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慧生(1900——1968)荀派創(chuàng)始人,四大名旦之一。幼時從龐艷云學習河北梆子花旦,8歲在天津首次登臺表演《雙官誥》。1909年以“白牡丹”的藝名常在冀中、冀東一帶演出。1910年進京,十三旦侯俊山授之以《辛安驛》《花田錯》等戲。先后搭慶壽和、義順和、鴻順和、天慶和等梆子班。1911年入三樂班(后改名為正樂班)從路三寶、薛蘭芬學京劇青衣、花旦,與尚小云、趙桐珊有“正樂三杰”之稱。辛亥革命前期他去天津曾同王鐘聲同臺演出《革命家庭》《黑奴恨》等話劇。后向陳桐云、李壽山、程繼先學習京昆藝術。十七歲時獨立成班。1918年與劉鴻升、侯喜瑞、梅蘭芳、程繼先開始合作,演出《胭脂虎》《霓虹關》等戲,又同楊小樓、余叔巖、王鳳卿、高慶奎、朱桂芳等合作,并拜王瑤卿為師。同年楊小樓應上海天蟾舞臺之邀,和尚小云、譚小培、荀慧生合作演出引起轟動,人稱“三小一白”(小樓、小云、小培和白牡丹)。他擅長塑造天真、活潑、勢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嬌婉的風格。將河北梆子的旋律和唱法化入自己的唱腔,是他的藝術特色之一。他的做工更為出色,一些繁復的身段亦脫胎于河北梆子。在扮相服飾方面也有創(chuàng)新,他的短襖長裙雖是傳統(tǒng)裝束,但樣式貼近時代有新意,得到“留香(留香是他的號)裝”的稱號。荀派傳統(tǒng)戲有《金玉奴》《花田錯》《英杰烈》《游龍戲鳳》《兒女英雄傳》(《十三妹》)《辛安驛》《能上能下上緣》《樊江關》《戰(zhàn)宛城》《小放牛》《探親》《盤絲洞》《胭脂虎》《打櫻桃》等。新排劇目的數量之多為四大名旦之首,有《元宵跡》《釵頭鳳》《魚藻宮》《埋香幻》《荊釵記》《柳如是》《美人一丈青》《繡襦記》《霍小玉》《香羅帶》《還珠吟》《護花鈴》《婚姻魔障》《飄零淚》《丹青引》《妒婦訣》《俠骨香》《河伯夫人》《杜十娘》《紅娘》《勘玉釧》及紅樓戲《香菱》《平兒》《紅樓二尤》《晴雯》等,還有一些是由單折增益首尾編排的本戲,如《玉堂春》(自“嫖院”至“團圓”)和《得意緣》(自“賣藝”至“歸農”)及全部《販馬記》等。他不僅擅長喜劇,也有為數不少的悲劇,許多劇目同時具有悲、喜劇成份。學荀者極眾,主要傳人有毛世來、許翰英、李玉茹、吳素秋、童芷苓、趙燕俠、張正芳、曲素英、劉長瑜、孫毓敏、宋長榮等。李玉茹、吳素秋、童芷苓等并兼學梅(蘭芳)或程(硯秋)。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