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八大怪,這可不是八個張牙舞爪的怪物,而是指陜西關中的8種獨具特色兒的民俗,關中呢指的就是為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的那邊江山,這么說可能大家沒有什么概念,這么說吧,基本上就是西安、渭南、咸陽、寶雞、銅川那些地兒。
有人喜歡把“關中八大怪”稱為“陜西八大怪”,那我得批評他兩句......嚴格說來,這不準確。因為這些民俗,除了關中,陜西其他地兒基本找不見,所以稱為“關中八大怪”更貼切一些。
下面請聽小哥娓娓道來“關中八大怪”都包括啥子?
一、板凳不坐蹲起來。
這可是陜西農(nóng)家人的一絕,江湖人稱“蹲景”,蹲上半天也腰不酸腿不疼,不知道是不是吃了“蓋中蓋”。不信您瞧:
蹲著吃面格外香
關于“蹲”這個習俗,有人說是秦始皇的時候席地而坐,結果荊軻來行刺的時候,自己的配劍太長,這個姿勢下劍拔不出來了,只得轉圈圈,哇,好暈!
東晉還有個“身無長物 ”的歷史典故,說的也是“席地而坐”的故事。大家可以去搜一下!
晉以后呢,關中地區(qū)坐還是坐,不過是慢慢演變成了蹲,習俗就慢慢傳下來了!
二、房子蓋半邊。
我們理解的農(nóng)家的房子,屋頂上一般都得設計成個“人”字形,有前有后,關中地區(qū)也有,人家叫“安間”房,是上房,家里的一家之主或者老人才住得上,VIP待遇;其他人的房子只蓋一半,叫廈子房,也叫偏房,來,感受一下:
就是蓋半邊,傲嬌不傲嬌!
那為啥只蓋半邊呢?為什么這么傲嬌?哎,還不是因為以前的時候窮!蓋半邊可以節(jié)約好多建筑材料?。∵@個“偷工減料”,合理!現(xiàn)在不窮了,但是習俗流傳下來了!
三、姑娘不對外
關中漢子是“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他指的是關中男人貪戀婆娘,這樣的寵妻狂魔,關中“女娃”怎么能不愛?而且,八百里秦川自古就是風水寶地,歷史上的周秦漢唐建都于此,所以自然也是風調雨順,物阜民豐!
這樣的寶地,姑娘自然是不外嫁的了!
如果你有幸娶了關中女娃,那恭喜你,中獎了!
陜西姑娘
四、 帕帕頭上戴
過去關中地區(qū)生活環(huán)境差、塵土飛揚、烈日暴曬,農(nóng)家婦女出門每個遮擋不行,按說應該“墨鏡、口罩、頭巾”三件套齊備,但是那時候窮,沒這個條件,所以頭上頂一塊手帕,走個親戚,串個門子!長時間,這也就變成了習俗!
五、面條像褲帶
關中的面粗獷,有著大西北的好爽,但是味道卻美的很!
有個朋友,第一次來陜西吃蘸水面,店家問要幾根面,第一次被這么問,不知道行情,我那個同學說,餓得不行了,先來十根吧!要知道兩三根就是一大碗,所以......后果很嚴重。
面條像褲帶指的是面的長度和寬度,關中的面食文化多種多樣,棍棍面、片片面、涼面、臊子面、酸湯面、漿水面等等,下面先來感受感受:
陜西面
六、鍋盔像鍋蓋
鍋盔像鍋蓋一樣大,太夸張了吧?
不,不夸張,給張圖先感受一下:
鍋盔
說鍋盔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說古代打仗,一方是新疆人,打到陜西沒干糧了,只有面粉,就把面粉和了,放到頭盔里,放到火上烤,烤出來后反而外焦里嫩,香的很。戰(zhàn)爭結束后,就回家讓自己的婆娘做,家里只有鍋,所以就成了“鍋盔”。
二說唐朝的時候修乾陵,很多人因為吃飯的問題延誤工期被罰,所以就有人把面放到頭盔里,然后放到火上烤,久而久之,就成了鍋盔。
七、油潑辣子一道菜
關中人愛吃辣,尤其鐘愛本地的秦椒!但關中人不吃干辣椒,把干辣椒加上各種調味料,用熱的菜籽油“刺啦”一潑,香味直接出來了!過癮。
下面來感受一下,油潑辣子!
油潑辣子
八、秦腔不唱吼起來
秦腔是陜西這邊的戲種。說是吼,其實秦腔也不是真吼起來的,只不過演員表演起來確實很賣力氣,開玩笑說是“叫破天”。夏天的時候,西安城墻周圍會有很多自發(fā)的群眾團體在那里唱秦腔,確實不需要擴音器之類的東西,老遠就能聽到,這種唱腔也許和關中人的語言特征有關,憨厚、耿直、調高。
秦腔
好了,介紹完了!關中八大怪,你們知道多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