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nèi)經(jīng)365·
·第二章 五運(yùn)六氣·
·第四節(jié) 六氣的關(guān)系結(jié)構(gòu)·
三、司天、在泉、左右間氣(061)
(一)六氣司天的推算。
六氣輪值司天是按值年地支進(jìn)行推算的。
帝曰:其于三陰三陽合之奈何?鬼臾區(qū)曰:子午之歲,上見少陰;丑未
之歲,上見太陰;寅申之歲,上見少陽;卯酉之歲,上見陽明;辰戊之歲,
上見太陽;已亥之歲,上見厥陰。少陰所謂標(biāo)也,厥陰所謂終也。
厥陰之上,風(fēng)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
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
是謂六元。
帝曰:光乎哉道,明乎哉論!請著之玉版、藏之金匱,署曰天元紀(jì)。
(《素問·天元紀(jì)大論第六十六》6/6)
這里討論的是“六氣司天”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
圖061-1 六氣司天圖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陰三陽上奉六氣的情況。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按其主時變化的順序是:春天屬木多風(fēng),夏天屬火為暑為火,長夏屬土多濕,秋天屬金多燥,冬天屬水多寒。所以六氣的排列時序是:一為風(fēng)木,二為熱(暑),三為火,四為濕土,五為燥金,六為寒水。三陰三陽則按氣的多少排列,先陰后陽,先少后多,依次為:一厥陰,二少陰,三太陰,四少陽,五陽明,六太陽。
這里有一個問題,火有君火、相火之分,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一君一相,一陰一陽,相火緊隨君火之后,與六氣暑火相連對應(yīng),所以把三陰三陽中的少陽與太陰調(diào)換位置,三陰三陽上奉的順序就變成:一厥陰,二少陰,三少陽,四太陰,五陽明,六太陽。于是,厥陰上奉風(fēng)木之氣,少陰上奉暑(熱)之氣,少陽上奉火氣,太陰上奉濕土之氣,陽明上奉燥金之氣,太陽上奉寒水之氣。這就是“六氣六步”的順序。如表061-1:
三陰三陽 | 厥陰 | 少陰 | 少陽 | 太陰 | 陽明 | 太陽 |
六氣 | 風(fēng) | 暑(熱) | 火 | 濕 | 燥 | 寒 |
五行 | 木 | 君火 | 相火 | 土 | 金 | 水 |
表061-1 六氣六步順序表
在這個基礎(chǔ)上我們來談六氣司天。所謂六氣司天,是指三陰三陽之氣輪值主司天氣之令。由于三陰三陽是上奉之地氣,所以要與十二地支相配,才能知道某年由哪一氣輪值主司天氣。
那么三陰三陽與十二地支如何相配呢?古人有“正化”、“對化”之說。所謂正化,就是六氣所居正位所化之氣,屬實(shí)化;對化,就是與正位對沖(地支對沖)之位所化之氣,屬虛化。如圖061-2:
圖061-2 六氣正化對化圖
厥陰風(fēng)木居亥位(亥為水,水生木,故木居亥位),亥對沖巳,故巳亥配厥陰風(fēng)木(即巳亥之年為厥陰風(fēng)木司天。下同義);少陰君火居午位,午對沖子,故子午配少陰君火;太陰濕土居未位,未對沖丑,故丑未配太陰濕土;少陽相火居寅位,寅對沖申,故寅申配少陽相火;陽明燥金居酉位,酉對沖卯,故卯酉配陽明燥金;太陽寒水居戌位,戌對沖辰,故辰戌配太陽寒水。對此,王冰《玄珠密語》的解釋是:
“厥陰所以司于巳亥者何也?謂厥陰木也,木生于亥,故正司于亥也,
對司于巳也,雖有卯為正位木之分,謂陽明金對化之所,以從所生而順于司
也。所以司子午者何也?謂少陰為君火,君火尊位,所以正得難分離位也,
即正化于午,對化于子也。太陰所以司于丑未者何也?謂太陰為土也,土主
中宮,寄卦于坤,坤位西南,居未分也,即正化于未,對化于丑。少陽所以
司于寅申者何也?謂少陽為相火之位,卑于君火也,雖有午位,君火居以之,
即火生于寅也,故正司于寅,對化于申也。陽明所以司于卯酉者何也?謂陽
明為金,酉位西方金位,即正司于酉,對化于卯也。太陽所以司于辰戌者何
也?謂太陽為水,水雖有于子位,謂君火對化也,水乃復(fù)于土,即六戊在天
門,即戌是也,六己在地戶,即辰是也,故水歸土用,正司于戌,對化于辰
也?!?/span>
十二地支始于子,終于亥。子年少陰司天,所以少陰為標(biāo),標(biāo)者,首也。亥年厥陰司天,所以厥陰為終,終者,盡也。后文又將六氣稱為“六元”,因?yàn)榱鶜馐菤夂蜃兓谋驹?/span>
茲據(jù)經(jīng)旨之義列表如下:
十二地支 | 子午 | 丑未 | 寅申 | 卯酉 | 辰戌 | 巳亥 |
三陰三陽 | 少陰 | 太陰 | 少陽 | 陽明 | 太陽 | 厥陰 |
六氣 | 君火 | 濕土 | 相火 | 燥金 | 寒水 | 風(fēng)木 |
表061-2 十二地支、三陰三陽與六氣配屬表
即: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陰濕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陽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陰風(fēng)木司天。這一配屬關(guān)系應(yīng)該牢記,最好能夠背熟,將受用無窮。
(二)六氣在泉的推算。
在泉之氣根據(jù)司天之氣確定。在泉之氣與司天之氣相對,兩者所處的位置即陰陽之氣的多少相對應(yīng)。在“六氣司天圖”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規(guī)律:凡一陰(厥陰風(fēng)木)司天,則一陽(少陽相火)在泉;二陰(少陰君火)司天,則二陽(陽明燥金)在泉;三陰(太陰濕土)司天,則三陽(太陽寒水)在泉。反之亦然。也即六氣按陰陽的多少比例,兩兩相對,互為司天在泉。
(三)左右間氣。
六氣六步,除司天、在泉之外,其余四氣叫做間氣,司天、在泉各有左右間氣。關(guān)于司天在泉及左右間氣的排布,《素問·五運(yùn)行大論》論之甚詳:
帝曰:善。論言天地者萬物之上下,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未知其所謂也。
岐伯曰:所謂上下者,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左右者,諸上見厥陰,左少
陰,右太陽;見少陰,左太陰,右厥陰;見太陰,左少陽,右少陰;見少陽,
左陽明,右太陰;見陽明,左太陽,右少陽;見太陽,左厥陰,右陽明。所
謂面北而命其位,言其見也。
這段文字涉及幾個概念:天地之氣的“上下”,陰陽升降的“道路”以及面南面北命其位。如圖061-3:
圖061-3 司天在泉左右間氣位置圖
圖中,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為上,為陽,主司天氣;與此相對,陽明燥金在泉,為下,為陰,掌管地氣。這就是“歲上下見陰陽之所在也”。
所謂左右,如少陰司天,按座南面北的方位,少陰的左面是太陰,右面是厥陰。將圓圖旋轉(zhuǎn)方向,當(dāng)厥陰司天時,左間為少陰,右間為太陽;太陰司天時,左間為少陽,右間為少陰;少陽司天時,左間為陽明,右間為太陰;陽明司天時,左間為太陽,右間為少陽;太陽司天時,左間為厥陰,右間為陽明。
陰陽之道路,指的是左右間氣或上升為天氣,或下降為地氣的通道。六氣轉(zhuǎn)移,就是六步。
帝曰:何謂下?岐伯曰: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左陽明,右太陰;少
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左太陽,右少陽;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左厥陰,
右陽明;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左少陰,右太陽;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
左太陰,右厥陰;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左少陽,右少陰。所謂面南而命
其位,言其見也。
上下相遘,寒暑相臨,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帝曰:氣相得而病者,
何也?岐伯曰:以下臨上,不當(dāng)位也。
這里接著說在下的在泉之氣及左右間氣。
在泉的左右間氣,以在泉座北面南的方位確定。如果厥陰司天,則少陽在泉,左間陽明,右間太陰;陽明在泉,左間太陽,右間少陽;太陽在泉,左間厥陰,右間陽明;厥陰在泉,左間少陰,右間太陽;少陰在泉,左間太陰,右間厥陰;太陰在泉,左間少陽,右間少陰。
這一節(jié)比較重要的是后面有關(guān)“氣相得不相得”及“不當(dāng)位”的問題,這些問題是在“客主加臨”時發(fā)生的。
主氣守靜不動,反映一年四季的正常氣候特征;客氣則隨紀(jì)年地支而變化。變化的客氣與守常的主氣“上下相遘(交感)”,使氣候產(chǎn)生復(fù)雜的變化。運(yùn)氣學(xué)說正是試圖探索這些復(fù)雜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這叫“客主加臨”。
所謂“氣相得”,是指客氣與主氣之間為五行相生關(guān)系,或五行屬性相同。如木火相臨、金水相臨、水木相臨、火土相臨都是相得,相得的時節(jié)氣候平和。如果客主主氣相克就是“不相得”。不相得的時節(jié)氣候異常,人就容易生病。有些時候氣雖相得但氣候仍表現(xiàn)異常,是因?yàn)橹鳉馍蜌獾木壒?,主氣在下,客氣在上,主生客屬于“以下臨上”,叫做“不當(dāng)位”。
(四)天氣右旋,地氣左旋。
這一段討論天地之氣的運(yùn)行軌跡。
帝曰:動靜何如?岐伯曰: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復(fù)會
也。帝曰:余聞鬼臾區(qū)曰:應(yīng)地者靜。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謂也,
愿聞何以生之乎?岐伯曰:天動地靜,五行遷復(fù),雖鬼臾區(qū)其上候而已,猶
不能遍明。夫變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緯虛,五行麗地。地者,所
以載生成之形類也。虛者,所以列應(yīng)天之精氣也。形精之動,猶根本之與枝
葉也。仰觀天象,雖遠(yuǎn)可知也。
天地運(yùn)行是氣候變化的根源。天地是如何運(yùn)行的呢?岐伯說:“上者右行,下者左行。”上指天氣,天氣右行,天氣自東向西運(yùn)動,而后下降于地;下指地氣,地氣左行,地氣自西向東運(yùn)行,漸而上升于天。天氣右旋,地氣左旋,一年之間周于天。一年是三百六十五日,而左右周天度數(shù)是365又1/4度,這個歲差度數(shù)稱為“氣余”,一年加上氣余之?dāng)?shù)又重復(fù)回到周天的起始位置。
“天垂象,地成形”是《易經(jīng)》的語言。古人認(rèn)為天道高深莫測,但有象可見。日月星辰都是天之象,地就在我們腳下,是實(shí)際存在的形質(zhì)。日月星辰布列太虛,五行五材附麗大地,大地承載五行生成的物質(zhì),太虛布滿天體凝聚的精氣(此指日月星辰),大地的形質(zhì)與太虛的精氣,二者的關(guān)系猶如樹根與枝葉,仰觀天象,雖然浩渺無窮,也能理解形氣之間的這種聯(lián)系。
六氣運(yùn)轉(zhuǎn),按紀(jì)年歲支的順序進(jìn)行,六年一個周期,司天在泉左右間氣每年輪值。如圖061-4:
圖061-4 司天在泉左右間氣圖
中間的圓圖是基礎(chǔ)圖,表示司天在泉左右間氣的位置。基礎(chǔ)圖周圍的六個圓圖,標(biāo)示了三陰三陽之氣按紀(jì)年歲支順序輪值的情況,六年一個周期,循環(huán)不息。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者也。帝曰:馮
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風(fēng)以動之,濕以潤之,寒
以堅(jiān)之,火以溫之。故風(fēng)寒在下,燥熱在上,濕氣在中,火游行其間,寒暑
六入,故令虛而生化也。故燥勝則地干,暑勝則地?zé)?,風(fēng)勝則地動,濕勝則
地泥,寒勝則地裂,火勝則地固矣。
(以上《素問·五運(yùn)行大論第六十七》2/4)
上半段我們前面已經(jīng)引用過。岐伯在這里提出了一個大氣托舉的結(jié)論,在天文學(xué)上有里程碑意義。這里的大氣是六氣的總稱。接下來岐伯分別描繪了六氣作用于大地的情況:燥氣使大地干裂,暑氣使大地蒸騰,風(fēng)氣使大地振動,濕氣使大地潤澤,寒氣使大地堅(jiān)凝,火氣使大地溫煦。六氣布列的位置是:風(fēng)寒之氣在下,燥熱主氣在上,濕氣在中間,而火氣則“游行其間”。看到“火游行其間”,不禁使我們想到現(xiàn)代天文學(xué)的觀點(diǎn),一切氣象變化的根源歸根結(jié)底是太陽熱能的作用。
“寒暑六入”:寒暑代表一年,六入指六氣分別作用于大地。大地虛懷以待,在六氣的作用下化生萬物。大地受納燥氣太過則表現(xiàn)為干涸,受納暑氣太過則灼熱,受納風(fēng)氣太過則振蕩,受納濕氣太過則泥濘,受納寒氣太過則凝冽,受納火氣太過則固結(jié)。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