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患者, 男 ,71歲。
【初診】:2017年4月29日。
【主訴】:雙下肢水腫伴有眩暈十余日。
【刻下癥】:雙下肢水腫,腹脹,精神好,飲食尚可,睡眠佳,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皮膚無瘙癢。舌白苔白微膩邊有齒痕,舌下靜脈可見小淤點,脈沉細而緊。
【查體】:皮膚無紅癍無潰爛,無黃染,按壓唯雙下肢膝以下水腫,以雙踝及足尤甚。尿常規(guī)中尿蛋白(++)
【血壓】:130/80mmhg。
【西醫(yī)診斷】:慢性腎炎(水腫)。
【中醫(yī)辯證】:脾腎陽虛,水濕內(nèi)停。
【治法】:溫陽健脾,燥濕利水。
【方藥】:理中湯合四逆湯加減。
【處方】:黑附片45g,干姜30g,炙甘草45g,炒白術(shù)90g,茯苓45g,澤瀉30g,懷牛膝30g,黃芪45g,蒼術(shù)25g。水煎服,一日一劑。三劑。
【用法】: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取600毫升,分三次服,每日二次,飯后服。
【二診】:服上藥后諸證大減,效不更方,依前方加山芋肉90g、丹參60g。再服五付浮腫消失,諸病而愈,用法同前。
編者按
這個病案非常好,溫陽健脾利水,用理中四逆湯加味治愈。慢性水腫多與肺氣不宣,中陽不振,土不制水,腎陽不足,氣化不利所致。本案水腫與脾腎陽虛,水濕不利有關(guān)。陽虛則水泛,炮附片、干姜量大,和炙甘草為四逆湯,意在溫運脾腎之陽,溫陽利水;重用山芋肉斂正氣,養(yǎng)肝固腎,以制附姜大辛大熱之藥耗陰傷津之弊;茯苓、澤瀉、川牛膝打開水熱氣結(jié),導(dǎo)濕下行;炒白術(shù)、茯苓、澤瀉取五苓散之意,甘淡滲濕,泄水利尿,減輕浮腫;蒼術(shù)燥濕健脾,黃芪運大氣,建中州,利水消腫;后期加入丹參活血化瘀,改善腎小球微循環(huán);大劑量山萸肉90克斂正氣而不斂邪氣,收斂固澀,合黃芪益氣健脾,收復(fù)蛋白尿,減輕水腫,促進腎病康復(fù)。
版權(quán)聲明:原創(chuàng),由文國中醫(yī)心腦血管論壇編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