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本草 第【30】期 石菖蒲
返璞歸真,回歸自然,一起發(fā)現(xiàn)本草的奧秘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
有美一人,碩大且卷。
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
有美一人,碩大且儼。
寤寐無為,輾轉(zhuǎn)伏枕。
——詩經(jīng).陳風(fēng).澤陂
石菖蒲乃天南星科菖蒲屬植物,
生于海拔20-1600m的密林下濕地
或溪澗旁石上,
其形清雅,其氣芳香,其藥功甚偉 ,
自古便倍受人們喜愛。
古之《詩經(jīng)》、《周禮》、《左傳》、
《呂氏春秋》、《列仙傳》、《神仙傳》等
均有關(guān)于石菖蒲的記載。
作為藥物,石菖蒲
位列《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上品草部第一味
菖蒲
陸游
雁山菖蒲昆山石,陳叟持來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節(jié)瘦,一拳突兀千金直。
清泉碧缶相發(fā)揮,高僧野人動顏色。
盆山蒼然日在眼,此物一來俱掃跡。
根蟠葉茂看愈好,向來恨不相從早。
所嗟我亦飽風(fēng)霜,養(yǎng)氣無功日衰槁。
據(jù)說陸游因石菖蒲治好其妻唐婉尿頻之癥
而寫就《菖蒲》一詩,
陸游不愧為大詩人,
石菖蒲之生境、形態(tài)、藥用價值
均在詩中簡明而傳神地描繪了出來。
石菖蒲又名細葉菖蒲,是多年生草本,
根莖橫臥,根細長而彎曲,
密生環(huán)節(jié),其上還生須根,
根莖上部分枝甚密,
因而植株成從生狀,
分枝常被纖維狀宿存葉基。
葉劍形,細長,常綠而光亮。
肉穗花序圓柱狀
花白色
成熟果穗長7-8cm,黃綠色或黃白色。
花、果期2-6月
石菖蒲喜冷涼濕潤氣候,
陰濕環(huán)境,耐寒,忌干旱。
以選沼澤地或灌水方便的砂質(zhì)壤土、
富含腐質(zhì)土壤栽培為宜。
石菖蒲因其形態(tài)清雅秀麗、
其氣芳香清洌
亦常被作為觀賞用盆景養(yǎng)植
明代王象晉在《二如亭群芳譜》中
這樣描述它:
乃若石菖蒲之為物不假日色,
不資寸土,不計春秋,
愈久則愈密、愈瘠則愈細,
可以適情,可以養(yǎng)性,
書齋左右一有此君,
便覺清趣瀟灑。
石菖蒲的藥用
人們熟知的石菖蒲藥用部位常為它的根莖部,其實它的葉、花亦供藥用。下文中“石菖蒲”均專指其根莖,“菖蒲葉”專指石菖蒲的葉,“石菖蒲花”專指石菖蒲的花。石菖蒲栽后3-4年收獲,早春或冬末挖出根莖,剪去葉片和須根,洗凈曬干,撞去毛須即成。
藥性
石菖蒲:辛、苦,微溫。歸心、肝、脾經(jīng)。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辛,溫”
2.《藥性論》:“味苦、辛,無毒?!?/span>
3.《本草綱目》:“手少陰、足厥陰之藥。”
4.《雷公炮制藥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經(jīng)。”
5.《本草匯言》:“通透五臟六腑、十二經(jīng)、十五絡(luò)。”
6.《本草經(jīng)解》:“入足厥陰肝經(jīng)、手太陰肺經(jīng)?!?/span>
7.《本草求原》:“辛香入肝,苦溫入心包,辛勝于苦。”
功用主治
石菖蒲:豁痰開竅,化濕和胃,寧心益志。主治熱病神昏,痰厥,健忘,失眠,耳鳴,耳聾,噤口痢,風(fēng)濕痹痛。
1.《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主風(fēng)寒濕痹,咳逆上氣,開心孔,補五臟,通九竅,明耳目,出音聲。久服輕身,不忘不迷惑,延年?!?/span>
2.《別錄》:“主耳聾,癰瘡,溫腸胃,止小便利,四肢濕痹不得屈伸,小兒溫瘧,身積熱不解,可作浴湯。聰耳目,益心智,高志不老?!?/span>
3.《藥性論》:“治風(fēng)濕頑痹,耳鳴,頭風(fēng),淚下,殺諸蟲,治惡瘡疥瘙?!?/span>
4.《日華子》:“除風(fēng)下氣,除煩悶,止心腹痛,霍亂轉(zhuǎn)筋。治客風(fēng)瘡疥,澀小便,殺腹藏蟲。耳痛,作末、炒,承熱裹窨,甚驗?!?/span>
5.王好古:“治心積伏梁?!?/span>
6.《滇南本草》:“治九種胃氣,止疼痛?!?/span>
7.《本草綱目》:“治中惡卒死,客忤癲癇,下血崩中,安胎漏,散癰腫。搗汁服,解巴豆、大戟毒?!?/span>
8.《本草備要》:“補肝益心,去濕逐風(fēng),除痰消積,開胃寬中。療噤口毒痢,風(fēng)痹驚癇。”
菖蒲葉:洗疥、大風(fēng)瘡。(《本草綱目》)
石菖蒲花:調(diào)經(jīng)行血。(《嶺南采藥錄》)
各家論述
1.明朝繆希雍在《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疏》中謂石菖蒲:“其味苦辛,其氣大溫。陽氣開發(fā),外充百?。恍镣ㄋ倪_,以散邪結(jié),此通利心脾二經(jīng)之要藥也。蓋苦可燥濕,溫能辟寒,辛可散結(jié),風(fēng)寒濕三者合而成痹,去此三邪,痹自愈矣。陽氣開發(fā),芬芳輕揚,氣重于味,辛兼橫走,故能下氣開心??饶嬲邭饽嬷蛞?,下氣咳逆上氣可去。五臟之壅遏既徹,則氣竅應(yīng)之而通,故聰明耳目出音聲、主耳聾。辛以散之,故治癰瘡。氣味辛溫,氣厚發(fā)熱,故溫腸胃。膀胱虛寒則小便不禁,腸胃既溫,則膀胱與焉,故止小便。脾主四肢,脾濕既清則四肢濕痹不得屈伸自利。山嵐瘴氣最能使小兒發(fā)瘧,寒濕之甚莫過山嵐,既散其邪,則病本已拔,病焉得而不已焉?”
2.《本草新編》:“石菖蒲,止可為佐使,而不可為君藥。開心竅必須佐以人參;通氣必須君以蒼術(shù);遺尿欲止,非加參芪不能取效;胎動欲安,非多加白術(shù)不能成功;除煩悶,治善忘,非以人參為君,亦不能兩有奇驗也。”
3.《本草正義》:“菖蒲芳香清洌,以氣用事,故能振動清陽,而辟除四時不正之氣?!?/span>
復(fù)方選錄
1.治中熱暍不省:取生菖蒲不拘多少,搗絞取汁,微溫一盞,灌之。(《對濟總錄》)
2.治痰迷心竅:石菖蒲、生姜共搗汁灌下。(《梅氏驗方新編》)
3.治卒死尸瘚:搗干菖蒲。以一棗核大,著其舌下。(《肘后方》)
4.治水谷痢及冷氣,腹肚虛鳴:菖蒲三兩,干姜一兩半(炮裂,銼)。上藥搗羅為末,用粳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圣惠方》菖蒲丸)
5.治耳聾:菖蒲根一寸,巴豆一粒(去皮心)。二物合搗,篩,分作七丸,綿裹,臥即塞,夜易之。(《肘后方》菖蒲丸)
6.治小便一日一夜數(shù)十行:菖蒲、黃連,二物等分。治篩,酒服方寸匕。(《范汪方》)
7.治癰腫發(fā)背:生菖蒲搗貼,若瘡干,搗末,以水調(diào)涂之。
8.治陰汗?jié)癜W:石菖蒲、蛇床子等分。為末。日搽二三次。(《濟急仙方》)
9.解大戟毒:菖蒲一兩。上一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湯調(diào)下。(《圣濟總錄》)
10.治諸般赤眼,攀睛云翳:菖蒲自然汁,文武火熬作膏,日點之。(《圣濟總錄》)
11.治凡手足不得伸屈,乃寒濕瘀滯所致:用九節(jié)菖蒲根,煎水熏洗,并作湯浴。(《吉人集驗方》)
12.治風(fēng)蟲牙痛:以菖蒲抵牙痛處咬定或塞牙縫亦可。(《古今醫(yī)統(tǒng)》)
宜忌
陰虛陽亢,汗多、精滑者慎服。
《本草經(jīng)集注》:“惡地膽,麻黃。”“秦艽、秦皮為之使?!?/span>
《千金方》:“忌飴糖及羊肉?!?/span>
《日華子》:“勿犯鐵器,令人吐逆?!?/span>
《醫(yī)學(xué)入門》:“辛芳太甚,心孔昏塞,若心勞神耗者禁用?!?/span>
《本草匯言》:“陰虛火炎,吐血咳嗽之人,切勿與也?!?/span>
《醫(yī)宗必讀》:“菖蒲香燥而散,血少、汗多忌用?!?/span>
沈文彬《藥論》:”既害津枯,又妨赤目?!?/span>
溫馨提示:中藥用藥需辨證,本文僅供參考學(xué)習(xí)之用,具體用藥請咨詢當(dāng)?shù)貙I(yè)中醫(yī)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