取,但你繞過一個街角,茶廳里依舊人聲鼎沸。魚粥翻滾,一蠱兩件,一份報紙,交頭接耳。
商業(yè)貿(mào)易是那張華美的袍子,那粵語、粵劇、粵菜,華屋美廈,一切一切最貼近生活的精深與微妙之處,則構(gòu)成了它的里子。
在這座日新月異,生猛鮮活的城市里,仍有那些來自遠古的文化生生不息。你怎能不愛上這片充滿了張力的土地?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