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河,上海的母親河,是吳淞江上海段的俗稱?!疤K州河”一名是在近代上海開埠后才出現(xiàn)的。上海開埠后,來上海的外國人認為它“通往蘇州的吳淞江”。久而久之,外國人在官方外交文件上都將吳淞江稱為蘇州河,而吳淞江這個本名則被淡化甚至遺忘。
由于蘇州河流經上海公共租界最繁華的區(qū)域,在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形成了外國人在上海最早的聚居地,成為上海開發(fā)最早的區(qū)域之一。此外,隨著上海城市的發(fā)展,城市空間向內部演進,沿蘇州河而上形成了幾個功能空間:碼頭貨棧、工業(yè)區(qū)和居民生活區(qū)三大功能區(qū)。正因為在上海的地位重要,所以近代眾多紀實攝影師都選擇將鏡頭對準蘇州河,借此記錄下他們對上海的印象。
目前涉及蘇州河的最早影像出現(xiàn)在1898年。這一年,美國湯姆斯·愛迪生電影公司派遣了一支遠東攝影隊來到中國,拍攝了一批關于香港和上海的素材。在《上海街景》一片中,可以看到在蘇州河以南地區(qū)往來的手推車、黃包車、自行車、馬車,這是迄今為止我們所能看到的,關于蘇州河地區(qū)最早的影像。
1912年至1915年間,俄裔美國人本杰明·布洛斯基來到中國,拍攝紀錄片《經過中國》(《A Trip Through China》)。當時正值中國辛亥革命前后,布洛斯基用膠片記錄下香港、廣州、上海、天津、北京等幾個中國重要城市的影像。在他的鏡頭里,我們可以看到外灘公園,以及從外灘公園看向繁忙的蘇州河,這也成為后來很多攝影師取景的角度。
1925年,莫斯科至北京的航線首航,蘇聯(lián)導演B·A·史涅伊吉洛夫和攝影師布留姆搭乘飛機,從莫斯科途經蒙古到中國進行考察。他們用在北京、上海、廣州拍攝的活動影像素材,編輯完成了紀錄片《偉大的飛行與中國國內戰(zhàn)爭》。后來這部影片更名為《東方之光》,作為蘇聯(lián)在國外上映的第一部新聞紀錄片在西歐許多國家放映。在這個紀錄片里,攝影師站在蘇州河北岸,拍攝外灘公園、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匯處的鏡頭,我們可以看到外白渡橋、英國領事館、天安堂。
1927年,蘇聯(lián)導演雅科夫·布里奧赫攝制新聞紀錄片《上海紀事》,該片記錄了大革命時期上海的城市面貌,其中與蘇州河相關的內容有公濟醫(yī)院(現(xiàn)上海第一人民醫(yī)院)、在船上生活的船民、在岸上拉船的纖夫等。紀錄片通過強烈的對比表達了導演對社會的思考:蘇州河邊辛苦勞作的女纖夫與高貴安逸的洋貴婦;洋人的子女在游樂場玩耍,而中國人的孩子卻在當童工。在導演的視野里,蘇州河仿佛就是苦難生活的象征。
來源:“影像上海”公眾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