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上海博物館_董其昌書畫藝術(shù)大展(下)

《仿古山水圖冊》(六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25.5厘米 橫17.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皆畫小景,四幅水墨,兩幅設(shè)色,均有對題?;虍嬰p松秀林,掩映山齋,煙嵐彌漫;或畫巨巖樹木,水閣架溪,流水淙淙;或畫危崖臨江,古寺樓閣,云山霧繞。全冊構(gòu)思新穎,筆墨嫻熟。多以披麻皴畫山石,用筆圓渾沉厚,用墨純凈溫潤,頗盡清幽之致。尤其第六開擬張僧繇沒骨山,為董氏所創(chuàng)沒骨設(shè)色山水,筆法高古簡逸,設(shè)色典雅清麗。本冊雖無年款,但從筆墨風(fēng)格判斷,應(yīng)是其盛年精構(gòu)。







《仿古山水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元年(1621)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26.3厘米 橫25.5厘米

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藏 

       此冊為董其昌1621年游杭州歸途中所作,分仿楊升、盧鴻、惠崇、米芾、李公麟、吳鎮(zhèn)等唐宋元名家。筆法熟稔,丘壑布局自成一家。設(shè)色妍麗雅致,精工之極又具士氣,有“絢爛之極,終歸平淡”之境。董自對題,綜述其所仿的名跡流傳或釋其畫理。經(jīng)王時敏及其子王掞鑒藏。董作此冊時,王時敏年方三十,可知王氏于此受益匪淺,其早作與董頗似,即便74歲晚作《杜甫詩意圖》冊之設(shè)色亦合董氏此冊之法。







《峰巒渾厚圖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絹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21.2厘米 橫159.5厘米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藏 

       此卷畫江南秋色,峰巒臨江,延綿迭嶂,松柏蒼翠,紅葉點點,曲渚茅屋,小橋與輕舟相呼應(yīng),云海與山嶺共磨蕩,一派秋高氣爽、景致宜人的意境。畫法仿黃公望淺絳山水,以披麻皴畫山石,赭墨淺絳著色,加之青綠、朱砂,墨氣秀潤,意境開闊。用筆蒼潤,功力深厚,當(dāng)屬作者中年得意之作。題識為董氏論畫名句,收錄入《畫禪室隨筆》。本卷經(jīng)程祖福、周懷民所藏。














《書畫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暦四十六、七年(1618/1619)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1.1厘米 橫13.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經(jīng)營匠心,樹木、山石各得其所,雖不著色,但滿目炫然,高華渾樸。用筆精到,皴染結(jié)合,墨色晶瑩,如銀類雪。紙為鏡面砑箋之佳楮,董氏于此尤為精心,可謂心手五合,為董氏典型佳構(gòu)。冊中所仿主要是元人筆意,唯有一頁題為“仿趙千里”,可見董氏對“北宗畫”的一些大家仍能加以學(xué)習(xí),并吸收融合為己所用?!拔煳纭薄凹何础睘?618/1619年,作者時年64/65歲。






《楷書陰符經(jīng)府君碑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四年(1624)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5.1厘米 橫143.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卷前半節(jié)書《陰符經(jīng)》。董氏觀賞顏真卿《多寶塔碑》有感,遂以其筆意臨米芾《陰符經(jīng)》,然米書少了結(jié)尾“八卦甲子”等二十余字,董氏字數(shù)則更少。后半臨徐浩《府君碑》,董氏定此碑出自李邕、徐浩自書,并將歐陽詢、歐陽通,及徐嶠之、徐浩喻為“唐之羲、獻”。徐浩與顏真卿為盛唐豐滿剛勁書風(fēng)的代表。1624年,董氏70歲,其楷從嫻熟漸返生拙,有人書俱老之趣。光潔的鏡面箋,滋潤生秀,纖毫畢現(xiàn)。


《秋山積翠圖扇頁》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金箋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8.6厘米 橫57.0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圖山色蕭索,明凈如妝,有“秋山搖落人肅肅”之感。畫法上用筆簡凈,勾皴明晰,設(shè)色艷麗高華,所謂:炫爛之極,乃歸平淡。為董氏重彩山水佳構(gòu)。董氏倡導(dǎo)“南北宗論”,于水墨畫著力尤著,其“南宗”畫家多屬此類,而“北宗”畫家則多善畫設(shè)色之作。董其昌設(shè)色則兼收趙伯駒、趙伯骕、趙孟頫、仇英等人之長,并托擬張僧繇、楊升沒骨畫法。創(chuàng)“以真率當(dāng)彼鉅麗”的設(shè)色山水,對后世影響極大。


《青卞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五年(1617)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24.5厘米 橫67.2厘米

收藏單位:克利夫蘭藝術(shù)博物館藏 

       此軸雖題為仿董源,但令人聯(lián)想到被董氏題為“天下第一王叔明畫”的王蒙《青卞隱居圖》軸。本圖師法王畫中聳立中正的主峰構(gòu)圖,并出以王氏典型的牛毛皴法,此法脫胎于董、巨的披麻皴。董其昌較多借鑒了董巨畫派的礬頭留白,而山頂平臺法,則出自黃公望,遠景則出以米氏云山法,靈動虛和,體現(xiàn)了其融匯古人的藝術(shù)追求,屬其精心之作。

《行書臨褚遂良枯樹賦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六年(1626)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2.1厘米 橫284.7厘米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藏 

       褚遂良為“初唐四家”之一,其《枯樹賦》為630年所書,原跡不存,僅有刻本傳世,《聽雨樓帖》所刻尤精。董其昌刻《戲鴻堂帖》亦收。此卷用灑金箋臨,書于1626年,董氏72歲。雖為臨書,但自家筆意時有流露,結(jié)體疏朗,氣脈貫暢。開始筆勢柔緩,溫雅自如,進而漸趨迅疾,連綿相屬。褚書勁挺腴潤、搖曳多姿,美如瑤臺嬋娟,對董氏書風(fēng)影響頗大。董氏于褚書《褚摹蘭亭》《文皇哀冊》等無不廣泛學(xué)習(xí)。



《贈珂雪山水圖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六年(1626)

質(zhì)地:絹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1.1厘米 橫723.2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1626年,董氏72歲。此圖以米氏云山為基調(diào),熔鑄董巨、黃公望諸家技法,畫云蒸霞蔚、山色空濛的江南景致。筆力沉厚,如錐畫沙,于松秀中透露老辣;墨色豐腴,似潤春雨,由飛白而突顯蘊藉。據(jù)董氏題“珂雪寫山水有惠崇、巨然法,以此圖贈之”,應(yīng)是看到僧珂雪常瑩之作有感,而在未盡書卷后畫此相贈。北宋畫僧惠崇小景山水得到董氏推崇,并多次臨仿。此軸縮宏闊江山為小景,故視董氏尋常畫風(fēng)有所差別。













《仿巨然山水圖卷》(與陳繼儒書畫合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8.7厘米 橫143.7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卷前段為仿巨然山水圖卷。據(jù)董氏自題,前一年秋天,其于惠山獲倪瓚題詩巨然小景一件,遂仿其意。用筆以董、巨披麻皴為主,兼有黃公望筆意,遠景結(jié)合米氏云山,而構(gòu)圖則兼倪瓚特點。筆墨沉著老辣,已頗有晚年特點,應(yīng)為其70歲后所作,題詩見倪瓚《清閟閣集》。后段為陳繼儒行書七律兩首,題為《錢侍御小輞川》,收入《明詩鈔》。陳氏所書與董畫無直接關(guān)系,應(yīng)是后人有感于二人友誼而集配。




《行書李供奉贈懷素草書歌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8.2厘米 橫136.1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為董氏于灑金箋紙上書李白贈懷素《草書歌行》。雖不像狂草那樣奔放跌宕,但是全卷筆意連貫,行氣舒暢,墨彩華潤。整體風(fēng)格于嫻熟精美中透露出生秀雋雅,又不失渾厚沉著。卷后王時敏題跋引用蘇軾論書,認為書法備于正楷,溢于行草,而此卷體現(xiàn)了董其昌堅實的楷書功力,故能沉著痛快兼得。從全卷書風(fēng)看,應(yīng)是董氏75歲后晚年精意之作。






《秋興八景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八年(1620)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53.8厘米 橫31.7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設(shè)色八景,其云峰石跡,迥出天機,筆思縱橫,參乎造化。筆墨與意境,可謂無不臻妙。唐王維曾言“宿世謬詞客,前身應(yīng)畫師?!倍鴮τ诙铣~之性情,用右丞之評,確為妥貼。題句錄有杜甫、陸游、白樸等人名篇。董氏曾言“詩不必畫合”,然視其筆墨性情所透露的高華雍容之意,與婉約典雅之詩詞意韻仍為一境。作此冊董氏時年66歲,參合唐宋元各大家,設(shè)色尤受趙孟頫影響,為其代表作。








《仿古山水冊》(十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元年、三年、四年(1621/1623/1624)

質(zhì)地:紙本 水墨 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56.2厘米 橫36.2厘米

收藏單位: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shù)博物館藏 

       此冊中七幀有紀(jì)年,分別是1621、1623、1624年,董氏時年分別為67、69、70歲。此數(shù)年間,董氏先賦閑于松江,再應(yīng)朝廷之召,又南下搜集史料,往來于北京、江南間。據(jù)題知,董氏觀摩多種宋元名家作品,或感懷名家詩詞,師法廣泛,系仿李成、燕文貴、趙孟頫、王蒙等人。有三開著色,雖非重青綠,但色彩絢爛,古雅華麗。上博藏《秋興八景圖》冊之尺寸、風(fēng)格與此相近,皆為盛年期成熟畫風(fēng)之代表。











《行書東坡詞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元年(1621)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14厘米 橫54.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為董其昌辛酉年(1621)六十七歲所書。吳湖帆署“萬歷辛酉,公五十七歲”當(dāng)屬誤題,彼時應(yīng)為明代天啟年間。董氏早年學(xué)顏真卿《多寶塔》,又改學(xué)初唐虞世南。后以唐書不如魏晉,遂仿王羲之《黃庭經(jīng)》及鐘繇《四表》,凡三年,自謂“已逼古人,不復(fù)以文徵仲、祝希哲置之眼角”。此軸行筆結(jié)體圓融渾脫,以“二王”行草為體,而筆勢放縱處多有米芾特點。此軸保存了萬歷間裝裱原狀,尤為難得。


《寶華山莊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八年至天啟五年(1620-1625)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29.4厘米 橫22.8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有數(shù)頁乃董其昌畫于1620年,后又于1625年補繪并題跋。跋中稱畫于寶華山莊歸途道中,并贈送給王時敏。王、董兩家系兒女親家,時敏次女嫁董幼子董祖京,于1639年完婚。由此冊題跋可知,天啟五年(1625)董其昌便已經(jīng)稱呼王時敏為“老親家”,則雙方已為幼年子女定親。此冊雖然名為仿古,實則多出己意。水墨潤澤華滋,設(shè)色光艷古雅,為董氏晚年杰作。




《行書燕然山銘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6.6厘米 橫261.1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為董氏晚年以米芾筆意所書《燕然山銘》,鈐“宗伯學(xué)士”印,故至少是1623年董氏70歲后作品。此卷綾本,較一般的學(xué)米之作更加沉厚,墨色清潤,肌理亦顯生澀穩(wěn)重。與原文相比,董書有多處改寫詞句,并有錯別字,這在董書中較為常見。董氏偏愛米書,于仿米最為得意。米芾寫過幾本《燕然山銘》,董亦多次臨寫。至于此卷系臨摹哪本米芾書《燕然山銘》,卷后有張運題跋考釋。


《行書寄陳眉公詩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七年(1619)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5.9厘米 橫112.7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分前后兩段,共抄七言律詩四首。所用紙張光潔堅實,應(yīng)為董氏經(jīng)常提及的鏡面箋。



《丁卯小景圖冊》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七年(1627)

質(zhì)地:金箋水墨   尺寸(內(nèi)):縱23.6厘米 橫14.7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共八開,皆有對題闡明畫意。乃董其昌臨仿荊、關(guān)、巨然、高克恭、黃公望、倪瓚等人筆意,或?qū)懗J煊萆椒魉づ_之景,實皆出于己意。筆墨明潔渾融,濃淡兩宜,鋒穎紛披,干如秋風(fēng)裂木,潤若春泉瑩石,一種高華典麗之氣盎然。1627年,董氏時年73歲。董氏經(jīng)過早中年廣泛地師法古人、潛心造化,此期繪畫正處于融會貫通的升華階段,著意于用筆墨形式表達對傳統(tǒng)與山水的自我理解。


《臨顏真卿裴將軍詩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三年(1630)

質(zhì)地:綾本   尺寸(內(nèi)):縱52.5厘米 橫643厘米

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藏 

       本卷董其昌臨顏真卿《裴將軍詩》,一改顏書原作楷、行、草各體混書而為行書高頭大卷,其大字行書以米法為多,如本展《行書天馬賦》卷、《行書岳陽樓記》卷等。而以顏體為法者,于其傳世作品中實屬罕見。通篇行氣疏朗,用筆沉著豪邁,氣勢撼人、梗直磊落,骨格盎然有力拔千鈞之勢。內(nèi)容與顏書原刻稍異。1630年,董氏時年76歲,系其晚年代表書作之一。




《書畫合璧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七年(1627) 萬歷四十七年(1619)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畫心:縱28.2厘米 橫119厘米 書心:縱29.3厘米 橫108.8厘米

收藏單位:遼寧省博物館藏 

       前段為董其昌畫米氏云山。據(jù)題知董氏認為董源好畫煙景,煙云變沒處便與米氏云山相似,董又從米芾《瀟湘白云圖》悟墨禪三昧,此段所畫正似瀟湘景致。遠處山嵐縹緲,蒼蒼莽莽。近處崗巒林木,明麗灑落。沙洲汀渚,草木尨茸。江邊一泓清溪入江,湘水凝然不動,宛如明鏡。后段董氏楷書杜甫《謁玄元皇帝廟》詩,行筆圓勁,布局疏朗。畫于1627年,董氏73歲;書于1619年,時年65歲。兩段系后人集裝。

《行書臨閣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八年(1635)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5.2厘米 橫29.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冊董氏81歲臨《鄱陽帖》《郁郁帖》《散情帖》《極熱帖》《冠軍帖》等五帖,皆出自《淳化閣帖》?!岸酢?,尤其是王羲之對董其昌一生書學(xué)影響甚巨。董氏臨仿《閣帖》雖多,但亦指出:“《閣帖》,贗蟄居半,自宋時已采集多舛?!薄皶液糜^《閣帖》,此正是病,蓋王著輩決不識晉唐人筆意,專得其形,故多正局?!?此冊俊秀疏朗、凝煉遒勁,又融以顏真卿的端莊謹嚴(yán),為其晚年人書俱老之佳作。





《行書李康義傳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四年(1624)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6.5厘米 橫333.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系董氏為友人李魯生之父所寫傳記。前馮銓引首,后魏廣微、朱延禧、陳名夏、錢謙益等題。李、魏、馮于天啟朝依附魏忠賢,陳、錢二人明亡后均降清。董氏為人不立崖岸,平和易近,故未卷入晚明復(fù)雜的黨爭。朱延禧曾藏本展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圖》卷,為董所賞。馮銓藏王獻之《十三行》并刻《快雪堂帖》,與董氏交往頗多。此卷行筆遒勁,神凝氣足。署“禮部左侍郎”,應(yīng)為1624年,董氏70歲。





《山水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三年(1630)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4.4厘米 橫16厘米

收藏單位: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1630年,董氏年76歲。猶摹寫巨然、米芾、倪瓚等宋元名家。筆力圓渾沉厚,水墨濃淡交融。其中四開有董自題,兩開對題。題中,董氏回顧了五十余年的繪畫歷程。此冊每頁皆鈐有“男祖源珍藏”朱文印,以及“黃”字朱文殘印,本展《秋興八景圖》冊亦有此兩種印,乃董其昌第三子董祖源,及董祖源子董黃中用印??芍藘阅硕献圆刂?,用以子孫課讀。




《喬木晝陰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90.8厘米 橫28.8厘米

收藏單位: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 

       此軸受米芾、米友仁父子開創(chuàng)的“米氏云山”影響,水墨積染營造山體背景,暈散的橫式米點表現(xiàn)不同的色調(diào)及縱橫深度,云氣流動,水霧氤氳。米氏父子為文人畫典型代表,在“南宗”畫中具有銜接作用。董其昌自青年即有關(guān)注,將其技法與圖式概括為以層疊橫點堆成圓錐形山體的特色。米氏山水多橫卷,董則常出以立軸遠景,實為創(chuàng)舉。后世所學(xué),實際上都是經(jīng)董氏改造的圖式。


《溪山樾館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158.4厘米 橫72.1厘米

收藏單位: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藏 

       此軸古樹矗立,山巒蜿蜒,巨石高聳。系臨仿自董源《溪山樾館圖》,董其昌曾于京城觀摹過此畫,對董源風(fēng)格的把握,體現(xiàn)于繁密的披麻皴、層迭的苔點。構(gòu)圖出自己意,方棱危聳的巖體,來自王維畫作的啟發(fā)。畫于光潔的熟紙,層次豐富,墨氣氤氳,有夏山蓊郁之感。董源是董其昌構(gòu)建“南北宗論”的關(guān)鍵性人物,也是實際可追尋的“南宗”風(fēng)格。此軸曾為紐約藏家穆思所有。


《棲霞寺詩意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六年(1626)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133.1厘米 橫52.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圖畫于1626年,題于1627年,是董氏72歲精意之作。題唐代權(quán)德輿《棲霞寺云居室》詩補空,既非專為此詩而作畫,亦非對棲霞寺的紀(jì)游寫生。董氏題識稱權(quán)德輿此詩是“詩中畫”,意境高逸。主要以董、巨披麻皴畫山石肌理,又雜以王蒙細密的牛毛皴筆意。對山石側(cè)面構(gòu)造的描繪,遠景的倒懸式山巖,瑩潤的墨色與清晰的體積感,參考了王維畫風(fēng)。此軸構(gòu)圖繁復(fù),層層遞進,在生拙秀逸中體現(xiàn)出蒼潤老勁的特點。


《嵐容川色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元年(1628)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139厘米 橫53.5厘米

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藏 

       本圖畫于1628年,董氏73歲,次年重題贈友。前景畫坡石叢樹,隔江岡巒高聳,山后遠峰綿延。將平遠、高遠、深遠之“三遠”構(gòu)圖和諧統(tǒng)一于畫幅。據(jù)其自題,系追想沈周《嵐容山色圖》筆意而作。但此軸筆墨特征不同于沈周常見的筆勢蒼勁、墨氣淋漓,而是出入于王維、董巨及元四家之間,體現(xiàn)了古雅秀潤的趣味。符合董氏追求的“以勁利取勢,以虛和取韻”的特點,為其晚年超越古人、自我成家的代表作之一。


《錫山煙霞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97.2厘米 橫48.9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參擬倪瓚構(gòu)圖與筆墨。近景雜樹石坡,山亭寂寥;中景平水無波,淡蕩空曠;遠山溪壑婉延,曲徑通幽。畫法以倪氏折帶皴為主,行筆松靈秀逸,參以黃公望墨法之渾融,故腴潔而不枯硬,明朗而不呆滯,為董氏70歲后佳構(gòu)。倪瓚系“南宗”畫中重要代表,董氏“性和易,通禪理,蕭閑吐納,終日無俗語”,與倪瓚氣質(zhì)相近,故其一生仿倪尤多。董氏此軸題畫詩見于多處,為“一詩多題”之例。


《行書寶鼎歌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絹本   尺寸(內(nèi)):縱197.7厘米 橫46.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1604年,董其昌游杭州西湖,購得寶鼎挾歸,乃以“寶鼎”名書齋。1609年臨古輯成《寶鼎齋法帖》,其題語專錄班固《寶鼎歌》并詳述原委。由此,《寶鼎歌》成為董氏書作中所喜題材之一。本軸以顏體為本色,行氣疏朗,筋骨腴潤,沉著痛快,得顏氏端莊渾厚之意。與臺北故宮《楷書什之干斯》軸系同一階段作品,皆為耋耄80歲左右作品。董氏中晚年仿其他書家楷書時,亦常參以顏體,對其偏愛有加。


《仿趙孟頫秋山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07.1厘米 橫46.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曾言,趙令穰、趙伯駒、趙孟頫三家合并,雖妍而不甜;董源、米芾、高克恭三家合并,雖縱而有法?!皟杉曳ㄩT,如鳥雙翼”。證以是作,其旨有焉:筆墨秀拙高華,設(shè)色輕盈典麗,可謂精工與士氣兼?zhèn)?。?yīng)為董氏七十歲后設(shè)色佳作。董以水墨為主,但設(shè)色畫也深刻反映了他的文人畫思想。董氏雖提倡“南宗畫”,“三趙”尤其是趙孟頫對形成其青綠山水風(fēng)格功不可沒。題詩收錄于《御定歷代題畫詩類》。

《遙岑潑墨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25.7厘米 橫75.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系董其昌作品中少見的巨幛大幅,乃其晚年佳構(gòu)。章法較為簡潔,以空白江面蜿蜒曲折由下而上貫穿,將視線從近處引至遠方。左右開合,筆墨無多。僅畫坡樹三株,遠山幾抹,但給人以濃郁而不繁瑣、開闊而不空疏之感。融合了董源、米氏云山的畫法,筆力勁韌,綿里裹針;墨色淋漓,氣勢飽滿。董氏自題要熔鑄“王洽潑墨、李成惜墨”的矛盾,從心所欲不逾矩,才能達到筆無妄下之境界。


《楷書崔子玉座右銘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132.5厘米 橫53.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楷書崔瑗《座右銘》,內(nèi)容符合士大夫行為準(zhǔn)則,故為董氏屢屢書寫。《石渠寶笈》收入數(shù)件董書《座右銘》,其中《明董其昌書座右銘一軸上等天一》即此軸。本軸以顏體為底,結(jié)體寬博,用筆厚重,又參以柳體筆意,故堅挺硬朗。字勢左俯右揚,部分主筆長出,兼有黃庭堅筆意。董楷以顏體筑基,融會貫通晉唐宋元各類楷書。本軸展現(xiàn)了其楷書成熟期的風(fēng)格。


《北山荷鋤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綾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111.7厘米 橫56.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近景畫坡石叢樹,枯木高出其上;中景左邊橫出平臺坡渚,小亭臨江孤立;遠景則山石層疊,岡巒逶迤。構(gòu)圖基本從倪瓚圖式而來,但于經(jīng)營布局上增加山巒層次,較倪之蕭索更多蒼郁蒸榮氣象。畫法上,以倪氏折帶皴為主,兼以黃公望柔和的披麻皴筆意,虛實結(jié)合,松秀靈動。吳湖帆跋稱其“天機流暢,剛健婀娜”。從書跡與畫風(fēng)上看,應(yīng)為董氏中晚年之作,吳氏定為70歲左右,大致不差。

《書畫合璧卷》

作者:董其昌 吳偉業(yè)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五年(1632)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7.2厘米 橫210.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簡介:

吳偉業(yè)(1609-1672),字駿公,號梅村,太倉人。1631年榜眼,入清,官至國子監(jiān)祭酒。擅詩歌,與董其昌交游,所作《畫中九友歌》即以董為首。此卷董畫天真爛漫,老而彌堅,題識為其論畫名句。1632年,吳氏過虞山,為瞿式耜作《東皋草堂前歌》。跋中“稼翁”即瞿式耜,“牧齋”為錢謙益,皆董氏藝友。明亡后吳氏再過虞山,瞿氏草堂破敗,遂作《后歌》,并應(yīng)其長子伯申之請,書兩歌跋于董氏畫卷后。








仿古山水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金箋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31.2厘米 橫24.1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簡介:

董其昌中后期繪畫藝術(shù)境界在于集大成而自出機杼,在充分繼承古代文人畫尤其是元代文人畫精髓后,于理論與實踐上雙雙完成了歷史性超越。董氏特別喜歡在金箋、砑紙上作畫,這種不易滲墨的紙性易于表現(xiàn)并記錄用筆過程中輕重緩急、濃淡干濕、使轉(zhuǎn)提按的精微之變化。此冊山巒之秀、樹木之拙與秀拙的筆性交融,氣息高潔典雅。從畫格、書風(fēng)上分析,當(dāng)為70歲后作品。




《行書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5.1厘米 橫321.1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節(jié)錄《黃庭內(nèi)景經(jīng)》第八至十三章,然字句多有出入?!靶牟俊鄙僮詈笠痪?;“腎部”少半章,并有殘破。鏡面箋,光潔宜書,墨華滋潤。仿《圣教序》筆法,兼有米芾風(fēng)格。董氏于道藏中喜愛《黃庭經(jīng)》,曾多次書寫。其題識云:“此篇日誦數(shù)過,不必入圜打坐,亦長生之助也?!睂⒄b讀經(jīng)文視為養(yǎng)生的途徑,其內(nèi)容亦深受董氏欣賞。卷無年款,從書風(fēng)判斷應(yīng)是董75歲后晚年作品。經(jīng)清繆曰藻等遞藏。













《畫稿冊》(二十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8.9厘米 橫45.7厘米

收藏單位:波士頓美術(shù)館藏 

       本冊畫稿尺寸、形式不一,構(gòu)圖亦不完整,應(yīng)是董氏平日隨意鉤摹用作筆記。所畫各種樹、石、皴、染,米家云山、倪云林折帶皴石,提綱挈領(lǐng),拈出要訣。其筆墨凝厚,天真爛漫,精氣彌漫,當(dāng)為董氏晚年七、八十歲老到用意之作,晚于本展《集古樹石圖》卷。本冊無董氏本人款印,然有董氏藝友袁樞二子袁賦諶(1633-1689)、袁賦誠藏印。本冊不僅具有繪畫示范意義,且對研究明末畫譜、畫稿出版,亦具重要價值。











《行書項墨林墓志銘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八年(1635)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

收藏單位: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此卷系1635年董氏81歲時為項元汴所書墓志銘。董與項氏及其子孫數(shù)輩交誼,諸生時即與項氏長子項德純友好,前往項家游玩,并被項氏“引為同味,謂相見晚也”。董曾數(shù)次前往嘉興訪項氏“天籟閣”,其《畫禪室隨筆》亦云“得盡睹項子京家藏真跡”,并從項氏處購得《鵲華秋色圖》卷等名跡。此卷系項元汴去世46年后,其次子項德成請董氏所寫。書法蒼勁有骨,純熟圓融,集終生所學(xué)而顯自我本色。



《行書臨各家書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七年(1634)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90.8厘米 橫2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卷前段為董氏晚年臨古之作,書于1634年,其年80歲。分別臨書顏真卿《爭座位帖》、歐陽詢《九成宮碑》、楊凝式《韭花帖》、懷素《律公帖》四種。后段紙張顏色、質(zhì)地與前段不同。內(nèi)容講述致仕后,日與陳繼儒游覽峰泖,鑒賞書畫的悠閑生活。董氏致仕于1634年四月,從其書風(fēng)來看,應(yīng)與前段書寫時間接近,為后人配裝成一卷。展現(xiàn)了董氏晚年真、行、草各體面貌,用筆渾厚老辣,又不失蕭散飄逸。 錢鏡塘捐贈








《行書節(jié)錄孫過庭書譜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7厘米 橫153.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雖仿孫過庭,而二王風(fēng)神之秀逸、顏書骨格之盎然。所用砑紙光潔細膩,用筆凝煉遒勁,絲毫畢現(xiàn),神完氣聚。此卷分成兩部分,前為行書節(jié)錄《書譜》,后為論畫一則,應(yīng)系后人集裝。鈐“宗伯學(xué)士”印,應(yīng)是1623年董氏69歲擢禮部右侍郎后所作。董氏終生臨古,涉獵廣泛,以二王、顏真卿對其行書影響最大。在中晚年成熟期,盡管兼容并蓄各大家,但在字里行間流露的仍是王書、顏體家數(shù)。






《行書圓悟佛果禪師法語冊》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八年(1635)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19.1厘米 橫1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董氏81歲所書。圓悟克勤(1063-1135),宋高僧,俗姓駱,賜號“佛果禪師”,參黃檗、臨濟宗派。董氏自青年時即熱衷禪學(xué),于曹洞宗最為契合,又兼修凈土宗,曾批閱永明《宗鏡錄》一百卷,大有奇悟。中進士后,日與陶望齡、袁宗道游戲禪悅。方外之交有蓮池、紫柏、憨山等名流。董以禪論書畫,遍參各家,解脫畦徑。方燮跋云,董書開悟于米書,歸宿于顏體:“磕著觸著,無非平原妙處?!贝_為的語。





《四印堂詩稿冊》(三十二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6.5厘米 橫15.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為董其昌自書詩文稿,大都收入《容臺集》,如《天馬山游眺》、《詠紫茄》、《游善權(quán)洞》等。通篇書風(fēng)行草間雜,風(fēng)神自然,行筆流暢,為董氏詩稿原跡孤本。此稿朱絲欄界,有董氏諸多跋語,皆為談藝之語,頗具史料價值。署款年份不一。提及的事件最早的為萬歷三十八年(1610)春自閩中歸;最晚在董氏卒年崇禎九年(1636)。本冊經(jīng)錢鏡塘收藏,有吳湖帆題簽。


《古篆印章辭冊》

作者:董其昌、陳繼儒、夏樹芳、單恂、錢邦芑等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金箋   尺寸(內(nèi)):縱20.5厘米 橫9.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為董其昌、陳繼儒、崔弘應(yīng)、張一鵠、錢邦芑、單恂、眭明永、夏樹芳等七人為明末杭州篆刻家陳元長的篆刻集所題跋文。董其昌生平用印豐富,由此冊題跋可知董氏與當(dāng)時印人、收藏家之間的交往情況。董推崇陳元長,認為何震“豐神不足”在陳氏之下。從董氏此跋可知,陳元長曾經(jīng)為他刻印。其他同時代篆刻家如吳迥、程遠、汪關(guān)等人與董氏皆有交游。


《楷書自書先世誥身冊》(十七開)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8.5厘米 橫1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冊董其昌抄錄朝廷所頒先世誥身,烏絲欄界格。冊前為曾祖父董華、曾祖母高氏告身。冊后為父董漢儒、母沈氏告身。無款識鈐印。結(jié)體端莊,用筆沉穩(wěn),是其融匯顏書的佳構(gòu)。通篇神凝氣聚,天真爛漫,當(dāng)系80歲左右書。潘奕雋題跋贊道:“余見文敏書不下千余本,而小楷不易不覯,此書先世告身尤為用意之作,精深華妙,原本鐘太傅,洵有觀止之嘆?!?/span>


《楷書自書敕誥冊》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九年(1636)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9.9厘米 橫30.8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為賜董其昌及其妻龔氏的誥身,董自書錄。跋中認為此仿顏真卿自書誥身,并憶及顏書曾被韓世能收藏的情況,又簡述了本人仕宦經(jīng)歷,因誥封而感到自豪。本展另一件《楷書自書先世誥身》冊,乃誥封董氏曾祖父母董華與高氏,及父母董漢儒與沈氏。兩冊格式、書風(fēng)一致,應(yīng)書于同時。據(jù)此冊所署1636年三月十五日,董氏82歲,乃去世前半年。結(jié)合數(shù)本告身,可了解其楷書早晚之風(fēng)格變化。


《關(guān)山雪霽圖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八年(1635)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13厘米 橫142.1厘米

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藏 

       本卷作于1635年,董氏81歲。紙幅狹小,高不盈尺,據(jù)董氏題識可知,系用案頭小側(cè)理紙。參考的是自藏關(guān)仝《關(guān)山雪霽圖》卷,以其畫中諸景改寫。雖稱學(xué)關(guān)仝,然熔鑄宋元各家筆墨,已成自家面目。畫面布置繁密,筆法清勁,墨色清潤,荒率秀逸,為其晚年精勁之作。關(guān)仝于畫史上與荊浩并稱,所畫皆為北方峻厚山水,但是董氏倡“南北宗論”,認為荊、關(guān)都屬“南宗”巨匠。董之畫史觀念于此卷正可得以展現(xiàn)。





《細瑣宋法山水圖卷》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九年(1636)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5.3厘米 橫111.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為董氏畫付幼子董祖京收藏。用筆秀潤天成,晶瑩剔透,以元人筆法銷融宋人丘壑,脫盡廉纖刻劃之習(xí)。1636年,董氏82歲。晚年董其昌可謂人書俱老,炫爛之極,歸乎平淡。據(jù)自署:“重九前二日”,應(yīng)為目前所見傳世董氏最晚手跡,可謂絕筆。本展有故宮藏董氏《關(guān)山雪霽圖》卷,其后冒襄題跋稱“丙子八月吾師(董其昌)仙逝”,另據(jù)董氏傳世多件真跡署款于八月之后,可證冒襄回憶董氏卒月有誤。



第三部分  一代宗師--董其昌的藝術(shù)影響和作品辨?zhèn)?/span>

       由于董其昌的特殊地位,明末清初之畫壇,大都離不開對其畫學(xué)思想的繼承,造就了以八大、王原祁、石濤、惲壽平、吳歷、龔賢等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藝術(shù)家,可謂畫派林立、群星璀璨。隨之產(chǎn)生的,便是董其昌贗品空前泛濫的現(xiàn)象,世稱“爛董”,系古書畫鑒定中又一個繞不開的重點與難點。

       本部分不僅包括上述受董其昌影響的主要畫派、畫家之作,且關(guān)注與董氏書畫代筆、作偽相關(guān)的藝術(shù)家;同時,不回避對某些傳世名品真?zhèn)喂钢尸F(xiàn),旨在為推動學(xué)術(shù)研究的深入,提供一個開放的討論平臺。

《各體古詩十九首卷》

作者:董其昌(改定宋玨)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絹本   尺寸(內(nèi)):縱29.3厘米 橫600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卷為董其昌56歲書,與日本藏董氏《仿各家書古詩十九首》冊為“雙包”。卷后有周亮工題跋,與其筆性不合,內(nèi)容出自周氏《賴古堂書畫跋》題宋玨《摹董文敏各體十九首》卷。以此卷和董氏56歲左右其他真跡對比,書風(fēng)相去甚遠;而與宋玨傳世諸體書跡進行對比,結(jié)體、筆性皆吻合。故此卷系明代書畫家宋玨于1610至1632年間臨摹“冊頁本”,曾經(jīng)鄭簠、周亮工鑒藏,被人割去宋玨款署、周亮工真跋冒充董作。卷前起首“自娛”印亦為宋氏自用印。












《楷書七言詩扇頁》

作者:周亮工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康熙元年(1662)

質(zhì)地:金箋   尺寸(內(nèi)):縱16.9厘米 橫51.7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周亮工(1612-1672),號櫟園等,河南祥符人,移居金陵。富收藏,工詩文書畫,著《賴古堂書畫跋》。周氏諸師友如楊文驄、龔賢、錢謙益等,皆是董其昌藝友,故對于董氏“倩他人代筆”“縱容僮仆以贗相易”“購其真跡者得之閨房為多”等事時有耳聞。本扇作于康熙元年(1662),與董其昌款《各體古詩十九首》卷后題跋同一年書法,經(jīng)比對,后者題跋系偽添贗書。周氏書法擅長諸體,風(fēng)格獨特。此扇上款“子翁”為宮偉镠(1611-1680)。




《行書詩翰札頁》

作者:宋玨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8.5厘米 橫21.2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宋玨(1576-1632),名一作瑴,字比玉,自號荔枝仙、莆陽浪士,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國子監(jiān)生。兼善諸體,尤長八分,擅畫山水,又能摹印,稱為“莆田派”。札中“小有”為李長科,與惲向、楊文驄、沈顥、王鑒等為藝友?!懊芫暋逼淙瞬辉?,與宋懋晉亦有交往。本展宋玨《臨董其昌古詩十九首》卷,被后人截去本款,冒充董作,僅卷首留宋氏“自娛”印。以宋玨傳世諸體書跡與之比對,真相不辯自明。


《楷書元日書懷二首扇頁》

作者:宋玨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17.1厘米 橫5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宋玨(1576-1632),名一作瑴,字比玉,自號荔枝仙、莆陽浪士,福建莆田人,流寓金陵,國子監(jiān)生。兼善諸體,尤長八分,擅畫山水,又能摹印,稱為“莆田派”。札中“小有”為李長科,與惲向、楊文驄、沈顥、王鑒等為藝友。“密緯”其人不詳,與宋懋晉亦有交往。本展宋玨《臨董其昌古詩十九首》卷,被后人截去本款,冒充董作,僅卷首留宋氏“自娛”印。以宋玨傳世諸體書跡與之比對,真相不辯自明。

《山水圖冊》(十開)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四年(1624)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42.1厘米 橫28.9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冊舊定董其昌作品,廣為學(xué)界征引。然而細究本冊,通篇筆墨枯澀,甚至細碎乏味,墨韻干涸,無董氏明潔腴潤、雍容高華之筆墨。書法結(jié)體較似,然用筆使轉(zhuǎn)猶豫,多放而不收,與董氏凝煉遒勁之筆性尚有較大距離。整體而言,屬董氏贗品中上乘?!凹鬃印睘樘靻⑺哪辏?624),董氏70歲。本展有納爾遜藝術(shù)博物館藏《仿古山水圖》冊,上博藏《行書自作李康義傳》卷、《楷書陰符經(jīng)府君碑》卷皆作于此年,可相參看。






《行書舞鶴賦卷》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二年(1614)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31.4厘米 橫354.1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本卷筆法較為嫻熟,墨韻亦頗自然,惟乏董氏圓勁凝練、古樸厚實之意致筆性。結(jié)體稍顯松懈,線質(zhì)飄忽,乏穩(wěn)重與端莊意致。此年董氏書法作品,可參考題丁云鵬《臨石刻米芾像圖》軸(故宮藏)、題顧懿德《山川出云圖》軸(天津博物館藏),本展自題《煙江疊嶂圖》卷等。天啟三年(1623),董其昌擢禮部右侍郎,古稱“少宗伯”。本卷“甲寅”為萬歷四十二年(1614),故知卷中鈐“宗伯學(xué)士”白文印亦與史實不符。




《仿北苑溪山行旅圖軸》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三十三年(1605)

質(zhì)地:絹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24.6厘米 橫53.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山石造型、經(jīng)營布置尚可。惟用筆了無風(fēng)韻,結(jié)構(gòu)刻板,色墨交融不自然,無通透明亮之墨韻,當(dāng)非真跡??钍鹋c董其昌50歲左右書風(fēng)不符?!耙宜取睘槿f歷三十三年(1605),董氏51歲。此際,董其昌出宋入元,參融董巨、元四家,代表作有本展的《煙江疊嶂圖》卷、《仿梅道人山水圖》軸等。此期董氏書法,可參考題王羲之《行穰帖》卷、題米友仁《瀟湘奇觀圖》卷、題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卷等。


《疏樹遙岑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金箋水墨   尺寸(內(nèi)):90.7厘米 橫35.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與故宮《林和靖詩意圖》軸“雙包”。本圖清潤之墨氣撲面而來,透亮晶瑩,可謂迥出天機、秀潤天成;線皴剛?cè)嵯酀瑹o筆不轉(zhuǎn),腴潤鮮妍,下筆便有凹凸之形,其妍秀生拙之氣韻,絲絲入扣,攝人神魄。尤其是金箋,最能充分記錄抒寫過程中起伏、使轉(zhuǎn)等微妙變化,可謂筆跡與心境無間,呈現(xiàn)了董氏典雅雍容的筆性之美??顣⑤^濃二王意,可定為其50歲左右出入元四家、整合傳統(tǒng)筆墨,探索筆墨與丘壑的辯證關(guān)系——即“筆墨”論形成期之佳構(gòu)。


《林和靖詩意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二年(1614)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88.7厘米 橫38.7厘米

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采用深遠法構(gòu)圖,林木蔥郁,溪水相映,峰巒起伏,茅屋小橋點綴于山林之間,據(jù)畫上題識,此軸系以黃公望法寫林逋詩意。本展有上博藏董其昌《疏樹遙岑圖》軸,與此圖構(gòu)圖、筆墨相似。此外,故宮博物院還藏有董氏另一本《林和靖詩意圖》軸,絹本設(shè)色,本幅右上畫家書此林逋七言詩,并述作畫原由:“云林(倪瓚)有補和靖詩圖,因?qū)懘?,董玄宰?!北緢D左上有董氏1620年再題。



《仿宋元山水圖冊》(八開)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六、七年(1634/1635)

質(zhì)地:金箋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31.3厘米 橫23.9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甲戌”“乙亥”分別為崇禎六、七年,董其昌80、81歲。此冊所仿古代藝術(shù)家皆為董氏畫學(xué)中的淵源,且用董氏偏愛的金箋。山石樹木造型扎實,筆墨使轉(zhuǎn)嫻熟豐富;款書結(jié)字用筆,亦與人書俱老的晚年書風(fēng)十分接近。此類作品,以往一般視同董氏真跡。然整體而言,本冊造型過于刻板,筆墨稍顯冗沓細碎,缺乏董氏沖和渾融之筆致意韻。款書不夠端莊拙厚,略顯稚弱而乏骨肉停勻之態(tài)。應(yīng)屬晚明松江畫派仿董之作。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

作者:惲壽平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3.8厘米 橫34.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惲壽平(1663-1699),字正叔,號南田, 江蘇武進人。初工山水, 后以花卉名世,“清初六家”之一,有《南田畫跋》。此冊用筆古拙,蒼茫秀潤。其中一開仿董其昌,系觀“毗陵半園唐氏所藏董宗伯小冊”后所作。“半園唐氏”為唐宇昭(1602-1672),唐順之孫,工詩善畫,富收藏。惲壽平曾為王時敏賞識,其伯父惲向亦為董氏藝友,故惲氏能對董其昌藝術(shù)思想體晤極深。






《行書董其昌畫旨冊》(十開)

作者:冒襄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15.8厘米 橫10.1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冒襄(1611—1693)字辟疆,江蘇如皋人,清初著名文學(xué)家。間擅繪畫,著《水繪園集》等。其生于仕宦之家,十四歲編詩集《香儷園偶存》,董其昌為之作序,期待他“點綴盛明一代詩文之景運”,為“明末四公子”之一。書畫師從董其昌,本展冒氏題董其昌《關(guān)山雪霽圖》卷稱“吾師董文敏公”。本書冊作于1680年,冒氏年70歲,亦系目前所見較早節(jié)錄董其昌《畫旨》的傳世墨跡。




《王維詩意圖冊》(十二開)

作者:項圣謨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八年(1635)前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12.1厘米 橫15.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項圣謨(1597-1658),字孔彰,號易庵等,浙江嘉興人。祖父項元汴筑有天籟閣,為乃孫提供了飽看古書畫的良好基礎(chǔ)。同時,項圣謨與董其昌、陳繼儒、李日華等交游密切,與董氏更有師生之誼。本冊以元人法運宋人丘壑,筆墨厚實,造型生動。董氏曾評其畫:“雖其天骨自合,要亦功力深至。所謂士氣、作家俱備。項子京有此文孫,不負好古鑒賞?!眱院笥欣钊杖A題,據(jù)李氏卒于1635年,知為項氏39歲前的早年作品。







《顧繡花鳥蟲魚冊》

作者:韓希孟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綾本   尺寸(內(nèi)):縱30.3厘米 橫23.9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明代上海顧名世家女眷精于刺繡,世稱“顧繡”。韓希孟,顧名世孫媳,作品稱“韓媛繡”。此冊綾地彩繡花卉魚蟲,有韓希孟款印。運用了參針、齊針、滾針等針法,以寫實手法表現(xiàn)了“畫繡”神韻。尾有1636年董其昌、1639年陳子龍題跋。據(jù)董其昌跋,知韓希孟丈夫旅仙為董氏弟子,其人不詳,本題可補畫史不足。亦見董氏于“顧繡”“女紅”等工藝美術(shù)的關(guān)注,以及其繪畫對顧繡山水風(fēng)格的影響。












《新安五家合作岡陵圖卷》

作者:李永昌、劉上延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十二年(1639)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9.2厘米 橫385.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李永昌,字周生,安徽休寧人,善丹青,精鑒賞。書畫皆學(xué)董其昌,且形神皆似。劉上延,字賓仲,新安人,流寓蕪湖。史載其書畫仿董,后即為其代筆。本卷李、劉二家山水以倪、黃為宗,筆墨淡雅,款書俱似董氏。董其昌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巨大,不僅包括清初四僧、四王、金陵畫派,還有杭州藍瑛的武林畫派,吳門后學(xué)的沈顥、邵彌等。董氏于徽州交游廣泛,影響了程嘉燧、查士標(biāo)、劉上延、李永昌等人,實有開新安畫派之功。





《行書致汪道昆札頁》

作者:顧凝遠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   尺寸(內(nèi)):縱29.4厘米 橫22.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顧凝遠(生卒不詳),江蘇蘇州人。擅長山水,喜蓄古玩文物,又精于畫理,著有《畫引》,其中提出,畫道至明成、弘、嘉靖間曾興起于吳郡, 萬歷末而復(fù)衰,“幸董宗伯起于云間,才名道藝,光岳毓靈,誠開山祖也”。顧氏畫師董巨,出入荊關(guān)。作為吳門后學(xué),其畫學(xué)思想完全接受了董其昌的“南北宗論”。汪道昆(1525-1593),字伯玉,歙縣西溪人,與莫是龍、董其昌為藝友。


《山水圖冊》

作者:葉欣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絹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2.5厘米 橫1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葉欣(生卒不詳),松江華亭人,流寓金陵。擅山水,“金陵八家”之一。此冊筆墨清秀、設(shè)色淡冶。明清之際,各地區(qū)的畫風(fēng)呈現(xiàn)出互動的潮流,風(fēng)格新穎而多樣。葉欣本是松江人,亦深受董其昌文人畫思想的影響,又選擇金陵作為其藝術(shù)的滋生蒙養(yǎng)之地,其山水近師姚允在,參以金陵地貌氣候,形成了淡遠靜謐的獨特畫風(fēng)。冊后有沈顥與王鑒題跋,稱贊此冊“繡淡精微”,屬于“南宗畫”的脈絡(luò)。




《佘山游境圖軸》

作者:董其昌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六年(1626)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98.4厘米 橫41厘米

收藏單位:故宮博物院藏 

       此軸畫于天啟六年(1626),董氏72歲。畫面山石起伏跌宕,層林疊翠,草屋隱現(xiàn);筆勢秀逸簡淡,轉(zhuǎn)折靈變,墨色分明,是董氏中晚年平淡天真風(fēng)格的代表。據(jù)董氏自題,此軸為紀(jì)游佘山之景。佘山位于松江西北,據(jù)南宋楊潛纂修之《(紹熙)云間志》載,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佘山有東西兩峰,董氏好友陳繼儒即隱居?xùn)|佘山,此軸題跋中提到的“頑仙廬”即為陳氏所筑。




《佘山游境圖軸》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六年(1626)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100.3厘米 橫4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與故宮藏《佘山游境圖》軸尺幅、構(gòu)圖、款署基本相同。從筆墨諸方面看,此軸類似董氏風(fēng)格。然以董氏筆墨風(fēng)韻檢視,其用筆瑣碎、使轉(zhuǎn)單薄、墨色枯燥,與凝練蘊藉、墨韻高華的董氏風(fēng)神氣質(zhì)距離較大。且樹石結(jié)構(gòu)時露拘謹刻板,無董氏之精準(zhǔn)與自然,未達到筆墨與結(jié)構(gòu)的完美結(jié)合。款書亦徒具形似,飄忽單薄,與董氏書法水平與個人風(fēng)格非同日而語。本軸曾經(jīng)晚清松江人葉珪、張昀遞藏,定為清代摹本。




《水鄉(xiāng)山色圖軸》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絹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51.0厘米 橫49.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筆墨滋潤,結(jié)構(gòu)嚴(yán)整,層次明晰,然與董其昌含蓄蘊藉的筆性不符?!岸桩嫛敝顣恢镁执?,使轉(zhuǎn)過直,缺乏董氏圓勁內(nèi)斂、豐富多變的特點。錢象坤(1569-1640),字弘載,號麟武,會稽人,崇禎初拜禮部尚書,后與何如寵并相。其傳世墨跡甚少,有上海博物館藏《行書札》傳世。經(jīng)比對,此軸錢氏所題書為真,故疑為題他人之作,惜原作者款署已割,偽添董款。亦屬松江派風(fēng)格,作者待考。


《橫云山圖軸》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二十五年(1597)

質(zhì)地:絹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90.9厘米 橫34.0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丁酉”為1597年,董其昌43歲。此軸仿黃公望淺絳山水之法,淡雅不俗,小楷古樸端莊,故易與董氏真跡混淆。此期董氏書畫,可與《燕吳八景圖》冊(42歲)、題趙令穰《江鄉(xiāng)清夏圖》卷(42歲)、《婉孌草堂圖》軸(43歲)、題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43歲)等相較。本圖山石結(jié)構(gòu)松懈,主賓不甚分明,用筆鋒芒過于外露而顯拖沓零碎。款書與同期董氏行氣漸變?yōu)槭枥?、結(jié)體愈演為左低右揚等個人風(fēng)格不符。


《石磴盤紆圖軸》

作者:董其昌(存疑)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四十四年(1616)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94.0厘米 橫44.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軸頗具董氏筆墨三昧,總體而言,墨勝于筆,略有草木華滋意韻,惟結(jié)構(gòu)缺乏謹嚴(yán)法度而略顯平板。遠近勾搭,空間感模糊不明。筆多而層次少,墨韻缺乏透明感??顣捷^差,忸怩作態(tài),筆弱無力?!氨?626年,董氏72歲,可參看本展同年作品《棲霞寺詩意圖》軸。“丙辰”1616年,董氏62歲,此年董書有題楊明時《仿倪瓚山水圖》軸(故宮藏)等可比對,真?zhèn)我荒苛巳弧?/span>


《云間諸家書畫散頁》

作者:釋?,?、陳廉、蔣靄、吳振等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十年(1639)

質(zhì)地:金箋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28.5厘米 橫20.2厘米不等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此數(shù)頁作者皆為“松江派”代表。吳振,號竹嶼,華亭人。蔣靄,字志和,華亭人。畫山水學(xué)沈士充,蒼勁似之。釋?,摚昼嫜?,華亭僧人,畫山水筆墨流麗,氣格秀逸,世傳其為董其昌代筆。顧懿德,字原之,華亭人,顧正誼侄。陳廉,字明卿,趙左弟子。陳夢蓮,號古淡,陳繼儒長子,畫梅花法似其父。沈有邑,生平不詳,亦為松江畫家。上款“范齋”生平不詳;李瞻麓,字長倩,江蘇興化人,李春芳曾孫。










《高山流水圖軸》

作者:趙左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三十九年(1611)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21.3厘米 橫39.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趙左(生卒不詳),字文度,松江華亭人。工山水,與同里宋懋晉俱學(xué)畫于宋旭。師法董源,兼有倪、黃之意,畫云山能出以己意。其與董其昌亦師亦友,世傳為董氏代筆人之一。此軸畫高松幽澗,懸瀑飛泉,高士撫琴。趙左的畫風(fēng),主要有二種。一為仿董氏風(fēng)格,二為自家面目。此軸屬前者,用筆與其平時勁挺迅捷、靈動松秀的畫風(fēng)相比,稍加含蓄內(nèi)斂,故有沉著厚實的韻味。


《滋蘭樹蕙圖軸》

作者:楊明時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萬歷二十五年(1597)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357.8 厘米 橫102.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楊明時(1556-1600),字不棄,安徽歙縣人。工詩詞,擅書畫,為吳廷兄弟所知,邀入都門。吳廷選刻《余清齋法帖》,楊氏助其選定鉤摹上石并題跋。本圖繪古木竹石、蘭菊荊棘、石岸峭拔,有趙孟頫、文徵明遺韻。據(jù)考,當(dāng)為楊客于吳氏余清齋中所畫?!岸∮稀睘?597年,楊氏時年42歲。1598年,楊明時與董其昌同觀天歷本《蘭亭序》卷(故宮藏),反映了董其昌時代的鑒藏風(fēng)氣。


《山村停舟圖軸》

作者:吳振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天啟五年(1625)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78.3厘米 橫47.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吳振(生卒不詳),字符振,松江華亭人。山水秀潤,法黃公望,松江派代表,為董其昌所賞識,世傳為董氏代筆人之一。此軸峰巒層疊,松竹掩舍,雨霽舟泊。畫法細膩明潔,墨氣滋腴,風(fēng)格近似董氏工整秀逸一路。上款“君俞”為唐獻可,乃唐順之(1507-1560)曾孫。唐氏后人皆能秉承家風(fēng),亦為董氏藝友,極富收藏。董氏曾藏黃公望《富春山居圖》卷,遭焚三十年后,其殘卷(即《剩山圖》)為唐炗購得。


《云山圖軸》

作者:葉有年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康熙二年(1663)

質(zhì)地:金箋水墨   尺寸(內(nèi)):縱80厘米 橫39.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葉有年(1590-1669),字君山,松江華亭人。幼學(xué)沈士充,與蔣藹等皆稱“入室”,董其昌獨許葉氏“有元暉晻靄郁蔥之氣”,世傳其為董氏代筆人?!肮锩睘榭滴醵辏?663),葉氏時年74歲。此軸仿元人高克恭筆意畫云山溪居,筆墨潤澤生拙,確實接近董氏趣味。與董氏作品相較,唯樹石結(jié)構(gòu)處交代不夠明晰,筆墨頗多含糊,有些用筆略顯瑣細松碎,缺乏爽利凝厚的意味。


《長江萬里圖卷》

作者:沈士充   時代:明   創(chuàng)作年份:崇禎元年(1628)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28.2厘米 橫1011.6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沈士充(生卒不詳),字子居,松江華亭人。出宋懋晉門,兼師趙左。為董其昌畫學(xué)忠實的繼承者,亦是董氏重要代筆人。此卷極為董其昌稱賞,董親自作題:“吾松畫道,自勝國時,須溪曹云西及張子正、朱壽之之后,無復(fù)嗣響。邇年眼目一正,不落吳門習(xí)氣,則自予拈出董、巨,遂有數(shù)家,趙文度、沈子居為巨擘。”可見其頗為得意,且自居其功,當(dāng)仁不讓。好友陳繼儒亦附和作題,也認為沈氏等人的成就,皆出于董氏的指點迷津:“獅子一法乳,散為諸名家?!?/span>









《仿古山水冊》(十二開)

作者:惲壽平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23.8厘米 橫34.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惲壽平(1663-1699),字正叔,號南田, 江蘇武進人。初工山水, 后以花卉名世,“清初六家”之一,有《南田畫跋》。此冊用筆古拙,蒼茫秀潤。其中一開仿董其昌,系觀“毗陵半園唐氏所藏董宗伯小冊”后所作?!鞍雸@唐氏”為唐宇昭(1602-1672),唐順之孫,工詩善畫,富收藏。惲壽平曾為王時敏賞識,其伯父惲向亦為董氏藝友,故惲氏能對董其昌藝術(shù)思想體晤極深。


《山水花鳥冊》

作者:朱耷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康熙三十三年(1694)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 37.8厘米 橫 31.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朱耷(1626-1705),號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清初“四僧”之一。明末清初之畫壇,無論是注重在筆墨中實現(xiàn)心境與表現(xiàn)的四王,還是側(cè)重以天地為師的石濤等,大都是對董其昌“筆墨論”進行各取所需式的個性化演繹與創(chuàng)造。如龔賢發(fā)展了積墨法,八大則凝煉了董氏用筆、用墨精髓,加之禪意空間與生動造型,皆屬得以升堂入室、進入藝術(shù)自由王國之彼岸者。此冊系朱耷69歲時所作,筆墨凝練,為其精品佳構(gòu)。





《仿高克恭云山圖軸》

作者:王原祁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康熙三十五年(1696)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113.6厘米 橫 54.4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號麓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清初“四王”之一,有《麓臺題畫稿》等。王時敏師從董其昌,系董氏畫學(xué)的忠實踐行者。王原祁一生屢屢提到家淵:“畫之有董巨,猶吾儒之有孔顏也。余少侍先奉常并私淑思翁(董其昌),近始略得津涯?!北緢D仿高克恭云山,而多出本家體貌。筆力雄健,色墨交融,系其精心用意并用于贈送長子王謩的佳構(gòu)?!氨印睘榭滴跞迥?1696),王氏55歲。


《木葉丹黃圖軸》

作者:龔賢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康熙二十四年(1685)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99.5厘米 橫64.8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龔賢(1618-1689),字半千,江蘇昆山人,寓南京。以山水名家,“金陵八家”之首。著《畫訣》《龔半千授徒畫稿》等。此軸為其67歲所作,寫雨后秋山、霜林茅屋,用墨簡淡,頗具倪黃旨趣。龔賢曾隨楊文驄在金陵拜會董其昌,并學(xué)習(xí)董氏畫風(fēng),善用積墨法,獨樹一幟,以其墨色濃淡可分白、灰、黑三種。龔氏晚年,用筆漸趨嚴(yán)謹工整,墨色也不似中年之濃。


《湖天春色圖軸》

作者:吳歷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康熙十五年(1672)

質(zhì)地:紙本設(shè)色   尺寸(內(nèi)):縱 123.5厘米 橫 62.5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吳歷(1632-1718),字漁山,號墨井道人,江蘇常熟人。少時學(xué)詩于錢謙益,學(xué)畫于王鑒、王時敏,故亦深受董其昌影響。后入天主教,繼至澳門進耶穌會,前后在嘉定、上海等處傳教三十年。此軸畫于1672年,吳歷41歲,系為比利時傳教士魯日滿所作。魯氏字謙受,為比利時耶穌會士。圖中河堤春柳,禽鳥翔集,群鵝嬉游,色彩明麗。吳氏取景設(shè)色,也受到惠崇《江南春圖》卷、趙令穰《湖莊清夏》卷等名跡的影響。


《丹青寶筏圖軸》

作者:吳偉業(yè)   時代:清   創(chuàng)作年份:

質(zhì)地:紙本水墨   尺寸(內(nèi)):縱77.8厘米 橫63.3厘米

收藏單位: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的影響力體現(xiàn)在鑒藏、書畫、理論多方面。吳偉業(yè)雖是詩人、文豪,不以丹青擅名,卻全面接受了董其昌的繪畫觀念。此軸恪守“南宗”,主要師法黃公望,構(gòu)圖平正,用披麻皴。以鹿角、蟹爪、圈葉、點葉,描繪各類雜木。筆法尚簡,墨色從淡,氣息淡泊典雅。有王鑒題,敘述了“南宗畫”主要脈絡(luò),并認吳偉業(yè)為紹續(xù)此派的重要人物。吳偉業(yè)曾作《畫中九友歌》,董、王二人皆是“九友”中人。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董其昌書法作品:書畫合冊
董其昌 行書《書畫合冊》高清(無錫博物館藏)
聯(lián)合共鑒:董其昌書畫鑒考三題
董其昌行書《書畫合冊》
董其昌書法作品書畫合冊
丹青寶筏——董其昌書畫藝術(shù)大展下半場精彩呈現(xiàn)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