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與你一起
——編者手記
嘉 賓:
趙?晨? 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王?朔?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
張金嶺?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孔田平?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曹?慧?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忻?華?上海外國語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學國家戰(zhàn)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王一鳴?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政研室部門專家
安 剛 《世界知識》雜志社編輯
2023年7月12日,歐洲議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就歐盟《自然恢復法》進行投票并通過了該法案。
烏克蘭危機促使地緣政治重返歐洲議程中心
趙晨(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烏克蘭危機已經延宕500多天了。同九年前克里米亞危機和頓巴斯沖突時相比,歐洲對待俄羅斯、烏克蘭的態(tài)度已經發(fā)生質變,正在全力以赴支持烏克蘭同俄羅斯“戰(zhàn)斗到底”,自己也與俄在經濟、政治、軍事、社會等方方面面“脫鉤”,走向全面對立。這背后,是冷戰(zhàn)后歐洲地緣政治觀念的一次根本性嬗變,換句話說,歐洲重新意識到地緣政治挑戰(zhàn)的嚴峻性,應對地緣政治安全“威脅”重返其議程核心。
這帶來兩個直接后果。一是重新增加了歐洲對北約的安全依賴,當然主要還是對北約盟主美國的安全依賴。美國將協調對烏軍援會議的地址選在其位于德國拉姆施泰因的空軍基地,每個月召開一次國防部長會議。2014年,北約歐洲國家向奧巴馬政府承諾將各自軍費開支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提升到2%,然而直到現在,大多數歐洲國家仍未達標。2023年7月,北約維爾紐斯峰會重申了有關承諾,并且明確要“提速”。德國已經通過了1000億歐元的國防特別基金,明年國防開支的GDP占比將突破2%。二是歐洲與美國的軍工產業(yè)進一步融合。長期以來,歐洲內部圍繞如何加強自身軍力建設存在“務實派”和“自主派”之分,影響了歐洲軍備建設的效率和路徑,法國是后者的代表性國家。烏克蘭危機的爆發(fā)給歐洲防務產業(yè)敲響了警鐘,德國和北歐、中東歐各國開始加大對美國、韓國、日本等國的采購力度,比如德國批準總額100億歐元的購買美國F-35戰(zhàn)機計劃,波蘭向韓國訂購1000輛K2坦克和672門自行榴彈炮,以快速增強本國軍隊的實戰(zhàn)能力,使得“務實派”在與“自主派”的博弈中占據上風。
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看到歐洲并未汲取“北約和歐盟的持續(xù)東擴”帶給他們的地緣政治教訓。冷戰(zhàn)后,北約違背歷史潮流、蔑視俄羅斯一度展現的“融入西方”誠意,執(zhí)意向東擴展軍事聯盟的版圖,直抵俄羅斯邊界。歐盟也無視俄方關切,將一個又一個“原蘇聯空間”國家納入盟圈。歐洲人不斷擠壓俄羅斯的地緣戰(zhàn)略空間,最終激起俄強烈反彈,使“假想敵”變成“真敵手”,也從根本上惡化了歐洲自己的地緣戰(zhàn)略環(huán)境。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北約于2023年初接納芬蘭,把北約與俄陸地邊界拉長了一倍,另一個北歐國家瑞典則有望于2023年內解決入約問題。歐洲雖然有所猶疑,但并未停止北約和歐盟繼續(xù)“雙東擴”的進程。目前在歐洲內部,主張北約和歐盟放緩或停止東擴的聲音仍只是少數派,主要來自一些國家的極右翼政黨和少數左翼人士。
王朔(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歐洲人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思有些自成悖論,其地緣政治觀念正從一個過于理想主義的誤區(qū)走向另一個過于現實主義的誤區(qū),這未必就會使歐洲變得更安全,反而會加劇歐洲的不安全。
再具體些講,歐洲把烏克蘭危機失控的教訓完全歸咎于俄羅斯,卻對自己的行為缺乏反思?,F在,歐洲大小國家“臨時抱佛腳”,開始拼命地武裝自己,擴充安全緩沖區(qū),竭力讓歐洲的所謂“集體力量”在面對俄羅斯這樣的對手時更有優(yōu)勢,這種“畫地為牢”的做法無助于解決烏克蘭問題,也無助于歐洲走出“安全困境”。
在我看來,歐洲今天應對地緣政治挑戰(zhàn)之策有點類似于美國對槍支泛濫問題的處理。出于歷史原因,美國的控槍政策不能觸碰公民擁槍權的根本,而越來越多美國民眾為了維護自身安全而合法持槍,社會面的惡性槍擊案也就越來越多,形成惡性循環(huán)。居民擁槍自衛(wèi)到底是使社會更安全還是更不安全了呢?歐洲現在在地緣政治層面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問題的關鍵在于,歐洲為了應對眼下危機,重歸所謂地緣政治邏輯,似乎要回到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擴軍備戰(zhàn)加強聯盟的老路上,這是非常危險的趨勢。
張金嶺(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實際上,過去幾年歐洲一直在反思。這場在歐洲引發(fā)越來越多共鳴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法國總統馬克龍倡導推動的,他比較早地意識到歐洲必須通過改變自己適應巨變的世界。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帶來的一系列影響,更加激發(fā)了歐洲人的反思意識。在我看來,歐洲在過去十幾年間遭遇的接踵不斷的危機——從金融危機到歐債危機、難民危機,再到疫情危機、烏克蘭危機,對歐洲政客和普通民眾持續(xù)產生巨大影響,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對國家安全、民族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的擔憂,人們的安全意識越來越強,越來越關心如何協調安全與發(fā)展的關系問題。
從社會領域來觀察,歐洲各國在難民安置、民生困境、社會安全等方面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民眾通過這些壓力切身感受到了重新思考地緣政治問題的必要性。以難民問題為例,自2015年以來,歐洲出于人道主義“激情”,把大量接納難民視作“政治正確”和“道德正確”,間或有通過輸入難民來充實勞動力和更新人口結構的考慮,過去幾年則不得不面對大量難民和非法移民涌入給歐洲社會治安、民生治理、宗教秩序和價值觀穩(wěn)定等造成的壓力,意識到這是一種“不能承受之重”,很多地方出現了針對難民的不滿和抗議。烏克蘭危機爆發(fā)后,數百萬烏克蘭難民進入中東歐和西歐,一年后歐洲內部就開始出現較為強烈的排斥情緒。盡管過去幾年間歐盟及其成員國都曾緊鑼密鼓地調整難民、移民政策,希望留下高素質的人,盡量減少社會壓力和風險,但大門早已洞開,政策調整恐怕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2023年7月11日,為期兩天的年度北約峰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開幕。圖為與會各國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及配偶在立總統府前合影。
歐洲的地緣政治重心正在“東移”
孔田平(中國社科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烏克蘭危機對歐洲的心理沖擊是非常大的。無論是歐盟組織,還是歐洲國家,抑或歐洲人,的確正在反思:為什么二戰(zhàn)結束70多年后,仍然會在歐洲的心臟地帶發(fā)生規(guī)模如此之大、影響如此之深的危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就職之前曾說,要把新的歐委會變成一個“地緣政治委員會”。如果她的話能反映歐洲精英們的心聲,那么目前歐洲人對烏克蘭危機的“反思成果”之一便是,歐洲需要對自身以及所處的外部環(huán)境進行新的戰(zhàn)略思考,爭取成為一個獨立的“地緣政治行為體”或者“地緣政治玩家”。歐盟外交與安全事務高級代表博雷利就說過,烏克蘭危機爆發(fā)之際,也是歐洲地緣政治重生之時。從這些話語可以看出,歐盟高層強調的是,為了在歐洲阻止戰(zhàn)爭,實現持久和平,歐洲必須增強自身威懾能力,也即,面對“魯莽對手”,必須擁有有力的反擊工具?,F在,歐洲國家正在北約蔭蔽下極力擴充“反制威脅工具箱”。
烏克蘭危機造成的另一直接后果是,歐洲的地緣政治重心向東轉移。如果沒有這場危機,烏克蘭、摩爾多瓦、格魯吉亞之類的國家根本就不會出現在歐盟擴大的議程之內?,F在,歐盟與它們形成更為直接、深入的互動。這對歐盟自身的運作恐非好事。我們已在歐盟2004年那次針對八個中東歐國家的擴員后看到了歐盟治理復雜因素的增多,其邊界進一步拓進“原蘇聯空間”有可能導致歐盟治理的最終失敗。與此同時,歐盟的中東歐成員國,尤其是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開始利用烏克蘭危機增強它們在歐盟內部的話語權,并且對德國、法國等西歐國家的對俄“實用主義”“綏靖主義”發(fā)起不留情面的批評。這意味著,歐洲的“道德高地”也在東移。歐洲的“安全門戶”和“價值前沿”從西線、南線轉向東線,將對歐盟的權力結構和治理、合作模式的演變產生深遠影響。
歐洲的老牌大國德國、法國也在進行各自的反思。對德國而言,反思的重點在于其對俄政策。德國意識到其開放、合作的貿易和能源政策沒能改變俄羅斯,也未對歐洲的和平與安全產生其所預期的保障作用,默克爾時期的對俄外交受到全面檢討,直接導致德俄關系的根本性逆轉。目前德國正在“后來居上”成為僅次于美國的援助烏克蘭“領導者”。法國則明確承認,過去的外交過于關注南部方向的地中海地區(qū),忽視歐洲東部的“原蘇聯空間”,未聽取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訴求和看法,今后需要調整。
2022年10月11日,匈牙利總理歐爾班在德國柏林出席活動時表示,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在執(zhí)行上是“原始的”,后果是“災難性的”。
匈牙利對烏克蘭危機作出“另類反思”
孔田平:在目前的眾多反思之聲當中,匈牙利的官方聲音雖非主流,但也值得注意。匈牙利對烏克蘭危機的看法在歐盟成員國當中獨樹一幟,2022年7月23日歐爾班總理在羅馬尼亞伯伊萊圖什納德第31屆巴爾瓦紐什開放大學的演說中,闡述了匈牙利對烏克蘭危機的看法。今年6月下旬歐爾班接受德國《圖片報》專訪時的長篇談話進一步強化了這種獨特性。在談及烏克蘭危機的起因時,歐爾班認為,俄羅斯已經非常明確地向北約、向美國、向歐盟表達了安全關切、提出了安全要求,但遭到斷然拒絕,于是試圖采取武力措施來實現自己之前希望通過談判來實現的安全要求。歐爾班說,“如果特朗普繼續(xù)擔任美國總統,且德國總理默克爾沒有離職,那么戰(zhàn)爭就不會席卷烏克蘭”。在歐爾班看來,北約和歐盟雖然竭力避免直接卷入戰(zhàn)事,但事實上早已成為烏克蘭危機的直接當事方。
歐爾班對西方應對烏克蘭危機的戰(zhàn)略和策略提出批評。他認為,西方的應對戰(zhàn)略是基于四個判斷:第一個是烏克蘭無法通過自身力量獲勝,但可以依靠北約的訓練和援助取得勝利;第二個是嚴厲而全面的制裁將破壞俄領導層穩(wěn)定;第三個是盡管制裁也會影響西方,但對俄傷害更大;第四個是整個世界會站到西方一邊,因為西方是“正確”的。在歐爾班眼里,驅動西方應對戰(zhàn)略這輛“汽車”的四個“輪胎”都是癟的。首先,即使得到了美國人和北約的訓練與武器,烏克蘭也永遠不可能取勝,因為俄對烏擁有長期且不對稱的優(yōu)勢。其次,制裁迄今為止并沒有破壞俄羅斯的穩(wěn)定。第三,歐洲自己正陷入越來越深的經濟和政治麻煩之中,特別是各國政府的密集更迭和能源價格上漲對普通人生活造成極大影響。第四,中國、印度、巴西、南非、阿拉伯世界和非洲都不站在西方一邊,“世界并不支持我們”。
所以,歐爾班主張歐盟必須“更換輪胎”,制定新的應對戰(zhàn)略。他重點關注的并非戰(zhàn)場輸贏問題,而是能否通過談判提出一個可行的和平方案。他強調,歐盟的當務之急并非偏袒烏克蘭,而是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進行調停。他也認為,烏克蘭的和平只有在俄羅斯與美國談妥之后才能實現,歐洲可能已經喪失了當調解人的機會,而且在烏克蘭危機全面爆發(fā)之前也未能確?!睹魉箍藚f議》得到認真履行。
歐洲目前的主流看法是,歐洲必須確保烏克蘭取得最終勝利,任何和平協議的達成都必須按照烏克蘭提出的條件。不過,“非主流”的匈牙利在堅持自己看法的同時,并沒有阻擋歐洲援烏,其對歐盟的對俄制裁計劃基本上都投了贊成票。
· END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