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紅許
說起皖南的一些鄉(xiāng)村,估計祁門是多項選擇題的最后一項,不經意就會被很多人忽視了。但是,祁門有一樣物產是紅得很敞亮的,那就是祁門紅茶。
祁門不屑于與周邊縣市比什么徽派建筑、小橋流水,只需沖泡一杯祁紅,就可以泡進很多人的心扉、泡開很多人的笑臉。去祁門,估計不少人是沖著祁門紅茶去的,問茶、品茶、買茶、賞茶。祁紅,那一抹紅令多少人為之傾倒,那一抹紅令多少人為之迷戀,不管時間怎么萎凋,不管日子怎么揉捻,不管歲月怎么發(fā)酵,也不管火苗怎么烘焙,直抵祁紅的芳心不會改變,只為等待那一杯紅湯暖心暖胃。
祁門紅茶誕生一百余年,以色澤、芳香、口感的獨特而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紅茶的翹楚。
祁紅,也就順理成章成了祁門最有說服力的一張響亮名片。
祁門地處黃山西麓,與江西毗鄰,安徽南大門,唐永泰二年(766)建縣,因城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而得名。關于祁門紅茶,祁門還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玉帝喝了神農氏獻上的祁門紅茶頓覺神清氣爽,就詢問神農氏茶是哪里出產的,神農氏告知“奇山香門”,事后,玉帝降旨天將下凡尋寶。為保住祁門紅茶,一村姑告訴天將這里只有“祁山”“閶門”,沒有“奇山香門”,天將信以為真離去,此后當地人干脆就將“奇山香門”改名為“祁山”“閶門”,祁門紅茶便得以保護下來,一直在皖南大地上滋養(yǎng)著黎民百姓。傳說總是那么美好,是真是假已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祁門,別稱梅城,與秦末漢初十萬戶侯梅鋗有關,而今祁門就有梅鋗城、梅鋗宅、梅鋗墓、梅鋗舊墅等,由于祁門在秦漢時代乃饒州(鄱陽)轄地,因此不難理解西漢開國大將、余干人梅鋗為何在祁門留下多處遺跡。去祁門,不尋訪梅鋗古跡可以理解,但不喝祁紅就有點說不過去了。第一次到祁門是二十多年前,去寧波車過祁門,吃了個飯,當時吃了什么菜早就沒有印象,卻獨獨記住了祁紅,在酒店喝的正是祁紅,雖說那時并不關心什么品茶,但那湯色紅亮的一盅祁紅茶卻深深地映照著我走向遠方。
后來,我常常有機會接觸祁紅,更多的是用味蕾感受百年祁紅的魅力。祁紅,即祁紅工夫,是需要慢慢去品味的,是需要用心去品味的,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也就在端杯之間顯現出來。
“祁紅特絕群芳最,清譽高香不二門?!边@一經典詩句是對祁紅的最好贊美。祁紅,諧音“奇紅”,使人聯想“與眾不同”。當地制茶人介紹,祁紅的原生櫧葉種,屬于中葉種,一般在清明前后采摘茶青,上好祁紅,外形條索緊細均勻,鋒苗秀麗,色澤烏潤;茶湯紅艷明亮,滋味甘鮮醇厚,蘊含蘭花香且馥郁持久,為典型的玫瑰花香紅茶;茶葉泡開后,葉底嫩勻、紅亮。簡而言之,即“香高、味醇、形美、色艷”。
清代光緒之前,祁門只盛產綠茶,不產紅茶。黟縣人余干臣是祁紅的創(chuàng)始人。顯然,是余干臣成就了祁紅,反過來祁紅也成就了官場失意的余干臣商場得意,光緒元年(1875)因祁紅在歷史的長河里而更加絢麗奪目。沿著一杯祁紅的光澤,我走進了黟縣柏山村,去拜謁余干臣故居。這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墻線錯落有致,白墻黑瓦,馬頭翹角,融古樸、典雅、簡約、富麗于一體,似乎仍透射出當年祁紅走向輝煌的光芒。余干臣(約1850~1920),名昌愷。從小讀書,后為官吏。從福建崇安縣令的位子上罷官后回鄉(xiāng)經商,目睹紅茶暢銷多利,選擇產茶區(qū)建德縣(今東至)堯渡街設紅茶莊,仿閩紅試制工夫紅茶成功。又發(fā)現祁門縣西鄉(xiāng)一帶山花多,茶葉品質好,先后在歷口、閃里設立茶莊,其間培養(yǎng)了一批制茶師。
不可否認,進入清代中后期,是國際紅茶消費市場的擴大刺激了中國紅茶加速生產,湖紅、寧紅、祁紅等順勢而生也就在情理中了。但是,祁紅一經問世,就迅速享譽世界,成為英國女王和王室的至愛飲品,也備受英國上流社會青睞。祁門,這是一塊怎樣的土地,氣候、海拔、土壤、水系、緯度、濕度……還有茶樹品種、制作工藝等,諸多因素造就了這一“紅茶皇后”,它與印度大吉嶺、斯里蘭卡紅茶很快達成并駕齊驅的默契,以世界三大高山紅茶之一的身份贏得“茶中英豪”美稱。
在祁門,關于祁紅創(chuàng)始人之說,我還聽到另外兩個不同版本,一個是“胡氏說”,1916年3月25日《農商公報》載:“安徽改制紅茶,權興于祁(門)建(德),而祁建有紅茶,始于胡元龍?!焙垼?836—1924),祁門南鄉(xiāng)貴溪人。他曾對子孫說:“書可讀,官不可做”,并撰廳聯一對曰:“做一等人忠臣孝子,為兩件事讀書耕田。”后人尊其為“祁紅鼻祖”。另一個是“陳氏說”,見《雜記》一書:“有邑人胡元龍、陳烈清相繼在祁門西南鄉(xiāng)創(chuàng)設茶廠,招工授以焙制方法,祁紅才開始萌芽。這兩家茶廠算是制茶最早,廠名胡曰順、陳怡豐。”遺憾此書逸散從而無考。有專家認為,很可能胡元龍、陳烈清等人就是余干臣引導、指導、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批制作紅茶的師傅,這個分析不無道理。
百年祁紅路,有一個名字是注定要載入祁紅茶史的,那就是馮紹裘,被譽為機制祁紅的“先行者”。上個世紀30年代,經反復仔細觀察茶樹生長情況,馮紹裘首次試制成功祁紅夏茶。接下來,他專心主持制作機制祁紅一舉成名,震驚上海,給所謂“機器制茶一定要沾染鐵銹和機油氣味,高溫快速機烘的紅茶得不到祁紅特有的芳香(火候香)”之類的謬語一個有力還擊,他也因此贏得了“中國機茶之父”的稱號。當然,還有一串名字同樣如祁紅湯色一樣紅亮,將永遠銘刻在祁紅年譜上:陸溁、吳覺農、胡浩川、莊晚芳……
走進祁門,去叩拜這片古老的制茶原產地,去探秘祁紅的芳蹤,不可不去當年徽商余干臣最早開茶號、試制祁門紅茶的歷口。歷口有祁門紅茶創(chuàng)始地、發(fā)源地之稱,名滿天下的祁門紅茶正是由此發(fā)端,歷口鎮(zhèn)因此成了祁紅重要產區(qū)。據說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獎的祁紅,就是歷口同和昌茶號選送的。每每和外人說起祁紅,歷口人的聲音總會情不自禁地提高幾個分貝,“祁紅世界有名”。在祁門縣城,就有一座標志性建筑,即采茶女漢白玉雕像,雕像后的墻面上書寫著“你們祁紅世界有名”幾個大字,這是1979年7月鄧小平視察黃山時說的一句話,如今已成為祁紅最有影響力也最豪氣的宣傳口號,也經常被祁門人放大而帶到各地茶博會、茶博館等。
千年歷口,古名新豐,始建于宋,后以地處歷山、瀝水之口而易名。瀝水穿鎮(zhèn)而過,將村鎮(zhèn)分為河東、河西兩片,這里山環(huán)水抱,青石砌成的利濟橋橫跨瀝水上,茶號林立,端起一杯祁紅,在古樸之風裹挾下,如夢如幻的思緒也隨著茶煙飄散開來。
徜徉利濟橋,當地人介紹,此橋原名集福橋,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歷史上多次維修。解放后在利濟橋上游分別建造了平板水泥橋、利民橋,三座橋互為映襯緊緊地將河東、河西連成一體。歷口以許、馮二姓為主,河東多馮姓,河西為歷口主街道,多姓許,瀝水在河西繞過一個大圓圈,把許村圍成一個船形,呵護著許村世世代代。這里面還蘊藏著一個有趣的傳說,很早之前,許村為方姓人家居住,皖南話“方”“翻”難分,方姓坐船意即“船翻”不吉祥,冥冥中后來竟無一方姓人留下。南唐時,許姓來了,當地口音“許”“水”同音,水能泛舟,因此許家人視此地為風水寶地,果真從此許氏人丁大增,成為一方望族。
“小小的祁門縣,大大的歷口鎮(zhèn)?!痹跒r水畔,一邊喝茶,一邊聽講古,小半個下午的時光浸泡在祁紅茶湯里顯得特別的愜意、潤澤。歷口是饒徽古道上的重鎮(zhèn),人來車往,早年鐵匠鋪、布坊、藥鋪、飯莊、酒家、轎行、茶號等店鋪鱗次櫛比,自古商貿繁榮,走過現代與古樸交融的老街,依稀可辨昔日沿河兩岸古老長街的輝煌。時代在前進,歷口老街的變化也是不可抗拒的,唯一不變的是祁紅高香飄揚。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