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
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
譯文:新娘三朝下廚房,洗手親自作菜湯。不知婆婆啥口味,先叫小姑嘗一嘗。
作者:唐代詩人。生卒年未詳,字仲初,潁川(今河南省許昌市人)。他是張籍的摯友,而且身世也與張籍有相似之處。出身寒微,雖曾進(jìn)士及第,卻只作過幾任小官,“四授官資元七品,再經(jīng)婚娶尚單身”。(《自傷》)他也以樂府詩著稱于世,寫下了許多從不同側(cè)面反映社會矛盾和民間疾苦的作品;風(fēng)格上也和張籍有相似之處,善寫七言歌行,絕少直發(fā)議論,語言通俗明快,凝練精悍,確有獨(dú)到之處,所以世稱“張王樂府”?,F(xiàn)有中華書局出版的《王建詩集》。
賞析:《新嫁娘》寫這位新娘嫁到夫家的第三天,便要進(jìn)廚房煮飯燒菜。由于這位新娘不知道婆婆的食性,于是就叫丈夫的妹妹先嘗一嘗。此詩把新嫁娘謹(jǐn)慎、小心、敏慧和勤勞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詩寫一新嫁娘初來夫家操持家務(wù)時的微妙心態(tài)。首兩句平敘。古代習(xí)俗,女子出嫁后三日,應(yīng)入廚作炊,俗稱“過三朝”。羹湯,此泛指菜肴?!拔粗O姑食性”一句轉(zhuǎn)折,生動蕩之勢。諳,熟悉。姑,婆母。食性,口味。在封建大家庭中,姑為一家之主,對新嫁娘是舉足輕重的長輩。按《大戴禮記·本命》,婦有七去(被休),其一是“不順父母,去”。《禮記·內(nèi)則》:“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惫试谄拍该媲?,進(jìn)退出處需倍加小心。新婦不知婆母口味,必須先意承志,以獲歡心。于此,我們庶可揣摩新嫁娘在禮教重壓下,“洗手作羹湯”時的謹(jǐn)慎之態(tài)。而小姑,正處于婆媳關(guān)系的中介地位。結(jié)末“先遣小姑嘗”一句,乃全篇神光所聚,語少而意足。蓋小姑當(dāng)最熟悉婆婆品味、心理,故五字中新嫁娘那種曲意承歡又機(jī)警聰敏的神情性格宛然如見。
全詩無形容,無鋪敘,寥寥二十字,直白道來,如反復(fù)咀嚼,自能得其佳妙。
英譯:
A BRIDE
Wang Jian
On the third day, taking my place to cook,
Washing my hands to make the bridal soup,
I decide that not my mother-in-law
But my husband's young sister shall havethe fiat taste.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