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通VIP
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四瘡瘍門

奇效良方 卷之五十四

明 董宿

瘡瘍門(附論)

夫醫(yī)之用藥,如將之用兵。諺云∶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決勝者良將也。決效者良醫(yī)也,知兵之勝,出于良將之機(jī)謀;知人之病,出于良醫(yī)之診視。有軍無將,則軍不能自勝;有方無醫(yī),則藥不能自效。蓋醫(yī)者人之司命也,脈者人之大要也。蓋醫(yī)家茍不明脈,則如冥行索途,動(dòng)致顛覆矣。人生其間,雖病萬有不齊,究其所以,莫非運(yùn)氣之所為也。故醫(yī)之運(yùn)氣,猶儒之論理,工之規(guī)矩,監(jiān)之光,衡之權(quán),舍之將何以焉?蓋其道博,其旨玄,其法精,其機(jī)妙。知其要,則一言而終,不知其要,則流散無窮。且如醫(yī)之十三科,其中大方脈、婦人科、小兒科、風(fēng)科,必先診脈,后對(duì)證處藥,獨(dú)瘡科之流,多有不診其脈候,專攻治外,或有證候疑難,別召方脈診視。于瘡科之輩,甘當(dāng)淺漏之名,噫,其小哉!夫瘡腫之生,皆有陰陽不和,血?dú)廑諟?,若不診視,何以知陰陽勇怯、氣血聚散耶?由是觀之,治療瘡腫診候之道,不可闕也。是以《素問》、《難經(jīng)》、《靈樞》、《甲乙》,及扁鵲、仲景、華佗、叔和、《千金》、《外臺(tái)》、《圣惠》、《總錄》,古今名醫(yī)諸家方論中,診候瘡科之詳,至矣盡矣。今遵前人之書,略其瘡科之脈,開列于后。

浮脈之診,浮于指下,按之不足,舉之有余,冉冉尋之,狀如太過,瞥瞥然見于皮膚之間。其主表證,或?yàn)轱L(fēng),或?yàn)樘摗8《笊⒄咝囊?,浮而短澀者肺也,浮而?shù)者熱也。浮數(shù)之脈應(yīng)發(fā)熱,其不發(fā)熱而反惡寒者,瘡疽之謂也。

洪脈之診,似浮而大,按舉之則泛泛然滿三部,其狀如水之洪流,波之涌起。其主血實(shí)積熱?!动從[論》曰∶脈洪大者,瘡疽之病進(jìn)也。如瘡疽結(jié)膿未成者宜下之,膿潰之后,脈見洪大則難治,若自利者,不可救治也。

滑脈之診,實(shí)大相兼,往來流利如珠,按之則累累然滑也。其主或?yàn)闊幔驗(yàn)樘?,此陽脈也。瘡疽之病,膿未潰者,宜內(nèi)消也,膿潰之后,宜托里也。

數(shù)脈之診,按之則呼吸之間及六至,其狀似滑而數(shù)也。若浮而數(shù),則表熱也,沉而數(shù),則里熱也。又曰∶諸數(shù)為熱。仲景曰∶數(shù)脈不時(shí)見,則生惡瘡也。又曰∶肺脈俱數(shù),則生瘡也。診諸瘡洪數(shù)者,里欲有膿結(jié)也。

散脈之診,似浮而散,按之即散而欲去,舉之則大而無力。其主氣實(shí)而血虛,有表無里。瘡腫膿潰之后,而煩痛尚未痊退者,診其脈洪滑粗弱,難治也,以其正氣虛而邪氣實(shí)也。

又曰∶肢體沉,肺脈大,即斃,謂散者也。

芤脈之診,似浮而軟,按之中央空,兩邊實(shí)。其主血虛,或?yàn)槭а?。瘡腫之病,診得芤脈,潰膿后易治,以其脈病相應(yīng)也。

長脈之診,按之則洪大而長,出于本位。其主陽氣有余也。傷寒得之,欲汗出自解也。

長而緩者胃脈也,百病皆愈,謂之長則氣治也。

牢脈之診,按之則實(shí)而弦,且沉且浮,而有牢堅(jiān)之意。若瘰癧結(jié)腫,診得牢脈者,不可內(nèi)消也。

實(shí)脈之診,按舉有力而類結(jié)曰實(shí)。經(jīng)曰∶邪氣勝則實(shí),久病則虛,人得此最忌。瘡疽之人得此,宜急下之,以其邪氣與臟腑俱實(shí)故也。

弦脈之診,按之則緊而弦,其似緊者為弦,如按弦而不移,緊如繩而轉(zhuǎn)動(dòng),以此為異。

春脈浮弦而平,不時(shí)見則為飲為痛,主寒主虛?!动従艺摗吩弧孟液橄嗖?,外緊內(nèi)熱,欲發(fā)瘡疽也。

緊脈之診,似弦而緊,按之如切繩而轉(zhuǎn)動(dòng)。其至切痛,積癖也。瘡腫得之,氣血沉澀也,亦主痛也。

澀脈之診,按之散而復(fù)來,舉之則細(xì)而不足,脈澀則氣澀也,亦主血虛,瘡腫潰后得之,無妨也。

短脈之診,按舉則不及本位?!秲?nèi)經(jīng)》曰∶短則氣病,以其無胃氣也。諸病脈短,皆難治也。瘡腫脈短,真氣短也。

細(xì)脈之診,按之則縈縈如蜘蛛之絲而欲絕,舉之如無而似有。細(xì)而微,主亡陽衰也。瘡腫之脈,來細(xì)而沉,時(shí)直者,里虛而欲變證也。

微脈之診,按之則軟小而極微。其主虛也,真氣復(fù)者生,邪氣勝者危。瘡腫之病,潰后脈微而勻,舉自瘥也。

遲脈之診,按舉來遲,呼吸定息得三至,其狀似緩而稍遲。痼疾得之則善,新疾得之,則正氣虛憊,瘡腫得之,潰后自痊。

緩脈之診,按舉似遲,而稍快于遲。仲景曰∶陽脈浮大而濡,陰脈浮大而澀,陰陽同等謂之緩。脈見長緩,百疾自瘳。凡諸瘡腫潰后,其脈澀遲緩者皆易愈,以其脈候相應(yīng),是有胃氣者也。若芤則瀉血,澀堅(jiān)大實(shí),按之不減而有力者,中焦有結(jié),伏在胃也,微浮者積熱不消,蛔動(dòng)心悸也。

尺主下焦,腰腎膝脛足中事也。尺脈浮者,風(fēng)熱小便難也。沉者,腰背痛而腎氣不足。

數(shù)者,臍下熱痛,小便赤色而惡寒也。遲者,下焦寒而陰虛也。緊者,臍下小腹急痛也。緩者,腳弱下腫而痿痹也。弱者,下冷而腎氣衰也。軟者,腳不收而風(fēng)痹,小便難也。伏者,小腹痛而疝瘕,谷不化也。細(xì)者,溏泄而下冷也。芤者,小便澀血而下虛也。牢而小者,足膝寒痹,腳下隱隱而痛也。細(xì)者急者,筋攣不能行也。來而斷絕者,男子小腹有滯氣也,婦人月水不利也。

瘡瘍當(dāng)分臟腑

《內(nèi)經(jīng)》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又云∶營氣不從,逆于肉理,乃生腫。又云∶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又云∶熱勝血?jiǎng)t為癰膿。又云∶地之濕氣,感則害人皮肉筋脈。東垣謂濕氣外傷,則營氣不行。榮衛(wèi)者,皆營氣之所經(jīng)營也。營氣者,胃氣也,運(yùn)氣也。營氣為本,本逆不行,為濕氣所壞,而為瘡瘍也。但《瘡瘍論》中多言二熱相搏,熱化為膿。有言熱化為膿者,有言濕氣生瘡。寒化為熱而為膿者,此皆瘡疽之源也。當(dāng)看是何部分所發(fā),所用之藥,引經(jīng)為先,兼見次之,以脈別之,是陰是陽,用藥在乎主治,宜以先瀉其榮,治瘡之本。若不次序,本逆而助火,濕熱相合,敗壞肌肉而為膿血者,當(dāng)分而治之。且如一歲之中,火熱無過四五月之間,是時(shí)諸物皆不壞爛者,六七月之間,濕令大行之際,近取諸身,濕熱在身,豈不敗壞肌肉,此理明矣。大抵瘡瘍之疾,經(jīng)云∶六腑不和,流結(jié)為癰,要分臟腑之屬,經(jīng)絡(luò)之異,六陰六陽之經(jīng),有多氣少血者,有多血少氣者,有多氣多血者,不可一概論之。經(jīng)言癰者,榮衛(wèi)稽留于經(jīng)脈之中,則澀而不行,則衛(wèi)從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然此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曰癰疽者,熱氣純盛,下陷肌膚筋骨,髓枯肉運(yùn),五臟血?dú)饨撸涠鞠孪萁罟羌傲既?,故云疽?/p>

疽者皮堅(jiān),上如牛領(lǐng)之皮;癰者皮薄,上以澤之,是知癰者壅也,六腑不和之所生,淺而大也,疽者沮也,五臟不調(diào)之所致,深而惡也。六腑主表,其氣淺,故癰皮薄而腫高;五臟主里,其氣深,故疽皮濃而腫堅(jiān)。皆根著臟腑,見于肌肉,營氣不從,氣血壅沮而生也。其所出之道有異者耶,毒從虛而出也。假令太陽經(jīng)虛從背出,少陽經(jīng)虛從鬢出,陽明經(jīng)虛從髭出,督脈經(jīng)虛從腦出,余者從經(jīng)所出取焉。今富貴之人,不知其節(jié),以飲食炙爆,高粱濃味,醇酒辛辣之物,日久太過,其氣味俱濃,乃陽中之陽不能走空竅先行,陽道反行,陰陽逆于肉理,則濕氣大勝,則令子母實(shí),火乃大旺,相火一盛,必克腎水,腎既受邪,積久水乏,水乏則從濕熱之化而上行,其瘡多出背出腦,此為大疔之最重者也。若毒瓦斯見于肺部之分,或脾胃之分,次也,或見于他經(jīng),又其次也,或患濕毒流注,止處無不潰爛,故經(jīng)曰∶高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如持虛器以受物,物無不受。治大疔之法,必當(dāng)瀉其營氣。以標(biāo)本言之,先受病為本,非苦寒之劑為多,則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諸瘡瘍往往多以乳香沒藥,加以熱劑治之,此理未為穩(wěn)當(dāng),若使經(jīng)絡(luò)流通,去其臟腑之壅滯,佐以寒涼之劑,其瘡自愈。是以河間論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nèi)外以治其本,若其脈沉實(shí),當(dāng)先疏其內(nèi),以截其源也;其脈浮大,當(dāng)先托里,恐邪氣入內(nèi)也。有內(nèi)外之中者,邪氣至盛,遏截經(jīng)絡(luò),故發(fā)癰腫,此因失于托裹,及失疏通,又失和其榮衛(wèi)。治瘡之要,須以疏利為先,次以托里,和其榮衛(wèi),此三法乃內(nèi)外之攻也。若脈沉實(shí),發(fā)熱煩躁,外無□赤疼痛,其邪在內(nèi),氣以深矣。

作疏其臟腑,以絕其源。又謂嘔 心煩,脈沉而實(shí),腫硬木悶,而皮肉不變,根深而病大,邪亦在內(nèi)。若臟腑秘澀,急當(dāng)疏利,宜以黃連內(nèi)疏湯,加大黃,服后以次序調(diào)理。若脈浮數(shù),□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而內(nèi)行,故先托里,宜以復(fù)煎散,此為治法。

一瘰癘馬刀,經(jīng)同證異,丹溪云∶夫瘰癘初發(fā),必起于少陽經(jīng),不守禁戒,延及陽明經(jīng)。大抵食味之濃,郁氣之積,曰毒曰風(fēng)曰熱,皆此三端,招引變換。治之須分虛實(shí)。若實(shí)者依法調(diào)治,遠(yuǎn)濃味發(fā)氣之物,亦有愈者;虛者誠為可慮,以其屬膽經(jīng),主決斷,有相火,而且氣多血少。婦人若患此疾,月經(jīng)不調(diào),便作寒熱,稍久變?yōu)槌睙?,其證漸危,自非斷欲息氣,遠(yuǎn)滋味,神仙不能治?!侗静荨费韵目莶荽笾务?,散結(jié)氣,有補(bǔ)養(yǎng)厥陰血脈之功,能退寒熱,佐之以行散之藥,加之以艾灸,取其隨經(jīng)之穴,自然取效。若河間之論∶瘰癧者,經(jīng)謂結(jié)核者是也?;蛟诙昂筮B及頤頷,下連缺盆,皆為瘰癧?;蛟谛丶靶刂畟?cè),下連兩脅,皆為馬刀。手足少陽主之,此經(jīng)多氣少血,故多堅(jiān)而少軟,膿白而稀,如米泔狀。世俗治馬刀,求其水清者可治,殊不知此經(jīng)多氣少血之故,在乎診其虛實(shí),以調(diào)治之。是以東垣治瘰馬刀,以救苦化堅(jiān)湯,或散腫潰堅(jiān)湯主之,外以臨泣穴灸二七壯。此證并屬手足少陽經(jīng)也,惟瘰癧延及陽明之經(jīng),故用藥有出入加減不同耳,詳載于《試效方》中。瘰癧馬刀,皆形質(zhì)發(fā)于部分而命名也。《巢氏病源》載之三十六種,《千金》、《圣惠》所論瘰癧九漏,總論說有風(fēng)熱氣之三毒之異,瘰癧結(jié)核寒熱之殊,其本皆由恚怒氣逆,憂思過甚,風(fēng)熱邪氣,內(nèi)搏于肝,肝主筋,故令筋蓄結(jié)而腫,或見于是何部分,先以五香連翹湯,或牡蠣大黃湯,疏下兩三行后,服前藥調(diào)治,外用十香膏、烏犀膏貼之。如或?qū)⑷箴鋵⒆o(hù)忌慎治療之法,無造次焉。

一肺癰肺痿,內(nèi)經(jīng)云,肺之癰,喘而兩 滿?!督饏T要略》又以肺癰肺痿并論辯之,所謂熱在上焦者,因咳為肺痿。肺痿之病,何從得之?或從汗出,或從嘔吐,或從消渴,小便利數(shù),或從便難,又被疏利之藥,重亡津液,故得之。若寸口脈數(shù),其人咳,口中反有濁唾涎沫者,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又胸中隱隱痛,脈反滑數(shù),此為肺癰??韧倌撗}數(shù)虛者為肺痿,數(shù)實(shí)者為肺癰。夫肺者,五臟之華蓋也,處于胸中,主于氣,候于皮毛,勞傷血?dú)?,腠理虛而風(fēng)邪乘之,內(nèi)感于肺也,則汗出惡風(fēng),咳嗽短氣,鼻塞項(xiàng)強(qiáng),胸脅脹滿,久久不瘥,遂成前證,輕則痿,甚則癰?!妒セ荨吩弧弥懈[隱而微痛者,肺疽也。上肉微起,肺瘡也。中府者穴也,在云門下一寸六分乳肋間,動(dòng)脈應(yīng)手陷中也。是以候始萌則可救,膿成則多死。若欲知有膿者,但診其脈,若微緊而數(shù)者,未有膿也;緊甚而數(shù)者,已有膿也?!秲?nèi)經(jīng)》又曰∶血熱則肉敗,榮衛(wèi)不行,必將為膿。大凡肺瘡,當(dāng)咳嗽短氣胸滿時(shí),唾膿血,久久如粳米粥者難治。若嘔膿而不止者,亦不可治也。其嘔膿而自止者自愈,其脈短而澀者自痊,浮大者難治。面色當(dāng)白而反赤者,此火之克金,皆逆,為不治。治法∶此證不得臥者,葶藶大棗瀉肺湯,《千金方》黃 湯,并皆主之。全在脈理分之,若毫厘之差,千里之遠(yuǎn),慎之慎之。

一腸癰胃脘癰,孫真人云∶率得腸癰,而不曉其病候,愚醫(yī)治之,錯(cuò)則殺人。腸癰之為病,小腹腫,而強(qiáng)抑之則痛,小便澀似淋,時(shí)時(shí)汗出,復(fù)惡寒,其身皮甲聳然,腹皮急大如腫狀。其脈數(shù)者,小有膿也,其脈遲緊者,未有膿也。甚者腹脹大,轉(zhuǎn)側(cè)聞水聲,或繞臍生瘡,或膿從臍中出,或大便如膿血,故治之以大黃牡丹皮之類,選而用之?;蛲庖跃姆?,此腸癰之形證,蓋可知矣。胃脘癰者,何以別之?《內(nèi)經(jīng)》云∶人病胃脘癰者,診當(dāng)何如?當(dāng)胃脈沉細(xì),沉細(xì)者氣逆,逆者人迎反盛,則熱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也。諸書少論此病,惟孫真人言此,后學(xué)以此論,乃胃熱為邪治之,初以疏利為先,次以消毒托里退胃熱,此為良法。不識(shí)病者,誤人不淺,可不慎之。

一乳核失治,必成癰疽。丹溪云∶乳房所屬陽明,乳頭厥陰所屬。乳子之母,或忿怒,或濃味,以致氣不流行,竅不得通,汁不得出,則結(jié)為腫為痛。陽明之經(jīng)血,熱則化為膿。

又有兒之口氣吹而 熱,次結(jié)成核,初起時(shí)便須忍痛揉散令軟,血脈通和,自然消散,失此不治,則成癰癤。《精要》以神效栝蔞散治乳癰奶勞,固是妙捷,村落之處,藥恐未易得。

用蒲公草,此草在處田野路側(cè)有之,三月開花,黃似菊,味甘,解食毒,散滯氣,入陽明太陰二經(jīng),洗凈細(xì)碾,以忍冬藤濃煎,入少酒佐之,服之即效。若疏厥陰之滯氣,以青皮清陽明之熱,以石膏行瀉火,以生甘草消腫毒,以栝蔞子或加青橘皮皂角刺金銀花當(dāng)歸頭,或湯或隨宜加減,佐以少酒,仍加艾火兩三壯于腫處,甚效。切勿妄用針刀,引惹拙病。又有婦人積憂,結(jié)成隱核,有如鱉棋子大,不痛不癢,或一年二年,三五年者,為瘡破陷,名曰奶癌,以其凹似癌穴也,不可治矣。若初起之時(shí),便須消釋病根,更宜清心遠(yuǎn)慮,薄滋味,全要息怒調(diào)理,自有可安之理。若婦人經(jīng)行得此輕,若六十歲左右,味濃郁結(jié)而形實(shí),七情所干,性急不調(diào),結(jié)核前證,自覺神思不佳,不知食味,便可用人參湯調(diào)青皮甘草末等分,少入生姜汁,細(xì)細(xì)呷之,一日夜五七次,其核自消。若不早治,隱至經(jīng)年以后,如發(fā)不痛不癢,必于乳下潰一穴出膿,或經(jīng)三五年,雖飲食如舊,洞見五內(nèi)乃死。惟無夫婦人生者多。若有夫婦人生者,蓋積氣之所流滯也,故婦人夫乃婦之天,得夫則陰陽和。此證雖有而治自愈,無夫婦人得其癌者,以其穴之嵌深,其可畏哉!患此者必須早治,必經(jīng)歲月,九死一生。

有一初嫁之婦患此,只以青皮甘草煎湯常服,立安。又一婦人十八歲得此證者,性急脈實(shí),所難者姑且與青皮一味煎湯與之,間以加減四物湯服之,不月而安。學(xué)人前人用青皮乃厥陰之藥,四物湯行血分之功,信有理哉!又有五發(fā)及諸瘡,十三疔痔漏陰瘡時(shí)毒等證,《精義》備載其詳。今略癰疽治療之法,條列于后。

瘡科通治方

治尻臀生癰,堅(jiān)硬腫痛大作。

羌活 黃柏(酒制,各二錢) 防風(fēng) 當(dāng)歸尾 本 連翹 蒼術(shù) 陳皮 甘草(炙,各一錢) 肉桂(三分)黃耆(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前服。


治臂上生癰。

白芷(一錢半) 升麻 桔梗(各一錢) 生黃芩(三錢) 酒黃芩(四錢) 紅花 甘草(炙,各半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后服。


治一切風(fēng)濕熱毒浸淫,瘡瘍下注濕毒,腳膝生瘡赤腫,里外 瘡,膿水不絕,或癢或痛。


治婦人兩乳間出黑頭瘡,頂陷下作黑眼,并乳癰初起亦治。

升麻 葛根 連翹 當(dāng)歸身 黃柏(各二錢)黃耆(二錢) 肉桂(五分) 牛蒡子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半盅,煎至一盅,食后服。


治小兒項(xiàng)側(cè)有瘡,堅(jiān)而不潰,名曰馬刀。

柴胡 當(dāng)歸尾 生甘草 連翹 黃芩 牛蒡子 京三棱 桔梗(各一錢半) 黃連(一錢) 紅花(少許)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服。亦治瘰,此是攻里內(nèi)消之劑。


治時(shí)毒瘡疹,發(fā)于頭面胸膈之際。

升麻 牛蒡子 桔硬 麻黃 甘草(各一錢半) 連翹(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時(shí)毒瘡腫。

羌活 川芎 菖蒲 牛蒡子 防風(fēng) 荊芥 漏蘆 麥門冬 前胡 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瘡腫,癤疥癢痛。

升麻 桔梗 蒼術(shù) 干葛 甘草 大黃(煨,各一錢) 陳皮(一錢) 當(dāng)歸 半夏 茯苓白芷 干姜 枳殼(各五分) 芍藥(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瘡疥風(fēng)癬,濕毒燥癢。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防風(fēng) 白蒺藜 荊芥(各一錢半) 何首烏 黃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yàn)槟┮嗫伞?/p>


治瘡腫托里。

人參 當(dāng)歸 黃耆 (各二錢) 濃樸 川芎 桔梗 防風(fēng) 桂心 白芷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無名惡瘡癰疽等證。

川芎 當(dāng)歸 芍藥 防風(fēng) 人參 木香 黃 官桂 桔梗 白芷 檳榔 濃樸 烏藥紫蘇 枳殼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癰疽疔腫時(shí)毒附骨疽,及諸惡瘡。若瘡黑陷,如石堅(jiān),煩渴危篤者,服此發(fā)汗瘡起。

火麻頭(火日采) 木賊(去節(jié)) 蛤蟆草頭 小草烏頭 樺皮節(jié)(酥炙) 麻黃(去根節(jié)) 蒼耳頭(五月五日午時(shí)收) 
上曬干,各等分,同入銀器內(nèi)鹽泥固濟(jì)炭火內(nèi)從早 至申分,如黑煤色為度。碾為末,每服二錢,病重者三錢,用熱酒調(diào)下。如修合此藥,必?fù)裉烨绾萌?,于靜室中,勿令雞犬陰人見。又名首功玄黑散。


治諸般腫毒,疔癖惡瘡。

蟾酥 輕粉(各半錢) 白礬(枯) 寒水石 銅綠 乳香 沒藥 麝香(各一錢) 朱砂(三錢) 蝸牛(二十個(gè),另研) 
上為細(xì)末,將蝸牛別碾爛,入藥末同搗勻?yàn)橥?,如綠豆大。如丸不就,入酒糊些小,每服一丸,生蔥白三五寸,病者自嚼爛,吐于手心,男左女右,包丸藥在內(nèi),用熱酒和蔥送下,如重車行五七里,汗出為效,重者再服一二丸。


治疔腫,一切惡瘡。

蟾酥 輕粉 乳香 沒藥(各一錢) 蓮花蕊 川烏 朱砂(各二錢半) 麝香(半錢)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碗豆大,每服一丸,病重者服二丸,依前法服之,取汗。


治癰疽疔腫,及無名腫毒。

桂枝(七分) 人參 黃耆 紅花 蒼術(shù) 柴胡 連翹 當(dāng)歸身 羌活 黃芩 防風(fēng)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一盅,酒一盅,煎至一盅,食前服。


治瘡為寒變而內(nèi)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氣短,吃逆不絕,不得安臥,時(shí)發(fā)昏憒。

附子(炮,去皮,二錢) 干姜(炮) 羌活(各一錢半) 益智 丁香 沉香 水香 茴香陳皮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瘡皮色腫硬,發(fā)熱而嘔,大便閉,脈洪實(shí)者。

黃連 當(dāng)歸 芍藥 檳榔 木香 黃芩 梔子 薄荷 桔梗 甘草(各一錢) 連翹 大黃(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一切惡瘡發(fā)背,疔疽便毒,始發(fā)脈洪弦實(shí)數(shù),腫甚欲作膿者。

大黃(三錢) 當(dāng)歸(二錢) 栝蔞根 皂角刺 牡蠣 樸硝 連翹(各一錢半) 金銀花 赤芍藥 黃芩(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酒各一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諸熱腫,一切風(fēng)熱瘡證,發(fā)熱多汗,大渴便閉,譫語結(jié)陽之證。

大黃(一兩,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半丸,病重者一丸至二丸,食后童便入酒化服,或白湯入酒化服亦可。


治瘡毒癰腫,發(fā)燥煩渴,脈實(shí)洪數(shù)者。

大黃(四錢) 黃連 山梔 漏蘆 澤蘭 連翹 黃芩 蘇木(各一錢半) 犀角(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諸瘡腫,初覺一二日,便厥逆喉咽塞,發(fā)寒熱。

乳香 木通 大黃(各一錢半) 連翹 沉香 木香 獨(dú)活 桑寄生 丁香 射干 升麻麝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時(shí)服。


治初患癰腫瘡癤,熱 疼痛,消腫毒。

大黃(不拘多少) 
上為細(xì)末,用漿水調(diào)攤貼之,醋摩亦得。


治毒瓦斯入腹托里,若有異證,于內(nèi)加減。

丁香 木香 沉香 乳香(各二錢) 麝香(三分) 
上作粗末,作一服,水二盅半,煎至七分,空心服。若嘔者去麝香,加藿香一錢,渴者加人參一錢。


治諸疔腫發(fā)背,曾經(jīng)汗下,毒瓦斯攻心,迷悶嘔吐而痛,可服二三服。

乳香(明凈者,一兩) 真綠豆粉(四兩) 
上研細(xì)和勻,每服三錢,不拘時(shí)甘草湯調(diào)服。


治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如年少氣實(shí),先用疏利,后服此藥。

粟殼(去筋膜,炒,二錢) 川芎 當(dāng)歸 白芍藥 乳香 沒藥(各一錢半) 官桂(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乳香 沒藥(各一錢) 丁香(五分) 粟殼 白芷 陳皮 甘草(炙,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諸瘡破后,食少無睡,及有虛熱,穢氣所觸者。

黃 (二錢) 人參 白術(shù) 麥門冬 蒼術(shù) 陳皮 升麻 五味子 當(dāng)歸身 黃柏(炒)甘草(各一錢) 炒曲(五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疔腫諸瘡,發(fā)熱而渴。

淡竹葉 黃耆 人參 麥門冬 川芎 當(dāng)歸 芍藥 黃芩 石膏 半夏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諸瘡,血出多而心煩不安,不得眠睡,此亡血也。

川芎 當(dāng)歸身 生地黃 熟地黃 人參 黃耆 (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諸瘡腫發(fā)背,已破后,虛弱無力,體倦懶言語,食無味,少睡,脈澀,自汗口干,并宜服之。

黃 人參 茯苓 麥門冬 川芎 當(dāng)歸 白芍藥 熟地黃 官桂 遠(yuǎn)志 甘草(炙,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紅棗一枚,煎一盅,食遠(yuǎn)服。


治頑癬疥癩,風(fēng)瘡成片,流黃水,久不瘥者。

羌活 獨(dú)活 明礬 白蘚皮 硫黃 野狼毒(各一兩) 輕粉(二錢半) 白附子 黃丹 蛇床子(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油調(diào)成膏,搽之。


治一切風(fēng)癬,多年不瘥者。

烏蛇(酒浸,去骨) 白附子(炮) 附子(小便浸一宿) 天麻(各二兩) 全蝎(炒)羌活 乳香 僵蠶(炒,各一兩半) 苦參(十兩) 槐花(半斤) 
上為細(xì)末,用生姜汁一斤,蜜一斤,二味同熬成膏,入藥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夜晚荊芥湯送下。


治婦人乳中結(jié)核。

升麻 連翹 青皮 甘草節(jié)(各二錢) 栝蔞仁(三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后細(xì)細(xì)呷之。


治乳癰。

連翹 川芎 栝蔞仁 皂角刺 橘葉 青皮 甘草節(jié) 桃仁(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腸癰,小腹腫痞,按之即痛,小便如淋,時(shí)時(shí)發(fā)熱,自汗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dāng)有血,洪數(shù)者已成,不可下。

牡丹皮 栝蔞仁(各一錢) 芒硝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大黃(五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一盅,去滓,入硝再煎數(shù)沸,不拘時(shí)服。


治腸癰,腹中 痛,煩躁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婦人產(chǎn)后虛熱,多有此病,縱非癰,但疑似間,便可服。

薏苡仁 栝蔞仁(各三錢) 牡丹皮 桃仁(各二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時(shí)服。


治腸癰,內(nèi)托神妙。此藥不問老幼,皆可服之,無不作效,最止疼痛,不動(dòng)臟腑。

黃蠟(半兩,要黃色者,一方用七錢) 白礬(一兩,要明者,細(xì)研) 
上熔化黃蠟和礬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食遠(yuǎn)用溫白湯送下。


治便毒,內(nèi)蘊(yùn)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滯,腫結(jié)疼痛。

川大黃(三錢) 澤瀉 牽牛 白芍藥 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辣桂 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五片,煎一盅,食前服。


便毒初發(fā)用此。

南木香 延胡索 天花粉(酒浸) 舶上茴香(炒) 白牽牛(炒) 白芷 當(dāng)歸 甘草(各一兩) 青木香(半兩) 穿山甲(酒浸,炙焦,二兩) 
上為細(xì)末,服二錢,食前溫酒調(diào)服,木香湯亦可。


雄黃 乳香(各二兩) 黃柏(一兩) 
上為細(xì)末,用新汲水調(diào)敷腫處,自消。

牡丹散治肺癰。胸乳間皆痛,口吐膿血,氣作腥臭。

牡丹皮 赤芍藥 地榆 苦梗 薏苡仁 川升麻 黃芩 生甘草(各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yuǎn)服。


治肺癰吐膿后,宜服此排膿補(bǔ)肺。

嫩黃 川白芷 北五味(炒) 人參(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蜜湯服。


寬中和氣,滋益脾土,生肺金,進(jìn)美飲食。

沉香 木香 乳香 丁香 藿香(各五錢)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薏苡仁 山藥 桔梗 白扁豆 蓮肉 縮砂 粉草(以上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空心用紫蘇鹽湯調(diào)服,棗湯亦可有汗加浮麥煎湯調(diào)服。


治面目身體生斑,或癢或瘭子腫起,不即治,甚殺人。 
上用羚羊角燒為灰,研令極細(xì),以雞子清和涂之,極細(xì)。無雞子,水和涂亦妙。


上取白藥根爛搗,敷貼,干則易之,無生者用末,新水調(diào)涂之亦得。


治瘡腫。 
上用牛蒡根三莖,洗凈,煮令爛,于盆中研令細(xì),去筋膜,汁中即下米煮粥,任性,服一碗,甚良,無忌。


治諸惡毒瘡,紅腫突起,用藥箍瘡,四圍不令滋蔓,走疰毒瓦斯。

南星 大黃 蒼耳根 鹽霜白梅(各一兩) 白芨 白蘞 防風(fēng) 川烏(各半兩) 草烏雄黃(各三錢) 
上為細(xì)末,先以蒼耳根霜梅搗爛,和余藥調(diào)成膏,如干入醋調(diào)得所,于瘡四圍,用藥作鐵箍涂上,止留瘡高突處,如藥干,以雞羽蘸水掃之,日換二三次,大妙。


上以馬齒莧水煮,冷服一升,及涂瘡上。治濕癬白禿,以馬齒膏和灰涂之,效。治緊唇面腫,搗汁涂之,冬用干末,水調(diào)涂,治丹毒發(fā)背腫,搗敷之,不住者,以藍(lán)靛和之更佳。

治多年惡瘡,搗爛敷之,尤良。治三十六種風(fēng)結(jié)瘡,取馬齒莧一石,水二石,一釜煮之,澄清,內(nèi)蠟三兩,重煎之成膏,涂瘡上,并服之。


治諸瘡瘍。諸痛癢瘡,皆屬心火,火郁則發(fā)之。

當(dāng)歸 生地黃 升麻(各五錢) 防風(fēng)(二錢半) 荊芥穗 何首烏(各二錢) 柴胡 白芍藥 川芎 羌活 黃耆 (各二錢) 紅花 蘇木 甘草(各一錢) 
上 咀, 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三片,煎至八分,食遠(yuǎn)服,沐浴取微汗,效速,血?dú)馔ê?,服之?yīng)效。


治血疳瘡、陰蝕瘡、耳疳瘡,一切惡瘡皆治。

麝香 輕粉(各半錢) 乳香 沒藥 白礬(飛過,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量瘡干貼。


治一切瘡。

葵花 郁金 黃連 黃柏 梔子仁(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冷水調(diào)成膏,貼瘡?fù)刺?,神效?/p>


治一切瘡已潰者,及炙貼之,無痂生肉去膿。 
上用地黃汁一升,松脂二兩,薰陸香一兩,羊脂牛酥各如雞子大,先于地黃汁煎松脂及香令消,即內(nèi)羊脂酥。更用蠟半雞子大,一同相和,以慢火煎令水盡,膏成去滓,涂帛貼瘡,日一二易。


治瘡瘍未發(fā)出,內(nèi)痛不可忍,及治婦人產(chǎn)前產(chǎn)后腹痛。

當(dāng)歸(二錢) 乳香(半錢) 沒藥(一錢半) 白芍藥(三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一中盞,煎七分,和滓溫服,日二,婦人酒煎。瘡既發(fā)不須用。瘡癢者加人參木香,婦人服之加赤芍藥。


治頤頦瘡,一名獨(dú)骨瘡。

百合 黃柏(各一兩) 白芨(一分) 蓖麻子(五十粒,研) 
上為末,用樸硝水和作餅貼之,日三五次。


治瘡瘍痛甚,色變紫黑者。

金銀花(連枝葉俱用,銼研,二兩)黃耆(四兩) 甘草(一兩) 
上 咀,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nèi),閉口重湯煮三兩時(shí)辰,取出去滓,頓服之。一方無黃。


治大人小兒蝕透腮頰,初生如米豆,名含腮瘡。

雞內(nèi)金 礬金 
上等分為末,先用鹽漿盥漱了,貼之。


治腮頷腫痛,或破成瘡。

芙蓉葉(不拘多少。) 
上搗爛敷之,以帛系定,日一換。


上用雄黃研為末,以醋調(diào)涂,仍用酒調(diào)服。凡為蛇傷及蜂蠆蜈蚣毒蟲顛犬所傷,皆可用之。


治谷道邊生瘡,久不愈者。 
上用雞,不拘多少,即是雞 內(nèi)去下黃皮,燒灰存性,研為極細(xì)末,每用干貼之,如神。


至元壬午,有人王伯祿,年五十有七,上臂膊腫盛,上至肩,下至手指,色變,皮膚涼,六脈沉細(xì)而微,脈證俱寒。舉瘍(瘍醫(yī))彥和視之,曰此乃附骨癰,開發(fā)已運(yùn),以燔起之膿清稀解,待日肘下再開之,加吃逆不絕,彥和與丁香柿蒂湯兩服,稍緩待日,咳逆尤甚,自利臍腹冷痛,腹?jié)M飲食減,少時(shí)發(fā)昏憒,于左乳下黑盡處,炙二七壯,又處以干姜附子木香沉香茴香羌活類藥, 咀一兩半,欲與服,或者曰∶諸痛癢瘡,皆屬心火。又當(dāng)盛暑之時(shí),用干姜附子可乎?予應(yīng)之曰∶理所當(dāng)然?!秲?nèi)經(jīng)》曰∶脈細(xì)皮寒,瀉利前后,飲食不入,此謂五虛,吃逆者,胃中虛極也。諸腫瘡瘍皆屬心火,是定理也。此證內(nèi)外相反,須當(dāng)舍時(shí)從證,非大方辛熱之劑急治之,則不能愈也。遂投之,諸證悉去,飲食進(jìn),瘡勢(shì)溫,膿色正。

彥和又與五香湯數(shù)服,月余平復(fù)。噫!守常者,眾人之見,知變者大事,知常而不知變細(xì)事,因而取敗者亦多矣,況醫(yī)乎?守常知變,豈可同日而語哉!


治瘡為寒變而內(nèi)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氣短促,吃逆不絕,不知安臥,時(shí)有昏憒。

丁香 沉香 茴香 益智仁 陳皮(各一錢) 木香 羌活 干姜(炙,二錢) 黑附子(炮,去皮臍,四錢)《內(nèi)經(jīng)》曰∶寒淫于內(nèi),治以辛熱,佐以苦溫。以附子干姜大辛熱溫中,外發(fā)陽氣,自--里之表,以為君,羌活苦辛溫,透關(guān)節(jié),炙甘草甘溫,補(bǔ)脾胃,行經(jīng)絡(luò),通血脈,胃寒則嘔吐吃逆,不下食,益智仁丁香沉香大辛熱,以散寒為佐,瘡氣內(nèi)攻,氣聚而為滿,木香茴香陳皮苦辛溫,治痞散滿,為使也。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盞,生姜五片,煎至一盅,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忌一切冷物。


治耳下至缺盆,或至肩上生瘡,堅(jiān)硬如石,動(dòng)之無根,名曰馬刀。從手足少陽經(jīng)中來也,或生兩脅,或已流膿,作瘡未破者,并皆治之。

連翹 黃芩(生用) 芍藥 當(dāng)歸尾(酒制) 京三棱(細(xì)銼) 廣術(shù)(細(xì)銼,同三棱酒制一次,微炒,以上各半兩) 草龍膽(酒制四次,二兩) 黃芩(酒炒二次) 黃連(酒炒二次) 蒼術(shù)(以上各二錢) 土瓜根(酒炒,一兩) 柴胡(一兩二錢) 甘草(炙,三錢) 
上件一半為末。煉蜜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百五十丸,一半 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八分,浸半日,煎至一盞,去滓,臨睡熱服。頭下腳高,去枕而臥,每口作十次咽,留一口送下丸藥,畢,臥如常。


治男子?jì)D人馬刀瘡。

柴胡 連翹 知母(酒制) 黃芩(炒,以上各半兩) 黃柏(酒制) 生地黃 甘草(炙,以上各三錢) 當(dāng)歸尾(一錢半) 中桂(三分) 牛蒡子(二錢) 瞿麥穗(六錢)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后稍熱,時(shí)時(shí)服之。


治馬刀瘡。

柴胡 黃芩(生用,各二錢) 黃連 牛蒡子(炒,各半錢) 黃 栝蔞根(各一錢半) 連翹(三錢) 當(dāng)歸尾 甘草(各一錢) 紅花(少許)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后稍熱服,忌酒濕面。


凡諸發(fā)及癰疽瘰癧瘡湯燙火燒等疾,或有別作一種穢臭氣息不堪聞?wù)撸钍菒鹤C?;蛞哑莆雌?,或小或大,皆當(dāng)作急治之??捎萌潭僖晃?,擂細(xì),用無灰酒濾汁服之,以滓敷瘡四圍,用云母膏別研,亦可剪開大口,以護(hù)其瘡之上,俟其瘡出膿,便以 豬蹄湯等,十分凈洗,久洗為妙,洗一二時(shí)辰不妨,次用后藥熏之。


楓香末 
上二味,于銚中攪熔,丸如彈子大,卻取香爐一枚,依爐口造紙煙筒一個(gè),如燒龍涎香樣,慢火 之,謹(jǐn)以煙筒口熏瘡上,不拘丸數(shù),稍倦暫止,然后更熏。未出膿者即出,已出膿者即干,直候生肌合口然后止。向后有赤腫腳處,又再熏,大概欲屏去穢氣也。


治風(fēng)氣,上攻下注,耳鳴目癢,鼻赤齒浮,或作口瘡,下疰陰濕,四肢燥癢,遍體生瘡,及婦人血風(fēng)瘡。

羌活 黃 白附子 沙苑蒺藜 
上等分為細(xì)末,用豬腰子一枚,切開去筋膜,入藥少許于內(nèi),濕紙裹炮熟,再入藥三錢,浸酒調(diào)藥,并腰子嚼吃令盡,服三五服后,只用鹽酒調(diào)亦可,或腰子一枚,分兩次用,羊腰豬腰皆可,雄豬羊者為妙。


治一切瘡腫,發(fā)背疔瘡。

黃 (一兩半) 濃樸 防風(fēng) 桔梗(各二兩) 連翹(二兩二錢) 木香 沒藥(各三錢) 乳香(二錢) 當(dāng)歸(半兩) 川芎 白芷 芍藥 官桂 人參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酒一大盞,煎三二沸,和滓溫服。


黃連 羌活 青皮 白僵蠶 防風(fēng) 獨(dú)活 蟬蛻 細(xì)辛 赤芍藥 甘草節(jié)(各等分) 
上 咀,每服五錢,先將一服,入澤蘭葉少許,姜一錢重,同擂爛,熱酒和服,然后用酒水各半盞,姜二片,煎服,病勢(shì)退減后,再加大黃少許煎服,略下一二行,蕩去余毒,再用白梅蒼耳子研爛,貼瘡上,拔去根腳。


治十三腫疔瘡。

朱砂 膽礬(各一兩半) 血蝎 銅綠 蝸牛(生用,各一兩) 雄黃 白礬(枯,各二兩) 沒藥 蟾酥(各半兩) 麝香(少許) 輕粉(半兩) 
上將蝸牛蟾酥研爛,余藥研為細(xì)末,同研和丸,如雞頭實(shí)大,每服一丸,令病患先嚼蔥白三寸,吐在手心內(nèi),將藥丸裹在蔥內(nèi),用熱酒一盞吞下,如重車行五里許,有汗出即瘥。

如不能嚼,將蔥研爛裹藥服之,極有效驗(yàn)。


治疔黃走胤不止。

當(dāng)歸 赤芍藥 山梔子 牽牛(以上各二兩半) 連翹 牡蠣 金銀花 紫花地丁(各一兩半) 京三棱 甘草(各二兩) 加大黃(三兩半)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童子小便化開服,忌酒生冷硬物。


疔瘡出時(shí),皮色不變,及不疼痛,按搖不動(dòng),身發(fā)寒熱,便是此瘡。有水疔、魚臍疔、紫燕疔、火疔諸般疔瘡。如瘡黃,于黃上用針刺,仍服內(nèi)托散,自然消散。

連翹 白芷 生地黃 赤芍藥(以上各一兩) 大黃(去皮) 黃梔(去頂?shù)伲?薄荷葉(各七錢) 樸硝(二兩) 黃芩(去心,半兩) 甘草(一兩半) 
上為粗末,每服一兩,水一碗,燈心竹葉煎七分,其人喘加人參少許,大病只三四服愈,如服了心煩嘔,用不二散止。


上以甘草半兩,豆粉一兩,分作二服,酸齏水下。


治疔瘡走胤不止。

金腳信 蟾酥 血竭 朱砂 沒藥(以上各半錢) 輕粉 龍腦 麝香(以上各一字) 
上為細(xì)末,用生草烏頭汁和作錠,如麥子大,用時(shí)將瘡頂刺破,將藥一錠放瘡口內(nèi),第二日瘡腫是效。


治疔瘡。

沒藥 乳香 硼砂 砂 雄黃 輕粉(以上各三錢) 片腦(一分) 麝香(少許) 
上為細(xì)末,蟾酥汁和為丸,如黃米大,每服一丸,溫酒送下。


治一切疔瘡,增寒發(fā)熱,昏悶不語,腫遍皮膚,不思飲食,并皆治之。

大黃 連翹 山梔子(以上各二錢半,研為細(xì)末) 巴豆 杏仁(各二錢,麩皮同炒黑色,研為細(xì)末) 牽牛頭末 苦丁香(各一錢) 人言(五錢,用大蒜五個(gè)去心,填入人言,同燒過存性,研為細(xì)末)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服半錢,病重者服一錢,用新汲井花水調(diào)下,一服見效。如病重?zé)o脈者,吃下藥約一頓飯時(shí),吐了藥便醫(yī)不得,吐不了藥即活。


治疔瘡。

砂 輕粉 人言 雄黃 朱砂(各一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xì)末,每用些少,先以針刺開瘡頭,貼藥,黃水出效。


砂一錢 白芷 雄黃 蒼耳子 甘草(各半錢) 
上為細(xì)末,用蟾酥汁和作錠子,如前法用,須五月五日合。


治疔瘡大效。

草烏頭(各一兩) 蟾酥(七粒) 巴豆(七個(gè),去皮)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面糊和就,捻作錠子,如有惡瘡,透丁不痛無血者,用針深刺至痛處,有血出,以此錠子 之,上用膏藥貼之,疔瘡四畔 之,其疔三二日自然拔出。此藥最宜緊用。此證大抵與傷寒頗類,其中亦有可針鐮砭射出血者,亦有久而敗爛出膿者,其間變異百端,不可不慎也。


巴豆(十粒) 半夏(一枚) 附子(半枚) 蜣螂(一枚) 
上各研為末,以人糞相和,看瘡大小,作紙圈子圍瘡口,以藥泥瘡上,絹貼之,一日三易。


治疔瘡。

皂角針(二兩) 栝蔞(一個(gè)) 大黃 金銀花 生姜 甘草(各一兩) 
上 咀,用好酒二升,同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又方 以鐵衣末,用人乳汁和,敷之立可。


治疔腫。

上以艾蒿一擔(dān),燒作灰,于竹筒中淋取汁,以一二合和鍛石如面漿,以針刺瘡中至痛,即點(diǎn)之,點(diǎn)三次,其根自拔,亦大神效,正觀中用治三十余人得瘥。


治疔瘡。

上取蟾酥,以白面黃丹搜作劑,丸如麥顆狀,用指甲抓動(dòng)瘡上插入,重者針破患者,以一粒納之,仍以水沉膏貼之。


上以百芨末半錢,水盞內(nèi)沉下,澄去水,卻于皮紙上攤開,貼在瘡上。


上用蒼耳根莖苗,但取一束燒為灰,醋泔藍(lán)靛和如泥,先以針刺瘡上及四邊數(shù)下,令血出,度藥氣可以入針孔中,能去血敷藥,干即易之,不過數(shù)度,即拔桶出。其未結(jié)膿者,即內(nèi)消也,已結(jié)膿破潰者,再不用針刺,只以藥涂之。余以忽口角上生疔腫,造甘子振家,母為貼藥,經(jīng)十日不瘥,余以此藥涂之得愈。常作此藥以救人,無有不瘥者,故特以傳后嗣,疔腫方殆有千首,皆不及此,雖齊州榮姥方,亦不能勝,此物造次易得也。


上作蒼耳草,又名羊負(fù)來草,只用根紅嫩者,擂爛,無灰白酒調(diào)勻服,次用鹽梅肉研爛,以豬膽汁和,涂瘡頂上,其毒即散。又先用好京墨,以姜汁研爛,用姜片蘸墨涂四圍腫熱處,即效。一方用蒼耳根葉,童子小便絞取汁,令服一升,日三,或燒灰和臘月豬脂敷。一方用苗葉搗汁飲之。一方用子或葉或根研爛,以米醋腳調(diào)涂腫處,立散,仍研汁服,以瘥為度。


上于九月九日采芙蓉花葉,陰干研細(xì),用時(shí)以井花水調(diào),銀釵打成膏,濃紙攤貼瘡上,次日用蚰蜒螺,即鬼丁螺一個(gè),用銀器盛,打破,依前調(diào)藥,卻將蚰蜒螺放在瘡上,貼,待過周日,揭起,其疔自出,立效。其藥不要攤闊。


上用多年墻內(nèi)或泥土中銹釘,洗凈,以炭火內(nèi) 紅,醋淬待冷,用刀刮釘銹,又入火內(nèi)紅,入醋淬,仍前刮末,再 再淬,再刮下末,研為細(xì)末,用時(shí)將瘡口拔開,挑藥末在內(nèi),以膏藥貼之。少時(shí),如病深取疔,如病淺即取出黑紫色血,其瘡自愈。


治一切惡疔瘡。

半夏(洗凈) 朱砂 南星(洗凈,各三錢) 人言(二錢半) 黃丹 血竭 乳香 沒藥硼砂 砂(各二錢) 巴豆(十二粒,去殼) 斑蝥(十二枚,去翅足) 麝香(半分) 
上為細(xì)末,用蟾酥汁和為丸,如紅豆大,五分中一分加斑蝥二個(gè),人言少許,捻成錠子,如半粒小麥大。凡遇瘡針破見血,下錠子一粒,以飯粘白紙封護(hù),用藥一丸,噙在舌上,覺麻,冷水吞下,忌熱物片時(shí),重者隨服藥,不必盡劑,沖病即止。一伏時(shí)黃水流出,為病源,先癢后疼,先寒后熱,如傷寒病狀,忌房事,并諸毒物魚腥。凡病患眼見紅火光者難治。如蟾酥干,用些兒乳汁化開為度。


治疔瘡及喉痹,乳鵝腫痛,大效。

牡蠣 當(dāng)歸 牛蒡子 白僵蠶(各半兩) 大黃(一兩) 
上 咀,每服半兩,用青石磨刀水、酒各一盞,煎去滓,連進(jìn)二服,疔瘡服后出汗者生,無汗者死。


牡蠣 大黃 山梔子 金銀花 木通 連翹 牛蒡子 地骨皮 乳香 沒藥 皂角刺栝蔞 
上各等分銼碎,每服半兩,氣壯者加樸硝,用水一碗,酒半碗,煎一服,定愈,救命仙方也。


治魚臍疔瘡,久治不瘥者。

芫花根(二兩) 黑豆(三合) 豬牙皂角(五挺) 白礬(三兩,,研細(xì)) 
上用醋一斗,將前三味先浸三日,于釜中以火煎至二升,去滓,卻入鐺中,煎至一升,入白礬末攪令勻,去火成膏。但是魚臍丹惡瘡,攤于帛上貼,日二易之。


韭菜 連須蔥 絲瓜葉 
上入石缽內(nèi),搗爛如泥,以酒和服,以滓貼腋下。如病在左手,貼左腋下,右手貼右腋下,在左腳貼左胯,右腳貼右胯,如在中貼心臍,并用布帛縛住,候肉下紅線處皆白則可。

如有潮熱,亦用此法,卻用人抱住,恐其顫倒,倒則難救。

治疔瘡陰證脈沉,四肢冷,瘡不發(fā) 
上用五香散,去大黃,加蒼耳、蓮肉、酸棗仁、藿香、茯苓、黃 、肉桂、當(dāng)歸、防風(fēng)、白芷、附子、生姜。半水半酒煎服,以發(fā)藥性。

如潮熱皮膚受毒,加生大黃柴胡地骨皮。

如嘔逆,脾胃受毒,加丁香。

如喘嗽,肺經(jīng)受毒,加杏仁(去皮尖)知母秦艽紫菀。

如眼花,心經(jīng)受毒,加朱砂雄黃麝香。

如腳冷,腎經(jīng)受毒,加木瓜牽牛(并鹽炒)。

如發(fā)渴自汗,肝經(jīng)受毒,加黃芩山梔。

如大小便秘,腹脹滿,加枳殼(炒)木通苦葶藶大黃(生用)。

治疔瘡陽證,潮熱,心間霍亂,或譫語,六脈洪大。 
上用五香散,熱不退而渴,用不二散,蛇床子大黃(生)為末,以冷酒或冷水調(diào)二錢,止二服,使微利。


治諸腫疔瘡,眼內(nèi)火光出,昏迷不醒。

上于三月辰日,采桑葉荊葉,用竹針穿成孔,用紙裹風(fēng)內(nèi)陰干,至端午日研為細(xì)末,用蟾酥和為丸,如小豆大,用時(shí)再以雄黃同藥一丸研細(xì),放舌中,汗出效。


治反花瘡。

胭脂 貝母 胡粉(各一分) 硼砂 沒藥(各半分) 
上研細(xì),先以溫漿水洗拭,后敷藥。


治反花瘡。

甘草(半生半炒) 礬鍛石 人中白 密陀僧(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以童子小便半盞,以無灰火熬,用竹篦攪成膏,取涂瘡上,日五次。


治反花瘡,并諸瘡積年不瘥者。

惡實(shí)根(研末,四兩) 豬脂(二兩) 
上調(diào)和如糊,涂瘡上,日三四次。


治心有風(fēng)熱,生浸淫瘡遍體。

升麻 大黃(銼,微炒) 黃芩(去黑心) 枳實(shí)(麩炒) 芍藥(各一兩) 當(dāng)歸(切焙)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燈心一握,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治面上耳邊生浸淫瘡,有黃水出,久不愈。

羚羊須 荊芥 干棗(去核,各二錢) 
上燒灰存性,研勻,入膩粉半錢,同研極細(xì),每用少許清油調(diào)搽,先以溫湯凈洗拭干,涂藥二三次效。亦治大人小兒兩吻生瘡。


治卒得浸淫瘡,不早治則繞身周匝,能殺人?!锻馀_(tái)》云∶浸淫瘡轉(zhuǎn)廣,有汗多起于心。

上以雄雞冠上刺血涂敷,日三五度。


治諸瘡口氣冷不瘥。

豬筒骨(二個(gè),取髓) 松脂(二錢,通明者,研) 乳香(另研) 黃連(去須,為末) 白芨(研末,各一分) 鉛丹(別研) 黃蠟(各半兩) 
上搗研,熔蠟和為膏,不拘時(shí)敷之。


治諸瘡?fù)?,久不瘥?/p>

乳香(一兩,另研) 食鹽 松脂 杏仁(去皮尖,研,各一兩半) 黃蠟(三兩) 生地黃(取汁,三合) 白羊腎胰脂(半斤) 
上先熬脂令沸,下杏仁地黃汁蠟煎,候蠟熔盡,入香鹽松脂煎,以柳篦攪令勻,稀稠得所,瓷盒盛,敷瘡上,日三二度。


治冷瘡,暖瘡口。

雄黃(研) 百合 乳香 黃柏(炙,去皮) 墻上爛白蜆子(小蚌蛤子是,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研勻,先用漿水煎甘草柳枝湯,溫洗拭干敷之。


治冷瘡,日夜發(fā)歇疼痛。

附子(半兩,炮,去皮臍) 川椒(去目) 雄黃(三分,火,研) 膩粉(二錢,研)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用清麻油調(diào)敷瘡上,日二換。


治諸瘡,退風(fēng)熱。

黃 (銼) 黃芩(去黑皮) 麥門冬(去心,焙) 芍藥 甘草(炙,銼,各一兩半)生地黃(四兩) 半夏(姜制,半兩) 當(dāng)歸(切焙) 大黃(銼炒) 石膏(沖) 川芎 人參(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竹葉七片,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治熱毒瘡瘙癢,心神壅躁。

白蒺藜(炒,去刺) 白蘚皮 防風(fēng)(去蘆) 川大黃(銼炒) 赤芍藥 梔子仁 子芩麥門冬(去心,焙) 玄參 桔梗(去蘆) 前胡(去蘆) 甘草(炙,赤,銼,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用薄荷湯調(diào)服。


治熱毒,惡瘡臭爛,久不生肌。

密陀僧 雄黃 雌黃 定粉(各半兩) 膩粉(三錢) 
上研為細(xì)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兩,捶碎,以漿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熱淋洗,瘡凈拭干敷之。


治風(fēng)毒攻注,遍身及手足生熱瘡,疼痛出黃水。 
上用桂府滑石為細(xì)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約半兩許,水二碗煎上項(xiàng)藥至一碗,去滓,微熱淋洗瘡,水冷拭干,上摻滑石末,令通身,便睡至明,決愈。


治熱汗浸漬成瘡,腫癢 痛。

定粉(一兩) 蛤粉(九兩半) 白石脂 白龍骨 石膏(各半兩) 滑石(八兩半) 寒水石(燒通赤,于凈地上放冷,出火毒,一兩) 粟米粉(二兩)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用些少,干擦患處。


治熱汗浸漬成瘡,癢痛不止。

黃 當(dāng)歸 防風(fēng) 荊芥穗 地骨皮 木通(各二兩) 白礬(一兩) 
上為粗末,每用藥一兩,水二大碗,煎至五六沸,濾去滓,稍熱淋渫患處,拭干,避風(fēng)少時(shí)。東垣老人云∶此方城北獨(dú)柳店之客舍,有推江軸者,皮膚皴裂,不住痛,兩手不能執(zhí)轅,足不能履地,而輒止宿,因制此藥與敷之,即效,明日遂行,自此屢用屢效。


治痱子磨破成瘡,用此止痛生肌。

赤石脂(細(xì)研) 黃柏(去粗皮,銼) 臘茶末(各半兩) 白面(二兩) 龍腦(半錢,另研)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用時(shí)綿 撲之。


治痱瘡癢痛。

龍腦(一錢) 粟米粉(五兩) 
上研細(xì)末,先用棗葉湯洗后,以綿 撲之。


治痱瘡癢痛。

滑石(半兩,細(xì)研) 綠豆粉(四兩,微炒) 
上研勻,以綿 撲之。一方有棗葉一兩。


治痱子瘙癢。 
上用苦楝花,不拘多少,焙干為末,入蚌粉滑石末各少許,研勻,日頻敷之。

治暑月汗?jié)n,液下赤腫,及痱瘡。

上以臘雪水和蛤粉敷之,立瘥。


治水毒入瘡,腫痛或刺入骨者。

皂莢子(七枚) 大蛤?。ǜ烧撸幻叮?胡椒(十五枚) 
上用干鍋,入藥在內(nèi),瓦蓋鍋口,慢火燒煙盡,取出研細(xì)。每用藥,先以溫漿水洗瘡口,拭干摻藥,次以別膏藥貼之,良久水盡出,有刺者即自見。


治破傷入水,腫潰不愈。

鉛丹 蛤粉(等分) 
上同炒,令變色,摻瘡口中,水即出,漸愈。


治諸惡瘡,紅赤痛癢,心煩口干,及婦人血(血風(fēng))斑圓點(diǎn),開爛成瘡,癢痛流黃水汁。

連翹 當(dāng)歸 栝蔞根 生干地黃 荊芥 黃芩 赤芍藥 麥門冬 瞿麥 木通 牛蒡子(炒) 山梔子 防風(fēng) 川芎 粉草(各等分)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服。


治諸惡瘡。

桑螵蛸 地龍 貝母 黃柏(各半兩) 虢丹(,一兩) 乳香(一分) 粳米粉(二錢) 麝香(半錢) 雄黃 輕粉(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以新汲井水,和沙糖調(diào)敷。


治諸般惡瘡。

貫眾 川芎 茵陳 地骨皮 荊芥 獨(dú)活 防風(fēng) 地 蓄 甘草(各二錢) 當(dāng)歸(三錢) 
上 咀,水三碗,煎三沸,去滓,通手洗之。


治諸惡瘡癰癤。

黃 當(dāng)歸 芍藥 栝蔞根 甘草(各一兩五錢) 栝蔞(一對(duì)) 金銀花(二兩) 熟地黃(不拘多少) 皂角棘(為引) 
上 咀,每服半兩,無灰好酒一升,同引子裝入瓷瓶內(nèi),瓶頭用筍葉封,將瓶坐于鍋內(nèi),上以火盆覆鍋口,盆外以黃泥封之,勿令出氣。煮至外聞藥香為度,取出瓶,澄定飲清。將藥滓再添酒一升,依前煮服。若酒少者,酒水各半煮服。瘡在上,食后臨臥服,在下空心服。此藥治病,萬無一失,神驗(yàn)如鼓應(yīng)聲,常于五月五日修合。


治諸惡瘡,腫毒疼痛,服之如神。

金銀花 黃連 當(dāng)歸 紫花地丁 赤芍藥 黃耆 人參 甘草節(jié) 桔梗 大黃(各半兩) 乳香 白檀香 沒藥 連翹(各三錢) 子芩 梔子仁 玄參(各二錢) 麥門冬(去心) 前胡 甘草(蜜炙,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盞,煎至八分,去滓,隨病上下溫服。


治諸惡毒瘡,腫疼如神。

紫花地丁 當(dāng)歸 大黃 赤芍藥 金銀花 黃耆 (各半兩) 甘草節(jié)(二錢) 
上 咀,每服一兩,用水一盞,酒一盞,同煎至一大盞,去滓,隨病上下服。


治一切惡瘡,生肌活血,治金瘡去風(fēng)。

烏魚骨 虎骨 龍骨(各一兩) 寒水石(半斤, ) 白石脂 赤石脂 白蘞(各半兩) 黃丹(少許) 
上入白芨半兩,同為細(xì)末,量瘡大小敷貼。


白芷 荊芥 葳蕤 何首烏 茯苓 苦參 川芎 白牽牛 防風(fēng) 蔓荊子(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用漿水四碗,煎五七沸,臨臥時(shí)洗凈,涂后藥。


輕粉 白礬 舶上硫黃(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酥油調(diào),臨睡涂三次。


治一切惡瘡。

川芎 當(dāng)歸 芍藥 地黃 防風(fēng) 荊芥 甘草(各等分) 鳳尾草(斟量加入) 
上銼碎,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諸惡瘡,多出膿水不干。

龍葵(即天茄子,)景天(即慎火草) 黃連(去須) 天靈蓋(各一兩) 龍骨 大鱉子 乳香 黃蜀 葵花(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入膩粉少許,蜜調(diào),隨瘡大小,紙攤貼之。


治諸惡瘡,腫核赤暈已成膿,不肯用針刺膿,此藥代之。但用小針點(diǎn)破瘡頭,卻貼上膏藥,膿即自潰。此秘妙良方。

硼砂 血竭 輕粉(各一錢半) 金頭蜈蚣(一個(gè)) 蟾酥(半錢) 雄黃(一錢) 片腦(少許)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用蜜和為膏,看瘡有頭處,用小針挑破,以藥些小在紙花上封貼,次早其膿自出。如腋下有耍核兒,名暗疔瘡,或有走核,可于腫處,用針挑破,如前用之。忌雞羊魚酒面等物,吃白粥三日為妙。


治一切惡瘡,醫(yī)所不識(shí)者。

水銀 黃柏 黃連 松脂(黃明者) 膩粉 土蜂窠(著壁上者,南方多有之,或云窠) 甘草(各等分) 
上將水銀放掌中,以唾津殺為泥,入瓷器中,以生麻油和研,生絹濾如稀飭,和藥末,再研如稠飭,先溫水洗瘡,帛拭干涂之。一切無名瘡,涂一次即瘥,有黃水者涂之,隨手便干。癢不堪忍者,涂之立止,痛甚者涂之立定。治疥尤佳,抓破敷藥。


治諸惡瘡,消腫去毒。

天花粉 無名異 黃柏 黃芩 大鱉子 大黃 牡蠣(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好醋調(diào),敷貼,立效。


治一切惡瘡。

桑枝 槐枝 榆枝 枸杞枝 桃枝 柳枝 
上各長一尺,粗如小指,俱一寸截,劈四破,用油四兩,炒令焦黑,濾去滓,入鉛丹半兩,蠟一兩,復(fù)熬令黑色,傾在瓷合內(nèi),候冷,以新汲水浸出火毒,用涂瘡。


治一切惡瘡。

熊膽(一錢,研) 膩粉(半分) 雄黃(研) 麝香(研,各半錢) 檳榔(研,一字) 
上研勻,于臘日用 豬膽一個(gè),取汁和藥,仍入在膽內(nèi),用綿繩系定,揉勻,以松明黑焰熏遍黑,掛于陰處。如惡瘡有指面大者,用如黍米大貼之,如錢大者,用如綠豆大貼之。

恐藥干難貼,薄以津唾調(diào)如稀糊涂之,仍用薄樺皮蓋貼,以帛子系之,藥不可多用。


治惡瘡?fù)福挥X疼痛。

銅綠(一兩) 砂(二錢) 蟾酥(一錢) 
上為細(xì)末,軟米飯一處擦勻,捻作錠子,如粳米樣,每用針刺之不覺痛者,但有血出,嵌一錠子在內(nèi),以膏藥貼之,或作散,以紙捻蘸藥衽之。


共形生時(shí)在手足上,瘡旁一塊,開如蛇口之狀,痛而流血不止者,此藥治之。

雄黃 蜈蚣 全蝎(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看瘡濕劈開入藥,擦在瘡上,卻以小油抹,裁帛拴住,如干,小油調(diào)搽。


上用蜣 十枚,端午日收搗為細(xì)末,以油調(diào)敷之,即易。一方取末,以鹽水調(diào)涂,四圍如韭菜闊。一方用蜣 二枚,取腸肚安在紙中心,四面以醋糊貼瘡上。


治遠(yuǎn)年惡瘡。

乳香 膩粉(各半錢) 黃柏(去粗皮) 龍骨 大黃(銼,各三錢) 麝香(一字) 
上為細(xì)末,先以苦竹瀝洗瘡,拭干摻上。


治月蝕瘡,多在兩耳上及竅旁,隨月盈虛。

水銀(一分) 胡粉(研) 松脂 黃連(去須,為末,各半兩) 豬脂(四兩) 
上先熬豬脂令沸,下松脂諸藥末及水銀,攪令勻,瓷盒盛,先以鹽湯洗凈瘡?fù)糠?,日三五度?/p>


鼠糞 苦參 桃枝 杉樹刺 柳枝 松枝 麩醬 雞子殼 皂角 雀糞 芍藥 木綿子芝麻,桑枝 蛇殼 鍋底煤 杜當(dāng)歸須 松明(不拘多少) 
上件各四錢,俱為細(xì)末,先將松明捶碎,和諸藥于瓦銚中,掘一地坑,將藥銚安坑中,四圍用火熬熔,取出再研令勻,瘡自然痊可。忌一切發(fā)氣熱物。


治內(nèi)外 瘡。

當(dāng)歸 白芷 黃連 五倍子 雄黃 沒藥 血竭 海螵蛸 白芨 白蘞 黃柏 濃樸(以上各半兩) 黃丹(六錢) 乳香(二錢半,研) 輕粉(一錢) 
上為細(xì)末,研勻,用清油調(diào)成膏,用油紙貼藥,敷瘡上,絹帛縛定,有膿水,解開刮去,不潔再貼藥,如此數(shù)次即愈。須先用燒鹽湯洗凈,片帛拭干,待片時(shí),水氣干,然后貼藥。


龍骨(二錢半) 輕粉(少許) 檳榔(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 干豬糞(半兩,燒存性) 
上為細(xì)末,先以燒鹽湯洗瘡,以軟絹帛拭干,清油調(diào)敷,瘡濕則干摻之。


白石脂 龍骨(各半兩) 白礬(一兩,枯) 五倍子(二兩,燒存性) 黃丹(三錢,飛) 雄黃(少許) 
上為細(xì)末,先將蔥鹽湯洗瘡,見赤肉,然后將前藥敷瘡上,用藥如法。濃者卻用帛子包縛著,不要?jiǎng)?,直候干,自脫去瘡皮?/p>


黃丹 輕粉 白芨 樟腦 敗船灰(各等分) 
上研細(xì)末,以桐油調(diào)成膏,攤在油紙袋內(nèi),先煎溫蔥湯洗凈,以帛拭干,將藥置瘡上扎住,用了一面,番轉(zhuǎn)如前洗貼。一方無輕粉,若用糞船灰亦妙。


詹武子年三十歲時(shí),曾患此,用之屢效。

白芨 白蘞 黃柏 黃丹(另研,各等分) 
上為極細(xì)末,入輕粉些少,研勻,以煉蜜和成劑,捏作餅,貼瘡上,深者填滿,以帛片包扎,一日一換。后來瘡漸干,或有裂處,只須干摻,以瘥為度。


治腎藏風(fēng)毒,下注生瘡。

驢蹄(二十片,燒灰) 密陀僧(一分,研) 輕粉(一錢匕) 麝香(半錢匕) 
上研極細(xì)末,以帛拭去膿,用些少干摻,日三四次瘥。


治 瘡。

瀝青(一兩) 銅綠(研) 黃蠟(各二錢) 乳香(研) 沒藥(研,各一錢) 
上將銅綠以油調(diào)勻,將瀝蠟火上熔開,下綠攪勻,次入乳沒末,仍攪勻,傾在河水盆內(nèi)拌勻,以油紙裹口嚼,旋捏作餅子,貼瘡,以緋絹包,直候瘡好,其藥自脫。


桑樹菰 牛屎菰(又名鍛石菰,生地上,如有石成塊者,碎其中有灰起) 肥株樹菰 胎發(fā)(男用男,女用女,三個(gè)) 
上將三菰焙干,各五錢,胎發(fā)燒灰存性,三錢,并為細(xì)末,研勻,濕則干搽,干則清麻油調(diào)涂。


冬青葉 臘豬膽 百草霜(二味,和勻) 
上將冬青葉與本人嚼爛,先以蔥椒湯洗凈瘡口,以膽霜敷后,卻敷嚼藥在上,三四次即可。


治遠(yuǎn)年日久內(nèi)外 瘡。

山梔子(不拘多少,燒作灰,研為細(xì)末) 乳香(另研,各半錢) 輕粉(少許) 
上研勻,以磁器盛,每用時(shí),先以蔥白花椒煎湯洗凈瘡,稍歇,再以溫漿水又洗一次,候惡水去盡,再將白水煎百沸,候溫再洗,但瘡口無膿水血絲,清水各盡,多用粉帛片拭干,然后敷藥。如干者香油調(diào)敷,濕者干摻,但將瘡口實(shí)滿,軟絹帛護(hù)之。堅(jiān)硬不作膿者未可用,腫如軟有膿者,依前法再洗后敷貼之,三二次即愈,乃一藥二洗之功也。


趙子固母劉氏,年八十,左足面一瘡,下連大指,上延外踝,以至 骨,每歲輒數(shù)發(fā),發(fā)必兼旬,累月昏暮癢甚,抓搔移時(shí),出血如泉流,呻吟痛楚,殆不可忍,夜分即漸已,明日復(fù)然。每一更藥,則瘡轉(zhuǎn)大而劇,百試不驗(yàn),如是二十余年。淳熙甲辰仲冬之末,先生為太府丞,一夕母病大作,相對(duì)悲泣無計(jì),困極就睡,夢(mèng)四神僧默坐一室,旁有一辰榻,子固亦坐,因而發(fā)嘆。一僧問其故,子固答之以實(shí)。僧云∶可服牛黃金虎丹。又一僧云∶朱砂亦好。既覺,頗驚異,試取藥半粒,強(qiáng)服之,良久大痛,舉家相泣且悔,俄而下 物如鐵石者數(shù)升,是夕瘡但微癢不痛而無血,數(shù)日成痂,自此遂愈。朱砂之說,竟不復(fù)試。先生因圖僧像如所夢(mèng)者,而記其事。金虎丹出《和劑局方》,本治中風(fēng),痰涎壅塞,所用牛黃龍腦膩粉金箔之類,皆非老人所宜,今乃取奇效,意熱積臟腑,而發(fā)于皮膚,歲久根深,未易洗滌,故假?zèng)鰟┮怨ブ?,不可以常論也。神僧之?mèng),蓋孝感云。


牛黃(研,二兩半) 龍腦(生研,五兩) 膩粉(研,二十五兩) 雄黃(研飛,一百五十兩) 白礬(枯過,二十五兩) 金箔(八十片,為衣) 天雌(去皮臍,研,十二兩半) 天南星(湯洗,焙,二十五兩,碾為末,用牛膽汁和作餅子,焙干,如無牛膽,即用法酒蒸七晝夜,研) 天竺黃(研,二十五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搜和,每一兩半作十丸,以金箔為衣,每服一丸,新汲水化下,有孕婦人不可服。


上用鱔魚數(shù)條,黃色者尤佳,打死,先用油涂其腹下,置瘡上,盤屈令遍,帛子系定。

食頃,覺瘡?fù)床豢扇蹋缓笕△X魚,看腹下有針眼大竅子,皆蟲也,如未盡,再以數(shù)條,依上再縛,待蟲去盡,卻用死人脛骨燒灰,麻油調(diào)敷瘡上,或以骨灰一兩,入好茶末二錢,同調(diào)亦可。


上先以蔥白漿水,熬湯洗凈瘡口,絹帛拭干,涂以輕粉末摻上瘡口,卻用五靈脂黃柏各等分,碾為細(xì)末,涼水調(diào),貼敷瘡上,紙蓋定,三五次即平復(fù)。


大黃 黃芩 黃連 山梔子 黃柏 知母 貝母 密陀僧 乳香 沒藥 輕粉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雞子清加蜜調(diào),不住手,時(shí)時(shí)掃之。


治湯潑火燒,此藥止痛解毒,潤肌生肉。

梔子仁 黃連(去須) 白芷(各一分) 生地黃(二兩) 蔥白(十莖,擘) 黃蠟(半兩) 清麻油(四兩) 
上細(xì)銼,于油鐺中煎地黃焦黑色,綿濾去滓,澄清,卻于鐺內(nèi)入蠟,慢火熬,候蠟消,傾于瓷盒內(nèi),用時(shí)以雞羽 少許涂瘡上,以瘥為度。


治火燒,人肉爛壞。

麻子(一合,取仁,碎) 柏白皮 柳白皮 山梔子(碎) 白芷 甘草(各二兩) 
上銼細(xì),以豬脂一斤,煎三上三下,去滓,以涂瘡上,日三。


治湯火傷。

黃柏 大黃 樸硝 雞子殼 寒水石(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水調(diào)涂,極效。


治灸瘡及湯火傷,日夜啼呼,此藥止痛滅瘢。

松脂 羊脂 豬膏 黃蠟(各一分) 
上取松脂,破銚中切脂,嚼蠟著松明上,少頃銚內(nèi)燒諸物皆消,以杯盛汁敷之。松明是肥松節(jié)也。


治湯火瘡,初起瘭漿,熱毒侵展, 赤痛,毒瓦斯壅盛,腐化成膿,此藥斂口生肌,拔熱毒,止疼痛。

當(dāng)歸 黃蠟(各一兩) 麻油(四兩) 
上將當(dāng)歸入油煎令焦黑,去滓,次入黃蠟,急攪化,放冷,以瓷盒盛,用時(shí)以故帛子攤貼。一方用白蠟。


治湯火傷。

柏葉 梔子仁(各一兩) 胡粉(研,半兩) 
上為細(xì)末,以羊髓五大合,熔化和藥,以木椎研三五百遍,一日三次涂之,瘥。


治湯火傷。

上以蛤蜊殼,不拘多少,炙焦黃色,搗為細(xì)末,用生油調(diào)如膏,敷之加冰,仍無痕。一方以蜜水調(diào)敷之,疼立止,不膿不瘕。吳內(nèi)翰居鄉(xiāng)中,鄰家釜翻,一小兒自頭至踵皆傷,急以敷之,啼立止,遂無恙。唯才傷,隨手用即效,少緩即不及,當(dāng)預(yù)先合以備用。


治湯燙火燒,疼不可忍,或潰爛成惡瘡。 
上用松樹皮燒灰,二錢,瀝青一分,研為細(xì)末,清油調(diào)敷,濕則干摻,忌冷水洗,日三。一方不用瀝青,以松樹皮陰干為細(xì)末,入輕粉少許,生油調(diào)敷,如敷不住,絹帛縛定,即生痂。


上以側(cè)柏葉入臼中濕搗,令極爛如泥,冷水調(diào)作膏,敷傷處,以帛子系定,三二日瘡當(dāng)斂,仍滅瘢。一方燒灰存性為末,以雞子清調(diào)敷,如干再上,或蜜調(diào)亦可,或搗末,以脂調(diào)涂瘡上,干即易。一方以山柏子葉爛搗涂敷。


上用霜后芙蓉葉桑葉等分,陰干研為細(xì)末,用蜜調(diào)涂敷之,濕則干摻。


治湯火傷。 
上用雞子煮熟,去白用黃,于銀石鍋內(nèi)炒干,再炒,直待都化作油,去火毒,毛翎掃下,入韶粉夜明沙為末,香油調(diào)敷,濕則干摻之。


上用蕎麥面炒黃色,以井花水調(diào)敷,如神。


上用黃柏薄荷為末,干摻之即愈。一方用黃柏皮為末,摻之立愈,薄荷煎涂亦可。


治灸瘡。

牡蠣(半兩, 研) 寒水石( 研) 滑石(研,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凡用之時(shí),切護(hù)爪甲,勿令中風(fēng),仍須洗瘡令凈,然后摻藥,薄薄令遍,以軟綿帛系之,候肌生,漸用柏皮膏。


治灸瘡,久不瘥。

柏樹白皮 伏龍肝(各四兩) 豬脂(半斤,煉為油) 
上同熬成膏,濾去滓,入瓷器中,每用時(shí)薄薄涂之,上以油紙隔,軟帛裹。


治灸瘡止痛。

柏葉 芙蓉葉(并端午日午時(shí)采,不拘多少,陰干) 
上為細(xì)末,每遇灸瘡,黑蓋子脫了,即用水調(diào)少許,如膏藥攤楮紙上,貼之養(yǎng)膿,更無痛楚。


治灸瘡未著痂,及出膿久不合者。


夏以竹膜 秋以新綿 冬以兔毛 
上各隨時(shí)貼瘡上。

內(nèi)托黃 丸 治針灸傷經(jīng)絡(luò),流膿不止。

黃 (八兩) 當(dāng)歸(洗,三兩) 肉桂(去皮) 木香 乳香(另研) 沉香(各一兩) 綠豆粉(四兩) 
上為細(xì)末,生姜汁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不拘時(shí)白湯送下。


上用馬鞭上手執(zhí)處皮,燒灰研細(xì), 和豬膏涂瘡上。一方以馬鞭梢燒灰,豬脂涂瘡上。


上用干冬瓜燒灰,洗凈瘡口,擦藥在內(nèi)。一方用冬瓜青皮陰干為末,敷之。


治肉中忽有惡核生,腫硬不消,惡肉惡脈,瘰癧風(fēng)結(jié)腫氣。

木香 雞舌香 沉香(各一兩) 麝香(細(xì)研,一分) 射干 薰陸香 干葛(銼) 川升麻 獨(dú)活 桑寄生 連翹 甘草(生,各二兩) 川大黃(三兩,銼碎,微炒) 
上銼碎,入麝香研勻,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入竹瀝半盞,更煎一二沸,溫服,日三。


治項(xiàng)上惡核 腫。

連翹 射干 獨(dú)活 川升麻 木香 沉香 木通(銼,各一兩) 桑寄生 丁香(各半兩) 川大黃(二兩,銼碎,微炒)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清粥飲調(diào)下,日三服。


治惡核風(fēng)結(jié)腫毒,四肢煩熱拘急。

獨(dú)活 木香 射干 桑寄生 連翹 升麻 沉香 川大黃(生用) 甘草(生,各一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二沸,放溫服,日三,得快利為度。


川大黃(二兩) 慎火草(五兩) 
上各搗涂之,干即再換。


上用生豬肉敷上,數(shù)數(shù)換之,其肉蟲鳥俱不食,臭惡甚也。


治癰腫始發(fā),熱毒瓦斯盛,寒熱心煩,四肢疼痛。

玄參 甘草(生銼,各半兩) 石膏(二兩) 麥門冬(去心,三分) 前胡(去蘆) 枳實(shí)(麩炒) 人參(去蘆) 赤芍藥 黃 赤茯苓 川芎 生干地黃 黃芩(各一兩)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一百粒,煎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發(fā)癰腫,熱毒疼痛,心神煩悶。

生地黃(二兩) 川大黃(銼碎,炒) 川升麻 地骨皮 當(dāng)歸(銼,微炒) 黃芩 木通赤芍藥 黃 玄參 甘草(生,各一兩) 赤茯苓(一兩半) 
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腫瘡癤,排膿。

連翹 防風(fēng)世紀(jì)(去叉,各三兩) 薺 白芍藥 黃芩(去黑心) 玄參(各二兩)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 桔梗(銼碎,研) 前胡(去蘆) 甘草(炙,各一兩)黃耆(炒,四兩) 桑根白皮(銼炒,二兩半) 
上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日二。


治癰腫,結(jié)硬疼痛。

人參(去蘆) 瞿麥 白蘞 川升麻 當(dāng)歸(微炒) 黃芩 防風(fēng) 黃耆 (銼) 沉香 甘草(生銼,各一兩) 赤小豆(煮熟,一合)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溫水調(diào)服。


治癰瘡,始覺便宜服。

犀角屑 川升麻 川樸硝 赤芍藥 木通(銼,各一兩) 石膏(二兩) 玄參 麥門冬(去心) 甘草(生銼,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腫。

雄黃(水飛) 郁金(各二錢) 黃連 黃丹(水飛) 黃柏 大黃(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量所腫處,用藥多少,以新汲水半盞,抄藥在內(nèi),須臾藥沉,澄去其浮者,水盡,然后用槐柳枝攪藥數(shù)百余轉(zhuǎn),如面糊相似勻,以小紙花攤藥,貼腫處,更以雞翎撩涼水,不住掃之。


治風(fēng)毒癰癤。

大天南星(一兩) 濃黃柏(半兩) 赤小豆(一分) 皂角(一挺,不蛀者,燒灰存性) 
上為細(xì)末,以新汲水調(diào)成膏,皮紙貼之,已結(jié)即破,未結(jié)即散之,立效。


治腸癰冷證,腹濡而痛,時(shí)時(shí)利膿。

牡丹皮 人參 天麻 白茯苓 黃 木香 當(dāng)歸 川芎 官桂 桃仁(去皮,炒,各三分) 白芷 薏苡仁 甘草(炙,各二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用水一盅,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治腸癰,里急隱痛,大便閉澀。

梅核仁(四十九個(gè),去皮尖) 大黃(三兩) 牡丹皮(一兩三分) 冬瓜仁(四兩) 芒硝(二兩半) 犀角(鎊,一兩半)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以利下膿血三兩行為度。


治腸癰,少腹堅(jiān)硬,腫大如掌而熱,按之則痛,其上色或赤或白,小便稠,數(shù)汗出增寒,其脈遲緊者未成膿,如脈數(shù)則膿已成。

大黃(銼炒) 牡丹皮 硝石(研) 芥子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以利下膿血為度,未利再服。


治腸癰,癰疽生于腦髭背腋乳,便毒,服之神效。

生黃栝蔞(一枚,去皮) 粉草(研末,四錢) 沒藥(研末,三錢) 乳香(研末,一錢) 
上用好紅酒二大碗,慢火煎至一碗,分作兩服,兩日服盡,大便順導(dǎo)惡物妙。若干栝蔞,則用兩枚。一方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毒已結(jié)成,即膿化為水,毒未成即于小便中出,疾甚再合服,以退為妙。


治男子?jì)D人咳而胸膈隱痛,兩腳腫滿,咽干口燥,煩悶多渴,時(shí)出濁唾腥臭,名曰肺癰。

小便赤黃,大便多澀。

桔梗 貝母 當(dāng)歸(酒浸) 栝蔞仁 枳殼(麩炒) 薏苡仁(微炒) 桑白皮 甘草節(jié)防己(去粗皮,各一兩) 百合(蒸)黃耆(各一兩半) 北五味子 甜葶藶 地骨皮知母 杏仁(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煎七分,不拘時(shí)溫服??日呒影偎幖?,熱加黃芩,大便不利加煨大黃少許,小便澀甚加木通車前子煎,煩躁加白茅根煎,咳而疼甚加人參白芷煎。


治肺癰吐膿,五心煩熱,壅悶咳嗽。

貝母(去心) 紫菀(去苗土) 桔梗(炒,各一兩) 甘草(炙,銼,半兩) 
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五七沸,去滓,不拘時(shí)稍冷服。如咳嗽甚,加去皮尖杏仁三枚同煎,小兒量減。


上用薏苡米為末,糯米飲調(diào)下,或入粥內(nèi)煮吃亦可。一方用水煎服,當(dāng)下膿血便愈。


治便癰等惡瘡。

栝蔞(一個(gè),去皮) 金銀花 牛蒡子(炒,各二錢) 生姜 甘草(各半兩) 
上將藥不犯銅鐵器捶碎,用酒一大升,煎數(shù)沸,空心溫服,微利為度。


治便癰。

牡蠣 大黃 山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酒水一大盞,煎七分,露一宿,空心溫服。


抱雞卵殼 鷹爪黃連 輕粉(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煎過清油調(diào)涂。


上用石蟹,熱水磨服。


治水谷道前后生癰,謂之懸癰。乃肛門及膀胱處生核子,如橄欖樣,或如梅李狀。初不作痛,至旬月漸熱,不早治,瘡潰膿血出,日數(shù)碗,有至腸腐,而大便從瘡口出者,其苦不可言。近亦數(shù)月,遠(yuǎn)至一二年亦愈。須是作核未痛以前治之,不過一二服便自消。此病初發(fā)如松子大,漸如蓮子,數(shù)十日后始覺赤腫,如桃李即破。若破則難治,服此藥雖不能急消,過二十余日必消盡矣。投兩服亦無害。林院判康朝,嘗患此疾,已破,服此藥兩服,瘡即合,甚妙。 
上用粉草半斤,內(nèi)用無節(jié)者四兩,如算子樣劈破,取泉石間長流水,以甘草入水中浸透,以炭火將甘草蘸水焙炙,以一碗水盡為度,不可急性劈開,卻將所炙甘草,另用泉水三盞,無灰好酒五盞,用瓦罐煎至三之一,如膏,一起服之,立愈。另用有節(jié)甘草四兩,仍用泉水隨罐大小煎湯,漉洗患處三遍,其效如神,水冷再溫洗。


治附骨癰生股上伏肉間,淋渫方。

貫眾 地骨皮 谷精草 枇杷葉(拭去毛,刷炙) 荊芥(去梗)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各一兩) 
上搗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和滓淋渫,蘸布帛 之。


治附骨癰,及一切惡瘡。

當(dāng)歸(半兩) 甘草(一兩) 山梔子(十二枚) 木鱉子(一枚,去皮)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冷酒調(diào)服。


密陀僧 自然銅(各半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二七枚) 
上用苦竹筒一枚,入藥在內(nèi),紙封筒口,慢火煨,候筒黃色,取出研極細(xì),看瘡大小用藥,以新汲水調(diào)勻,用雞翎掃涂癰下,甚者不過二七日效。


治附骨癰。

黃 (二錢) 柴胡(一錢) 羌活(半錢) 連翹(一錢三分) 官桂(三分) 黃柏(二分) 生地黃(一分) 土瓜根(一錢,酒制) 當(dāng)歸尾(七分半) 
上 咀,作一服,水三盞,酒一盞,同煎至一盞,去滓熱服,宿食消盡,服一服而愈。

昔賈德茂男年十歲,丁未四月十一日,于左腿近膝股內(nèi),出附骨癰,不辨肉色,浸腫,皮澤木硬,瘡勢(shì)甚大,其左腳乃肝之脾土也,更在足厥陰肝經(jīng)之分,少侵足太陰脾經(jīng)之分,其脈左三部細(xì)而弦,按之緩而微有力。一方無黃柏。


治附骨癰。

黃 當(dāng)歸尾(各二錢) 柴胡(一錢半) 升麻(一分) 連翹 肉桂 黍粘子(炒,各一錢) 黃柏 甘草(炙,各半錢) 
上 咀,好糯米酒一盞半,水一大盞半,同煎至一大盞,去滓溫服,空心宿食消盡,服之待少時(shí),以早鱔壓之,使不令大熱上攻中上二焦也。丁未季春二十二日,蒲度主老年七十,因寒濕地氣,得附骨癰于左腿外側(cè),足少陽膽經(jīng)之分,微浸足陽明分,闊六七寸,長一尺,堅(jiān)硬漫腫,不辨肉色,皮澤深,但行步作痛,以指按至骨大痛,與藥一服立止,再日?qǐng)?jiān)硬腫消。


治石癰,熱毒瓦斯盛,腫硬疼痛,口干煩悶。

犀角(鎊) 木香(各三分) 連翹 梔子仁 射干 當(dāng)歸(切焙) 升麻 赤芍藥 玄參枳殼(麩炒) 甘草(生,各一兩) 大黃(炒,二兩)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石癰,結(jié)硬發(fā)熱,紫赤色,毒瓦斯攻沖未定,日夜疼痛,宜用此消腫化毒止痛。

黃連 川大黃(生) 白蘞 馬牙硝 黃柏(各一兩) 騏麟竭 青鹽(各半兩) 赤小豆(半合,炒熱) 杏仁(四十九粒,湯侵去皮尖,研) 
上為細(xì)末,蜜水調(diào)涂,干即易之。


治石癰,腫硬疼痛,心腹煩悶,不得宣暢。

川大黃(一兩,炒) 川芒硝 黑豆皮 枳殼(去穣,麩炒,各半兩) 牛蒡子(微炒)當(dāng)歸 川芎(各一分) 甘草(生銼,半兩) 
上銼碎,分作三服,每服水半盞,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以利為度。


上用生商陸根,不拘多少,熟搗敷之,干即易,取軟為度,及治濕漏諸癰癤,羊城人用此方,取效者多。


治胃脘積熱,結(jié)聚為癰。

赤芍藥 石膏 犀角(鎊) 麥門冬 薺 木通(各二兩) 樸硝 升麻 玄參 甘草(生,各一兩)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疽,赤腫疼痛,未得膿潰,貼成膿。

雄黃(細(xì)研) 黃柏 檳榔 川大黃 騏麟竭(各三分) 麝香(研) 黃連(各一兩)白芷(二分) 木香 川芎 桂心(各半兩) 當(dāng)歸(三分,炒) 
上為細(xì)末,用臘豬脂調(diào)令勻,涂于絹上,貼腫處,候膿潰后,即用膏藥搜膿主肌。


治癰腫成膿水,不能下食,心煩口干,煩渴飲水多,四肢羸瘦。

玄參 黃連(去須) 土瓜根 麥門冬(去心) 赤芍藥 白蘚皮(各一兩) 升麻(三分) 川大黃(銼炒) 火麻仁 用樸硝(各一兩半)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細(xì)切,同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腫熱盛,口干煩渴,或時(shí)干嘔。

葛根 黃 升麻 麥門冬(去心) 栝蔞根 赤芍藥 梔子仁 生地黃(各一兩) 黃芩(三分) 甘草(生用,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膿潰已絕,肌肉內(nèi)虛,尚有余熱。

沉香(銼) 柴胡(去苗) 黃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白術(shù)(三分) 熟地黃(二兩) 黃芩 栝蔞根 甘草(生銼,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竹葉二七片,小麥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疽內(nèi)虛不足。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枸杞子(各一兩) 熟地黃 黃耆 (銼,各二兩) 桂心 白芍藥當(dāng)歸(微炒) 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癰潰后,補(bǔ)虛去客熱。

黃 石膏(各二兩) 知母 麥門冬(去心) 白芍藥 白茯苓 桂心 熟地黃 人參(去蘆) 川升麻(各一兩) 甘草(炙微赤,半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治一切癰疽腫毒,消毒瓦斯,去惡肉。凡瘡有口,便須用此湯洗。

香白芷(不見火) 黃芩(去心) 赤芍藥 露蜂房(取有蜂兒者) 當(dāng)歸(去蘆) 羌活生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看疽大小用藥。如疽大加料用,先將 豬前蹄兩只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軟,將汁分作二次,澄去面上油花,盡下面滓肉,每次用藥一兩,投于汁中,再用文武火煎十?dāng)?shù)沸,去滓,以故帛蘸藥湯,溫溫徐薄揩瘡上死肉,惡血隨洗而下。凈洗訖,以帛挹干,仍避風(fēng),忌人口氣吹之,有狐臭人,并月經(jīng)見行婦人,貓犬,并不許入病患房,洗瘡切勿以手觸著。洗疽之方,所傳甚多,唯此方極效。其用露蜂房有兒者,以毒驅(qū)毒也。


治癰疽破穴后,誤入皂角水,及諸毒水,以致疼痛。

糯米粉 砂糖(各三兩) 甘草(生末,一分) 
上為膏,攤在絹上貼,毒水而出,驢馬及尿糞一切毒水,并皆治之。


治癰疽潰后,膿水不絕。

麥門冬(去心)黃耆(銼) 五味子(炒) 白茯苓(去黑皮) 人參(去蘆) 官桂(去粗皮) 當(dāng)歸(切焙) 遠(yuǎn)志(去心) 川芎(各一兩) 甘草(炙,三分) 
上 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擘碎,大棗二枚,擘破,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溫服。


治癰疽,及一切毒腫,堅(jiān)硬腫痛,攻沖四畔, 腫。抽熱毒,散腫氣。

羊桃根 川大黃 黃芩 綠豆粉 黃柏(各一兩) 赤小豆 
上為細(xì)末,用蕓苔菜取自然汁,入蜜少許相和,調(diào)藥令稀稠得所,即看四畔腫赤處大小,剪生絹上勻攤,可濃一錢貼之,干即易。


治癰疽毒熱,赤 疼痛。

川大黃(生用,研末) 杏仁(去皮尖,研) 鹽花(各三分) 
上為細(xì)末,研勻,以新汲水和令稀稠得所,旋即涂腫上,干即易之。


治發(fā)背,及一切疽瘡潰爛,痛不可忍。

乳香(別研) 沒藥(別研) 羌活 五靈脂 獨(dú)活(各三錢) 川芎 當(dāng)歸 真綠豆粉交址桂 川白芷 白膠香(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xì)嚼薄荷湯送下。手足損痛不能起者,加草烏,用木瓜鹽湯細(xì)嚼下。


治疽作后二日,服此退毒下膿,可與五香連翹湯相間,連日服之。

漏蘆(有白茸者) 連翹 大黃(微炒)黃耆(去蘆,生用) 沉香(各一兩) 甘草(生用,半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枚,煎湯,食前調(diào)服。


治發(fā)疽腫硬,濃如牛皮,按之痛。

天南星 草烏頭 半夏(生用) 野狼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醋蜜調(diào)敷,留頭出氣。


治石疽,腫毒結(jié)硬,口干煩熱,四肢拘急不得臥。

沉香 防風(fēng)(去叉) 木香(各三分) 麥門冬(去心) 當(dāng)歸(切焙) 枳殼(麩炒)獨(dú)活(去蘆) 羚羊角屑 升麻 玄參 地骨皮 赤芍藥 甘草(生銼,各一兩) 大黃(銼,炒,二兩) 
上銼碎,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附骨疽。

漏蘆(去蘆) 升麻 連翹 麻黃(去根節(jié),各一兩) 防己 木香 白蘞 沉香(各二分) 大黃(銼,炒,一兩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七分,入芒硝一錢,攪勻去滓,空心溫服,取利三兩行,未利再服。


治走注疼痛,疑是附骨疽者。

蒼術(shù)(去皮) 當(dāng)歸 黑牽牛 草烏頭(炮,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醋糊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醋湯下。


治瘭疽。

丹砂(細(xì)研) 射干 大黃(銼,炒) 犀角屑 前胡(去蘆) 升麻 川芎 黃芩(去黑心) 沉香 木香(各一兩) 生地黃(二兩) 麝香(半分,研) 豬脂(二斤半) 
上除丹砂麝香豬脂外,銼碎,以醋半升和勻,浸一宿,先熬脂令沸,次下諸藥煎,候地黃赤黑色,以綿絞去滓,入丹砂麝香末,以柳篦攪勻,瓷盒盛,敷患處,日三五上。又取棗大以溫酒調(diào),空心日午服。一方溫水調(diào)下半匙。


治瘭疽。

枳實(shí) 升麻 射干 熟地黃 黃芩 甘草(各二兩) 前胡(三分) 大黃(一錢) 犀角(六分) 麝香(二分) 
上 咀,每服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下大黃一沸,去滓,內(nèi)麝香,分三服。


治瘭疽。皮肉中忽生點(diǎn)子,如麻豆大,或如桃李,腫痛不可忍。

射干 川升麻 枳實(shí)(麩炒) 川大黃(銼,微炒) 甘草(生用,各一兩) 麝香(一分,細(xì)研) 前胡(去蘆,一兩半) 羚羊角屑(三分) 
上銼碎,入麝香令勻,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治風(fēng)毒中人,留血脈不散,與榮衛(wèi)相搏,結(jié)成風(fēng)疽,身體煩熱,昏冒腫痛。

防風(fēng)(去叉) 柴胡(去苗) 白芷 麻黃(去根節(jié),煎掠去沫,焙) 木通(銼) 當(dāng)歸(切,焙) 羌活(去蘆) 附子(炮,去皮臍) 桔梗(炒) 甘草(炙,各一兩)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臨臥各一服。如欲出汗,空心并兩服,后以熱姜稀粥投,蓋覆取汗,慎外風(fēng)。


治熱毒風(fēng)結(jié)成疽,腫痛不得安。

海桐皮(銼) 五加皮(銼) 獨(dú)活(去蘆) 薏苡仁(炒) 防風(fēng)(去叉) 干蝎(炒)杜仲(去粗皮) 牛膝(去苗,酒浸,各一兩) 生地黃(焙,三兩) 
上 咀,生絹囊貯,以好酒一斗五升,浸于瓷瓶中,密封,秋夏三日,春冬七日,取食前溫酒三合,或四五合,不拘時(shí),甚者常氣相續(xù)。


治頭瘡經(jīng)年月不瘥。

松脂 黃連(去須,各三分) 黃芩 苦參(各一兩) 蛇床子(一分) 大黃 白礬(枯,各半兩) 水銀(一兩半) 胡粉(半兩,合水銀,入少水同研,令無星為度) 
上為細(xì)末,研勻,用臘豬脂調(diào)敷瘡上,大效。


治頭禿瘡。

貝母 半夏(生) 南星 五倍子 白芷 黃柏 苦參(各二錢半) 虢丹(,一錢半) 雄黃(一錢) 
上為細(xì)末,先以蜂房白芷苦參大腹皮荊芥煎湯熏洗,拭干,即用蜜水調(diào)敷,兩三次后,干摻藥。


治一切惡瘡,頭上瘡。

上平胃散,入膩粉清油調(diào)敷之,甚妙。


治頭上生瘡,俗曰粘瘡,絕妙方。

海螵蛸(二錢) 白膠香 輕粉(各半錢) 
上為細(xì)末,研勻,先用清油潤瘡,后摻藥,只一上可。


鵓鴿糞(五合) 
上以好醋和膏,煮三兩沸,日二三次涂之。


治腳爛瘡。

竹蛀屑 氈燒灰 紅棗(燒存性) 黃丹 白礬(枯) 韶粉 
上等分為細(xì)末,摻之。


治腳疽,并久遠(yuǎn)惡瘡,他藥不效者。

白龍骨(二錢半,研) 輕粉(二錢半,研) 檳榔(一錢,研) 豬糞(不以多少,新瓦上焙干,入火中燒令紅,取出存性,研為細(xì)末,五錢) 
上研和勻,先以口含齏水,或溫鹽湯洗,令瘡凈見肉,卻以真麻油調(diào)藥,隨瘡大小敷之,未愈再敷,三五日可。


治腳面惡瘡如桐油,浸淫延漫,及治一切惡瘡,不問干濕痛癢,日近年深,百藥不瘥者。 
上用羊糞二三十粒,留瓦上,四畔炭火燒煙住火,箸鉗于地上,以盞覆存性,羅成白灰,研細(xì),以紗片篩去沙土,麻油調(diào)敷,癢入輕粉,痛入麝香少許,即效。


治足大指角急為甲所入肉,便刺作瘡,不可著履靴,腳指濕爛,婦人有此。 
上用礬石一物,燒汁盡,取末著瘡中。食惡肉,生好肉,細(xì)細(xì)割去甲角,旬日即瘥。一方加黃連少許,同研摻之。


上用鵝掌皮,燒灰存性,為末敷之。


黃 牛膝(各半兩) 羌活 獨(dú)活 川芎 防風(fēng) 木香 白附子(各一分) 白蒺藜(一兩,去刺)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送下,仍以后方藥敷之。

檳榔 木香 防風(fēng) 白芷(各二錢) 白芨(一錢) 龍骨(五分,,另研) 麝香(一字,另研) 蛇蛻(一條,燒灰) 膩粉(十五個(gè)) 
上為細(xì)末,研勻,先以鱔魚一條,捶碎,百部一兩,切碎,南椒三銖,油一兩,煎令得所,去藥,只以油搽瘡口,卻敷末藥,以上油紙裹之,三日一換,每上藥時(shí),先用柳枝甘草煎湯洗瘡,凈拭干敷藥。


治諸凍瘡,久不瘥,年年發(fā)歇,先癢后痛,然后腫破出黃水,及血出不止。

雄雉腦(一枚,搗爛) 黃蠟(各等分) 清油(減半) 
上同于慢火上熬成膏,去滓,瓷器盛,每用涂瘡上。


治凍瘡,手足指欲墮,及耳欲落。

柏葉(炙干為末,四兩) 杏仁(去皮,研,四十粒) 頭發(fā)(一拳大) 食鹽(半兩,研) 乳香(一分,研) 黃蠟(一兩) 油(一升) 
上先煎油沸,次下前五味藥,待發(fā)盡,再下黃蠟攪勻,瓷盒收,先以熱小便洗瘡,以綿挹干,后以藥涂,即以軟帛裹,勿令寒氣侵入,每日一換,如瘡漸瘥,三四日一換。


治腳凍瘡。 
上用橄欖核燒灰存性,為末,入輕粉油調(diào)涂。


治毒瘡生于手指,赤腫堅(jiān)硬,俗呼為發(fā)指,徹骨疼痛不可忍者。

乳香(少許,研) 泥蜂窠(壁間,采之,研) 
上為末,用釅醋調(diào)涂,干則以醋潤之,痛立止。


蜈蚣(一條,火上燒) 
上以煙熏病指,一二次即安。


治肉刺松脂 白膠香(各一兩) 黃蠟(半兩) 
上于火上熔成膏,冷貼,用物系定。


治肉刺。

無食子(三枚) 肥皂莢(一挺) 
上燒令煙盡,細(xì)研,以釅醋于砂盆內(nèi),別磨皂莢如糊,和末敷之,立效。


治肉刺。

蟾酥(五片,湯浸濕) 膩粉(一錢) 
上將蟾酥于盆子中,以膩粉同和令勻,先用針撥破頭邊,然后涂藥,密裹之。


治甲疽,皮濃腫痛。

蛤蟆灰(半兩) 黃連(研末) 膩粉(各半分) 蚺蛇膽 麝香(研) 雄黃(研) 白礬(枯,研,各五分) 鹿角(七寸,燒食熟,細(xì)研) 杏仁(十枚,炒黑,研如泥)
上研勻,用臘豬脂調(diào),先以甘草蛇床槐白皮煎湯洗瘡,拭干敷藥,以油紙外裹,更以綿帛裹之,三日其剩肉剩甲皆當(dāng)自落,三日一換。


治男子?jì)D人血風(fēng),毒瓦斯攻手足指,生甲疽瘡,久不瘥者, 肉裹指甲,疼痛出血不定,用此縮肉干瘡。

白礬 石膽(各半兩) 麝香 騏麟竭 朱紅(各一分) 
上將白礬石膽于鐵器內(nèi),以炭火 過,入后三味,同研令細(xì),每用少許,干摻瘡上,以帛子纏定,日兩三度換之。


治甲疽腫爛,腳指甲邊 肉出,時(shí)瘥時(shí)發(fā)。又治嵌甲生入肉,常出血疼痛。

雄黃(生用,半兩) 蛇蛻皮(燒灰存性,一分) 
上同研細(xì),先以溫泔洗瘡上軟,以尖刀割去甲角,拭干敷藥,以軟帛裹,半日許,藥濕即易,一日即除痛,便止。一方用漿水洗凈,以橘刺撥破患處,淋洗貼藥。


治嵌甲。

雄黃(通明者) 蟬蛻(三個(gè),酥炙,各為細(xì)末) 
上研勻,濕者干摻,干者用津,入輕粉少許,調(diào)涂。


治冬月手足坼裂。 
上用清油半兩,盞內(nèi)慢火煎沸,入黃蠟一塊同煎,熔入光粉五倍子末少許,熬令稠紫色為度。先以熱湯洗,火上烘干,即用藥敷,以紙貼之,其痛立止。入水亦不落。若合藥入粉多,則硬而成塊,旋以火炙,勤挑敷不妨。一方無五倍子。


上用五倍子為末,同牛骨髓調(diào),瓷器盛,埋地中七日,取出填縫中,即安。


專治瘰癧。

白術(shù) 檳榔 防風(fēng) 黑牽牛(半生半炒) 密陀僧 郁李仁(湯泡,去皮) 斑蝥(去翅足,用糯米同炒,去米不用) 甘草(以上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煎甘草檳榔湯送下。服至一月,覺腹中微疼,于小便中取下 子毒物,有如魚目狀。已破者自合,未破者自消。


治馬刀瘡。

連翹 瞿麥(各一斤) 大黃(三兩) 甘草(二兩) 
上銼碎,每服五錢,煎服十余日,可于臨泣穴灸二七壯,服五六十日效。一方如大黃 木通 貝母(各五兩) 雄黃(七錢) 檳榔(五錢) 不用甘草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遠(yuǎn)調(diào)服。


治瘰癧多年不瘥。

蝙蝠(一個(gè)) 貓頭(一個(gè)) 
上同燒作灰,撒上黑豆, 其灰骨化,碎為細(xì)末,濕即干摻,干則油調(diào)敷,內(nèi)服五香連翹湯效。


治九漏瘰,發(fā)于項(xiàng)腋之間,或痛或不痛。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焙,二兩) 生犀角(二錢) 牽牛(半炒半生,一兩) 青皮(五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入膩粉半錢,研勻,五更糯米飲調(diào)服,巳時(shí)下惡物,乃瘰癧之根也。更候十日,再服一服。忌發(fā)風(fēng)熱毒物,已成瘡者,一日可效。


治瘰,服白花蛇散轉(zhuǎn)利,后服此調(diào)之,永去其根。

海藻(洗) 石決明( ) 羌活 瞿麥穗(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米湯調(diào)下,清水盡為度。


大田螺(連殼燒存性) 
上為細(xì)末,破者干貼,未破者香油調(diào)敷。


治馬刀瘡,結(jié)硬如石,或在耳下,至缺盆中,或至肩上,或于脅下,皆手足少陽經(jīng)中,及瘰癧遍于頦,或至頰車,堅(jiān)而不潰,在足陽明經(jīng)中所出,或二瘡已破,乃流膿水,并皆治之。臥時(shí)服藥,斟酌病患飲食多少,大便硬,以意料之則可。

知母(酒浸洗) 黃柏(酒炒) 栝蔞根(酒洗) 昆布 桔梗(以上各半兩) 廣術(shù)(洗炒) 京三棱(酒洗,炒) 連翹(以上各三錢) 升麻(六分) 黃連 白芍藥 葛根(以上各二錢) 當(dāng)歸梢 柴胡 甘草(以上各半錢) 草龍膽(四兩,酒洗炒) 黃芩梢(一錢半,一半酒洗,一半生) 
上 咀,每服六錢,水二盞,先浸多半日,煎至一盞,去滓熱服,于臥處伸足在高處,頭微低,每噙一口,作十次咽,至服畢,依常安臥,取藥在胸中停畜也。

另攢半料作細(xì)末,煉蜜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一百丸,或百五十丸,此藥湯留一口送下,更加海藻半兩,妙。


治瘰癧。

荔枝肉(一兩) 輕粉 麝香 白豆蔻 川芎 砂仁(各半錢) 朱砂 龍骨 血竭 乳香(各一錢) 全蝎(五個(gè)) 
上將荔枝肉擂爛,軟米飯和為膏,看瘡大小攤貼,如有三五個(gè)者,止去點(diǎn)為頭者,妙。


上先于瘡上灸三壯,然后用藥潰作瘡口,用新活鱔魚截長一指大,批開,就掩在瘡口上,少時(shí)覺瘡內(nèi)癢,急揭起魚,覷魚上有細(xì)蟲如馬尾,一節(jié)蟲出,如卷三五次,取盡蟲子,后用斂瘡口藥∶龍腦 乳香(各一字) 麝香 粉霜 雄黃 輕粉(各半錢) 
上為細(xì)末,水糊為丸,如小麥大,每用一丸二丸, 在瘡口內(nèi),覺腫痛是效。


治瘰,馬刀并治。

瞿麥穗(半斤) 連翹(一斤) 
上為粗末,水煎,臨臥服。此藥經(jīng)效,多不能速驗(yàn),宜待歲月之久除也。


貓兒頭(一個(gè),燒灰) 麝香(一錢) 
上為細(xì)末,清油調(diào)敷。


治 生于頭項(xiàng)上,交接,名蛇盤 。宜早治之。

海藻菜(蕎麥炒) 白僵蠶(微炒,去絲嘴) 
上等分為細(xì)末,海藻菜旋炒研篩,湯泡白梅取肉,減半,用所泡湯為丸,每服六七十丸,食后臨臥,米飲送下。其毒自大便內(nèi)泄去,若與淡菜連服為妙。蓋淡菜生于海藻上,亦治此病。忌豆腐雞羊酒面,日五六服。


上用大蜘蛛五個(gè),曬干細(xì)研,酥調(diào)如面脂,日二度敷之。蜘蛛用屋檐頭結(jié)網(wǎng)者,其他不可用。

又方 用黃顙魚破開,入篦麻子二三十粒在肚內(nèi),以綿纏定,于廁坑內(nèi)放,冬三月,春秋二月,夏一月,取出洗凈,用黃泥固濟(jì),文武火煨,帶性爛研為末,香油調(diào)敷,及治 瘡。


黃 (七分) 玄參(八分) 苦參 牛蒡子(各九分) 枳實(shí)(炒) 大黃 羚羊角屑麥門冬(去心,各五分) 連翹 人參 青木香 蒼耳子 升麻 茯苓 甘草(炙) 桂心樸硝(各四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酒下十丸,日夜三四,漸加至二三十丸,以知為度。忌生冷豬肉海藻菘菜生蔥酢蒜陳臭等物。


治頭項(xiàng)瘰,初發(fā)如梅子,腫結(jié)硬強(qiáng),漸若連珠,或穿穴膿潰,肌汗不絕,經(jīng)久難瘥,漸成 疾,并皆治之。

琥珀(一兩,細(xì)研) 丁香 木香(各三分) 桂心(半兩) 朱砂(細(xì)研) 白芷 當(dāng)歸木鱉子(去殼) 防風(fēng)(去蘆) 木通(各半兩) 黃丹(七兩) 垂柳枝(三兩) 松脂(二兩) 麻油(一斤二兩) 
上除琥珀丁香桂心朱砂木香為細(xì)末,余藥細(xì)銼,以油浸一宿,入鐺中,以慢火煎,候白芷焦黃,漉出,次下松脂末,濾去滓,再澄清油,卻入鐺中慢火熬,下黃丹,以柳木蓖不住手?jǐn)?,令黑色,滴水中成珠不散,看軟硬得所,入琥珀等末攪勻,瓷器盛,用時(shí)看大小,用火紙上,勻攤貼。


治熱毒瓦斯毒,結(jié)成瘰癧。

露蜂房(炙) 蛇蛻(炙) 玄參 蛇床子 黃耆 (銼,各三分) 杏仁(一兩半) 亂發(fā)(雞子許) 鉛丹 蠟(各二兩) 
上先將前五味,銼細(xì)綿裹,用酒少許,浸一宿,勿令酒多,用油半斤,內(nèi)杏仁亂發(fā),煎十五沸,待發(fā)消盡,即綿濾,更下鐺中,然后下丹蠟,又煎五七沸,即瀉出,于瓷盆中盛,取貼瘡上,一日一換。


治氣 疼痛,及熱毒結(jié)核,或多煩悶,熱而不寒者。

牽牛(一兩) 胡粉(一錢) 大黃(蒸,二錢) 樸硝(煉成粉者,三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雞鳴時(shí)井花水調(diào)服,以利為度,如未利再服。


治風(fēng)毒瘰癧。

何首烏(蒸) 干薄荷葉 玄參(各四兩,為末) 精羊肉(半斤) 皂角(三十挺,用十挺火燒欲過,十挺涂酥炙去皮,十挺水 取汁,去滓) 
上以皂角水煮肉使?fàn)€,細(xì)研和藥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空心溫酒或薄荷湯送下。一方煉蜜丸,無羊肉,食后溫水下。


治氣毒瘰,心膈壅悶,不下飲食。

檳榔 前胡(去蘆) 赤茯苓 牛蒡子(炒,各一兩) 人參(去蘆) 枳殼(去白,炒) 沉香 防風(fēng)(去蘆,各半兩) 甘草(銼,炙,一分) 
上銼碎,每服四錢,以水一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空心及晚食前溫服。


治瘰癧腫核,結(jié)硬不消,及膿汁旁穿,不瘥。 
上用水紅花,不以多少,一半炒,一半生用,粗搗篩,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食后臨臥日三,好酒調(diào)亦可。

又方 治瘰癧已破末破,或膿血淋漓,其效如神。

牡蠣(不以多少,用灰深蓋上。以三斤火,候炭盡,取半斤為細(xì)末) 甘草(取末,一兩) 
上研勻,每服二錢,食前以和茗別點(diǎn),日二服。忌魚酒 醬油鹽海味等物。

射干連翹湯 治瘰癧寒熱。

射干 連翹 玄參 赤芍藥 木香 升麻 前胡 山梔仁 當(dāng)歸 甘草(炙,各一兩)大黃(炒,二兩)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入芒硝少許,食后溫服,日再服。


治瘰癧初腫,疼痛寒熱,四肢不寧。

栝蔞子(微炒) 連翹 何首烏 皂莢子仁(微炒) 牛蒡子(微炒) 大黃(微炒) 白螺殼 梔子仁 漏蘆 牽牛(微炒) 甘草(生,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匕,食后溫酒調(diào)下。


治漏瘡。

牡蠣粉 虢丹 硫黃(研,各一分) 露蜂房(銼,二分) 
上同炒令煙盡,為細(xì)末,入發(fā)灰一分,麝香少許,和勻敷之。


治一切 。

馬齒莧(陰干) 臘月燭燼(各等分,一作臘月鼠灰) 
上為細(xì)末,以臘豬脂和,先以溫泔清洗凈,拭干,然后以藥敷之,日三。


上以五倍子末和血竭末,塞之。


上以鹽少許,安白牛耳內(nèi),然后取耳中垢,以敷瘡上,即瘥。如不用鹽,即牛耳不癢,難取垢。


治癭瘤通用。

海藻(洗曬) 川芎 當(dāng)歸 官桂 白芷 細(xì)辛 藿香 白蘞 昆布(洗曬) 明礬(,各一兩) 海蛤( ) 松蘿(各七錢半)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含咽下。


治癭瘤結(jié)硬。

通草(一兩) 杏仁(去皮尖,研) 牛蒡子(各一合) 昆布(洗) 射干 訶黎勒 海藻(洗,各四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噙化,日三。


治頸下卒結(jié)核,漸大欲成癭瘤。 
上用海藻洗去堿,一斤,酒二升,漬一宿,取一二合飲之。酒盡將海藻曝干,搗末,酒調(diào)一錢匕,日三即瘥。如浸用絹袋盛了漬,春夏二日,秋冬三日。


治頸下卒生結(jié)囊,欲成癭。

木通 松蘿 桂心 蛤蚧(酥炙) 白蘞 琥珀 海藻(洗) 昆布(洗,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不拘時(shí)溫酒調(diào)下。

治忽生癭疾,及一二年者 
上用萬州黃藥子三斤,須緊重者為上,如輕虛即是他州者,力慢須加一倍。以無灰酒一斗,投藥在內(nèi),固濟(jì)瓶口,以糠火燒一伏時(shí),停待酒冷,即令患者時(shí)時(shí)飲一盞,勿令絕酒氣。經(jīng)三五日,常把鏡自照,覺消則停飲,不爾令人項(xiàng)細(xì)也。用火時(shí)不可多,惟燒酒氣香出瓶頭,有津即止火,不待經(jīng)宿也,已驗(yàn)如神。忌毒食。


菖蒲(二兩) 海蛤 白蘞 續(xù)斷 海藻 松蘿 桂心 倒掛草 蜀椒 半夏(各一兩)神曲(三兩) 羊靨(百枚) 
上為細(xì)末,以牛羊脂髓為丸,如芡實(shí)大,每服一丸,食后及臨臥噙化服。


治氣癭氣瘤。

白頭翁(半兩) 昆布(十分,洗) 通草 海藻(洗,各七分) 連翹 玄參(各八分) 桂心(三分) 白蘞(六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用酒送下,忌蒜面生蔥豬魚。


治氣癭。 
上用針砂浸于水缸中,平日飲食皆用此水,十日一換。針砂服之半年,自然消散。


治癭氣結(jié)腫,胸膈不利,宜服。

昆布(洗) 海藻 松蘿 半夏(湯泡) 細(xì)辛 海蛤(細(xì)研) 白蘞 甘草(炙,各一兩) 龍膽草 土瓜根 檳榔(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食后溫酒調(diào)下。


商陸 昆布(洗,各二兩) 射干 羚羊角(鎊) 木通 海藻(洗) 杏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各一兩) 牛蒡子(一兩半,微炒) 
上 咀,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


琥珀 桔梗(各半兩) 烏賊魚骨 昆布(洗,各一兩) 赤小豆(酒煮熟,焙) 小麥(酒煮,各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大,綿裹一丸,常噙咽津。


圍腫毒。

犀角屑 大黃 白芨 草烏皮尖 白蘞 麝香 樸硝(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蜜醋調(diào),薄攤油紙上貼之,稍干揭下,再添潤濕貼之,即消。


治諸腫毒,堅(jiān)硬不消。

升麻 葛根 黍粘子 地骨皮 金銀花 黃花地丁 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五七錢,水一升,煎十沸,于腫處四畔熱用,冷則再暖。


治搭腮腫防風(fēng) 荊芥 連翹 牛蒡子 羌活 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水煎三兩服,散毒,然后用藥涂腮腫處。切不可便用藥涂,毒瓦斯入喉中不救。


草烏 白芨 白蘞 黃柏 樸硝(各等分) 
上為末,用蜜醋調(diào)圍腫外,即便收起。


治諸腫毒惡瘡,一服立愈。

大黃 牡蠣(各半兩) 栝蔞(二個(gè),山梔子亦可) 甘草(三錢) 
上銼碎,每服三錢,水一大碗,煎七分,去滓溫服。

治無名腫毒,或背疽,治法腫圍,定名藏井欄。

芙蓉葉(重陽前收) 蒼耳(端午前收,燒灰存性) 
上為末,以蜜水調(diào)敷之。


治 腮,及癰疽發(fā)背瘡疥等證,并皆治之。

上以赤小豆為細(xì)末,以新汲水調(diào)敷瘡上及四邊赤腫處,干則再敷之。


治陽明經(jīng)絡(luò)受風(fēng)熱,口唇頰車發(fā)鬢腫痛,及鼻額間連頭痛,不可開口,雖言語飲食亦相妨。

犀角(七錢半) 川升麻(半兩) 防風(fēng) 黃芩(各三錢半) 香白芷 白附子 川芎(各二錢半) 羌活(三錢一字) 生甘草(一錢半) 
上 咀,都作一服,水五盞,煎至三盞半,去滓,分作三服,一日一服訖,其證必減。如臟腑有些溏不妨,足陽明胃經(jīng)也。經(jīng)云∶腸胃為市。又云陽明多血多氣。胃之中,腥膻五味,無所不納,如市塵無所不有也。六經(jīng)之中,血?dú)饩愣喔?,飲食之毒聚于胃,故此方以犀角為主,飲食之毒,陽明?jīng)絡(luò),環(huán)唇挾口,起于鼻交額中,循頰車上耳前,過客主人,循發(fā)際至額顱。昔王公患此一經(jīng),亦以升麻佐之,余藥皆滌除風(fēng)熱,升麻黃芩專入胃經(jīng),故用有效。


治風(fēng)邪熱毒,壅滯肌肉,榮衛(wèi)不宣,蘊(yùn)積成腫,血澀膚腠如丹之狀,風(fēng)隨氣行,游無定處,邪毒攻沖, 赤熱痛。

樸硝(五兩,另研) 寒水石 蛤粉(各三兩) 白芷(一兩) 片腦(一錢,另研)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用新汲水調(diào),稀稠得所,以雞翎涂掃,不令藥干。


上用黃蜀葵花子不拘多少,研細(xì),滴水令稀稠得所,將絹帕子裹定,旋挹所余汁,撲腫所四畔,數(shù)撲之。


治諸風(fēng)腫。

犀角(一錢) 玄參 連翹 柴胡(去苗,各半兩) 升麻 木通(銼,各三分) 芒硝(生用)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沉香 檀香 射干 甘草(炙,各一分) 
上銼碎,每服一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后溫服,及夜食后各一服,利多即減。一名犀角湯,無檀香。


治諸瘡,因風(fēng)致腫。

羌活 防風(fēng) 白芷 吳茱萸 細(xì)辛 當(dāng)歸 芍藥 芫花 官桂(各等分) 
上為粗末,作一劑,赤皮蔥連須細(xì)切,半斤,同釅醋拌勻,炒令極熱,帛裹,于瘡上熨之,稍冷即換藥熨之,上下痛止。


治風(fēng)腫。

晚蠶砂 鹽(各不拘多少) 
上相和炒,熱布裹熨之,冷即再炒,或入醋少許尤佳。


治熱毒丹腫,游走不定。

石膏(生用,四兩) 寒水石(生用,四兩) 黃柏 甘草(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以新水調(diào)掃之,或紙花子小貼,尤妙,涼水潤之。


治熱腫痛,大效。

大黃 黃柏 郁金 天南星 白芨 樸硝 黃蜀葵花(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每用新水一盞半,藥末二錢,攪調(diào)勻,候澄底者,去浮水,以紙花子攤,于腫處貼之。如急燥津唾潤之。此藥除熱毒赤腫,神效。如皮膚白色者,勿用之。


治丹毒,或得一物瘥。

水苔 生地黃 生松葉 蒴蓼葉 慎火草 浮萍草 豆豉(水和) 大黃(水和) 梔子(水和) 黃芩(水和) 硝石 豆葉 
上一十二味,但得一味,搗以貼之,即瘥。赤小豆末和雞子涂之,無雞子,水和用之。


上用五加葉,燒作灰,五兩,取 鐵家槽中水,和涂之。


蜈蚣(一條,干者) 白礬(如皂子大) 雷丸(一個(gè)) 百部(二錢) 
上為細(xì)末,醋調(diào)涂之。


大治一切風(fēng)毒,疥癬癩癢,狀如風(fēng)癩。

苦參 何首烏 荊芥穗 蔓荊子 薄荷(各一兩) 白芷 天麻 川芎 防風(fēng)(并生用)烏蛇(酒浸一宿,焙干,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茶酒調(diào)下,無時(shí),日進(jìn)三服,六日一浴,令汗出,血?dú)庑?,一月膚澤如故。


治遍身瘙癢,癬疥瘡瘍。

苦參(四兩) 玄參 黃連(去須) 大黃(銼碎,炒香) 獨(dú)活(去蘆) 枳殼(去穣,炒) 防風(fēng)(去叉,各二兩) 黃芩(去黑心) 梔子 菊花(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搗千余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漿水下,日進(jìn)三服,茶酒任下,亦得。


治游風(fēng)腫癢,疥癬瘡,或因洗頭游風(fēng),瘙癢生瘡。

細(xì)辛 荊芥 白芷 川芎 黃芩 防風(fēng) 地骨皮 甘草(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用藥二兩,水二碗,煎十沸,去滓,熱 患處。


治疥癬。

防風(fēng) 荊芥 苦參 地骨皮 薄荷 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茶清送下?;?yàn)樯?,涼蜜水調(diào)下,不過三五服,即痊可,大人用每服三錢。


威靈甘草石菖蒲, 苦參胡麻何首烏。

藥末二錢酒一碗, 渾身瘙癢一時(shí)無。


治腎臟風(fēng)疥癬等瘡,及眼目昏花,視物不明。

白附子(下注生瘡,用黑附子) 黃 沙苑蒺藜 羌活(各二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空心鹽酒調(diào)下。若于豬腰子切開,夾藥在內(nèi),合定拴住,紙裹煨熟,尤妙。又有患赤眼睛痛不可忍,臨睡一服,目及大痛,至二鼓時(shí)乃得睡,更三四服大愈。再有頑癬,經(jīng)年服藥貼藥俱不效,后得此藥三四服盡除。此方治人腎臟風(fēng)及眼疾頑癬無不效。


治干濕膿窠諸種疥癬等證有效。

檳榔 蛇床子(各一兩) 全蝎(半兩) 明硫黃(一兩半) 
上化開硫黃,入荊芥末三錢,滾數(shù)沸,候冷,加輕粉二錢,冷再碾末,加三奈半兩,妙。上為細(xì)末,先將小油滾過,候冷,調(diào)上藥,擦瘡上,仍以兩手搓藥,聞藥氣,神效。


治諸般疥癬必效。

雄黃(通明手可碎) 熟硫黃 黑狗脊 蛇床子(炒,各半兩) 寒水石(六錢) 斑蝥(三個(gè),去翅足,研碎) 
上另研,雄黃硫黃寒水石如粉,次入斑蝥和勻,蛇床黑狗脊另為細(xì)末,同研勻,洗疥癬,令湯透去痂,油調(diào)手中擦熱,鼻中嗅三兩次,擦上可,一上即愈。如痛甚腫滿高起者,加寒水石一倍。如不苦癢,只加狗脊,如微癢只加蛇床子。如瘡孔中有蟲,加雄黃。如喜火炙湯燙者,加硫黃,只嗅不止,亦可愈。


百部(半兩,碎切) 亂發(fā) 木香(碎切) 檳榔(捶碎) 苦參(碎切,各一分) 川椒(三銖) 鲗魚(一個(gè),不要見水,切成片) 
上以油五兩,煎前藥得所,去藥,卻用麝香一分,膩粉一錢,硫黃雄黃各半兩,同研令勻,入在油內(nèi),更煎攪五七沸,瀉出,瓷器盛之,非時(shí)使也。


治疥癬。

硫黃 白礬 白芷 吳茱萸 川椒(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煎油調(diào)涂之。


治干濕疥。

赤小豆(三合,炒干內(nèi)醋中,如此七次) 升麻 薏苡仁 黃耆 (銼,各三分) 人參 白蘞瞿麥穗 當(dāng)歸(切銼) 黃芩(去黑心) 豬苓(去黑皮) 防風(fēng)(去叉) 甘草(炙,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每服三錢匕,空心粥飲調(diào)下,日二夜一。


治心血凝滯,內(nèi)蘊(yùn)風(fēng)熱,發(fā)見皮膚遍身瘡疥,或癢或痛,或膿水浸淫,或發(fā)赤疹 。

當(dāng)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防風(fēng) 白蒺藜 荊芥穗(各一兩) 何首烏 黃 甘草(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八分,去滓,不拘時(shí)溫服。若于浴堂內(nèi)服此藥,就用胡桃七個(gè),去皮細(xì)嚼下,飲酒一盞,出汗神驗(yàn)。


治渾身疥癩瘙癢,生惡瘡。

檳榔 本 硫黃 蛇床子 枯礬 五倍子 白膠香(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濕者干敷,干者香油調(diào)敷。如頭上瘡便搽上,不用剃,甚者不過三五次,平復(fù)如故。


治諸疥瘡。

吳茱萸 白蒺藜(各一兩) 白蕪荑仁 輕粉(各半兩) 赤小豆(四十九粒) 石硫黃(少許,研) 
上為細(xì)末,研勻,每用半錢匕,生油調(diào)于手心內(nèi),摩熱后,遍揩周身有疥處,便睡,睡覺其疥自愈。


羊蹄根(生切,一兩) 草烏頭(一個(gè)) 硫黃(一錢) 白礬(半錢) 生姜(一分) 
上以米泔淹一宿,研極細(xì),入釅醋和勻,入浴時(shí)抓破瘡敷之,遲頃以溫湯洗去,絕妙。


野狼毒 細(xì)辛 水銀(各一錢) 輕粉(半錢) 
上為細(xì)末,油蠟和劑,作兩丸,綿裹,兩手將于周身疥多處擦之。


上取楝根,削去上皮,切皂角去皮子,等分熟搗下篩,脂膏和,搔疥去痂,以涂之,護(hù)風(fēng),勿使女人小兒雞犬見。


明信 雄黃(各半錢) 椒末(一錢) 
上研細(xì),用紙以方尺熟艾攤平,摻勻,卷成長錠,瓦兩口,合紙卷子,火點(diǎn)慢慢煙熏被下,緊擁衾被,油涂眼耳目鼻。小兒只空衣蓋被臥,亦效。宜凈室溫床,緊擁衾被,無令透煙,以熏至其人口鼻為效。


治一切癬。

丁香(研) 蛤蟆灰(各一兩) 麝香(一分,研) 白礬(熬令汁枯,研) 五倍子(研) 膩粉(研,各半兩) 
上研勻,干敷癬上,以瘥為度。


治一切癬瘡,瘙癢甚者。

胡粉(另研) 雄黃(另研) 硫黃(另研,各一分) 大草烏(一個(gè),生用) 斑蝥(一枚) 砒(半分) 蝎梢(七枚) 麝香(少許) 
上為細(xì)末,先用羊蹄根蘸醋擦動(dòng),次用藥少許,擦患處。


治一切頑癬。

輕粉 黃丹 瀝青 白膠香(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麻油調(diào),拭凈或抓破,竹篦挑搽,二次便干,數(shù)次剝?nèi)ひ?,治牛皮癬如神。


治一切癬。

水銀(一分) 蕪荑仁(研末) 姜黃(研末,各半兩) 酥(二兩) 
上先將酥和水銀,以柳椎研攪,候水銀散,即下蕪荑姜黃末攪勻,瓷盒盛,旋取涂癬上,日三兩次。


治一切癬。

蒺藜(炒) 海桐皮(銼) 草烏頭(鹽炒,取去鹽不用,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面糊和丸,如綠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溫酒鹽湯任下。


藜蘆根(半兩) 輕粉(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涼水調(diào)搽癬上。


上用斑蝥一個(gè),去頭翅足,以針 燈焰上燒,米醋內(nèi)淬,如此三兩次,就燒成存性,黑灰研為細(xì)末,用紅棗一枚,湯泡剝?nèi)テず?,與斑蝥一處同研爛,先以手抓或生布擦動(dòng)癬,然后搽藥,不可侵好肉,恐有毒。


治一切癬。

上以半夏三兩,搗為末,以陳醬汁調(diào)和如糊,摩涂癬上,日兩三度,即瘥。


上以鰻鱺魚脂敷之,先拭剝上刮,使燥痛,后以魚脂敷之,一度便愈,甚者不過三度。


決明子(不以多少,為細(xì)末) 
上用水銀輕粉少許,與藥末同研為膏散,以物擦破,癬上用藥敷之,立瘥。


治干癬不瘥。

天南星 草烏頭(各一枚,生用) 
上為細(xì)末,用牛蹄根搗絞,取汁調(diào)涂,不過三上,瘥。


巴豆(十枚,肥者) 
上于炭上燒之,令油出盡,即于乳缽內(nèi)以少許酥和研如膏,薄涂之,不過一二度愈。


黃連 明礬(,各半兩) 胡粉 黃丹 水銀(各二錢) 
上為細(xì)末,用豬脂油一兩,夾研,令水銀星盡敗,瓷盒收用。


治濕癬癢不可忍。

螺殼(一兩) 亂發(fā)灰 龍腦 胡粉(研,各半兩) 
上為細(xì)末,研勻,以油淀和涂之。


治多年濕癬。

荊芥穗(不拘多少,以瓦罐子盛,鹽泥固濟(jì),只留一竅,用炭火燒,候出清煙,便撥去火,用濕紙塞了竅子,放冷取出,研為細(xì)末,半兩) 麝香(一錢) 膩粉(五錢) 
上研勻,先以口含鹽漿水,抓洗瘡令破,帛子 干了,以生油調(diào)藥敷之。


治風(fēng)癩,松皮頑癬,久不瘥者,神效。予一鄉(xiāng)人,患此疾數(shù)年不愈,后忽有舊親傳此方,試用有效。

藿香 破故紙 檳榔 大腹皮 雄黃 輕粉 硫黃 白礬(枯,各一兩) 
上為細(xì)末,小油調(diào)擦,日上三五次,癢則擦之。


治干濕癬風(fēng)癬,不拘年月。

定粉 水銀 蕪荑 胭脂(各一分) 
上同研勻,用陳豬脂一兩,同研成膏,先用湯洗,后以膏子臨臥涂之,一上便瘥。本法豬脂須用三年以上者,今若無,但陳者亦可,仍用后方淋洗。

橡實(shí)(半升,如無實(shí),以根皮代之) 楝葉及嫩枝(細(xì)銼) 凌霄花及藤(銼細(xì),各一升) 枳殼(去穣) 蛇床子 地榆 丹參 皂莢 苦參(并細(xì)銼,各三兩) 
上同煎濃汁,熱洗患處。


治癬久不瘥。

五倍子(一兩,火燒令煙盡) 黃柏(銼) 當(dāng)歸(銼炒) 膩粉 漏蘆 白礬(,各一分) 
上為細(xì)末,先用鹽漿水洗,拭干敷之。


治一切久癬,積年不瘥,四畔潛侵,復(fù)變成瘡,瘡 赤黑,癢不可忍,搔之出血。

黃連(去須) 黃柏(去粗皮) 豉(細(xì)研) 蔓荊子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細(xì)研,各半兩) 水銀(一錢) 
上先以水銀于掌中,唾研如泥,次入乳缽內(nèi),下生油一合和勻,次入藥末,同研成膏,瓷盒盛,日三五度,涂瘡上。


治小腸風(fēng),陰瘡癢痛。

木通 本 枳殼 貫眾 白芷 荊芥 甘松 薄荷 
上銼碎,用藥二兩,水五升,入芒硝半兩,煎至三升,去滓,熱洗浴瘡。


治男女陰瘡。

米粉(一酒杯許) 芍藥 黃芩 牡蠣 附子 白芷(各十八銖) 
上 咀,以不入水豬膏一斤,微火上煎三上三下,候白芷黃膏成,絞滓去,內(nèi)白粉,和敷瘡上。


治下元玉莖上,或陰頭上,有疳瘡,漸至食透,久不愈者。

檳榔 雄黃 輕粉 密陀僧 黃連 黃柏 樸硝 
上為細(xì)末和勻,先以蔥白漿水洗凈,軟帛掩干,如瘡濕干摻,如干小油調(diào)涂。


治下陰瘡疼不止。

滑石 密陀僧 寒水石(,各半兩) 膩粉 麝香(各少許) 
上為細(xì)末,油調(diào)敷,或干貼患處。


治腎臟風(fēng),發(fā)瘡癢。

全蝎(三枚,焙) 明硫黃(二錢,研) 生虢丹(一錢) 輕粉(半錢) 雞心檳榔(一大個(gè),破開,以好黃丹一錢,合在內(nèi),濕紙裹煨) 麝香(少許) 
上為細(xì)末,研勻,瓷盒收,每用少許,麻油調(diào)抹兩掌,先以鼻嗅,男以兩掌掩外腎,女以兩掌掩兩乳,各睡至醒,次日依前再用藥,屢效。


治陰囊兩旁生瘡,或陰濕水出,其癢甚苦,夜則抓之無足,后必自痛,或兩腋汗,腳板心汗?jié)?,無可奈何,此藥生之。予親得此證,受苦數(shù)十年,得此方隨用二三日,如法擦之,二十年余不發(fā),實(shí)為善效。

牡蠣 黃丹(炒,各二兩) 枯白礬(四兩) 
上為細(xì)末,遇夜睡時(shí),用手捏藥于陰癢處痛搽之,不一時(shí)又搽之,三四次后頓減,次夜再搽,雖大減又搽,后自然平復(fù)。如腋汗亦有頓搽方可,肢汗先搽后,裝藥靴或鞋底上、腳板上涂藥,纏腳裹之亦可。


治陰莖瘡。

蚯蚓(二分) 豆粉(一分) 
上用水研涂上,干又敷之。一方用豉一分。


治腎漏,陰囊先腫后穿破,出黃水,瘡如魚口,能致命。 
上用五倍子同鍛石炒黃色,去灰攤地,出火毒,砂盆內(nèi)研細(xì)末,不犯銅鐵,干摻瘡上,五七次可。


治玉莖上生瘡,臭爛者。

上以豬肚一個(gè),連尿,去一半,留一半,用新磚兩口,炭火,新磚將豬胞連尿于磚上焙干,不住手一向移放于兩口磚上,輪流不歇,莫與火 過,胞以尿干為度,研為末,入黃丹一錢,先用蔥湯,以鵝毛抹洗,以舊綿帛滲干。此藥摻三五次,立見效。


治玉莖上生瘡。 
上用地骨皮煎湯洗,以訶子連核燒存性,為不干摻。


治下部注瘡。

上以宣連為細(xì)末,漿水調(diào)成餅,攤于碗面上,內(nèi)用艾及穿山甲三片,燒煙覆碗,熏成黑色,再取下。如是者五次,以黃連餅黑色為度,地上出煙毒,再研細(xì),濕則干涂,干則清油調(diào)涂三四次,先用黃柏藿香茵陳煎湯溫洗。


治莖頭三五孔,小漏瘡出血,微膿。 
上用油發(fā)燒作灰,存性,研細(xì)敷之,干則津唾調(diào)敷,仍以米湯調(diào)發(fā)灰,食前服。


上以水中荇葉細(xì)搗,綿裹,內(nèi)下部,日三。


治虛勞陰濕癢生瘡。

川椒 苦參 蛇床子(各一兩半) 香附子 白礬 白芷 狗脊 細(xì)辛(各一兩) 桂心(三分) 
上 咀,每用藥一兩,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傾入盆子內(nèi),但乘熱氣坐盆子上熏之,良久通身,便洗患處,甚者不過三兩度。


治男子下元陰濕久冷,陰囊左右夜癢,抓之則喜,住之則痛,成瘡流水,為害甚苦,此藥見效。及治婦人下部陰濕,胎元久冷。

牡蠣 蛇床子 破故紙 紫稍花 官桂 干荷葉(各等分) 
上 咀,每用一兩半,水一小鍋,入蔥白數(shù)莖,煎至八分,去滓,先熏后洗,卻用后藥。

枯礬(一兩) 黃丹 蛤粉(各半兩) 
上研細(xì)末,熏洗后以后捏藥末,搽濕癢處。


治男子?jì)D人陰部濕淹瘡。

銅綠(少許) 白礬(一錢) 乳香(半錢) 輕粉(一字) 五倍子(細(xì)研,半兩) 
上為細(xì)末,洗凈摻之。


治下部生濕瘡,熱癢而痛,寒熱,大小便澀,食亦減,身面微腫,因多食魚蝦發(fā)風(fēng)熱物得之。 
上用馬齒莧四兩,研爛,入青黛一兩,再研勻涂上,立有神效。仍服八正散,日三服。


治妒精瘡,癢而濕者。

麝香 黃礬 青礬(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小便后用些少敷之。


白礬(不以多少) 
上研為末,先以冷水洗瘡凈,然后敷之。


治妒精瘡,膿汁淋漓臭爛。

黃連 款花(各等分) 麝香(少許,一方不用) 
上為細(xì)末,先以地骨皮蛇床子煎湯洗軟,帛拭干,津調(diào)敷之,忌生湯洗。


治陰蝕瘡。

苦參 防風(fēng) 露蜂房 甘草(炙,各等分) 
上 咀,水煎濃汁洗瘡。


治陰瘡。

坯子胭脂 真綠豆粉(各等分) 
上同研勻敷之。


治陰濕欲盡,瘡?fù)瓷跽摺?/p>

蛤?。ㄒ幻?,燒灰) 兔糞(一兩) 
上同研細(xì),每用少許敷瘡上,日三四度。


治年深疳 瘡,大效。

白芨 白蘞 黃丹 密陀僧(各一兩) 黃連(半兩) 輕粉(一錢) 片腦 麝香(各半錢) 
上為細(xì)末和勻,每用或摻或 瘡中,以膏藥貼之。


治下部疳瘡。

爐甘石 密陀僧(各一錢半) 輕粉(一分) 橡斗子(燒灰存性,二錢) 龍骨(半錢) 麝香(少許) 
上為細(xì)末,先用荊芥杜仲川椒煎湯,放溫浴洗罷,然后用藥一捻干貼。


治下疳瘡。

金銀花 荊芥 樸硝 蛇床子 甘松 白芷 檳榔(各一兩) 
上 咀,每用五錢,水五碗,加蔥白二根,同煎數(shù)沸,盆盛水,先熏后洗,卻上藥。


治下疳瘡。 
上用梔子一個(gè),去穣,裝入明礬末,面糊合口,火燒存性為末,洗凈干摻上,隨效。


治下疳陰頭生瘡。 
上用墻上白螺螄,不以多少,火內(nèi) 酥為末,于水內(nèi)飛過,去土石粗者,次用輕粉,隨分兩入在藥內(nèi),每用少許,干貼在瘡上。


上以孩兒茶研為細(xì)末,先洗凈,干則小油調(diào)敷,濕則干摻之,神效。


治五發(fā)惡瘡,消腫散毒。

黃 當(dāng)歸 川芎 杏仁 白芷 白蘞 零陵香 槐白皮 柳枝(嫩者) 木鱉子仁 甘松(各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三錢) 麝香 朱紅 朱砂(各半錢) 黃丹(炒紫色) 黃蠟(各半斤) 芝麻油(一斤) 輕粉(一錢) 
上將藥銼碎,油浸七日,木炭火上煎杏仁焦色,濾去滓,下黃蠟,候熔開出火下丹,急攪百十轉(zhuǎn),下乳沒麝等六味,不住手?jǐn)囍聊?,瓷器?nèi)收貯,白光絹攤貼之。


治一切惡瘡腫毒,及治小兒脾癖堅(jiān)硬等疾。

黃 青木香 連翹 木鱉子(去殼油) 玄參 生地黃 桃仁(去皮尖) 金銀花 防風(fēng)川芎 白芷 羌活 白芨 白蘞(各二兩) 亂發(fā)(一握,燒灰) 蓖麻子(三百枚,去殼) 桂花頭(半兩) 五香連翹散 人參敗毒散 復(fù)元通氣散 十奇內(nèi)補(bǔ)排膿散(各半兩,一貼) 
上將前藥 咀,用小油三斤半,入鐵鍋內(nèi),先浸五日,卻用慢火煎至藥黃黑色,以槐柳條一握,不住手?jǐn)?,再用重絹濾去滓,秤凈油三斤,先將黃丹一斤半,炒黑色,下小油一處,于慢火上再熬得所,滴入水中,不散成珠,下后藥。

雄黃 血竭 乳香 密陀僧 沒藥 輕粉 龍骨 楓香(各半兩) 麝香(一錢) 加蘇合油(半兩,甚妙) 
上研為細(xì)末,入前膏內(nèi)化開,攪千余遍,令勻。又試水中得所,成膏藥可攤為度。如堅(jiān)少加小油,如軟加黃丹,須要攪勻成膏。切忌雞犬婦人孝子見,須誠心靜意修合,如小兒諸癖脾疳等證,量病堅(jiān)硬大小,用紙或緋絹攤貼,候藥力盡,自脫下,再換。小兒疳瀉痢證,貼在肚上,咳嗽貼脊梁中心,其病自愈。


摩風(fēng)止癢,消腫定疼,治頭面唇鼻諸瘡,肌肉裂破。

當(dāng)歸(去蘆) 白芷 杏仁(去皮尖) 桃仁(去皮尖) 藿香(去土) 檀香 零陵香川芎(各三錢) 沉香 木香 白附子 天麻 獨(dú)活 白芨 白蘞(各一錢半) 黃(去粗皮,一兩一錢) 防風(fēng) 茅香 白芍藥 甘草(各二錢半) 木通(二錢) 栝蔞(穣銼,一兩) 龍腦(四錢,研) 黃蠟(夏十二兩半,冬九兩半) 
上銼藥,用清油二斤二兩,浸七日,凈石器銀器中慢火煎,候白芷微黃,綿濾去滓,于凈瓷罐內(nèi)密封,澄一宿,再濾過,于瓷碗中慢火再輕溫熬動(dòng),次下黃蠟攪勻,放溫,次下研細(xì)龍腦摻面,于瓷盒內(nèi)盛,每用少許,摩擦患處。


治諸般惡毒惡瘡,并可外貼,內(nèi)服一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各隨幾項(xiàng)飲子服之。亦治杖瘡。

玄參 大黃 官桂 生地黃 白芷 赤芍藥 血竭 乳香(以上各半兩) 紅花 黃柏地榆 防風(fēng) 沒藥(以上各三錢) 槐花 黃芩(各二錢) 豬牙皂角(三挺) 羌活(四錢) 白膠香 劉寄奴(各四兩) 杏仁(二十一枚,去皮尖) 當(dāng)歸尾(一兩) 
上銼碎,以香油一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浸畢,用文武火熬藥,枯焦如炭,然后退火,令其自冷,將粗布一幅濾去滓,將油再入鍋內(nèi)熬,先以黃丹十兩,新瓦上炒丹紫色,研細(xì),每熬油一沸,入丹二兩,熬至五沸,入丹畢,前后俱用柳條攪之,待滴水中凝而不散方成膏,待藥溫用瓷器盛貯下,用水浸三兩日,去火毒,然后攤貼患處。內(nèi)服藥引子,見神仙太乙膏下。


治八發(fā)癰疽,及一切惡瘡,軟膝不開,年月深淺,已未成膿,并宜治之。蛇虎傷,蝎螫,犬咬傷,湯火刀斧所傷,皆可內(nèi)服外貼。如發(fā)背,先以溫水洗瘡凈,軟帛拭干,卻用緋帛攤膏藥貼瘡,即用冷水下。血?dú)獠煌ǎ瑴鼐扑拖?。赤白帶下,?dāng)歸酒下。咳嗽及喉閉纏喉風(fēng),并用新綿裹膏藥,置口中含化。一切風(fēng)赤眼,用膏捏作小餅,貼太陽穴,后服以山梔子湯送下。打撲傷損外貼,內(nèi)服橘皮湯下。腰膝痛者,患處貼之,內(nèi)服鹽湯送下。唾血者桑白皮湯下。諸漏先以鹽湯洗凈諸瘡,并量大小,以紙攤貼,每服一丸,如櫻桃大,蛤粉為衣,其膏可收十年不壞,愈久愈烈。一方久遠(yuǎn)瘰,同上 瘡,鹽湯洗貼,酒下一丸。婦人血脈不通,甘草湯下。一切瘡癤,并腫痛瘡及疥勞,別煉油少許,和膏涂之。

玄參 白芷 當(dāng)歸 赤芍藥 肉桂(去粗皮) 大黃 生地黃(各一兩) 
上銼碎,用麻油二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火熬黑色,濾去滓,入黃丹一斤,青柳枝不住手?jǐn)?,候滴水中成珠,不粘手為度,傾入瓷器中,以磚蓋口,掘窖子埋陰樹下,以土覆三日,出火毒,欲服,丸如雞頭大。


木鱉子 牛膝(研,各一兩) 自然銅 紫花地?。ㄇ校?白龍骨(研) 當(dāng)歸(各半兩) 川烏(三粒,切破) 蓖麻子(二兩,切碎) 金剛骨(九錢,切)以上藥用小油一斤浸一宿,慢火煎,后入桃柳槐枝同熬藥焦,綿濾去滓,入黃丹六兩,熬二沸,次入白膠香(半兩) 乳香(一兩) 雄黃 白丁香 密陀僧 沒藥(各一錢) 
上研細(xì),同熬勻,再以綿濾過,看硬軟,取之收貯,用時(shí)隨瘡大小,紙上攤貼。


治癰疽痔 惡瘡,膿血出者。

生桑白皮 生青竹茹 生柏白皮 生梧桐白皮 生龍膽草(以上銼碎,各五兩) 蜂房皮 蛇蛻皮 雄黃 雌黃(以上各一兩) 附子 川芎 蜀椒(各五分) 
上 咀,以三年苦酒二斗,浸一宿,于炭火上炙干,搗篩,以豬脂二升半,微火煎,攪令相得如飴,著冷水中,新白瓷器盛,稍稍隨病深淺敷之,并以清酒服棗核大,日一服。


治五發(fā)惡瘡,及湯潑火燒,凍破潰爛,止痛生肌,清血脈,消毒散腫,通氣脈,如神,可無瘢痕。

白薇 白蘞 白芷 桑白皮 黃 商陸根 柳白皮(各一兩) 乳香(二兩,研) 輕粉(半兩,研) 定粉(半斤,研) 黃蠟(半斤,研) 杏子油(一斤,如無,麻油代之) 
上藥銼,油內(nèi)揉浸三日,于木炭火上煎白芷黃色,濾去滓,于油內(nèi)下黃蠟乳香,候熔開,出火再濾,候微冷,下輕粉,急攪至冷,瓷器收,每用緋絹攤貼。


治諸瘡腫毒。

一丹二油巴三五,輕粉麝香加沒乳;琥珀朱砂石器碎,七味將來同少許;文武火上用心熬,苦杖攪來如野狼虎;不問諸瘡并腫毒,貼上如同神鬼取;


桃柳冬青淡竹黃,枸杞松槐更及桑;當(dāng)歸柴胡香白芷,二十四氣為正量;黃丹二兩油加倍,湯火之中要相當(dāng);乳香沒藥加些子,切莫輕信亂傳方;


治發(fā)背癰疽,諸般惡毒瘡癤,其效如神。治疽疾,先以麥飯石膏涂付,俟其瘡根腳漸收,止于徑寸大,卻用神異膏貼之收口。此藥隨其人病深淺取效,合時(shí)不可與婦人雞犬貓厭穢物見之。

玄參(半兩) 綿黃 (三分) 杏仁(去皮尖,切,一兩) 全蛇蛻(鹽水洗,焙,半兩) 男子亂發(fā)(洗凈,焙干,半兩) 露蜂房(凈銼,一兩,用有蜂兒者為妙) 黃丹(飛羅細(xì),五兩) 真麻油(一斤) 
上將麻油同發(fā),入銀銚中文武火熬,候發(fā)焦熔盡,以杏仁投入,候變黑色,用好綿濾去滓,再將所熬清油入銚內(nèi),然后入玄參黃,慢火熬一二時(shí),取出銚子,安冷爐上半時(shí)久。火力稍息,旋入露蜂房蛇蛻二味,將柳枝急攪,卻移銚于火上,不住手?jǐn)嚕鸢局磷宵S色,用綿濾過,復(fù)入清油在銚內(nèi),乘冷投黃丹,急攪片時(shí),又移銚于火上,以文武慢火熬,不住手柳枝攪千余轉(zhuǎn),候藥油變黑色,滴于水中凝結(jié)成珠,則是膏成就。若珠子稀,再熬少時(shí),必候其得所,然后瓷器內(nèi)收封待用,或恐偶然熬火太過稍硬,難于用,卻少將蠟熬麻油在內(nèi),以瓷器盛封,蓋于甑上蒸,乘熱攪調(diào)收用。膏藥熬成了,須連所乘瓷器置凈水中,出火毒一晝夜,歇三日方可用,日換兩次,夜換一次。熬此膏藥,極難于火候,須耐煩看火緊慢,火猛則藥中火發(fā),不特失藥性,又傷人面目,救助不及,千萬謹(jǐn)戒。膏藥方甚多,不下數(shù)十,治疽之時(shí),神效無出于此方,千金不換,杖瘡尤妙。


治縮收癰疽,不令延蔓,切忌用涼藥。

杏仁(二十一粒,去皮尖,別研) 川椒(四十九粒,去目,炒出汗,為末) 清油(一兩) 酒蠟(半兩) 
上用熬至紫黑,新綿濾過,用無灰薄紙,看瘡大小,剪作梳樣,攤藥在上,于瘡暈盡處,兩邊圍繞貼之,候暈漸收近里,即別剪差小者再攤藥圍貼,暈又收,即又再移近里貼,仍頻換,候暈已收,見瘡根腳,成瘡口,即用次方。凡貼大惡瘡,毒瓦斯方盛,不可以藥當(dāng)上貼,恐趕散毒瓦斯,瘡益大,此藥能收暈見瘡,其法大妙。


治疔瘡背疽、瘤疽奶癰、丹毒杖瘡等疾。

好白油單紙(十張,每張剪作八片) 黃連(一兩,去須,切細(xì)) 
上用水兩碗,砂鍋以黃連煎至一碗半,先下油單紙五張,又續(xù)下五張,同剪五七百沸,湯耗旋添,不得犯鐵器,漉起,擦去黃連滓屑,焙干,如瘡破有膿,將藥花旋松貼,如杖瘡約度大小,恰將剪貼,不可過大,先將周回剪下,油紙燒灰,熱酒調(diào),嚼生姜湯下,次貼藥,不得犯女人手。


治風(fēng)毒瘡腫、癰疽于贅瘤癭。

沉香(銼) 檀香(銼) 郁金(銼) 松香 丁香(銼) 木香(研) 龍齒(研) 蘇合香 白膠香(研) 薰陸香(各半兩) 麝香(一分) 黃丹(六兩) 麻油(一斤) 
上先將沉檀郁金丁松五味油內(nèi)浸七日,入鐺中,以少炭火溫養(yǎng)五日,后用武火煎二三十沸,漉去香,綿濾過,凈拭鐺,卻下油于內(nèi),下丹,以柳木枝不住手于火上攪,候色黑,滴水中如珠,軟硬得所,去火,入后木香等末六味入膏中,攪三五百遍,膏成,安瓷盒內(nèi),以軟帛攤貼,日二換之。


治一切癰疽發(fā)背,潰后日夜疼痛,排膿。

當(dāng)歸 鹿角膠(各一兩半) 白芷 密陀僧(研) 鹽花 朱砂(研,各一兩) 川芎木(各一兩) 桂心 細(xì)辛 黃蠟 膩粉 乳香(研,各三分) 麝香(一分,研) 黃丹(五兩) 麻油(一斤) 
上將油安鐺內(nèi)煉沸,下當(dāng)歸等煎,候白芷赤焦色,綿濾去滓,凈拭鐺,仍下藥油,依前慢火熬,下蠟丹,不住手以柳木枝攪,候色黑,次下密陀僧鹿角膠鹽花,次下膩粉,次下乳香,次下麝香朱砂等,慢火熬攪,候藥黑色,即滴水內(nèi),如軟硬得所,藥成,入銅罐中,待凝,于凈地上安一宿,以物蓋之出火毒,每用故帛上攤貼,日再換。


治一切癰疽發(fā)背,潰后肌肉不生。

亂發(fā) 松脂 薰陸香(各半兩) 故緋帛(一尺,燒灰) 故青帛(一尺,燒灰) 黃蠟(一兩) 黃丹(六兩) 
上以油一斤,先煎一兩沸,內(nèi)發(fā)煎令消盡,然后下蠟松脂薰陸香青緋帛灰,煎攪令烊,以綿濾去滓,卻入鐺中,下丹,以火煎攪令黑色,軟硬得所,貯瓷器中,少許涂于楸葉上貼,日二易之。


治 瘡漏瘡,一切惡瘡。 
上用黃丹,不拘多少,以苦竹園中地龍泥裹包,火 令紅,取出放冷,去泥細(xì)研,和以輕粉,麻油調(diào)如膏藥,攤在油紙上貼之。李中父傳,屢用效。


治 子瘡,神效。

沒藥(四錢) 麝香(三錢) 乳香 輕粉(各二錢) 片腦(一錢) 黃丹(五兩) 清油(一斤) 
上先將油丹熬,以柳枝攪,又用憨蔥七根,先熬一根,令焦,再下一根,蔥盡為度,下火不住手?jǐn)?,看冷熱入腦等攪勻,瓷器盛,用時(shí)旋攤貼。


治八發(fā)癰疽,一切惡瘡軟癤,不問年月深淺,已未成膿者,貼之即效。及湯火傷,皆可內(nèi)服外貼,神效。

白芷 白蘞 川芎 甘草(以上各四兩) 當(dāng)歸(二兩) 丁香 干蟾(各半兩) 木鱉子(二十八個(gè)) 沒藥(一兩半,別研) 乳香(二錢半,別研) 片腦(一錢,研) 杏仁(九十八個(gè)) 鼠頭(二個(gè),臘月者) 騏麟竭(一兩,研) 真緋絹(一尺,燒灰) 黃丹(十兩) 清麻油(二斤) 室女油頭發(fā)(如拳大) 
上銼細(xì),以好酒拌濕一宿,入鐺內(nèi),用油煎,候藥深赤黑色,濾去滓,別入凈鐺,慢火煎,少頃即入別研者及黃丹蠟,以柳枝不住手?jǐn)?,時(shí)時(shí)滴入水,試看軟硬得所,即是成膏。

發(fā)背未膿者,半入銀石器慢火熬及半盞許,去滓,次入乳香,碾碎先入又熬之,候如一茶腳許,先將蜜熬去滓放冷,卻入煎熬者膏子及眾藥攪勻,再熬,候金漆狀乃成。入不犯水,瓷器內(nèi)收之,每用少許點(diǎn),大效。


治一切惡瘡腫毒等疾。

香油(一斤) 黃丹(五兩) 槐枝 梧桐枝 柳枝 桑枝 桃枝(銼,長一寸,各一兩) 
上先將油同枝入鍋內(nèi),文武火煎眾藥黑色,濾去滓,次下黃丹,不住手?jǐn)?,候黑色,收瓷器?nèi),絹帛攤貼。


治諸瘡及杖瘡,宜貼之。

杏仁(四十八個(gè)) 蓖麻子(三十四個(gè)) 巴豆(一十四個(gè)) 木鱉子(二十四個(gè),去殼) 槐枝(四指長,四兩) 柳枝(二兩) 桃枝(三兩) 乳香(三錢) 黃丹(春秋用三兩半,夏用四兩,冬用三兩) 麻油(半斤) 
上將油入鍋內(nèi),下藥熬焦黃色,綿濾去滓,再熬,滴水中成珠,不散為度,下乳香末攪勻,每用紙攤貼。


治癰疽癤毒,遠(yuǎn)近 瘡,打撲 傷,腫毒發(fā)背,刀斧所傷,箭頭在內(nèi),蛇犬所傷,并皆治之。

槐枝 柳枝 桃枝 榆枝 桑枝 枸杞枝(以上各銼,長二寸者,各二十條,嫩者剝?nèi)∑ぃ?白芷 白芨 白蘞 當(dāng)歸 大黃 黃柏 杏仁 赤芍藥 蓖麻子(去殼,以上各一兩半) 血竭(半兩) 輕粉(三錢) 黃丹(十二兩) 沒藥(半兩) 乳香(半兩) 雄黃(半兩) 
上先將六枝皮,用清油三斤于砂鍋內(nèi),文武火煎,令津液盡為度。濾過,卻將白芷等九味銼碎,下油內(nèi)浸透,又用慢火煎焦,去滓,再濾過。卻將黃丹分作三次下,熬令黑色,滴水中不散為度。卻將血竭等末,待油微溫,下于油內(nèi),瓷罐盛之,蓋口埋土內(nèi),三日出火毒,任意攤貼。


治癰疽發(fā)背,諸般瘡癤,從高墜墮,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yuǎn)年 瘡,五般痔漏,一切惡瘡。又云∶專治發(fā)背,神妙不可具言。有初覺或做瘡,用牛皮膠熬令稀稠得所,如藥化攤在毛頭紙上,于初覺處或有做瘡處貼,次用軟布帕子二條,于釅米醋內(nèi)煮令熱,漉出,互相于膠紙上,乘熱蒸熨,不可令布帕冷。布帕二條,不可都齊漉出,常留一條在醋內(nèi),煮候蒸熨,得一條冷,卻于醋內(nèi)取熱布,蒸冷布,卻入醋內(nèi)煮,庶幾常得熱布,替換熨蒸,即易見效。若瘡癢,乃是藥攻其病,須忍癢,不止蒸熨,直候膿出將盡,即濃前貫眾湯,候溫洗去膠紙,次日依前更洗。若尚有膿,又如前法蒸熨,雖連數(shù)日蒸熨不妨,但要瘡中膿盡瘡干為度。然后用生肌紅玉散,摻在瘡上,即以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兩上,每用再蒸熨,并如前先鋪膠紙于瘡上,熨了亦如前用貫眾湯,洗去膠紙。

龍骨 鱉甲 苦參 烏賊魚骨 黃柏 草烏 黃連 豬牙皂角 黃芩 白芨 白蘞 木鱉子 當(dāng)歸 白芷 川芎 濃樸(去粗皮) 槐枝 柳枝(俱銼碎,各一分) 乳香(別研,一錢) 沒藥(別研,一分) 黃丹(一兩半) 清麻油(四兩,冬月半斤) 
上除乳沒丹外,余藥入油內(nèi),慢火煎,候白芷焦色,去滓,入黃丹一半,不住手?jǐn)嚵钗⒑谏?,更入黃丹仍攪,待滴入水中成珠,不粘手為度。攪溫下乳沒末,亦攪勻,瓷器盛,用時(shí)量瘡大小,攤紙貼之。治諸惡瘡,如自然銅肉桂各一分。一方無當(dāng)歸。


治閃肭筋骨,但是一切無名腫毒疼痛。

當(dāng)歸 黃 白芷 芍藥 半夏 木鱉子 銅青(各一兩) 白膠香(一斤半) 乳香 沒藥(各一兩) 麻油(一斤) 
上將前六味銼碎,入油內(nèi)熬至白芷焦色,濾去滓,下白膠香,煎至黑色,次下乳沒銅青末攪勻,用時(shí)隨病大小,濃紙攤貼患處。


治顛撲傷損手足肩背,并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小兒脾疳瀉痢咳嗽,不肯服藥者。

瀝青(二斤半) 威靈仙(二兩) 蓖麻子(一百枚,去皮殼,研) 黃蠟(二兩) 木鱉子(二十八枚,去殼,切片,研) 沒藥 乳香(各一兩,別研) 麻油(夏二兩,春秋三兩,冬四兩) 
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枝攪,候焦黑色,重綿濾過,以瀝青入水盆,候冷成塊,取出秤三斤凈,再下鍋熔開,下麻油黃蠟蓖麻木鱉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攪勻,須慢火,滴入水中,不粘手,扯拔如金絲狀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許,如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沒末,起鍋在灰火上,再用槐柳條攪數(shù)百次,又以粗布濾膏,在水盆內(nèi)扯拔如金絲,頻換水浸二日,卻用小銚盛頓,如落馬墜車,于被傷疼痛處,火上炙熱貼,透骨肉為驗(yàn)。連換熱水?dāng)?shù)次熔之,則熱血聚處自消。小兒脾疳貼患處,瀉痢貼肚上,咳嗽貼背心上。


治諸般惡毒瘡腫,發(fā)背瘤疽,瘰癧瘡,腳氣,打撲傷損,刀斧傷,湯澆火燒,馬犬蛇蟲蜈蚣蜂蝎,多年咳嗽,口內(nèi)吐血,貼背取毒愈。心疼腹痛,小腸疝氣,赤白痢泄不止,于臍下貼即痊。牙疼貼腮上,止肉潰流膿,頑癬腰痛,奶癰癰瘓杖瘡,重者再貼即安。

白芨 白蘞 白芷 木鱉子仁 官桂 杏仁 當(dāng)歸 柿花 乳香 沒藥(各一兩) 蘇合香(一丸) 黃丹(二斤半) 真麻油(五斤) 槐柳枝(各半斤) 
上銼碎,除乳香沒藥黃丹蘇合香丸另研外,其余藥于油內(nèi)浸,春秋五日,夏三日,冬十日,遇冬減黃丹二兩。新鐵鍋內(nèi)浸,至日期,用文武火熬,一順攪,槐柳枝黑色,去滓待溫,下乳沒蘇合香丸再熬,不住手?jǐn)嚕L三兩沸,放溫,一面攪,一面下黃丹,文武火熬滾,起出火,再滾,如此五七次,不住手?jǐn)?,至?shù)千次,煙盡黑色為度,滴水中不散方可,切不可用火辰日熬,忌雞犬婦人見。


凡膏藥中鮮有不用虢丹,其貨賣者多用硝與鹽雜和在內(nèi),重秤。若不飛過而用,反有害,方法于后∶ 
上用虢丹,即黃丹,先以冷水漂過,去其鹽硝水,再用水漂,再去其水,澄干,微火炒紫色,將紙撣地上出火毒,用時(shí)再研至無聲,秤用。


凡用乳香沒藥,須用燈心,同于乳缽內(nèi)研細(xì)。不然難為研細(xì),候熬藥成膏,提起藥銚,仍攪無煙,起去燈心,篩末入油內(nèi),不住手?jǐn)噭颉?/p>

上熬藥用瓷器,或銅鐵銚內(nèi)盛油,浸藥一宿,慢火煎熬,諸藥黑色,用生絹帛濾去滓,留下一兩重藥油,復(fù)將所濾油于慢火上再熬,卻將黃丹入油內(nèi),用長槐柳枝不住手?jǐn)?,候有微煙,即提起藥銚,就柳條點(diǎn)藥油,滴在水面上,凝結(jié)成珠不散,方成膏矣。如油散珠不成,再熬,直待成膏,提起藥銚,攪無煙出,卻入乳香沒藥攪勻,傾出瓷器內(nèi),將原留下油洗銚,一同收貯器內(nèi),用新汲水,一日一換,將藥器坐水內(nèi),浸三日,出火毒方可用。如膏藥硬,約量加黃蠟清油入膏內(nèi)攪勻得所,其黃蠟等油減半用。

熬膏藥極難于火候,須耐煩看火緊慢,火猛則藥中火發(fā),不特失藥性,又燎傷制藥人面目。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外科集驗(yàn)方
外科精義--元 齊德之 公元1271~1368年
220-外科集驗(yàn)方
《外科精義》卷下
[卷二百八十三 癰疽門] 諸癰疽
書庫 子部 類書類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藝術(shù)典 卷一百九十七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