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怎么卷入科場舞弊案的?下面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br>
唐伯虎是明朝時期一個很有名的才子,周星馳在《唐伯虎點秋香》中稱他為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實在歷史上他和文征明他們一起被稱為“吳門四家”,又或“明四家”,吳是蘇州地區(qū)的別稱,因為他們四位都出身蘇州。
唐伯虎是很聰明的一個人,他早年參加科舉的時候就獲得了鄉(xiāng)試第一的成績,后來跑到京城參加會試的卻因為卷入科場舞弊案,從此和科舉再也無緣。那么這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他太有才華了,遭人嫉妒。而他又不通曉人心之險惡,不知內斂。終被人抓到把柄,終結了他的政治前途。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生于大明成化六年。他從小就是天才——那種最遭人嫉妒的,不需懸梁刺股、刻苦學習就能學富五車、滿腹經綸的天才。
大明弘治十一年,29歲的唐伯虎參加鄉(xiāng)試??荚嚽?,他聚集了平生關系最好的三個朋友祝枝山、文征明、徐禎卿,一起吃飯,在酒宴上,他成竹在胸,放出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事后果不其然,唐伯虎在這次的鄉(xiāng)試中,考得第一名,成為應天府的解元。
其實從參加鄉(xiāng)試就可以看出,唐伯虎這個人是有點恃才傲物的,管不住自己的嘴。別人夸他幾句,心態(tài)立馬就漂上天了。不過話說回來,自古以來富有才華的人有幾個不是桀驁不馴的?這是文人的習性。
鄉(xiāng)試的第二年,京城舉行會試,唐伯虎進京趕考。當時的他,名動天下,他認為考中一個區(qū)區(qū)的進士不算什么,他的目標是——連中三元!
所以在會試結束后,唐伯虎在士子舉辦的宴會上就再次酒吐狂言:“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而正是這一句話,就毀了他的一生。因為前面說了,唐伯虎有才,很多人表面上吹捧他,但內心里嫉妒他。當年考鄉(xiāng)試,唐伯虎對著祝枝山、文征明一通吹牛,這沒問題。因為大家都是朋友。唐伯虎高中鄉(xiāng)試解元,做朋友的都替他高興。
可是,會試是集齊全國精英士子一起考試的考試。唐伯虎在京城吹牛,當時在座的人可都是他考試的對手和敵人。唐伯虎高中狀元,這些人不開心;唐伯虎名落孫山,這些人才開心呢。
而且更要命的是,唐伯虎在會試期間,與江陰舉人徐經來往密切,兩個人都太高調,犯了眾怒。以至于會試三場結束后,京城頃刻便蜚語滿城,盛傳“江陰富人徐經賄金預得試題”的流言。
所以,很快就有人把唐伯虎檢舉揭發(fā)了,告發(fā)理由就是——榜單還未出,唐伯虎就揚言自己必是會元,具有買通考官,科場舞弊的重大嫌疑??茍鑫璞走@不是小事,所以檢舉信遞上去后,會試的主考官們不敢怠慢,立刻向內閣匯報情況。
內閣的人都是老油條,經驗豐富,當時就估計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所以馬上就報告給了孝宗皇帝。孝宗知道后,也當即下令核查試卷。結果事實果然如傳言那樣,唐寅確實是今科會試的第一名,而選定他的人正是當庭的主考官程敏政。
這一下,事情鬧大了。因為太巧了。唐伯虎說自己一定是會元,而考試結果,他偏偏就是會元。黑材料上說主考官包庇唐伯虎和徐經,結果親點唐伯虎為會試第一名的人,恰恰就是會試主考官程敏政。
這兩件事,咋就那么巧合呢?雖然我們知道,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巧合的事。但是某些焦點問題,比如唐伯虎參加會試這件事,太巧合了,是對輿論非常不利的。也必然會引起民間的非議。民眾必然覺得其中有什么內幕。
用一句糙話說就是——黃泥巴掉褲襠里,不是屎也是屎。所以,當這件事情已經傳得滿城風雨,民間流言蜚語后,吃飽飯沒屁事做的言官們立即就跳了出來,直接把彈劾報告遞到了內閣。
弘治十二年二月丁巳,戶科給事中華昹(昶)一封彈劾遞到內閣,把唐伯虎、徐經,以及當年的會試主考官程敏政全給告了。
彈劾原文如下:
“國家求賢以科目為重,公道所在賴此一途。今年會試,臣聞士大夫公議于朝,私議于巷,翰林學士程敏政假手文場,甘心市井,士子初場未入,而論語題已傳誦于外;二場未入,而表題又傳誦于外;三場未入,而策之第三四問又傳誦于外。江陰縣舉人徐經、蘇州府舉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于眾,或先以此題問于人,此豈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臣待罪言職有此風聞,愿陛下特敕禮部,場中朱卷,凡經程敏政看者,許主考大學士李東陽與五經同考官,重加翻閱,公為去取,俾天下士就試于京師者,咸知有司之公”。
內閣收到彈劾,不敢決斷,畢竟言官的彈劾是要交給天子圣斷的。所以彈劾書很快就轉呈給了孝宗,最后由孝宗皇帝拍板,公事公辦,把唐、徐、程三人交由錦衣衛(wèi)執(zhí)送鎮(zhèn)撫司,對問明白以聞,不許徇情。
經過審理,最后判決如下:查無程敏政鬻題實據,但因徐經進京晉見程敏政時曾給其送過見面禮;唐寅也曾用一個金幣向程敏政乞文。具有勾連之嫌疑。遂將唐寅、徐經貶為小吏,不得為官。禮部右侍郎兼會試主考程敏政,勒令退休回籍。
至于說唐、徐、程三人到底有沒有貓膩,不知道。這是一樁歷史懸案。
這里順帶一說,彈劾唐、徐、程三人的華昹因奏事不實,也遭降職處分。而他也是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里面的華太師的原型。因為是他導致了唐伯虎的人生悲劇,所以民間就在戲劇中把他塑造成了一個傻乎乎的窩囊廢形象。
事后三個被告均對判決不服,程敏政歸家后憤郁發(fā)疽而亡。徐經歸家后,恥不就吏,閉門讀書,并作《賁感集》以明志。明孝宗死后,徐經盼望新天子明武宗發(fā)布赦令,希望再返科舉仕途。然而赦令左等不來,右等不來,最終他病死在了游歷途中。而他的死也影響到了子孫后代。所以,徐家后來就出了徐霞客這位天生不愛讀書,只喜歡游山玩水的地理學家。
至于唐伯虎,歸家后也是恥不就吏,余生以賣畫為生,放蕩形骸。四十多歲時,他被寧王招入府中,本以為自己可以大展宏圖,結果卻發(fā)現寧王要做的事情居然是謀反。他為了能讓寧王放他走,就開始裝瘋,裸奔,寧王信了,放過了他。
可是,如此不要臉的行為也讓唐伯虎最后的那一點點尊嚴也消失殆盡。之后的唐伯虎,徹底墮落,每日除了縱情聲色就是自娛自樂,放縱自己。最終唐伯虎在窮困潦倒中病倒,死去。病死前,唐伯虎留下一首絕筆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
悲情才子唐伯虎身陷科場舞弊案的多舛命途
導讀:
大家對于唐伯虎的印象都是從影視劇里了解的,他風流倜儻、妻妾成群,縱情書畫、玩世不恭,然而,真實的唐伯虎卻是個極其悲情的才子。他仕途受挫,半生窮困,唯一的妻子早早將他拋棄,紅顏知己又先于他病死,最終孤苦終老……
江南第一才子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即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誕生了一個男嬰,取名為唐寅,又因屬虎,字伯虎。他就是后來號稱“江南第一才子”的唐伯虎。唐伯虎又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朝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他自幼聰穎伶俐,卻不務正業(yè),后來在家人朋友的勸誡下才發(fā)憤圖強,閉門苦讀,終于在弘治十一年(1498)中解元(鄉(xiāng)試第一名)。唐伯虎工于書畫,擅寫詩詞,其中又以畫最為精妙。
少年時,他曾拜當時有名的畫家沈周為師,因天資聰慧,畫藝進步神速。沈周非常欣賞他,多次夸贊他的才華。然而唐伯虎卻因此而自鳴得意,不再虛心學畫。有一次,沈周與唐伯虎一起吃飯,讓唐伯虎去關一下屋中的窗戶。唐伯虎伸手去關,才發(fā)現這竟是沈周老師的一幅畫!他大為驚嘆,頓時感到慚愧無比,自此摒棄浮躁,勤奮學畫。后來,他終于超越了自己的老師,成為一代名家。
有傳說稱,曾有一位書生拿著唐伯虎畫的《對蝦圖》過橋,一不小心將畫掉到水中,畫上的對蝦居然爬了出來,又落到水里。另有一戶人家墻壁上掛著唐伯虎畫的一幅《竹枝圖》,竹枝上趴著一只紡織娘(一種植食性昆蟲)。到了晚上,家里人聽見蟲鳴的聲音,找了半天才發(fā)現是畫上的紡織娘在叫。這兩個傳說固然玄虛,卻反映了唐伯虎的畫生動逼真,出神入化。
唐伯虎一生好酒,常常用自己手繪的扇子換酒錢。一次,他在西湖邊的一家酒肆喝酒,結賬時才發(fā)現囊中空空。這時,迎面走來一位富商,唐伯虎便想將扇子賣給他換酒錢。富商拿起唐伯虎的扇子,看到上面沒有題款,便鄙夷地說:“畫得亂七八糟,分明是無名小輩所作,分文不值!”偏巧一位書生經過,看到扇子拍案叫絕,又見唐伯虎風度不凡,便恭敬地問:“閣下莫非就是江南第一才子唐伯虎?”在座的酒客聽見后無不驚喜萬分,紛紛出高價要購買唐伯虎的扇子。那位富商也連連賠禮道歉,要以千金換一扇。最終,唐伯虎僅讓書生付了酒錢,便把扇子送給他了。
唐伯虎的詩獨具風格,常常以俗語、白話入詩,通俗有趣。有一次,眾多秀才向唐伯虎求詩,唐伯虎不緊不慢地喝下一杯酒,寫了“一上”兩個字,又喝了一杯,添上“又一上”三個字。秀才們紛紛嘲笑地說:“這也叫詩嗎?”唐伯虎不動聲色,提筆揮就“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舉頭紅日白云低,四海五湖皆一望”,寫完就擲筆出門。秀才們目瞪口呆,心服口服。
講述唐伯虎才情的趣聞很多,大都出自野史和小說。明末小說家馮夢龍所作的《唐解元一笑姻緣》風靡一時,使唐伯虎風流倜儻的才子形象家喻戶曉。后來,人們在這部小說的基礎上,又創(chuàng)作了更多生動傳奇的故事,例如唐伯虎點秋香等。
一朝失意:科場舞弊案
事實上,唐伯虎雖確有才名,但并沒有傳說中那樣神乎其神。《明史》對唐伯虎的生平記載僅200余字,其余正史對唐伯虎的才華也只是籠統(tǒng)評價,所謂“江南第一才子”的很多故事是無從考證的。至于民間傳說唐伯虎經常出入青樓、有九個老婆等逸聞更是子虛烏有。
真實的唐伯虎出生于一個商人家庭。父母對其期望很高。因而,他從小就苦讀“四書”、“五經”、史書典籍,沒過上幾天逍遙生活。16歲時,他考秀才高中第一名,在蘇州城名噪一時。19歲時,唐伯虎迎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妻子徐氏。29歲時,他在鄉(xiāng)試中考中解元,可謂人生得意。然而,仕途的重大挫折也隨之而來。
據《明史》記載,唐伯虎參加鄉(xiāng)試時,文章寫得異常精彩,當時的主考官梁儲大加贊賞?;爻螅簝δ弥撇⒌奈恼陆o禮部侍郎、學士程敏政過目。程敏政讀完后也連連稱奇。不久,朝廷舉行會試,擔任主考官的正是程敏政。唐伯虎與江陰富商的公子徐經一同赴京趕考,兩人多次前往程敏政府上拜會。然而,徐經心術不正,趁機賄賂程敏政府上的家僮,騙來了會試的考卷。偏巧,那一年會試的題目出得極為冷僻,考生們大多答不上來,唯有唐伯虎與徐經的卷子答得入情入理、文采飛揚。據說,程敏政拿到這兩份出色的答卷時,情不自禁地說了一句:“這必是唐寅與徐經的。”此話被旁人聽見,埋下了禍根。后來,有人告發(fā)考題泄露一案,皇帝聽后大怒,將程敏政、徐經和唐伯虎打入大獄。徐經在獄中被嚴刑拷打,終于支撐不住,供出買通家僮泄題一事,并招認:“得到考題后也拿給唐伯虎看了。”后來,刑部、吏部會審,徐經又推翻此前的供詞,說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詔“平反”,釋放程敏政和唐伯虎,并派唐伯虎去浙江做一個小官。唐伯虎引以為恥,沒有上任。
唐伯虎的妻子徐氏本指望唐伯虎飛黃騰達、聲名顯赫,一聽說他丟了官位,便心灰意冷,與唐伯虎大吵大鬧一場離他而去了??茍鑫璞装覆粌H斷絕了唐伯虎的功名之路,還使他妻離家散,成為他人生的轉折點。
半生癲狂 清閑度日
弘治十三年(1500),剛出獄不久的唐伯虎對仕途徹底失望,決定將自己的后半生寄情于游歷山川、吟詩作畫。他乘船離開蘇州,來到鎮(zhèn)江、揚州,然后又順長江而上到達蕪湖、九江,游覽了廬山等風景名勝。然后,他到黃州觀看了赤壁之戰(zhàn)的遺址,又去湖南游覽了岳陽樓、洞庭湖等地,此后還輾轉到過福建、浙江、安徽等地。這次周游名山大川,共花費了九個月的時間。唐寅將各地美景收入眼中,為他的后半生作畫積累了豐富的素材。
正德九年(1514),明宗室寧王朱宸濠以重金延請?zhí)撇⒌侥喜秊槠湫Я?。寧王的慧眼識才喚起了唐伯虎心中僅有的一點政治理想。思慮再三之后,唐伯虎決定接受邀請。然而,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寧王請他的用意并不在于他的才華,而是在為謀反篡位招兵買馬。陷入了政治旋渦的唐伯虎十分苦悶,無奈之下,他只好裝瘋賣傻,躲避殺身之禍。后來,寧王見他舉止瘋癲,便放他回到故里。
再次回到蘇州后,唐伯虎沒有謀生之路,只好靠售賣字畫為生。憑借才子之名,唐伯虎的字畫大多能賣個好價錢,久而久之,也就存下了一些積蓄。36歲時,唐伯虎用這些積蓄,在蘇州城北一處依山傍水的地方建了一座桃花塢。桃花塢其實只有幾間茅屋,卻景色宜人,幽靜清雅。唐伯虎為其取名為“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唐伯虎有名的《桃花庵歌》就作于此:“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瓌e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font>”唐伯虎還常常邀請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來桃花庵小敘,對酒當歌,吟詩作賦。那段生活雖清貧卻也灑脫,是唐伯虎后半生過得最愜意的一段時光。
據野史記載,唐伯虎后半生曾經遇到一位紅顏知己,名叫沈九娘。沈九娘在唐伯虎窮困潦倒的時候出現,陪他共同患難,一度讓唐伯虎萌生了續(xù)弦的念頭。然而不幸的是,沈九娘早早病死,令唐伯虎悲痛不已。后來,人們依據沈九娘的名字,竟杜撰出唐伯虎有九房妻妾,這純屬無稽之談了。
無人來買扇頭詩
“十朝風雨若昏迷,八口妻妾并告饑。信是老天真戲我,無人來買扇頭詩。”唐伯虎晚年的這首詩用凄涼的筆調描繪出他窮困潦倒的生活。自仕途失意后,唐伯虎經常借酒消愁,喝得酩酊大醉。他常說,自己雖無李白之才,卻能深切體味李白醉酒的樂趣。酗酒使唐伯虎的身體越發(fā)多病,又因病無法常常作畫,生活越來越拮據,只能靠向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人借錢過活。
晚年的唐伯虎沒有了凌云壯志,沒有了感情寄托,甚至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維持。悲情的人生際遇使他的思想日漸消沉,陷入了人生價值的空無。于是他開始篤信佛教,希望從禪學中找到精神的歸宿,并從中參悟了不少人生道理。例如,他曾寫過一首《七十辭》,“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詞句簡潔而平白,卻道出了他一生的苦悶遭遇以及他悟出的人生苦短、命運無常的道理。
明嘉靖二年(1523)秋天,唐伯虎與幾位友人一同去東山游玩,看到蘇東坡的一首詞中寫道“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不禁感慨萬分,心生悲涼?;丶液?,他的身體狀況更加不好,不久就臥床不起。唐伯虎料想自己時日無多,便寫下了一首絕命詩:“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也何妨。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漂流在異鄉(xiāng)。”幾天后,54歲的唐伯虎就在孤獨與憂郁中死去了。
唐伯虎死后,他的好友祝允明、文徵明等為他湊錢簡單料理了后事,將他埋葬在桃花庵附近。祝允明為唐伯虎撰寫了千余字的墓志銘,這成為后人了解這位悲情才子的主要史料之一。
因為半生窮困,唐伯虎的字畫、詩文幾乎都賣掉了,散失在四面八方。到了明萬歷年間,有兩位常熟書商因仰慕唐伯虎的才名,千方百計地搜尋他的作品,終于使唐伯虎的詩畫得以流傳。而他的詩文逸事也在此過程中得以豐富和完善,被收錄在《明詩紀事》及《海虞古今文苑》中。
我們在津津樂道唐伯虎的風流倜儻之時,是否了解到風流倜儻的背后,隱藏了一代才子怎樣的悲情際遇,怎樣的人生無奈……
唐伯虎差點因朱宸濠叛亂人頭落地
唐寅,字伯虎,精于書畫,博古通今,弘治十一年鄉(xiāng)試第一,其才名轟動一時,寧王朱宸濠久聞其名,非常羨慕唐伯虎的才華,就用重金聘他到自己的屬地做官。
唐伯虎走馬上任后,朱宸濠在各個方面給予他很優(yōu)厚的待遇。過了一段時間以后,唐伯虎覺察到朱宸濠養(yǎng)兵蓄財,圖謀不軌,暗地里嘆道:“此地是火坑,不可久留。”他清楚地知道,倘若自己公開辭職還鄉(xiāng),必然引起懷疑,弄不好人頭落地。遂仿效戰(zhàn)國時的孫臏,佯作瘋狂,忽哭忽笑,言語顛三倒四,起居飲食異常。朱宸濠派人來看他是否真瘋,只見唐伯虎赤裸身子,在眾目睽睽之下?lián)崤称?,往地上撒尿,爾后又抓起污物來吃?br>
朱宸濠聽到所見者的描述,確信唐伯虎真的瘋了,遂起了憐憫之心,把他送回家鄉(xiāng)。后來,朱宸濠叛逆不成,伏法受誅,其余黨無一幸免。唯有唐伯虎及早脫身,沒有被株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