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從小要有教養(yǎng)
夸某孩子有教養(yǎng),是不一般的稱贊;說某孩子沒教養(yǎng),也是不一般的批評。教養(yǎng)是評論人品很重要的一個標準,現下似乎不常提及了。
小時候我最怕家里來陌生客人。大人事先總要反復叮嚀,臨陣還得提醒催促:“快叫伯伯”、“問阿姨好啊”,憋得面紅耳赤,問候聲音還是小得像蚊子叫。為了讓我學會這些最起碼的禮貌,逢年過節(jié)大人就有意領著我走親戚。這是我最不情愿的事。最后胳膊自然擰不過大腿,不過事前講好了條件——叫人問好后,無須在一旁傻陪著聽大人說話,我可以到門口去玩。一來二去,漸漸見人就不那么靦腆了,來了客人還會幫著端杯茶,走了會跟著大人送到門口,說一句“伯伯再見”、“阿姨慢走”之類的客氣話??腿丝湮叶Y貌,大人臉上有了笑容,從此幼小的心里知道了懂禮貌是件可以得到贊許的好事情。
稍長,明白了禮貌關乎一個人教養(yǎng),諸如吃飯不吧噠嘴,長輩說話別插言,見了老人要讓座,受惠于人要“謝謝”,做了對不起人的事情要道歉;衣著不必光鮮,但需整潔;走路靠右行,遇到師長先讓道;公共場所忌大聲喧嘩,不許出口不遜說粗話……一切從小處著手,注意言行舉止,慢慢習慣成自然,禮貌養(yǎng)成,在別人眼里你就是個有教養(yǎng)的孩子了。
教養(yǎng),自是“教”與“養(yǎng)”缺一不可,啟于“教”,成于“養(yǎng)”。如今許多家長重“教”輕“養(yǎng)”(養(yǎng)成好習慣),致使孩子“知”與“行”脫節(jié)。我時常在公交車上看見這樣的場景:年輕人剛為白發(fā)人讓座,身旁的孩子卻“心安理得”搶先落座,而替孩子背著沉重書包的老人笑瞇瞇地一旁站著——看來早習慣了。如此“教養(yǎng)”,讓人哭笑不得!
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是一個人教養(yǎng)的外在表現,知識學養(yǎng)、藝術修養(yǎng)、品行涵養(yǎng),是一個人教養(yǎng)的內在根基。兩方面互為表里,相輔相成,才是一個完美的有教養(yǎng)的文明人。我注意到一些老牌名校出來的學生身上有種與眾不同的氣質,彬彬有禮、優(yōu)雅高貴,顯得很有教養(yǎng)。這應該是學校重視學生教養(yǎng)、堅持訓練養(yǎng)成,最終形成良好校風的結果。
做有教養(yǎng)的人是一輩子的修為,從小學著做,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