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燦爛的歷史,有輝煌的文明,同事她還養(yǎng)育著中華大地上的56個民族。
偉大的中華民族已經(jīng)走過了5000年的文明歷程。在古老的中華大地上,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 開拓了幅員遼闊的國土,共同締造了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共同發(fā)展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國史,就是一部中國各民族誕生、發(fā)展、交融并共同締造統(tǒng)一國家的歷史。
結(jié)婚是每個人一生中的大事,每個地方的民風(fēng)民俗不同也就決定了他們的結(jié)婚風(fēng)俗文化的不同,各個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獨特的婚俗,有些婚俗文化有趣而生動,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下面小編帶大家來看一下56個民族的婚俗。
13、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婚姻實行一夫一妻制,嚴禁同一氏族內(nèi)部或輩分不同的近親通婚。按過去的習(xí)俗,鄂倫春族男孩到十五六歲,女孩到十四五歲,家里就要為他們張羅婚事。女方家選女婿要選好獵手,女兒嫁過去不會缺吃少穿,男方家則選擇勤勞、賢惠的姑娘做兒媳。鄂倫春人中門第觀念較淡薄,只要對方人品好、身體健康,親事一般都能成。
鄂倫春人的婚事,一般經(jīng)過求婚、認親、過彩禮和婚禮四個過程。
求婚。過去一般都是兩家老人做主包辦婚姻,有的是指腹為婚或定娃娃親,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是請人說媒。媒人一般都是男方的親屬或朋友,并且對女方家也比較熟悉,多是能說會道、能辦事的中年婦女。男方看中某家的姑娘后,就請媒人帶著酒肉到女方家求親。按照慣例,在求親過程中,女方家不能馬上答應(yīng)親事,雙方都先說些客套話,然后女方家需要了解小伙子的人品,是不是好獵手,還要征求叔伯、舅舅等親屬的意見,這樣一般反復(fù)兩三次才能確定下來。如果女方的父母同意了這門親事,喝了媒人的酒,求婚就算成功了。
認親。求婚成功后,小伙子會在母親、媒人及親友的陪伴下,備上好酒好肉來到女方家給長輩們敬酒磕頭,舉行認親儀式。認親后這門親事就得到了鄂倫春社會的承認,受到氏族制度的約束和保護。認親后的鄂倫春小伙子改穿鑲邊繡花的皮袍,姑娘開始把頭發(fā)盤起來,別人一看就知道是訂了婚的人。以前一些鄂倫春部落在認親后就可以在女方家同房了,這種習(xí)俗一方面是母系氏族社會遺風(fēng)的體現(xiàn),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清代鄂倫春青年男子經(jīng)常被強行拉去當(dāng)兵征戰(zhàn),生死難料,指望早點留個后代。
過彩禮。過彩禮的主要目的不是要錢要物,而是雙方長輩正式見面,建立親戚關(guān)系,約定婚期。婆家送的彩禮主要是馬匹、獵物、酒,彩禮的多少根據(jù)家庭狀況量力而行,條件好的家庭送4-6匹馬,差一些的送1匹也可以。期間,女方父母要設(shè)宴招待女兒未來的公婆,聯(lián)絡(luò)感情,商定婚禮的具體事項?;槠诖_定后,女方也要準(zhǔn)備大致相當(dāng)?shù)呐慵蕖?div id="c9ozetgccsir" class='imgcenter'>
婚禮?;槠谂R近,聞訊的親友們都爭相送禮品或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婆家要為新婚夫婦搭建新的“仙人柱”,用上百條狍腿皮拼成有美麗花紋的狍皮褥子鋪床,上面是用七八張染成金黃色的狍皮縫成繡著連綿不斷云紋的雙人被。娘家用樺樹皮做成雕刻著南綽羅花的箱、盒陪嫁,祝愿小伙子有了姑娘的陪伴再不會孤單。
婚禮前,新郎要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下去接新娘,新娘家也要相應(yīng)組成一支送親的隊伍。送親之日,人們騎著自己最好的駿馬,長輩們親熱地交談著走在隊伍的前面,跟在后面的青年人不停地嬉笑高歌,簇擁著新人一路浩浩蕩蕩、歡天喜地,時而賽馬,時而競歌,十分熱鬧。由于鄂倫春族不同氏族之間的宿營地有時相距比較遠,在這種情況下,迎親送親需要幾天的時間。
新郎要在婚禮的前一天趕回到自己家?;槎Y之日,當(dāng)送親的隊伍快要到男方的“烏力楞”營地時,迎親的隊伍和送親的隊伍以對歌的形式烘托氣氛,抒發(fā)感情。
送親的隊伍唱道:
山路彎彎不好走,
亭亭玉立的姑娘你們求。
這么長時間我們養(yǎng)育了她,
這么遠的路程我們來送她。
還是讓我們這些骨肉至親,
送她去見公婆吧!
迎親的隊伍應(yīng)答道:
白樺要有青松配,
心靈手巧的姑娘,
要英俊能干的獵手娶。
今后我們也是她的骨肉至親,
請你們讓他們夫妻早日相聚!
在婚禮上,新郎、新娘身著染成黃色的狍皮新裝,皮裝上鑲繡著各種云卷紋和幾何紋花邊,新郎戴著民族傳統(tǒng)的狍頭皮帽,新娘的發(fā)辮卷至頭頂,戴上綴著各種珠子、貝殼的頭飾,頭飾周圍插著鮮艷的野花或彩穗。光彩照人的新郎、新娘在主持人的引導(dǎo)下,先拜天地,再拜父母和長輩們,并接受大家的祝福。然后新娘要通過由兩條紅毯鋪就的路進入“仙人柱”,這時送親的隊伍會佯做挑剔地唱道:
親家親家真寒酸,
地毯弄得不像樣。
中間有縫不成塊,
難為我們新嫁娘。
迎親的隊伍對答:
兩塊地毯成雙對,
姑娘小伙成一家。
沒有縫來不成對,
沒有對來哪成雙!
儀式后,宴席開始,大家圍著篝火席地而坐,吃著手把肉,喝著美酒,接受一對新人恭恭敬敬地敬酒,也祝福新人恩恩愛愛美滿幸福。當(dāng)夜幕降臨,篝火燃旺的時候,親友們也酒意正濃,新郎、新娘要為大家表演節(jié)目,婚禮也隨之進入高潮。大家開始圍著篝火跳起民族舞蹈,唱起祝福的歌謠:
我騎著駿馬來道喜,
看見小伙子漂亮的皮袍,
知道他娶了一個賢惠的妻子。
看見姑娘美麗的眼睛閃著光,
知道新郎是個能干的莫日根(好獵手)。
紅花綠葉相配的新人啊,
不能忘了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不能忘了生兒育女的責(zé)任。
在興安嶺這塊寶地,
你們的生活一定會像白樺樹那樣,
枝繁葉茂欣欣向榮。
在新婚夫婦入洞房前,他們要用一雙筷子,合吃同一碗用小米、稷子米或黃米加上肉做的粘粥“老考貼”,用同一把刀吃一盆肉,象征親密和諧、永不分離。
來源: 第一星座網(wǎ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