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煮取七升,去滓下蜜,更煎取三升,分三服,婦人難產(chǎn)亦同此方。
治膀胱急熱小便黃赤滑石湯方,滑石(八兩)、子芩(三兩)、榆白皮(四兩)、車前子、冬葵子(各升)。
右五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虛勞尿白濁方,榆白皮切二斤,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又方。
搗乾羊骨末,服方寸匕,日二。
虛勞尿白濁,灸脾輸一百壯。
又灸三焦輸百壯。
又灸腎輸百壯。
又灸章門百壯在季肋端。
凡飽食訖忍小便,或飽食走馬,或忍小便大走及入房,皆致胞轉臍下急滿不通治之方,亂發(fā)急纏如兩拳大,燒末,醋四合,和二方寸匕服之訖,即炒熟黑豆葉蹲坐上。
治胞轉方,榆白皮(一升)、石韋(一兩)、鬼箭(三兩)、滑石(四兩)、葵子、通甘草(各一兩)。
右七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丈夫婦人胞轉不得小便八九日方,滑石、寒水石(各一斤)、葵子(一升)。
右三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三服。
治胞轉小便不得方,? ]四七莖)、阿膠(一兩)、琥珀(三兩)、車前子(一升)。
右四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
阿膠三兩,水二升,煮取七合,頓服之。
又方。
豉五合,以水三升,煮數(shù)沸,頓服之。
又方。
麻子煮取汁,頓服之。
又方。
連枷關燒灰,水服之。
又方。
筆頭灰,水服之。
又方。
內白魚子莖孔中。
又方。
燒死蜣 二枚末,水服之。
又方。
酒和豬脂雞子大,頓服之。
腰痛小便不利苦胞轉,灸玉泉七壯,穴在關元下一寸,大人從心下度取八寸是玉泉穴,小兒斟酌以取之。
又灸第十五椎五十壯。
又灸臍下一寸。
又灸臍下四寸,各隨年壯。
三焦剎論第四。
論曰,夫三焦者,一名三關也,上焦名三管反射,中焦名霍亂,下焦名走哺,合而為一,有名無形,主五藏六腑往還神道,周身貫體,可聞不可見,和利精氣、決通水道,息氣腸胃之間,不可不知也,三焦名中清之腑、別號玉海,水道出屬膀胱合者,雖合而不同,上中下三焦同號為孤腑、而榮出中焦,衛(wèi)出上焦,榮者絡剎之氣道也,衛(wèi)者經(jīng)剎之氣道也,其三焦形相厚薄大小,并同膀胱之形云。
三焦病者,腹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窘急溢則為水,留則為脹,候在足太陽之外大絡。在太陽少陽之間亦見于剎,取委陽。
小腹腫痛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約取太陽大絡視其結剎,與厥陰小絡結而血者,腫上及胃管取三里。
三焦脹者氣滿於皮膚殼殼而不堅疼。
(一云殼殼而堅)。
久 不已傳之三焦, 而腹?jié)M,不欲飲食也。
手少陽之剎,起於小指次指之端,上出兩指之間,循手表腕出臂外兩骨之間上貫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後,入缺盆交 中,散絡心胞下隔,遍屬三焦,其支者從 中上出缺盆上項俠耳後,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額至俢,其支者從耳後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前,交頰至目兌眥,是動則病耳聾, ,嗌腫喉痹,是主氣所生病者,汗出目兌眥痛頰腫,耳後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jīng)取之,盛者人迎大再倍於寸口,虛者人迎反小於寸口也。
三焦虛實第五(論三首方十八首灸法七首)。
論曰,夫上焦如霧,(霧者霏霏需起上也)。
其氣起於胃上管,(難經(jīng)甲乙巢源作上口)。
并咽以上貫膈布単中走腋,循足太陰之分而行,還注於手陽明,上至舌下注足陽明,常與榮衛(wèi)俱,行於陽二十五度,行於陰二十五度,為一周,日夜五十周身,周而復始,大會於手太陰也主手少陽心肺之病內而不出,人有熱則飲食下胃其氣未定汗則出或出於面,或出於背,身中皆熱,不循衛(wèi)氣之道而出者何此外傷於風,內開腠理,毛蒸理泄,衛(wèi)氣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氣 悍滑疾見開而出,故不得從其道,名曰漏氣,其病則肘攣痛食先吐而後下,其氣不續(xù),膈間厭悶所以飲食先吐而後下也,寒則精神不守,泄下便痢,語聲不出,若實則上絕於心,若虛則引氣於肺也。
治上焦飲食下胃胃氣未定,汗出面背身中皆熱,名曰漏氣通剎瀉熱澤瀉湯方,澤瀉、半夏、柴胡、生姜(各三兩)、地骨皮(五兩)、石膏(八兩)、竹葉(五合)、莼心(一升)、茯苓、人叁(各二兩)、甘草、桂心(各一兩)。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二斗煮取六升,分五服,(一云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上焦熱腹?jié)M而不欲食或食先吐而後下,肘攣痛麥門冬理中湯方,麥門冬、生蘆根、竹茹、廩米(各一升)、生姜(四兩)、白術(五兩)、莼心(五合)、甘草、茯苓(各二兩)、橘皮、人叁、萎蕤(各三兩)。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一斗五升取三升,分三服。
単中膈氣聚痛好吐,灸厥陰輸隨年壯,穴在第四椎兩邊各相去一寸五分,灸隨年壯。
治上焦虛寒短氣不續(xù)語聲不出黃 理中湯方,黃 、桂心(各二兩)、丹叁、杏人(各四兩)、桔梗、乾姜、五味子、茯苓、甘草、芎 (各三兩)。
右十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為三服。
治上焦冷下痢腹內不安食好注下黃連丸方,黃連、烏梅肉(各八兩)、桂心(二兩)、乾姜、附子、阿膠(各四兩)、櫸皮、芎 、黃蘗(各三兩)。
右九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飲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
治上焦閉塞乾嘔,嘔而不出,熱少冷多,好吐白沫清涎吞酸厚樸湯方,厚樸、茯苓、芎 、白術、玄叁(各四兩)、生姜(八兩)、吳茱萸(八合)、桔梗、附子、人叁、橘皮(各三兩)。
右十一味俰咀,以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
論曰,中焦如漚(漚者在胃中如漚也)。
其氣起於胃中管,(難經(jīng)作中口甲乙巢源作胃口)在上焦之後,此受氣者主化水谷之味,秘糟粕蒸津液,化為精微,上注於肺剎乃化而為血,奉以生身,莫貴於此,故獨得行於經(jīng)隧,名曰營氣,主足陽明,陽明之別號曰豐隆,在外踝上,去踝八寸,別走太陰絡諸經(jīng)之剎,上下絡太倉,主腐熟五谷,不吐不下,實則生熱,熱則閉塞不通,上下隔絕,虛則生寒,寒則腹痛洞泄便痢霍亂,主脾胃之病,夫血與氣異形而同類,衛(wèi)氣是精血氣是神,故血與與氣異名同類焉,而脫血者無汗,此是神氣,奪汗者無血,此是精氣,故人有兩死,(刪繁作一死)而無兩生,猶精神之氣隔絕也,若。虛則補於胃,實則瀉於脾,調其中,和其源,萬不遺一也。
治中焦實熱閉塞,上下不通,隔絕關格,不吐不下腹?jié)M膨膨喘急開關格,通隔絕,大黃瀉熱湯方,蜀大黃(切以水一升浸)、黃芩、澤瀉、升麻、芒消(各三兩)、羚羊角、梔子(各四兩)、生玄叁(八兩)、地黃汁(一升)。
右九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三合,下大黃,更煮兩沸,去滓下消,分三服。
治中焦熱水谷下痢藍青丸方,(藍青汁三升)、黃連(八兩)、黃蘗(四兩)、烏梅肉、白術、地榆、地膚子(各二兩)、阿膠(五兩)。
右八味末之,以藍青汁和微火煎丸如杏,人大飲服三丸,日二,七月七日合大良,當并手丸之。
治中焦寒洞泄下痢或因霍亂瀉後黃白無度腹中靂痛黃連煎方,黃連、酸石榴皮、地榆、阿膠(各四兩)、黃蘗、當歸、厚樸、乾姜(各三兩)。
右八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阿膠更煎取烊,分三服。
四肢不可舉動多汗洞痢,灸大橫隨年壯穴,在俠臍兩邊各二寸五分。
論曰,下焦如瀆,(瀆者如溝水決泄也)。
其氣起胃下管別回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并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主足太陽灌滲津液,合膀胱主出不主,別於清濁主肝腎之病候也,若實則大小便不通利,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故曰走哺,若虛則大小便不止,津液氣絕,人飲酒入胃,谷未熟而小便獨先下者何,蓋酒者熟谷之液也,其氣悍以滑,故後谷入而先谷出也,所以熱則瀉於肝,寒則補於腎也。
治下焦熱大小便不通柴胡通塞湯方,柴胡、黃芩、橘皮、澤瀉、羚羊角(各三兩)、生地黃(一升)、香豉(一升別盛)、梔子(四兩)、石膏(六兩)、芒消(二兩)。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內芒消,分三服。
治下焦熱或下痢膿血,煩悶恍惚赤石脂湯方,赤石脂(八兩)、烏梅(二十枚)、梔子(十四枚)、白術、升麻(各三兩)、廩米(一升)、乾姜(二兩)。
右七味俰咀,以水一斗煮米取熟,去米下藥煮取二升半,分為三服。
治下焦熱氣逆不續(xù),嘔吐不禁名曰走哺,止嘔人叁湯方,人叁、委蕤、黃芩、知 、茯苓(各三兩)、白術、橘皮、生蘆根、梔子人(各四兩)、石膏(八兩)。
右十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下焦熱毒痢魚腦雜痢赤血,臍下少腹絞痛不可忍,欲痢不出香豉湯方,香豉、薤白(各一升)、梔子、黃芩、地榆(各四兩)、黃連、黃蘗、白術、茜根(各三兩)。
右九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膀胱三焦津液下大小腸中寒熱,赤白泄痢,及腰脊痛小便不利,婦人帶下,灸小腸輸五十壯。
治下焦虛冷大小便洞泄不止黃蘗止泄湯方,黃蘗、人叁、地榆、阿膠(各三兩)、黃連(五兩)、茯苓、櫸皮(各四兩)、艾葉(一升)。
右九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膠消盡,分三服。
治下焦虛寒,津液不止,短氣欲絕,人叁續(xù)氣湯方,人叁、橘皮、茯苓、烏梅、麥門冬、黃 、乾姜、芎 (各三兩)、白術、厚樸(各四兩)、桂心(二兩)、吳茱萸(三合)。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焦虛寒損,腹中瘀血,令人喜忘,不欲聞人語,単中噎塞而短氣茯苓丸方,茯苓、乾地黃、當歸(各八分)、甘草、人叁、乾姜(各七分)、杏人(五十枚)、厚樸(三分)、桂心(四分)、黃 (六分)、芎 (五分)。
右十一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初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為度,日二,清白飲下之。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見血後便轉,此為近血,或利不利伏龍肝湯方,伏龍肝(五合末)、乾地黃(五兩一方用黃蘗)、阿膠(三兩)、發(fā)灰(二合)、甘草、乾姜、黃芩、地榆、牛膝(各三兩一作牛蒡根)。
右九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膠煮消,下發(fā)灰,分為三服。
治下焦虛寒損或先便轉後見血,此為遠血,或利或不利好因勞冷而發(fā),宜續(xù)斷止血方,續(xù)斷當歸、桂心(各一兩)、乾姜、乾地黃(各四兩)、甘草(二兩)、蒲黃、阿膠(各一兩)。
右八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取烊,下蒲黃,分三服。
治三焦虛損,或上下發(fā)泄吐唾血,皆從三焦起或熱損發(fā)或因酒發(fā),宜當歸湯方,當歸、乾姜、乾地黃、柏枝皮、小薊、羚羊角、阿膠(各三兩)、芍藥、白術(各四兩)、黃芩、甘草(各二兩)、蒲黃(五合)、青竹茹(半升)、伏龍肝(一雞子大)、發(fā)灰(一雞子)。
右十五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去滓下膠取烊,次下發(fā)灰及蒲黃分三服。
五藏六腑心腹?jié)M腰背疼,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蠃瘦少氣,灸三焦輸隨年壯。
腹疾腰痛膀胱寒 飲注下,灸下極輸隨年壯。
三焦寒熱,灸小腸輸隨年壯。
三焦膀胱腎中熱氣,灸水道隨年壯,穴在俠屈骨相去五寸,屈骨在臍下五寸,屈骨端水道俠兩邊各二寸半。
霍亂第六(論二首證四條方二十八首灸法十八首)。
論曰,原夫霍亂之為病也,皆因食飲,非關鬼神,夫飽食肫膾,復 乳酪,海陸百品無所不 ,眠臥冷席,多飲寒漿,胃中諸食結而不消,陰陽二氣擁而反戾,陽氣欲升,陰氣欲降,陰陽乖隔,變成吐痢頭痛如破,百節(jié)如解,遍體諸筋皆為回轉,論時雖小,卒痛之中最為可畏,雖臨深履危,不足以論之也,養(yǎng)生者宜達其旨趣,庶可免於夭橫矣。
凡霍亂務在溫和將息,若冷即遍體轉筋,凡此病定一日不食為佳仍須三日少少吃粥,三日已後可恣意食息,七日勿雜食為佳,所以養(yǎng)脾氣也。
凡霍亂皆中食膾酪及飽食雜物過度不能自裁,夜臥失覆不善將息所致,以此殞命者眾,人生稟命以五藏為主,夫五藏者,即是五行,內為五行,外為五味,五行五味,更宜扶抑,所以春夏秋冬,逆理之食啖不可過度,凡飲食於五藏相克者為病相生無他,經(jīng)曰春不食辛,夏無食咸,季夏無食酸,秋無食苦,冬無食甘,此不必全不食,但慎其太甚耳,諺曰百病從口生蓋不虛也,四時昏食不得太飽,皆生病耳,從夏至秋分忌食肥濃,然熱月人自好冷食,更與肥濃,兼食果菜無節(jié),極遂逐冷眠臥,冷水洗浴,五味更相克賊,雖欲無病不可得也,所以病苦,人自作之,非關運也,書曰非。天夭人,人中自絕命,此之謂也。
凡諸霍亂,忌與米飲,胃中得米即吐不止,但與厚樸葛根飲,若冬瓜葉飲沾漬咽喉而不可多與,若服湯時隨服吐者,候吐定乃止,診剎絕不通,以桂合葛根為飲,吐下心煩,內熱汗不出,不轉筋剎急數(shù)者,可犀角合葛根為飲,吐下不止,發(fā)熱心煩欲飲水,可少飲米粉汁為佳,若不止,可與葛根 飲服之。
問曰,病者發(fā)熱頭痛身體疼痛惡寒而復吐利,當屬何病,師曰,當為霍亂,霍亂,吐利止而復發(fā)熱也,傷寒,其剎微澀,本是霍亂,今是傷寒卻四五日,至陰經(jīng)上轉入陰必利,本嘔下利者不可治也,霍亂吐多必轉筋不渴,即臍上筑,霍亂而臍上筑者,為腎氣動,當先治其筑,治中湯主之,去術加桂心,去術者以術虛故也,加桂者恐作賁豚也,霍亂而臍上筑吐多者若下多者,霍亂而驚悸,霍亂而渴,霍亂而腹中痛嘔而吐利嘔而利欲得水者,皆用治中湯主之。
治中湯主霍亂吐下脹滿,食不消心腹痛方,人叁、乾姜、白術、甘草(各三兩)。
右四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不差,頻服三兩劑,遠行防霍亂,依前作丸如梧子,服三十丸,如作散,服方寸匕,酒服亦得,若轉筋者加石膏三兩,(仲景云若臍上筑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心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不多者復用術悸
者加俟芩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合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叁合前成四兩半若寒者加乾
姜合前成四兩半腹?jié)M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後一食頃服熱粥一升微自溫勿發(fā)揭衣被也
吐利止而身體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以桂枝湯小和之,(方見傷寒中)。
四順湯治霍亂轉筋肉冷汗出嘔? A人叁、乾姜、甘草(各三兩)、附子(一兩)。
右四味俰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三服,(范汪云利甚加龍骨二兩妙)。
四逆湯主多寒手足厥冷?絕方,吳茱萸(二升)、生姜(八兩)、當歸、芍藥、細辛、桂心(各三兩)、大棗(二十五枚)、通草、甘草(各二兩)。
右九味俰咀,以水六升酒六升合煮取五升,分五服,舊方用棗三十枚,今以霍亂病法多痞,故除之,如退棗入葛根二兩佳,霍亂四逆,加半夏一合附小子者一枚,惡寒乃與大附子。
吐下而汗出,小便復利或下利清 , 寒外熱,剎微欲絕,或發(fā)熱惡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四逆湯主之方,甘草(二兩)、乾姜(一兩半)、附子(一枚)。
右三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溫分再服,強人可與大附子一枚,乾姜至三兩,(廣濟方若吐之後吸吸少氣及下而腹?jié)M者加人叁一兩)。吐利已斷,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剎微欲絕,通剎四逆湯主之方,大附子(一枚)、甘草(一兩半)、乾姜(三兩強人四兩)。
右三味俰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剎出即愈。
若面色赤者加? E莖,腹中痛者去? [芍藥二兩,嘔逆加生姜二兩,咽痛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利止剎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叁二兩,皆與方相應乃服之,(仲景用通剎四逆加豬膽汁湯)。霍亂吐利,已服理中四順熱不解者,以竹葉湯主之方,竹葉(一握)、生姜(十累)、白術(三兩)、小麥(一升)、橘皮、當歸、桂心(各二兩)、甘草、人叁、附子、芍藥(各一兩)。
右十一味俰咀,以水一斗半先煮竹葉小麥取八升,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上氣者加吳茱萸半升,即差,理中四順皆大熱,若有熱宜竹葉湯,(古今錄驗無芍藥)。治婦人霍亂嘔逆吐涎沫,醫(yī)反下之心下即痞,當先治其涎沫,可服小青龍湯,涎沫止,次治其痞,可服甘草瀉心湯方,甘草(四兩)、半夏(半升)、乾姜黃芩(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
右六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分六服。
治婦人霍亂嘔吐小青龍湯方,出第十八卷。
霍亂四逆吐少嘔多者,附子粳米湯主之方,中附子(一枚)、粳米(五合)、半夏(半升)、乾姜、甘草(各一兩)、大棗(十枚)。
右六味俰咀,以水八升煮藥取米熟,去滓,分三服,(仲景無乾姜)。
治年老蠃劣,冷氣惡心,食飲不化,心腹虛滿,拘急短氣,霍亂嘔逆,四肢厥冷,心煩氣悶流汗,扶老理中散方,麥門冬、乾姜(各六兩)、人叁、白術、甘草(各五兩)、附子、茯苓(各三兩)。
右七味治下篩,以白湯三合服方寸匕,常服將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
人叁湯,主毒冷霍亂吐利煩嘔,轉筋肉冷汗出,手足指腫,喘息垂死絕語音不出,百方不效剎不通者,服此湯,取差乃止,隨吐續(xù)更服勿止,并灸之方,人叁、附子、厚樸、茯苓、甘草、橘皮、當歸、葛根、乾姜、桂心(各一兩)。
右十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霍亂蠱毒,宿食不消積冷心腹煩滿鬼氣方,極咸鹽湯三升,熱飲一升,刺口令吐宿食使盡,不吐更服吐訖復飲,三吐乃住靜止,此法大勝諸治,俗人以為田舍淺近法鄙而不用,守死而已,凡有此病,即須先用之。
治霍亂方,? 均]一升)、香薷(一升)。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服,單用亦得。
霍亂洞不下止者方,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良。
又方。
香 一把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青木香亦佳。
霍亂吐下痛方,以桃葉冬用皮煎汁服一升立止。
霍亂引飲飲卍乾嘔方,生姜五兩俰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高良姜大佳。
治霍亂杜若丸久將遠行防備方,杜若、藿香、白術、橘皮、乾姜、木香、人叁、厚樸、瞿麥、桂心、 荷、女萎、回香、吳茱萸、雞舌香。
右十五味等分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二丸。
治霍亂使百年不發(fā)丸方,虎掌、薇銜(各二兩)、枳實、附子、人叁、檳榔、乾姜(各三兩)、厚樸(六兩)、皂莢(三寸)、白術(五兩)。
右十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下二十丸,日三,武德中有竹德行尼名凈明患此已久,或一月一發(fā),或一月再發(fā),發(fā)即至死,時在朝大醫(yī)蔣許甘巢之徒亦不能識,余以霍亂治之,處此方得愈,故疏而記之。
凡先服石人,因霍亂吐下,服諸熱藥吐下得止,因即變虛,心煩手足熱口乾燥欲得水嘔逆遂悶剎急數(shù)者及時行熱病後毒未盡,因霍亂吐下仍發(fā)熱心単欲裂者,以此解之方, 、人叁、厚樸、知 、栝樓根、茯苓、犀角、藍子、枳實、桔梗、橘皮、葛根、黃芩、甘草(各一兩)。
右十四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
中熱霍亂暴利心煩剎數(shù)欲得冷水者方,新汲井水,頓服一升立愈,先患胃口冷者勿服之。
治霍亂醫(yī)所不治方,童女月經(jīng)衣合血燒末,酒服方寸匕,秘之,百方不差者用之。
治霍亂轉筋方,蓼一把去兩頭,以水二升煮取一升,頓服之,一方作梨葉。
又方。
燒故木梳灰末之,酒服一枚,小者永差。
又方。
車轂中脂涂足心下,差。
治霍亂轉筋入腹不可奈何者方,極咸作鹽湯,於槽中暖漬之。
又方。
以酢煮青布 之,冷復易之。
治轉筋不止者方,若男子,以手挽其陰牽之,女子,挽其乳近左。
右邊。
論曰,凡霍亂,灸之或時雖未立差,終無死憂,不可逆灸,或但先腹痛,或先下後吐,當隨病狀灸之。
若先心痛及先吐者,灸巨闕七壯,在心下一寸,不效更灸如前數(shù)。
若先腹痛者,灸太倉二七壯,穴在心厭下四寸臍上一夫,不止更灸如前數(shù)。
若先下利者,灸谷門二七壯,在臍傍二寸,男左女。
右,一名大腸募,不差更灸如前數(shù)。
若吐下不禁,兩手陰陽剎俱疾數(shù)者,灸心蔽骨下三寸,又灸臍下三寸,各六七十壯。
若下不止者,灸大都七壯,在足大指本節(jié)後內側白肉際。
若泄利所傷煩欲死者,灸慈宮二十七壯在橫骨兩邊各二寸半,橫骨在臍下橫門骨是。
若乾嘔者,灸間使各七壯,在手腕後三寸兩筋間,不差更灸如前數(shù)。
若嘔? A灸心主各七壯,在掌腕上約中,吐不止更灸如前數(shù)。
若手足逆冷,灸三陰交各七壯,在足內踝直上三寸廉骨際,未差更灸如前數(shù)。
轉筋在兩臂及胸中者,灸手掌白肉際七壯,又灸 中中府巨闕胃管尺澤,并治筋拘頭足皆愈。(走哺轉筋,灸踵踝白肉際各三七壯,又灸小腹下橫骨中央,隨年壯。
)。
轉筋四厥,灸兩乳根,黑白際各一壯。
轉筋,灸 泉六七壯,在足心下當拇指大筋上,又灸足大指下約中一壯。
轉筋不止,灸足踵聚筋上白肉際七壯,立愈。
轉筋入腹痛欲死,四人持手足,灸臍上一寸十四壯,自不動,勿復持之,又灸股 大筋去陰一寸。
霍亂轉筋,令病人合面正臥,申兩手著身,以繩橫量兩肘尖頭,依繩下俠脊骨兩邊相去各一寸半,灸一百壯無不差,(肘後云此華佗法)。霍亂已死有暖氣者,灸承筋,取繩量圍足從指至跟,匝捻取等折一半以度,令一頭至跟踏地處,引 上至度頭即是穴,灸七壯,起死人,又以鹽內臍中,灸二七壯。
雜補第七(論一首方三十首)。
論曰,彭祖云,使人丁壯不老,房室不勞損氣力,顏色不衰者,莫過麋角,其法刮之為末十兩,用生附子一枚合之,酒服方寸匕,日三,大良,亦可熬令微黃,單服之,亦令人不老,然遲緩不及附子者,又以雀卵和為丸,弭佳。
服之二十日大有效。
琥珀散,主虛勞百病,除陰痿精清力不足,大小便不利如淋狀,腦門受寒氣結在關元,強行陰陽精少馀瀝,腰脊痛四肢重,咽乾口燥食 常味,乏氣力遠視俁俁驚悸不安,五藏虛勞上氣滿悶方,琥珀(研一升)、松子、柏子、?
子(各三升)、蕪菁子、胡麻子、車前子、蛇床子、菟絲子、枸杞子、 俒子子、麥門冬(各一升)、橘皮、松脂、牡蠣、肉蓯蓉(各四兩)、桂心、石韋、石斛、滑石、茯芩、芎 、人叁、杜蘅、續(xù)斷、遠志、當歸、牛膝、牡丹(各三兩)、通草(十四分)。
右三十味各治下篩,合搗二千杵,盛以韋囊,先食,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用牛羊乳汁煎令熟,長服,令人志性強輕體益氣消谷,能食耐寒暑,百病除愈,可御十女不勞損,令精實如膏,服從七十日可得行房,久服老而更少,發(fā)白更黑,齒落重生。
蓯蓉散,主輕身益氣強骨,補髓不足,能使陰氣強盛方,肉蓯蓉(一斤)、生地黃(三十斤取汁)、慎火草(二升切)、楮子(二升)、乾漆(二升)、甘草(一斤)、遠志、五味子(各一斤)。
右八味以地黃汁浸一宿出暴乾復漬,令汁盡為散,酒服方寸匕,空腹服,日三,三十日力倍常,可御十女。
禿雞散方,蛇床子、菟絲子、遠志、防風、巴戟、五味子、杜仲、蓯蓉(各二兩)。
右八味治下篩,酒下方寸匕,日二,常服勿絕,無室勿服。
治五勞七傷陰痿不起衰損天雄散方,天雄、五味子、遠志(各一兩)、蓯蓉(十分)、蛇床子、菟絲子(各六兩)。
右六味治下篩,以酒下方寸匕,日三,常服勿止。
治陰下濕癢生瘡失精陰痿方,牡蒙、菟絲子、柏子人、蛇床子、蓯蓉(各二兩)。
右五味治下篩,以酒下方寸匕,日三,以知為度。
治陰痿精薄而冷方,蓯蓉、鍾乳、蛇床子、遠志、續(xù)斷、署預、鹿茸(各三兩)。
七味治下篩,酒下方寸匕,日二服,欲多房室倍蛇床,欲堅倍遠志,欲大倍鹿茸,欲多精倍鍾乳。
治五勞七傷庶事衰惡方,署預、巴戟天、天雄、蛇床子(各二分)、雄蠶蛾(十枚)、石斛、五味子、蓯蓉(各三分)、菟絲子、牛膝、遠志(各二分)。
右十一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
石硫黃散,極益房補虛損方,石硫黃、白石英、鹿茸、遠志、天雄、僵蠶、女萎、蛇床子、五味子、白馬莖、菟絲(子各等分)。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無房禁服。
又方。
蘿摩(六兩)、五味子、酸棗人、柏子人、枸杞根皮、乾地黃(各三兩)。
右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車前子莖葉根,治下篩,服方寸匕,強陰益精。
常餌補方,蓯蓉、石斛、乾姜(各八兩)、遠志、菟絲子、續(xù)斷(各五兩)、枸杞子(一斤)、天雄(三兩)、乾地黃(十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不忌,服藥十日,候莖頭紫色乃可行房。
治男子陰氣衰腰背痛,苦寒莖消少精,小便馀瀝出失精囊下濕癢,虛乏令人充實肌膚肥悅方,巴戟天、菟絲子、杜仲、桑螵 、石斛。
右五味等分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一,常服佳。
又方。
署預、丹叁、山茱萸、巴戟、人叁(各五分)、蛇床子、五味子(各四分)、天雄、細辛(各三分)、桂心(二分)、乾地黃(七分)。
右十一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服。
又方。
五味子、蛇床子(各二兩)、續(xù)斷、牛膝(各三兩)、蓯蓉、車前子(各四兩)。
右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
治男子蠃瘦短氣五藏痿損腰痛不能房室,益氣補虛杜仲散方,杜仲、蛇床子、五味子、乾地黃(各六分)、木防巳(五分)、菟絲子(十分)、蓯蓉(八分)、巴戟天(七分)、遠地(八分)。
右九味治下篩,食前酒服方寸匕,日三,長服不絕佳。
治陽氣不足,陰囊濕癢尿有馀瀝漏泄虛損云為不起,蓯蓉補虛益陽方,蓯蓉、續(xù)斷(各八分)、蛇床子(九分)、天雄、五味子、署預(各七分)、遠志(六分)、乾地黃、巴戟天(各五分)。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凡病,皆由醉飽之後并疲極而合陰陽,致成此病也。
白馬莖丸,主空房獨怒見敵不興,口乾汗出失精,囊下濕癢,尿有馀瀝,卵偏大引疼,膝冷脛酸,目中俁俁少腹急腰脊強,男子百病方,白馬莖、赤石脂、石韋、天雄、遠志、山茱萸、昌蒲、蛇床子、署預、杜仲、肉蓯蓉、柏子人、石斛、續(xù)斷、牛膝、栝樓根、細辛、防風(各八分)。
右十八味末之,白蜜丸如梧子大,酒服四丸,日再服,七日知,一月日百病愈,加至二十丸。
治陰痿方,雄雞肝(一具)、鯉魚膽(四枚)。
右二味陰乾百日末之,雀卵和吞小豆大一丸。
又方。
菟絲子(一升)、雄雞肝(二具陰乾百日)。
右二味末之,雀卵和丸服如小豆一丸,日三。
又方。
乾漆、白術、甘草、菟絲子、巴戟天、五味子、蓯蓉、牛膝、桂心、(各三兩)、石南、石龍芮(各一兩)、乾地黃(四兩)。
右十二味末之,蜜和丸如梧桐子,酒服二十丸,日三。
治陽不起方,原蠶蛾未連者一升,陰乾去頭足毛羽末之,白蜜丸如梧子,夜臥服一丸,可行十室,昌蒲酒止之。
又方。
蛇床子、菟絲子、杜仲(各五分)、五味子(四分)、蓯蓉(八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酒服十四丸,日二夜一。
又方。
磁石五斤研,清酒三斗漬二七日,一服三合,日夜一。
又方。
常服天門冬亦佳。
又方。
五味子一斤新好者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稍加至三匕,無所慎,忌食豬魚大蒜大醋服一斤盡,即得力,百日已上可御十女,服藥常令相續(xù)不絕,四時勿廢,功能自知。
又方。
菟絲子、五味子、蛇床子(各等分)。
右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飲服三丸,日三。
壯陽道方,蛇床子(末三兩)、菟絲(汁二合)。
右二味相和涂,日五遍。
冷暖適性方,蓯蓉、遠志(各三分)、附子(一分)、蛇床子(三分)。
右四味末之,以唾和丸如梧子,安莖頭內玉泉中。
一行當百思想不忘方,蛇床子(三分)、天雄、遠志(各二分)、桂心(一分)、無食子(一枚)。
右五味末之,唾丸如梧子,涂莖頭內玉泉中,稍時遍體熱。
陰痿不起方,蜂房灰夜臥傅陰上即熱起,無婦不得傅之。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二十一(消渴淋閉尿血水腫)。
消渴第一(論六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論曰,凡積久飲酒,未有不成消渴,然則大寒凝海而酒不凍,明其酒性酷熱,物無以加,脯灸鹽咸,此味酒客耽嗜,不離其口,三觴之後,制不由己,飲 無度,咀嚼 醬,不擇酸咸,積年長夜,酣興不解遂使三 猛熱五藏干燥,木石猶且焦枯,在人何能不渴,治之愈否,屬在病者,若能如方節(jié)慎,旬月而瘳,不自愛惜死不旋踵,方書醫(yī)藥 多有效,其如不慎者何,其所慎者有三,一飲酒,二房室,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雖不服藥而自可無他,不知此者,縱有金丹亦不可救,深思慎之,又曰,消渴之人,愈與未愈,常須思慮,有大癰,何者,消渴之人,必於大骨節(jié)間發(fā)癰疽。而卒,所以戒之在大癰也,當預備癰藥以防之,有人病渴利,始發(fā)於春,經(jīng)一夏,服栝樓豉汁,得其力,渴漸差,然小便猶數(shù)甚,夜二十馀行,常至三四升,極差不減二升也,轉久便止,漸食肥膩,日就蠃瘦,喉咽唇口焦燥,吸吸少氣,不得多語,心煩熱兩腳酸食及兼倍於常故不為氣力者,然此病皆由虛熱所為耳,治法,栝樓汁可長將服以除熱,牛乳杏酪善於補,此法最有益。
治消渴除腸胃熱實方,麥門冬、茯苓、黃連、石膏、萎蕤(各八分)、人叁、龍膽、黃芩(各六分)、升麻(四分)、枳實(五分)、枸杞子(外臺用地骨皮)、栝樓根、生姜(屑各十分)。
右十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以茆根粟米汁服十丸,日二,若渴則與此飲至足大麻亦得,飲方如左,茆根(切一升)、粟米(三合)。
右二味以水六升煮取米熟,用下前藥。
又方。
栝樓根、生姜(各五兩)、生麥門冬(用汁)、蘆根(切各二升)、茆根(切三升)。
右五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三服。
治胃腑實熱引飲???,泄熱止渴茯神湯方,茯神(二兩外臺作茯苓)、栝根、生麥門冬(各五兩)、生地黃(六兩)、萎蕤(四兩)、小麥(二升)、淡竹葉(切二升)、大棗(二十枚)、知 (四兩)。
右九味俰咀,以水三斗煮小麥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藥,煮取四升,分四服,服不問早晚,但渴即進,非但正法胃渴,通治渴患熱即主之。
豬肚丸治消渴方,豬肚(一枚治如食法)、黃連、梁米(各五兩)、栝樓根、茯神(各四兩)、知 (三兩)、麥門冬(二兩)。
右七味為末,內豬肚中縫塞,安甑中蒸之極爛,接熱及藥木臼中搗可丸,若強與蜜和之,丸如梧子,飲服三十丸,日二,加至五十丸,隨渴即服之。
又方。
栝樓根、麥門冬、 丹(各八分)、茯神(一作茯苓)、甘草(各六分)。
右五味治下篩,以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外臺無茯神)。
又方。
黃 、茯神、栝樓根、甘草、麥門冬(各三兩)、乾地黃(五兩)。
右六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三服,日進一劑,服十劑佳。
治消渴浮萍丸方,乾浮萍、栝樓根(等分)。
右二味末之,以人乳汁和丸如梧子,空腹飲服二十丸,日三,三年病者三日愈,治虛熱大佳。
治消渴日飲一石水者方,栝樓根(三兩)、 丹(二兩)、葛根(三兩)、附子(一兩)。
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飲服十丸,日三,渴則服之,春夏減附子。
治渴黃蓮丸方,黃連(一斤)、生地黃(一斤張文仲云十斤)。
右二味絞地黃取汁,浸黃連出暴之,燥復內之,令汁盡乾之,搗末蜜丸如梧子,服二十丸,日三,食前後無在,亦可為散,以酒服方寸匕。
栝樓粉治大渴秘方,深掘大栝樓根,厚削皮至白處止,以寸切之,水浸一日一夜,易水經(jīng)五日,取出爛搗碎研之,以絹袋濾之,如出粉法乾之,水服方寸匕,日三四,亦可作粉粥乳酪中食之,不限多少,取差止。
治渴方,栝樓粉和雞子暴乾,更杵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丸服,亦得。
又方。
水和栝樓散,服方寸匕,亦可蜜丸,服三十丸,如梧子大。
又方。
取柒家井索近桶口結,燒作灰,井花水服之,不過三服必差。
又方。
取豉漬汁,任性多少飲之。
又方。
濃煮竹根取汁飲之,以差止。
又方。
以青粱米煮取汁飲之,以差止。
論曰,尋夫內消之為病,當由熱中所作也,小便多於所飲令人虛極短氣,夫內消者,食物消作小便也,而又不渴,正觀十年梓州刺史李文博先服白石英久,忽然房道強盛,經(jīng)月馀,漸患渴,經(jīng)數(shù)日,小便大利,日夜百行以來,百方治之,漸以增劇,四體蠃 ,不能起止,精神恍惚,口舌焦乾而卒,此病雖稀甚可畏也,利時剎沉細微弱,服枸杞湯即效,但不能長愈服 丹散亦即減,其間將服除熱宣補丸。
枸杞湯方,枸杞枝葉(一斤)、栝樓根、石膏、黃連、甘草(各三兩)。
右五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五服,日三夜二,劇者多合,渴即飲之。
丹散主消渴止小便數(shù)兼消中方, 丹、胡粉(各二分)、栝樓根、甘草(各十分)、澤瀉、石膏、赤石脂、白石脂(各五分肘後作貝母)。
右八味治下篩,水服方寸匕,日三,壯人一匕半,一年病者一日愈,二年病者二日愈,渴甚者夜二服,腹痛者減之,丸服亦佳,一服十丸,傷多令人腹痛,(張文仲云腹中痛者宜漿水汁下之備急方云不宜酒下用麥汁下之古今錄驗方云服此藥
了經(jīng)三兩日宜爛煮羊肝肚空腹服之或作羹亦得宜傷淡食之候小便得咸更即宜服蓯蓉丸
兼煮散將息蓯蓉丸及煮散方出外臺第十一卷中)。
茯神丸方,茯神、黃 、栝樓根、麥門冬、人叁、甘草、黃連、知 (各三兩)、乾地黃、石膏(各六兩)、菟絲子(三合)、蓯蓉(四兩)。
右十二味末之,以牛膽三合和蜜丸如梧子,以茆根湯服三十丸,日二服,漸加至五十丸,(集驗名宣備丸治腎消渴小便數(shù)者)。口含酸棗丸治口乾燥內消方,酸棗(一升五合)、酢安石榴子(五合乾子)、葛根、覆盆子(各三兩)、烏梅(五十枚)、麥門冬(四兩)、茯苓、栝樓根(各三兩半)、桂心(一兩六銖)、石蜜(四兩半)。
右十味末之,蜜丸含如酸棗許,不限晝夜,以口中津液為度,盡復更合無忌。
消中日夜尿七八升方,鹿角炙令焦末,以酒服五分匕,日二,漸加至方寸匕。
又方。
漚麻汁服一升佳。
又方。
葵根如五升盆大兩束,(外臺云五大斤)。
以水五斗煮取三斗,宿不食,平旦一服三升。
論曰,強中之病者,莖長興盛,不交精液自出也,消渴之後,即作癰疽,皆由石熱,凡如此等宜服豬腎 湯,制腎中石熱也,又宜服白鴨通湯,(方見下解石毒篇)。豬腎 湯方,豬腎(一具)、大豆(一升)、 、石膏(各三兩)、人叁、茯神(一作茯苓)、磁石(綿裹)、知 、葛根、黃芩、栝樓根、甘草(各二兩)。
右十二味俰咀,以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大豆取一斗,去滓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渴乃飲之,下 熱者,夜卍合一劑,病勢漸歇即止。
增損腎瀝湯,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方,羊腎(一具)、遠志、人叁、澤瀉、乾地黃、桂心、當歸、茯苓、龍骨、黃芩、甘草、芎 (各三兩)、生姜(六兩)、五味子(五合)、大棗(二十枚)、麥門冬(一升)。
右十六味俰咀,以水一斗五升煮羊腎取一斗二升,下藥取三升,分三服。
治下 虛熱,注脾胃從脾注肺好渴利方,小麥、地骨白皮(各一升)、竹葉(切三升)、麥門冬、茯苓(各四兩)、甘草(三兩)、生姜、栝樓根(各五兩)、大棗(三十枚)。
右九味俰咀,先以水三斗煮小麥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去上 取七升,煮藥取三升,分三服。
治渴利虛熱引飲不止消熱止渴方,竹葉(切二升)、地骨皮、生地黃(切各一升)、石膏(八兩)、茯神(一作茯苓)、萎蕤、知 、生姜(各四兩)、生麥門冬(一升半)、栝樓根(八兩)。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下大棗三十枚,并藥煮取四升,分四服。
治面黃手足黃,咽中乾燥短氣剎如連珠,除熱止渴利補養(yǎng)地黃丸方,生地黃汁、生栝樓根、(汁各二升)、牛羊脂(三升)、白蜜(四升)、黃連(一斤末之)。
右五味合煎令可丸,飲服如梧子大五丸,日二,加至二十丸,若苦冷而渴,渴差,即別服溫藥也。
治渴小便數(shù)方,貝母(六分一作知 )、栝樓根、茯苓(各四分)、 丹((一分)、雞? l中黃皮(十四枚)。
右五味治下篩,飲服方寸匕,日三,差後常服甚佳,去 丹,以蜜丸之,長服勿絕,以麥飲服。
治渴利方,生栝樓根三十斤切,以水一石煮取一斗半,去滓以牛脂五合煎取水盡以溫酒先食服如雞子大,日三服。
治渴小便利復非淋方,榆白皮二斤切,以水一斗煮取五升,一服三合,日三。
又方。
小豆藿一把,搗取汁頓服三升。
又方。
薔薇根,水煎服之佳,(肘後治睡中遺尿。
)。
又方。
三年重鵲巢末,以飲服之,(肘後治睡中遺尿)。
又方。
桃膠如彈丸含之咽津。
又方。
蠟如雞子大,以酢一升煮之二沸,適寒溫頓服之。
論曰,凡人生放恣者眾,盛壯之時,不自慎惜,快情縱欲,極意房中,稍至年長,腎氣虛竭,百病滋生,又年少懼不能房,多服石散,真氣既盡,石氣孤立,唯有虛耗,唇口乾焦,精液自泄,或小便赤黃,大便乾實,或渴而且利,日夜一石,或渴而不利,或不渴而利,所食之物,皆作小便,此皆由房室不節(jié)之所致也,凡平人夏月喜渴者,由心王也,心王便汗,汗則腎中虛燥,故渴而小便少也,冬月不汗,故小便多而數(shù)也,此為平人之證也,名為消渴,但小便利而不飲水者腎實也,經(jīng)云腎實則消,消者不渴而利是也,所以服石之人於小便利者,石性歸腎,腎得石則實,實則能消。水漿,故利,利多則不得潤養(yǎng)五藏,藏衰則生諸病,張仲景云,熱結中焦則為堅,熱結下焦則為溺血,亦令人淋閉不通,明知不必悉患小便利,信矣,內有熱者則喜渴,除熱則止,渴兼虛者,須除熱補虛,則差矣。
治不渴而小便大利遂至於死者方,牡蠣五兩,以患人尿三升煎取二升,再服,神驗。
治小便不禁多日便一二斗或如血色方,麥門冬、乾地黃(各八兩)、乾姜(四一兩)、蒺藜子、續(xù)斷、桂心(各二兩)、甘草(一兩)。
右七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古今錄驗云治消腎腳瘦細數(shù)小便。
九房散主小便多或不禁方,菟絲子黃連蒲黃各三兩消石一兩肉蓯蓉二兩。
右五味治下篩,并雞? l中黃皮三兩,同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如人行十里,更服之。千金翼有五味子三兩服腹空進之。
又方。
鹿茸二寸躑躅韭子各一升桂心一尺附子大者三枚澤瀉三兩。
黃 湯治消中虛勞少氣小便數(shù)方,黃 芍藥生姜桂心當歸甘草各二兩麥門冬乾地黃黃苓各一兩大棗三十枚。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棘刺丸,治男子百病小便周多失精方,棘。刺石龍芮巴戟天各二兩麥門冬厚樸菟絲子 外臺作草癰柏子人萎蕤小草細辛杜仲牛
石斛桂心防葵乾地黃各一兩烏頭三兩。
右十九味末之,蜜和更搗五六千杵,以飲服如梧子十丸,日三,加至三十丸,以知為度。
治尿數(shù)而多方,羊肺一具作羹,內少羊肉和豉,如食法任性食,不過三具。
治消渴陰剎絕胃反而吐食方,茯苓八兩澤瀉四兩白術生姜桂心各三兩甘草一兩。
右六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小麥三升取三升,去麥下藥,者取二升半,服八合,日再服。
又方。
取屋上瓦三十年者碎如雀腦三升東流水二石煮取二斗內藥如左生白術乾地黃生姜。
橘皮人叁甘草黃 遠志各三兩桂心當歸芍藥各二兩大棗三十枚。
右十二味俰咀,內瓦汁中煮取三升,分四服,單飲瓦汁亦佳。
治熱病後虛熱渴四肢煩疼方,葛根一斤人叁甘草各一兩竹葉一把。
右四味俰咀,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渴即飲之,日三夜二。
治虛勞渴無不效骨填煎方,茯苓菟絲子山茱萸當歸牛膝附子五味子巴戟天麥門冬石膏各二兩。石韋人叁桂心蓯蓉各四兩外臺作遠志大豆卷一升天門冬五兩。
右十六味末,次取生地黃栝樓根各十斤,搗絞取汁微火上煎之減半,便作數(shù)分,內藥并下白蜜二斤牛髓半斤,微火煎之,令如糜,食如雞子黃大,日三服,亦可飲服之。
治虛熱四肢蠃乏渴熱不止,消渴補虛茯神煮散方,茯神、蓯蓉、萎蕤(各四兩)、生石斛、黃連(各八兩)、栝樓根、丹叁(各五兩)、甘草、五味子、知 、人叁、當歸(各三兩)、麥蘗(三升)、外臺(作小)、麥。
右十三味治下篩,以三方寸匕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絹袋盛煮之,日二服,一煮為一服。
治虛勞口中苦渴,骨節(jié)煩熱或寒枸杞湯方,枸杞根白皮切五升麥門冬三升小麥二升。
右三味以水二斗煮麥熟,藥成去滓,每服一升,日再。
巴邵太守奏三黃丸,治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者方,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三兩黃連四兩,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
右三味隨時和搗,以蜜為丸如大豆,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加至七丸,取下而已,服一月病愈,久服走逐奔馬常試有驗,(一本云夏三月不服)。治熱渴頭痛壯熱,及婦人血氣上沖悶不堪方,茅根切二升三搗取汁令盡,渴即飲之。
治嶺南山瘴風熱毒氣入腎中變寒熱,腳弱虛滿而渴方,黃連(不限多少)、生栝樓根汁、生地黃(汁)、羊。乳(汁)。
右四味,以三汁和黃連末為丸,空腹飲服三十丸如梧子大,漸加至四十丸,日三,重病五日差,小病三日差,無羊乳,牛乳人乳亦得,若藥苦難服,即煮小麥粥飲服之亦得,主虛熱大佳,(張文仲名黃連丸一名羊乳丸)。阿膠湯,治虛熱,小便利而多服石散人虛熱,當風取冷患腳氣,喜發(fā)動兼渴消,腎剎細弱服此湯立減方,阿膠(二梃)、乾姜(二兩)、麻子(一升)、遠志(四兩)、附子(一枚)。
右五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膠令烊,分三服,說云,小便利多白日夜數(shù)十行至一石,五日頻服良。
論曰,凡消渴病經(jīng)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則於瘡上漏膿水不歇,遂致癰疽蠃瘦而死,亦忌有所誤傷,但作針許大瘡,所飲之水皆於瘡中變成膿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佳。
消渴咽喉乾,灸胃管下輸三穴各百壯,穴在背第八椎下橫三寸間寸,灸之。
消渴口乾不可忍者,灸小腸輸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消渴 逆,灸手厥陰,隨年壯。
消渴咽喉乾,灸単堂五十壯,又灸足太陽五十壯。
消渴口乾煩悶,灸足厥陰百壯,又灸陽池五十壯。
消渴小便數(shù),灸兩手小指頭,及足兩小指頭,并灸項椎佳,又灸當脊梁中央解間一處,與腰目上灸兩處,凡三處,又灸背上脾輸下四寸,當俠脊梁灸之兩處,凡諸灸,皆當隨年壯,又灸腎輸二處,又灸腰目在腎輸下三寸,亦俠脊骨兩傍各一寸半左。
右,以指按取關元一處,又兩傍各二寸二處,陰市二處在膝上當伏兔上行三寸臨膝取之,或三二列灸相去一寸名曰腎系者。(黃帝經(jīng)云伏免下一寸)。
曲泉陰谷陵泉復留此諸穴斷小行最佳不損陽氣,亦云止遺溺也,太溪中封然谷太白大都趺陽行間大敦隱白涌泉,凡此諸穴各一百壯,腹背兩腳凡四十七處,其腎輸腰自關元水道,此可灸三十壯,五日一報之,各得一百五十壯,佳涌泉一處可灸十壯,大敦隱白行閑此處可灸三壯,馀者悉七壯,皆五日一報之,滿三灸可止也,若發(fā)如此灸諸陰而不愈,宜灸諸陽,諸陽在腳表并灸肺輸募按流注孔穴,壯數(shù)如灸陰家法。
小便數(shù)而少且難用力卍失精者,令其人舒兩手合掌并兩大指令齊急逼之,令兩爪甲相近,以一炷灸兩爪甲本肉際,肉際方後自然有角令炷當角中,小侵入爪上,此兩指共用一炷也,亦灸腳大指,與手同法,各三炷而已,經(jīng)三日又灸之。
淋閉第二(論一首證二條方五十三首灸法十五首。
論曰,熱中結 則為堅,熱結下 則為溺血,令人淋閉不通,此多是虛損之人,服大散下 客熱所為,亦有自然下 熱者,但自少,可善候之。
凡氣淋之為病,溺難澀常有馀瀝,石淋之為病,莖中痛溺不得卒出,治之如氣淋也,膏淋之為病,尿似膏自出,治之如氣淋也,勞淋之為病,勞倦即發(fā)痛引氣沖下,治與氣淋同,熱淋之為病,熱即發(fā),甚則尿血,馀如氣淋方。
凡人候鼻頭色黃法,小便難也。
治下 結熱,小便赤黃不利數(shù)起出少,莖痛或血出,溫病後馀熱及霍亂當風取熱,過度飲酒房勞,及行步冒熱冷飲逐熱,熱結下 及散石熱動關格,小腹堅胞脹如斗,諸有此淋皆悉治之立驗地膚子湯方,地膚子(三兩)、知 、黃芩、豬苓、瞿麥、枳實(一作松實)、升麻、通草、葵子、海藻(各二兩)。
右十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大小便皆閉者,加大黃三兩,女人房勞腎中有熱小便難不利,小腹?jié)M痛剎沈細者,加豬腎一具,(崔氏云若加腎可用水一斗半先煮腎取一斗汁。然後內藥煎之小品方不用枳實。
治百種淋寒淋熱淋勞淋,小便澀胞中滿腹急備方,通草、石韋、王不留行、甘草(各二兩)?;?、瞿麥、白術、芍藥、冬葵子(各三兩)。
右九味俰咀,以水一斗煎取三升,分五服,(古今錄驗有當歸二兩治下篩以麥粥清服方寸匕日三)。又方。
栝樓根、滑石、石韋(各二兩)。
右三味治下篩,大麥飲服方寸匕,日三。
治諸種淋方,葵根(八兩)、大麻根(五兩)、甘草(一兩)、石首魚頭石(三兩)、通草(二兩)、茆根(三兩)、貝子(五合)。
右七味俰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五升,分五服,日三夜二,亦主石淋。
又方。
細白沙三升,熬令極熱,以酒三升淋取汁,服一合。
又方。
榆皮(一斤)、車前子、冬瓜子(各一升)、鯉魚齒、桃膠、通草、地剎(各二兩)、瞿麥(四兩)。
右八味俰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治淋痛方,滑石(四兩)、貝子(七枚燒碎)、茯苓、白術、通草、芍藥(各二兩)。
右六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二,十日差。
又方。
葵子(五合)、茯苓、白術、當歸(各二兩)。
右四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三服,日三。
又方。
豬脂,酒服三合,小兒服一合,臘月者。
治小便不利莖中疼痛小腹急痛方,通草、茯苓(各三兩)、葶藶(二兩)。
右三味治下篩,以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蒲黃、滑石(等分)。
右二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小便不通利膀胱脹水氣流腫方。
水上浮萍,暴乾末服方寸匕,日三服。
治小便不通方,滑石(三兩)、葵子、榆白皮(各一兩)。
右三味治下篩,煮麻子汁一升半取一升以散二方寸匕,和分二服,即通。
又方。
水四升洗甑帶取汁煮葵子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胡 屎豉各一合,和搗丸如梧子,服三丸,日三服。
又方。
發(fā)去垢燒末一升,葵子一升,以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石首魚石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石槽塞灰土,井華水服之,日三。
又方。
鯉魚齒燒灰末,酒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服車前子末方寸匕,日三,百日止。
治卒不得小便方,車前草(一把)、桑白皮(半兩。
右二味俰咀,以水三升煎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
吞雞子白,立差,(葛氏云吞黃)。
治婦人卒不得小便方,杏人二七枚熬末,服之立下。
又方。
紫菀末,井華水服三指撮,立通血出四五度服之。
治黃疸後小便淋瀝方,豬腎(一具切)、茯苓(一斤)、瞿麥(六兩)、車前根(切三升)、黃芩(三兩)、澤瀉、地膚子(各四兩)、椒目(二合綿裹)。
右八味俰咀,以水二斗煮車前取一斗六升,去滓下腎,煮取一斗三升,去腎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氣淋方,水三升煮舡底苔如鴨子大,取二升,頓服。
又方。
水三升煮豉一升,一沸去滓,內鹽一合,頓服,亦可單煮豉汁服。
又方。
水一斗,煮比輪錢三百丈,取三升溫服之。
又方。
搗葵子末湯服方寸匕。
又方。
空腹單茹蜀葵一滿口止。
又方。
熬鹽熱,熨少腹,冷復易,亦治小便血,(肘後方治小便不通)。
又方。
臍中著鹽,灸之三壯,(葛氏云治小便不通)。
氣淋,灸關元五十壯,又灸俠玉泉相法一寸半三十壯。
治石淋方,車前子二升,絹袋盛水九升,煮取三升,頓服之,石即出,先經(jīng)宿不得食,(備急。方云治熱淋)。
又方。
取浮石使?jié)M一手下篩,以水三升酢一升煮取二升,澄清服一升,不過三服,石出,亦治嗽,淳酒煮之。
又方。
桃膠,棗許大,夏以三合冷水,冬以三合湯,和一服,日三,當下石子如豆,卯石盡,止,亦治小便出血。
石淋臍下十六種病不得小便,灸關元三十壯,又灸氣門三十壯。
石淋小便不得,灸水泉三十壯,足大敦是也。
治膏淋方,搗 草汁二升酢二合,和,空腹頓服之,當尿小豆汁也,又濃煮汁飲,亦治淋瀝,(蘇澄用療尿血)。治五勞七傷八風十二痹結以為淋,勞結為血淋熱結為肉淋,小便不通莖中痛,及小腹痛不可忍者方,滑石、王不留行、冬葵子、桂心、通草、車前子(各二分)、甘遂(一分)、石韋(四分)。
右八味治下篩,服方寸匕,以麻子飲五合,和服,日三,尿沙石出也,一方加榆白皮三分。
勞淋,灸足太陰百壯,在內踝上三寸三報之。
治熱淋方,葵根(一升冬用子夏用苗切)、大棗(二七枚)。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二服,熱加黃芩一兩,出難加滑石二兩,末血者加茜根三兩,痛加芍藥二兩,加藥亦加之。
又方。
白茆根切四斤,以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服一升,日三夜二。
又方。
常煮冬葵根作飲服之。
治血淋小便磣痛方,雞蘇(二兩)、滑石(五兩)、生地黃(半斤)、小薊根(一兩)、竹葉(一把)、通草(五兩)。
右六味俰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不利。
治血淋石韋散方,石韋、當歸、蒲黃、芍藥(各等分)。
右四味治下篩,酒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以水五升煮生大麻根十枚,取二升,頓服之,亦治小便出血。
又方。
以水四升煮大豆葉一把取二升,頓服之。
又方。
以水三升煮葵子一升取汁,日三服,亦治虛勞尿血。
血淋灸丹田,隨年壯,又灸伏留五十壯,一云隨年壯。
五淋不得小便,灸懸泉十四壯,穴在內踝前一寸斜行小剎上,是中封之別名。
五淋,灸大敦三十壯。
卒淋,灸外踝尖七壯。
淋病不得小便陰上痛,灸足太沖五十壯。
淋病九部諸疾,灸足太陽五十壯。
腹中滿小便數(shù)數(shù)起,灸玉泉下一寸名尿胞,一名屈骨端,灸二七壯,小兒以意減之。
治遺尿小便澀方,牡蠣、鹿茸(各四兩)、桑耳(三兩)、阿膠(二兩)。
右四味俰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二服,日二,(古今錄驗云無桑耳)。
又方。
防巳、葵子、防風(各一兩)。
右三味俰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散服亦佳。
遺溺,灸遺道俠玉泉五寸,隨年壯,又灸陽陵泉,隨年壯,又灸足陽明,隨年壯。
遺溺失禁出不自知,灸陰陵泉,隨年壯。
治小便失禁方,以水三升煮雞腸取一升,分三服。
小便失禁,灸大敦七壯,又灸行間七壯。
治失禁不覺尿方,豆醬汁和僤突墨如豆大,內尿孔中,(范汪方治胞轉亦治小兒)。
治尿床方,取羊肚系盛水令滿,線縛兩頭熟煮,即開取中水頓服之,立差。
又方。
取雞? l一具并腸燒末,酒服,男雌女雄。
又方。
取羊胞盛水滿中,炭火燒之盡肉,空腹食之,不過四五頓,差。
又方。
以新炊熱飯一盞,寫尿床處拌之,收與食之,勿令知,良。
尿床,垂兩手兩脾上盡指頭上有陷處,灸七壯。
又灸臍下橫文七壯。
尿血第三(方十三首)。
治房損中尿血方,牡蠣、車前子、桂心、黃芩(等分)。
右四味治下篩,以飲服方寸匕,稍加至二匕,日三服。
治小便血方,生地黃(八兩)、棉葉(一把)、黃芩、阿膠(各二兩)。
右四味俰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膠,分三服,一方加甘草二兩。
又方。
蒲黃、白芷、荊實、菟絲子、乾地黃、芎 、葵子、當歸、茯苓、酸棗(各等分小品作敷醬)。
右十味末之,蜜丸服如梧子,飲送五丸,日三,稍加至十丸。
治溺血方,戎鹽(六分)、甘草、蒲黃、鹿角膠、芍藥(各二兩)、礬石(三兩)、大棗(十枚)。
右七味俰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胡麻三升搗細末,以東流水二升漬一宿,平旦絞去滓,煮兩沸,,頓服之。
治小便去血方,龍骨細末之,溫水服方寸匕,日五六服,(張文仲云酒服)。
又方。
搗荊葉取汁,酒服二合。
又方。
酒三升,煮蜀當歸四兩取一升,頓服之。
治小便出血方,煮車前根葉子,多飲之為佳。
又方。
刮滑石末,水和,傅繞少腹及繞陰際佳,(葛氏云治小便不通)。
又方。
豉二升酒四升,煮取一升,頓服。
又方。
酒服亂發(fā)灰,(蘇澄用水服)。
又方。
酒服葵莖灰方寸匕,日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