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城內勞動路東端,有一座明代建筑的磚瓦老房,墨漆竹絲門,東西黑墻各嵌磚雕窗,陳云題寫的“周恩來祖居”黑底金字匾額懸掛臺門斗門楣上。600年來周恩來祖輩世居于此。
如今的紹興周恩來紀念館(包括祖居、故居)已成為清正廉潔、修身齊家、寬宏崇德的文明窗口。當我們走進故居古色古香的建筑中,能感受一代偉人忠誠清廉、一身正氣、謙恭有禮、精明干練以及成人之美的胸懷。
周恩來祖居(中)故居(左)紀念館(右)
周恩來祖居第一進門斗隱門上的楹聯(lián)
古城紹興夏意濃。走進中軸線周恩來祖居,第一進門斗隱門上懸掛著:“蓮溪綿世澤,沂國振家聲”匾。“蓮溪”指“愛蓮說”的作者周敦頤,周氏稱自己為周敦頤的后人?!吨苁霞矣枴纷鹣茸孀嬗?,要求“出仕為宦,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為民”,體現(xiàn)了愛蓮文化的精髓并教化了歷代后人?!耙蕠敝附B興城內始祖周茂,周茂元朝時被封“沂國公”。此隱門對聯(lián)意在說明周氏的淵源。
“錫養(yǎng)堂”又稱百歲堂
二進大廳正中懸匾曰“錫養(yǎng)堂”。這里是周氏族人的公堂,是他們舉行家族祭典和議事的場所。這里見證了周恩來公私分明的為政之道和濃濃親情。
1939年3月28日至31日,時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南方局書記的周恩來,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副部長的公開身份,以祭掃祖塋的名義回到故鄉(xiāng)進行抗日宣傳。當天,他給族曾祖父寫了一便條,要求代為置辦宴席,代請親族長幼,并附上100元國幣,堅決不要縣政府招待。
錫養(yǎng)堂座樓客廳,周恩來在此宴親人、續(xù)家譜(陳列家具原物)周恩來在故宅、姑父家為親人、工人、婦女、文化人共題詞25幅周恩來在故鄉(xiāng),宣傳抗日、視察民情,拜訪親友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成為浙江現(xiàn)代史上的一件大事。
3月28日19時周恩來在越王殿發(fā)表抗日演說,至次日凌晨2時30分鄉(xiāng)下皋埠周恩來祖母家,小時看越劇的地方。3月30日到此探望親友
周恩來祖居舊景
1950年、1951年,周總理分兩次將38萬、20萬(舊幣)匯至紹興,用于繳納百歲堂西院(周恩來故居誦芬堂,時已無償為族人居住)、周恩來祖居百歲堂(周家公堂)的房產稅,并交代親族,國家稅收絕對不能欠繳,要求一次交清,絕不能占公家的便宜。
59年11月28日鄧穎超來到紹興省親后參觀魯迅紀念館
周總理紹興老宅百歲堂由于年久失修,1956 年又遭臺風襲擊,整座建筑已破敗不堪。1959年11月28日委托鄧穎超來紹興省親,勸阻修復故宅。鄧穎超說:“恩來說了,堅決不要修復百歲堂,把錢用在國家建設上去”。
1960年秋經周建人省長建議,浙江省政府撥款,紹興縣政府對百歲堂(一、二進)進行了基本修復。此事被周總理知道后,于1961年2月責成總理辦公室主任童小鵬通過電話向浙江省委傳達了他的3條意見:“1、本來就不同意修,也不應該修。2、既然修了應作公益用。3、不要作紀念館,不要讓人參觀?!备鶕?jù)周總理的指示,紹興縣委決定將百歲堂(一、二進)作為魯迅圖書館的公共閱覽室對外開放。
紹興周恩來故居匾
往西走,是百歲堂西院誦芬堂。屬于周恩來祖父的家產,是周恩來的故居。
誦芬堂大廳
誦芬堂二進座樓西房房間,祖孫倆曾住此
祖母魯氏清明節(jié)年年回紹祭祖掃墓,長孫周恩來同行。祖孫就住在誦芬堂。周恩來還經常坐船去鄉(xiāng)下皋埠西魯村舅公家玩耍。在誦芬堂的小堂前有一副對聯(lián):“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這便是周恩來家的家訓。親大伯周貽賡與少年周恩來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經常教育侄兒銘記紹興周氏治家格言“孔子兒孫不知罵,曾子兒孫不知怒,周家兒孫不知求(名、利)”。從此紹興周氏家族祖?zhèn)鞯膬?yōu)秀人文基因、家訓家教,在周恩來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誦芬堂小堂前
誦芬堂二進座樓東房書房
周總理穿過的襯衫襯褲
東軸線為周恩來紀念館,通過大量的照片、實物、手稿、書信、圖片和模型等展品,展示了周總理與紹興的血脈淵源和周總理光輝戰(zhàn)斗的一生。紀念館陳列有周總理曾使用過的物品,是總理一生追求勤儉樸素的縮影。他的衣服破了,補了又補也不愿意買新的。吃飯每餐一葷一素,吃剩的飯菜,要留到下餐再吃,從不浪費一粒米、一片菜葉。
紹興周恩來紀念館
十條家規(guī)
在這里,陳列著總理著名的《十條家規(guī)》。1956年秋,在紹興百歲堂的從堂叔周云峰直接去京找周總理要求安排工作,總理在熱情接待之余,動員叔叔回紹興,自謀職業(yè)。為此,總理制定了著名的《十條家規(guī)》。
在這里,講述著總理勸六伯不要回紹興省親的故事。1949年后在世的伯父中只有周嵩堯還健在。1949年10月被周總理迎養(yǎng)。周嵩堯雖然身在北京,“官職優(yōu)閑”,生活上也有人照顧,卻依然思念家鄉(xiāng),想回紹興看看??偫硗裱砸?guī)勸六伯父周嵩堯不要回去。周總理平生最恨“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那一套,這一思想,貫穿了周總理的一生。
中為周嵩堯
在這里,有個不為人知的故事。王戍,周總理在紹興的嫡表侄。是周總理在紹興姑父家認的唯一干兒子。1939年3月28日至31日周恩來在紹興,曾4次到姑父家。解放后,王戍經常給表伯義父寫信報告工作、學習情況。總理怕影響他的進步,都不給回信。王戍理解表伯義父的偉大胸懷以及對他的嚴格要求和愛護關懷,未曾去北京找過表伯義父。
中立者為表侄義子王戍,右為表弟王貺甫(王戍父親)
總理對自己及親屬的嚴格要求,可以稱得上是廉政教育的典范。他立下的十條家規(guī),不僅是對親屬的嚴格要求,更是培養(yǎng)干部家風的極好教材。
1964年鄧穎超給周總理紹興表妹去信,婉拒調往杭州的要求
四要六不準
周總理除了嚴管家人,對身邊工作人員也始終嚴格要求,諄諄教誨他們要過好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和生活關。
在這里,還陳列著一張周總理親侄輩祭掃沒有墓碑、墳墓的祖墳照片。這是為什么?紹興柯橋區(qū)平水唐家岙和獅子山等處的周總理祖墳地,1977年鄧穎超按照周總理生前囑托,派人到紹興平掉了??偫淼淖鎵灡黄降艉螅瑝灥亟还?,由農民使用。
1939年3月29日周恩來掃墓后瞻仰大禹陵
周總理親侄輩祭掃沒有墓碑墳墓的祖墳
家風對人生的影響潛移默化,且深遠深刻。從先祖周敦頤的《愛蓮說》到《周氏家訓》,再到《十條家規(guī)》,它們始終一脈相承,既和周總理廉潔從政、勤儉治國的一生有著密不可分的影響,又警醒后人要廉潔齊家,重視家風建設,自覺樹立良好家風。
作者系紹興市周恩來研究會理事,業(yè)余研究周恩來與紹興20余年,寫有“周恩來故鄉(xiāng)紹興廉潔自律的故事”一書,作為越城區(qū)清廉民企建設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