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繼善樓壁鐫刻祖宗家訓
userphoto

2013.01.08

關注

繼善樓壁鐫刻祖宗家訓
 ?。保霸拢保慈障挛纾瑥V東梅州松口鎮(zhèn)火船碼頭。

  眼前澄碧平闊的梅江緩緩流淌,對岸遠山如黛,綠樹如煙。江面上船只很少,即便有,也是停泊在岸邊的小巧漁船。碼頭上,兩個正在用江水漂洗衣服和蔬菜的中年婦女不時地抬頭打量我們這些外鄉(xiāng)客。

  很難想象,今天如此寧靜的碼頭從前曾是那么熱鬧繁忙,歷
史上,梅州一帶的鄉(xiāng)民越洋出海,都是從這個碼頭出發(fā),沿梅江順流而下,經潮州、汕頭、香港,再到南洋謀生的。松口是華僑漂洋過海的起點,也是他們人生旅程的第一驛站。在梅州籍海外華僑心中,火船碼頭是一個永遠都割舍不掉的文化符號。他們無論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閉上眼睛,便會想起當年火船碼頭上生離死別的一幕。這些遠渡重洋的客家人在外成家立業(yè)后,會對子孫反復講述當年火船碼頭上的一幕,如果有生之年回到家鄉(xiāng),他們一定會到碼頭上大哭一場。他們的第二代、第三代回來也必定要去一趟火船碼頭,了卻父輩、祖輩的心愿。

  順著火船碼頭長長的石階走上來,就是松口新街了。名字雖叫新街,卻是名副其實的老街道,目之所及都是民國時期的建筑。老街上鱗次櫛比的商鋪大都關著門,看上去它們關門已有很長時間了,但仍透著落魄貴族的氣派。街上行人極少,騎著摩托車的年輕人飛快地穿街而過,幾個老先生坐在自家門前悠閑地喝茶抽煙,只有放學路上的孩子大呼小叫著蹦跳。

  看見我們采訪車上“客家遷移萬里尋蹤”的字樣,幾個當?shù)厝藝圻^來說:“我們都是客家,祖先就是從河南那邊遷過來的?!睋?jù)他們說,這條老街馬上就要拆了,政府正和業(yè)主們簽拆遷協(xié)議呢,原因是梅江漲水時,這里經常被淹。我們站在這古老的街道上,心中多少有些傷感,今天我們第一次看到這些老建筑,恐怕也是最后一次了。

  一位個子高高的中年人拉著記者的胳膊,滔滔不絕地講述松口鎮(zhèn)當年的輝煌:從前國外華僑給家里寫信,只要注明“中國松口”,再寫上具體的門牌號碼和名字就能收到,根本不用寫廣東和梅州。松口名氣大著呢!

  松口的名氣的確不小,民間有“松口攘過縣”、“松口不認州”的說法。祖籍梅州的河南大學教授丘菊賢就曾撰文論及此事:千百年前交通主要靠水道。松口地處閩粵要沖,還居松源河、梅江河匯合處,交通便利,商務發(fā)達,這一點就“攘過縣”了。況松口建制比梅州還早。松口還有華僑、留學生眾多、教育與工商業(yè)發(fā)達等優(yōu)勢,所以松口也就 “不認州”了。

  隨著陸路交通的發(fā)展,松口的繁華隨著緩緩流淌的江水漸漸消逝,其西南50公里的梅州市卻在最近幾十年飛快地發(fā)展起來。

  梅州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區(qū),被稱為“客都”,梅州人講的客家話被認為是最正宗的客家話。10月15日上午,原梅州市副市長、政協(xié)副主席、梅州客家聯(lián)誼會理事長何萬真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梅州與其他客家地區(qū)相比,最突出的特點是華僑、港澳臺同胞多。

  何萬真先生60多歲,看上去像50出頭,思維敏捷,說話干凈利落:梅州將近500萬人口,分布在全世界的梅州籍華僑絕不少于這個數(shù)字;世界各地客屬團體的首領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梅州人;梅州的發(fā)展離不開華僑的貢獻。

  何萬真先生所言不虛,只要到梅州大街上隨便走走,你都會感受到華僑對于這座城市的貢獻——田家炳醫(yī)院、曾憲梓中學、秀蘭大橋……位于梅州市區(qū)的嘉應大學里,教學樓、試驗樓、圖書館都是以捐建者名字命名的;梅州市境內的公路、大橋絕大多數(shù)是華僑、華人和港澳同胞獨資或集資興建起來的。

  梅州的華僑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南宋末年。當時元軍南下,時為宋右丞相的文天祥先后在贛州、梅州等客家地區(qū)征集義軍,起兵勤王。梅州地區(qū)有800余人應征,梅縣松口的卓謀等人名列義軍之冊。1279年義軍兵敗崖山(今新會),宋亡。卓謀與家鄉(xiāng)10多位青年乘木筏出海,隨季風漂流到婆羅洲(今印尼加里曼丹)定居。此為梅州人出洋起點。

  當年客家人從中原遷移到南方,環(huán)境好的地方早已被人占據(jù),他們只好向邊遠山區(qū)遷徙。山區(qū)土地貧瘠,交通不便,謀生困難。隨著人口的發(fā)展,生存的危機更加嚴峻,客家人被逼得不得不再次遷移,另謀生路。

  除為生存所迫外,客家人出洋還有諸多原因。清同治年間,太平天國起義失敗。因為洪秀全祖籍嘉應州(今梅州),梅州平民和太平軍中的梅州人怕受株連,紛紛出海避難;1927年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事變,許多客家革命者避居南洋各地;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時,許多客家青壯年因避抓壯丁而出洋……

  早年出海謀生的客家人大多是孤身上路,“兩手空拳打天下,一條皮帶走南洋”。他們省吃儉用積攢下錢財,想方設法寄回老家。舊時交通不便,因溝通家鄉(xiāng)與南洋兩地的需要,華僑中還產生過一個特殊的群體——水客,他們奔走于家鄉(xiāng)和海外之間,替其他華僑傳送書信、錢物,從中獲取報酬。當年,梅州的僑眷很多靠僑匯為生,所以水客在華僑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水客可以看成舊時華僑和家鄉(xiāng)聯(lián)系的一個縮影。水客的活動,俗稱“走水”。從時間上講,每年走兩三趟。水客每次走水并非只幫一兩個人帶錢物書信,而是廣泛收集,積聚到一定數(shù)目才動身。水客受海外華僑的委托,把錢、信及家鄉(xiāng)需要的藥品帶回,水客返回僑居地時,一般都受國內親人的委托,把家鄉(xiāng)的土特產帶出去。有的水客還把華僑的妻子兒女帶出國。隨著交通、郵電、通訊的進步和發(fā)達,水客完成了歷史使命,于上個世紀70年代才消失。

  舊時的華僑,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的傳統(tǒng)思想根深蒂固,如果他們在海外賺了大錢,一定要回到家鄉(xiāng)建造房舍,聚族而居。梅州市雁洋鎮(zhèn)橋溪村的繼善樓就是代表。

 ?。保霸拢保等眨覀兊竭_繼善樓的時候,已經是夕陽西下了。這是一處保存完好的粵北客家民居,當?shù)厝私懈茏游荨U驹诳湛帐幨幍膹d堂里,環(huán)視四周,依然是雕梁畫棟的奢華,依然是人去樓空的寂寞。如今,偌大的圍屋里只住著朱老太太兩口。

  老人很健談,她熱情地用客家話給我們講解,語速極快,即便在當?shù)赝镜姆g下,我也只能聽個大概:她的爺爺早年下南洋謀生,賺了大錢,1915年回到家鄉(xiāng)聯(lián)合他的4個兄弟一起建起了這座房子,“光從南洋帶回來的銀元就有30擔”。當年朱氏5兄弟一共有30個兒子,所以建了5個院落70多間房,誰家住哪間,都是抓鬮決定的。二樓正廳兩面墻壁上,工工整整地鑲嵌著木刻的《朱子家訓》,可惜的是,兩面墻只保存下來一面,另一面在“文化大革命”中完全被破壞了,沒留下一個字。據(jù)說70歲的朱老太太至今還能一字不差地背誦這篇《朱子家訓》。

  梅州《客家人》雜志社的總編輯肖偉光對記者說,客家人有個規(guī)矩,“不賣祖宗田,不忘祖宗言”,許多海外華僑,經過幾代人的漂泊,依然會寫漢字,會說客家話。還有的華僑把子女送回國內讀書學習。馬來西亞的梅州籍華僑華語講得最準,寫得最好,除了家教外,更主要的是馬來西亞全國有華校1000多個。在馬來西亞各地的華僑,無論是老人還是孩子,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鄉(xiāng)村,人人能用華文與家鄉(xiāng)的親人聯(lián)系、溝通。

  梅州客家人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始終未變。早在南宋時,福建閩侯人方漸來梅州任知州時就曾說過:梅人無植產,恃以為生者,讀書一事耳。近代曾在梅州傳教20余年的法國籍天主教父賴查斯在他的《客法詞典》自序中,曾這樣評論梅州的教育:按照人口比例來說,不但中國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和它相比,就是較之歐美各國也毫不遜色。郭沫若也曾詩贊梅州:“文物由來第一流”。梅州歷史上人才輩出,近代的黃遵憲、當代的葉劍英元帥都是梅州客家人的驕傲。

  今天,梅州教育的發(fā)達與旅居海外的梅州華僑和港澳臺同胞關系重大,翻開《梅州華僑志》,上面記載的他們捐資助教的事例多不勝數(shù)。在梅州所轄的縣區(qū)采訪,更是隨處可見僑胞捐建的學校:姚美良獨資興建的大埔縣小學,何冬青先生捐建的平遠縣冬青試驗中學,羅煥昌先生捐建的寧興技工學校,曾沐彬先生捐建的沐彬中學……

  何萬真先生說:從1978年至1999年底,梅州籍僑胞共向家鄉(xiāng)捐資19億多元人民幣,其中有一半是用于教育事業(yè)的。在梅州,7層以上的學校都是僑胞捐建的,每家醫(yī)院都有三到四層是用僑胞的錢蓋的……梅州的華僑是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我們背靠大樹,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啊。

  肖偉光先生告訴記者,梅州飛機場沒有發(fā)往北京、上海的飛機,只有到廣州和香港兩條航線,可以這樣說,梅州機場就是專門為海外客家人服務的。

  不久前,福建一家媒體采訪肖偉光先生時,曾問:福建寧化的石壁村是客家的祖根地,汀江是客家的母親河,可在海外的客家人心目中,為什么梅州地位更高?肖偉光首先鄭重地糾正這位記者:客家的祖根地不是石壁村,而是中原,客家的母親河不是汀江,而是黃河??图以醋灾性?,形成于閩西,發(fā)展在梅州,所以海外華人更認梅州。

  何萬真先生曾籌辦過在國內召開的第一次客屬懇親大會,他對記者說,今年的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中原祖根地召開,規(guī)??隙〞^往屆,因為客家人不管走到世界任何地方,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根還在中原。
 


家訓與家規(guī)中國往事

--------------------------------------------------------------------------------
 
 
  樊樹志 作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中國的儒家傳統(tǒng)思想,一向強調從自身的修養(yǎng)做起,治理好家庭和家族,然后才談得上治理國家。因此,關于自身修養(yǎng)與治家的格言,屢見不鮮,為人們所津津樂道,至今流傳不息,成為一筆豐厚的文化遺產。

 
 
 
  
 
 
 
  家訓與家規(guī)歷代多有,而宋代以來更為引人注目。這恐怕和儒學大師朱熹的倡導有很大的關系。他把“四書”之一的《大學》中的名言——“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一個倫理框架,構建一個上自皇帝下至各個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會秩序。他要求每一個人,先修身,而后齊家,而后治國,而后平天下。于是,家訓與家規(guī)就超越了“家”的范疇,與“國”聯(lián)系在一起,使之進入到一個新的層次。當一個人走上社會,為國效力時,他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顯示出自身的家教如何,或高尚,或卑劣,相差不可以道里計。家訓與家規(guī)顯然是不可小覷的。

  記得我在讀小學時,寫毛筆大楷,臨的就是《朱子家訓》,久而久之,就會背誦《朱子家訓》,至今印象深刻。需要說明的是,此朱子非彼朱子,他是明末清初的昆山人朱柏廬,他的家訓,又叫做《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

  朱柏廬青少年在明末度過,并沒有顯赫的仕途業(yè)績,始終只是一名生員而已。清朝定鼎以后,他為殉難的父親守孝,廬墓攀柏,自號柏廬,隱居鄉(xiāng)間,設館教授學生的同時,埋首于研究程朱理學??滴跏吣?1678年),地方官推薦他進入博學鴻儒科,他堅決推辭,淡泊明志,潛心于學問。他的研究心得,概括為一句話,就是知行并重,也就是說,理論認知與躬行實踐,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兩者不可偏廢。一句話,他把儒家倫理與日常生活結合了起來。這位小人物留給后人影響最大的,并非他的學術著作《大學中庸講義》之類,而是篇幅不大的《朱子家訓》。這是他用程朱理學為家人規(guī)定的日常生活準則,諸如:“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當加溫恤”;“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居家戒爭訟,訟則終兇;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等等,早已超越程朱理學的境界,化作一代又一代人的座右銘。朱柏廬把立身處世的道理用明白淺顯的文字表達出來,瑯瑯上口,幾百年來幾乎家喻戶曉,影響之大,超過了以往任何一篇家訓。

  然而經過多次革命的掃蕩,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被不分青紅皂白地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現(xiàn)今的年輕人已經不知朱柏廬為何許人,更不知《朱子家訓》為何物,不免令人唏噓。

  而朱柏廬的后輩大同鄉(xiāng)——青浦縣朱家角鎮(zhèn)人王昶的家規(guī),知道的人恐怕就更加微乎其微了。

  青浦縣與昆山縣相鄰,地理與人文環(huán)境十分相似。朱家角鎮(zhèn)是青浦縣首屈一指的大鎮(zhèn),明清之際棉布業(yè)、糧食業(yè)非常繁榮,商賈云集,貿易興旺。當時人認為,松江府最為繁華的棉布貿易中心——朱涇鎮(zhèn)、楓涇鎮(zhèn),無法與朱家角鎮(zhèn)相抗衡。在這樣一個工商業(yè)發(fā)達,市場經濟蒸蒸日上的朱家角鎮(zhèn),依然保持著儒家的傳統(tǒng),正如嘉慶《珠里小志》所說:“水木清華,文儒輩出,士族之盛為一邑望”。這里不僅是一個工商業(yè)繁華之地,也是一個儒生風雅之地,充滿了書卷氣,保留了詩書傳家的優(yōu)良風尚。

  在這種氛圍熏陶下,朱家角鎮(zhèn)人才輩出,王昶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王昶少年時即有文譽,被巡撫雅爾哈善選入紫陽書院深造。乾隆十九年(1754年),王昶高中進士。乾隆二十二年皇帝南巡,王昶又獲得召試第一,先后在內閣、軍機處工作,以后又升任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長)、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監(jiān)察部副部長)等職。他恪守儒家倫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每一方面都盡心盡力。為官時操守廉潔,有口皆碑,這與他時刻不忘學問,用做學問的態(tài)度來修身、齊家,有著密切關系。他與當時的著名學者惠棟、沈彤、戴震講論經義,與王鳴盛、錢大昕、江聲切磋學問,因此著作等身,有《春融堂全集》、《金石萃編》等五十余種,在高級官僚中實屬罕見。他不僅律己嚴,治家也嚴。他所制定的家規(guī),可以與朱柏廬先生治家格言相媲美,在那個時代傳為美談。

  王昶的家規(guī)共有十條,包括要謹身起居,尊敬親人長輩,隨時隨地進行自我檢點;要認識物力艱難,要愛惜財用,飲食淡薄,衣服樸素,一切以節(jié)省儉約為準則;告誡子弟考試不要作弊,不要請人代考,更不要營求關節(jié)——走后門、通路子;見利不能忘義,不能產生貪心;對待別人,不能產生漠視心、欺誆心、徇情心,更不能產生自私自利占便宜心;待人要宅心寬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導子弟要勤奮好學,不要心有旁騖,荒廢學業(yè);不要出入衙門,不要和走江湖的三教九流交往,不要和奸佞之人、刻薄之人、行為怪誕之人交往,以致沾染不良習氣等等。這種家規(guī),今日看來未免有迂腐之處,但總體傾向依然無可非議。對于身居高位,在鄉(xiāng)里有著崇高威望的王昶而言,能夠如此嚴厲地修身、齊家,約束自己的子弟,實在難能可貴,也值得今人的深思與崇敬。

 
歷代名家家訓一覽 瀏覽量:22 回復數(shù):3    只看樓主 復制鏈接
分享到: qq 人人 新浪 小米 推客

國有法典,家有家規(guī),在歷代士人看來,“家”是縮小了的“國”,“國”是放大了的“家”,“家國同構”的觀念深入人心。


儒家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間存在著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家庭作為國家的細胞,治理好家庭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大儒大士留下的家庭規(guī)范至今流傳不息,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寶庫,細細讀來,意義仍然深遠,毫不過時。


1.《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早傳家業(yè),12歲時聽講老莊之學,因“虛談非其所好,還習《禮》、《傳》”,生活上“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彼┯[群書,為文辭情并茂,得梁湘東王賞識,19歲就被任為國左常侍。后投奔北齊,歷20年,累官至黃門侍郎。公元577年 ,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御史上士。公元581年 ,隋滅北周,他又于隋文帝開皇年間,被召為學士,不久以疾終。依他自敘,“予一生而三化,備苶苦而蓼辛”。嘆息“三為亡國之人”。傳世著作有《顏氏家訓》和《還冤志》等?!额伿霞矣枴饭捕穷佒茷榱擞萌寮宜枷虢逃栕訉O,以保持自己家庭的傳統(tǒng)與地位,而寫出的一部系統(tǒng)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這是他一生關于士大夫立身、治家、處事、為學的經驗總結,在封建家庭教育發(fā)展史上有重要的影響。后世稱此書為“家教規(guī)范”。


2.《鄭氏規(guī)范》。據(jù)《宋史R26;孝義傳》記載,鄭氏家族出于河南滎陽,初遷于徽州歙縣,再遷于遂安、浦江。到達浦江縣以后,世代篤行孝義,累世同居不分財,被世人推崇備至。而《元史》特別強調,鄭氏家族“冠、婚、喪、葬,必稽朱熹家禮而行”,顯示鄭氏正是受朱熹新儒學影響才在360余年中歷經宋元明三朝而累世同居,繁衍成舉國聞名的“義門”。


獲得如此成就的關鍵一點是其那部以朱熹家禮為宗旨的家訓——《鄭氏規(guī)范》。它規(guī)定了家族中人的生活起居、生產經營、冠婚喪祭的各個方面的行為規(guī)范,不僅維系大家族內部幾代人的和睦相處,而且維系大家族與鄉(xiāng)鄰之間的和睦相處。明朝初年,退休后的宋濂,出于對同鄉(xiāng)鄭氏家族的仰慕,為《鄭氏規(guī)范》的寫了一篇序言,說這部家訓如果能夠推廣,必然會起到厚人倫、美教化的榜樣效應。宋濂的推薦,使得《鄭氏規(guī)范》身價百倍,廣為流傳,從家族走向社會。能與之分庭抗禮的各類家訓,恐怕只有《顏氏家訓》、《袁氏世范》與《朱子家訓》了。


3.《袁氏世范》。袁采,生年不詳,卒于1195年,字君載,信安(今浙江常山縣)人。


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進士,官至監(jiān)登聞鼓院。淳熙五年(1178),任樂清縣令。在樂清縣令任上,為官剛正,并重建縣學,纂修《樂清縣志》十卷,后被稱為樂清最早的縣志。袁采的著述中,以治家格言之作《袁氏世范》最受世人推崇?!端膸烊珪嵋吩唬浩鋾诹⑸硖幨乐婪磸驮敱M,所以砥礪末俗者極為篤摯,明白切要覽者易知易從,固不失為《顏氏家訓》之亞也。成書以來700多年間多次刊布,在西方漢學界也引起重視,并有譯本。


《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親、處己、治家三門。卷一睦親,主要講家庭和睦相處的道理和方法;卷二處己,論述個人修養(yǎng)、為人處世之道,對人一生當中經常遇到的富貴貧賤、成敗得失等都作了哲理性的闡述;卷三治家,是持家興業(yè)的一些道理,亦頗精彩。這本書論述立身處世之道不同與一般著述,其語頗有見地,且深入淺出,極具趣味,極易領會和學習。


《袁氏世范》一書的論理并不像其他古代修身齊家的書那樣古板正統(tǒng),相反,袁采思想非常激進,甚至敢于反傳統(tǒng)。他是從實用和近人情的角度來看待立身處世的原則的,而不是像一些老學究那樣,把四書五經、孔孟之道那一套倫理強加在人們頭上。譬如,袁采的《袁氏世范》提倡家庭的成員應該是平等的,父子兄弟之間都是平等的,可以保持各自的性格特點,即便是家中的長輩,也要以自己超乎別人的修養(yǎng)來樹立自己的威信,而不能壓服別人;子女也沒必要屈從長輩的權威。


《袁氏世范》里有許多句子確實都是金玉良言,如:“小人當敬遠”;“厚于責己而薄責人”;“小人為惡不必諫”;“家成于憂懼破于怠忽”;“party人不善知自警”等等,不勝枚舉?!对鲜婪丁穫魇乐螅芸毂愠蔀樗桔訉W校的訓蒙課本。歷代士大夫都十分推重該書,都將它奉為至寶。


4.《朱子家訓》。此《朱子家訓》實際應為《朱子治家格言》,與宋朝朱熹的《朱子家訓》是不同的,應該分清楚?!吨熳蛹矣枴肥恰敖浀湔b讀口袋書”的一種,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作者朱柏廬(1617-1688)作者朱用純,字致一,自號柏廬,江蘇省昆山縣人,生于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學者。名用純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蘇昆山人,自幼致力讀書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關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鄉(xiāng)教授學生并潛心程朱理學主張知行并進一時頗負盛名??滴踉啻吾缯?,然均為先生所拒絕。著有《刪補易經蒙引》、《四書講義》、《勸言》、《恥耕堂詩文集》和《愧納集》。


《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也可以寫成對聯(lián)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吨熳蛹矣枴穬H522字,精辟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xiàn)實意義.


朱熹《朱子家訓》原文: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童仆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全文僅僅五百多字,然而上自士大夫,下至普通百姓,幾乎家喻戶曉,人人能夠背誦,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5.朱熹《家訓》。朱熹(1130-1200年)中國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詩人。字元晦,后改仲晦,號晦庵。別號紫陽,徽州婺源(今屬江西)人,漢族。朱熹是宋代理學的集大成者,他繼承了北宋程顥、程頤的理學,完成了客觀唯心主義的體系。認為理是世界的本質,“理在先,氣在后”,提出“存天理,滅人欲”。朱熹學識淵博,對經學 、史學、文學、樂律乃至自然科學都有研究。其詞作語言秀正,風格俊朗,無濃艷或典故堆砌之病。


朱熹的《家訓》,奉行“格物致知,實踐居敬”的教育理念,寥寥數(shù)百字,卻全面闡述了中華文化中關于做人的準則:仁、義、禮、智、信。


【原文】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子之所貴者,孝也。兄之所貴者,友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有德者,年雖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雖高于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遇而安之。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儀不可不知。子孫不可不教,僮仆不可不恤。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人能如是,天必相之。此乃日用常行之道,若衣服之于身體,飲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林氏家訓十條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開心網 更多
 
    據(jù)記載,林氏為我國古代大族,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歷史輝煌。仙居福應街道斷橋林氏始祖林任于唐乾符六年就由福建長溪遷入。其十條《家訓》觀點明確,論述精辟,內容廣泛,較有哲理。涵蓋國家、民族、社會、家庭,涉及處世為人的所有方面,有較高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我們編印這本《林氏家訓》小冊子,不僅希望林氏族人了解和珍惜本氏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牢記本氏族的家訓、格言,嚴格要求自己,兢兢業(yè)業(yè)做事,明明白白做人;愛國家、愛人民、愛民族、愛家庭,熱心公益、遵紀守法、團結鄰里、關愛他人、倡樹新風,讓林氏傳統(tǒng)發(fā)揚光大;也希望作為今年全縣鄉(xiāng)風文明建設試點村的上宅村,塑造良好的新農村形象;更希望林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全社會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推進全街道的鄉(xiāng)風文明建設。


    林氏家訓十條:


    一、崇孝道

    孝始于事親、終于報國,移孝以作忠,即顯親以全孝,此為大孝。

    孝為立身大本。若不孝于親則不能忠于國;友于兄弟;睦于宗鄉(xiāng)黨;合群于社會;必反為社會之蠹蟲。如何能使人人之行為皆善?請必自孝父母始。人能以父母待子女之心,行事則萬善之。本已立由是。而兄弟睦宗族而篤鄉(xiāng)里由是。而居鄉(xiāng)則為善人,入仕則不為貪吏。

    人子事親無窮富,當以奉養(yǎng)為先。富者能備供甘旨,而貪者菽水承歡各憑其力,務能承親志和彥婉語,不可猊奉心違以始父母尤。

    子之孝不如率媳婦以孝。媳婦居家之時多,奉飯起居自較周到,故俗謂孝婦勝于孝子。

    人之事有一分力則應盡一分力,不能稍有吝惜。有兄弟分家,各豐衣足食。而于父母身上應盡之事,竟彼此推諉計較分毫,此謂之大不孝。

    人之事親晨昏定省。久出為告返為面親。父母謝世后,有遠行務必拜墓而去。

    父母教育子女,未有先存子女報答之念者,子女幼而能志于學,長而能忠于事。百進而能立德立功言,為國社會有用人才,皆所以報答父母教養(yǎng)之心,皆所以報答父母教養(yǎng)之心,皆孝之大者。

    親有過失,子女當以婉言柔聲委屈進諫。萬一親志不從,則俟親心愉悅時再說,不陷父母于不義,此為孝之一端。

    墳墓乃先人以藏遺體之所。年時務須拜掃家廟,乃先祖神靈棲托之處。年節(jié)必修,祭祀力之所及,不以代而遠不顧,勿以路遙而不往。屆時族人相處,正可以聯(lián)族誼而敦一本之親。

    孔子曰“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至也”后世陋俗有劃股斷指,以療親病者此迷信,談背人倫之旨,非子女行孝所當為。

    葬親陋俗風水,說謂先人葬佳地,后人可至富貴,從無此理。從無此事。所以歷代家訓皆以此為誡。安先人體魄之地,惟擇高埠土質乾燥僻靜,不易受人畜破壞之處為佳,從來貧富貴賤無常與風水何干。古代帝王之家,亦同此理。今則火葬事簡費省,當事親親生所意愿而行,不違親意卻是盡孝道。舊俗喪親必請僧念經超度,聲樂鼓吹,奢侈浪費于死者何益,歷代家訓諄諄告戒應警惕。


    二、睦宗族

    族人雖有遠近親疏,安其本源則一。族中人有喜事或兇事為先行慶吊之禮。遇有合族之事必同心商確。只平時聚會待所以聯(lián)族誼為重,人情不見則疏,日疏日遠大非睦族之道。宗族于我固有親疏。自祖宗之則均一人之子孫,自知族人當睦。

    睦族之要有五:一日敬老二日親賢三日矜恤孤寡四日周濟急難五日解紛此前人古記實有深意。

    睦族之有四:一日矜幼弱。幼稚先親人難以自立,成人則須有矜憫之心,隨時給助力。二日恤鰥寡。貧者則恤以善言,富者則恤以財力資其生活。三日周窘急。族人有衣食無著者則謀給以生路,量己之力為之接濟,亦盡己之心。四日解紛。族人有紛爭者,得多人勸解,往往得心平氣和,重歸于好。此親族之所貴也。于此之外若有力量捐義田設義侖立義學置義家,使合族之人生死均無所恨,實睦族之大者。

    睦族之要有三:一日尊。對長輩則恭順有禮。二日老。老雖屬平凡而年紀已高,亦須盡扶持保護之禮。三日賢。凡德行學識可為族人模范者,雖年輩較低,須遠輩加以敬賢之禮。

    家庭親戚不外三黨:待父黨宜念木本水源。待母黨宜念生身恩誼。待妻黨宜推愛及人待人忠厚,常存敦睦族聯(lián)誼之心。凡族中鰥寡孤獨無依者果能安分守己,當念同族一本之義,聯(lián)通族合力量以周給之,不可視如路人。有婚嫁喪葬不能舉者,或品學兼有而無力上進者,聯(lián)族人力量為助,義不容辭。睦族必以敘倫為先,敘倫必以正言為先。一族之中祖孫叔侄兄弟之間,各有定名不可紊亂。尤不可因尊長寒微,遂致逕呼爾我避。加尊稱以先人倫之,序須知敦本睦族,切不可重富輕貧,少存異視之心。族之興盛在乎族之人賢否。子孫賢族自興,乃不易之理。族中男女兒童不論天賢銳鈍,皆應善為教養(yǎng)。雖鈍拙者,亦必使能有一技一長,以謀生有可造之才。以家貧而難于就學者,應量力協(xié)助使期有成。族譜所以明水木之源,辨支派維族。系敦人倫睦族之道莫大于此。古人于家譜每三十年一修,今交通發(fā)達,印刷便利,或二十年一修,或十年一修,新增出生子女皆無不可務宜勤修,以免遺漏。子女凡十歲以上,皆宜指導其讀譜,以奠其敬宗睦族之根基,保藏族譜宜于干燥通風之處,以免屋漏蟲鼠之害。遇有大故遷徙,則奉譜而行,庶無亡譜失之虞。


    三、重教養(yǎng)

    天無不慈之父母。但庭訓不立則溺愛不明者有之。故父母之于子女必幼而教。以孝悌稍長而授以學業(yè)。其頑劣者亦必嚴為教訓。勿姑息以養(yǎng)其非。為父母者,尤須以身作則,務使其子女自幼即有行為規(guī)范。

    人家子女多,為兒童時任其所為,日漸月潰乃逾規(guī)矩此舉,而不教之過,及其長大愛心漸疏,見其小過又以為大惡,怒責拳打,此極憎之過,二者皆非父母教養(yǎng)之道。教育必自孩童始。若幼即驕慣語言不遜,舉動不端,勿以為幼小無知,而漫不加糾正,習久成自然,日后雖欲變其氣,習不可得矣。為人父母者當澡體此意。
    子女資質敏緩捷固然可喜,然應防其天才外溢。流于非途宜早加訓誨,以學禮范其行,以讀書勵其志。長大之后方與性成行為自不違規(guī)。

    子女童稚之年,父母師長之訓教寧嚴勿先于厲,寬勿先于縱,方為恰當。稍嚴以收取其身心,俾其舉動,知所顧忌而不敢肆為非禮。

    子女敬 長之道古有明訓。凡年長二十者以待父輩之禮事之。年長十歲者以待凡輩之禮事之。凡遇尊長坐必起,言必遜,貌必恭,行必讓,侍坐必居偏。應對必用稱呼,方得后輩體統(tǒng)。凡為尊長者亦不得以尊輩而輕視卑幼。遇后輩有德才出眾者,亦當以賢者之禮相待。

    士農工商皆為正業(yè)。隨子女性質所能,興趣所近,各事一業(yè),宜專宜勤。畢生以云事成興家皆由于此。子女幼小學語時,父母即教以對人稱呼之禮。能行時,則教以起居之禮,幼而習之,既長則規(guī)矩自諳。訓蒙之要重在語言。自幼不違規(guī)矩,長大自合于禮法。

    子女者父母尊長命其言,必即應。所教之言必即行。不得怠慢自任己意。

    坐勢要正,上身要直,齊足薟手,勿傾倚偃倒,勿交睡搖足,勿踞坐斜靠桌椅。與人同坐位萬不能搖擺手足,致礙同坐之人。

    站立要垂手,正身不可背向而立。若立近墻壁不得倚靠。

    行走姿勢要正常。若非急要事應步伐整齊。前進上身勿搖擺。舉步宜常視足下。過門不得踏門檻。以防跌倒。勿跳躍而行。路遇尊長或熟人必致敬意。

    子女童年處尊長或賓客前,如遇尊長呼喚,當即起應,有問隨事對答。發(fā)音清朗語勿急動,聲勿太高。長者有問詞華而答,勿從中插話,不得喧笑戲謔作張口欠伸狀。

    凡飯食須從容舉箸,勿把稀疏亂撥。咀嚼勿有聲。適腹而止。勿貪多過飽。碗箸安放要整齊穩(wěn)妥。

    凡試聽務要耳目專一。如看書則專一在書,勿旁視或旁聽他事。聽父母師長訓誡亦須一意領受。勿雜聽他言注意他事。

    寢息時間宜安靜。勿言語或亂想,心安神定,自為入眠。早睡早起,可使精神煥發(fā),獲次日工作良好效果。同學之間當互相親愛如兄弟手足。學業(yè)勝于己者品行端方者虛心學之。勿結伙嬉遜爭鬧致妨學業(yè)而沾染惡習。

    教子女習禮以明大義為首要。如臨兇禮不可有嬉笑之容。臨吉禮不可有慘戚之色。衣服不為新但要整潔。儀容要端莊而戒輕率浮躁。舉動要從容而修整。然從容不先之遇緩修整不先之拘束。

    人生在世非教育不能成才成器,非讀書明理不能成就大業(yè)。教育為培養(yǎng)其立身之本,讀書以達其為人處世之用。二者缺一不可。

    要珍惜光陰。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失而不可負得。人生能得有幾時少,少年立志學習適時。為一生事業(yè)成功之基礎?!拔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贝斯庞栔裱院笊倌晔煊浗K身受用。


    四、齊家政

    治化之道必先齊家,然政行于天下易,而教施于一家實難,蓋骨肉之間恩素情深則家法難申,自非身先德化不為功。治家之難難于治民,良非虛語。故善治家者,以正己為,己正則子女相率而從,己不正雖有治家嚴法,亦無以為功。

    治家以正人倫為本,正人倫以尊祖睦族,孝父母、友兄弟為先。以敦親黨和鄉(xiāng)里為要近正人為父兄,遠惡人如遠惡狼。以勤儉立業(yè)慈讓為懷,約己而濟人,有禮而好德。如此者可以興家,可以安心而立人。治家內勤最要。男人性毋多剛或臨事憤怒,得解勸一聲,可省卻不少意外事?;蚣づ徽Z,每種下無限禍根。每日開門七件,莫不操之于內儉約節(jié),亦理家要政。

    后妻對于前妻子女,世間頗多難處,非妻之不賢或子之不孝也。緣自私心而然,有自私心則猜疑則妒忌,因而漸至先歡終成大恨,持家者應察言觀色,預為之防則善矣。天下之人皆同胞,而同處于父母者,有幾兄弟姐妹之間設有貧困急難,俱當盡力救助,不應視為路人,而傷于手足之情,世謂處兄弟姐妹者,勿妄怒妄怨。直處家良言。

    子弟紛爭于外,雖以曲直為理,但須自家約束。有理亦宜容忍一些,必嚴自教戒,若為親情為體面而回護其短而紛爭,是乃自傷體面,自虛子弟,前途每肇不測之禍。父母不幸中年亡故,所遺幼年弟妹,長為兄姐者當扶如子女,盡衣食教誨之事。至弟妹之待兄嫂,亦應事之如父母之禮。
    家庭中兄友弟恭妯娌隨之全家和氣,父母愉快亦孝之大者,或家庭有異母如兄弟和睦,亦可消除偏愛之和。
    婚嫁為人道之始,立家之基。尤宜審慎對方應求品德為本,勿貪圖聘金,勿看重妝奩,勿攀高門慕貴勢。家庭中賢否難盡齊一。為父子不能皆賢,或兄弟不能俱佳,或丈夫放蕩妻子悍暴。譬如附身贅統(tǒng)不能割棄。惟有自身善以處之,庶收潛移默化之功。
    家庭日用所需不可奢廉,不可吝嗇。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衣食既足生理自旺,禮教德行由是而生。凡安樂之境莫不由勤儉得來。
    勤儉為立身立家之本。人不但貴乎有一長一業(yè),且貴手能勤其業(yè)發(fā)揮其專長。不論士農工商,凡勤且儉者,家必日進,否則莫不致敗。
    世間惟財與色最能敗壞人心,睹錢漁色近毀人身禍貽子孫,敗家傷生實由自至。持家者必以之自立其身必以之教戒子弟,一涉足其中將不能自拔,一失足成千古恨悔之晚矣!
    創(chuàng)業(yè)之難毋難于登天。而敗壞事業(yè)之易則往往由于不知不覺之中。諺云:由儉奢易由奢儉難。大抵事業(yè)有成總有勤儉,而其覆敗總由怠奢,故謹身節(jié)用,量入為出,勿先其度,則罕有傾敗之由。一家之中男女皆不坐食。雖操作辛苦,然知物力惟艱,由是養(yǎng)成樸實節(jié)儉美德。小則可一家自足,大則可以利物濟世矯俗成風。
    體面二字誤盡古今天下人。人家喪難婚嫁交際之類不自量力而行,只貪圖虛體面至負債積窮,已后悔莫及。
    一家之中生財有數(shù),則聚之盡鎦鐵而用之。如泯沙所不足供其付出,則將何以為繼?多見富貴家子弟,先人所遺產業(yè)之厚。乃不數(shù)年而家產蕩然無存,盡敗家之由。不知節(jié)用為其端。俗語云:“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
    父祖之貽子孫惟義為最善。否則如違背天理或取不義之財,跋扈鄉(xiāng)里強取豪奪徒貽子孫以禍根,非愛家之道。

    五、正禮節(jié)

    國家之治亂系于人心之邪正。守禮法合人群,世風必正,國家必治。人心邪則悖禮犯法,貽害人群。故驗國家治亂必先觀禮法盛衰。

    人之立身于世,重在爭人格禮節(jié),重名教,卑污之行便如自圭之玷,終生不能磨滅??刹簧髟湛刹怀稍?。尊長生辰,稱慶世有此俗,遵禮致慶承歡。鋪張宴會非顯親之道,寧儉勿奢誰云非孝!

    待小人物不可有輕視之態(tài),尤不可妄自踞傲,亦不可近于狎玩,為人所輕自失儀容。

    蒼蠅附驥尾馳,雖千里難免附著之虛。蔦蘿附松柏,雖上接云霄難免攀援之恥。故有者重立身寧風霜自持,嚴于操守不為狗馬親人。

    飲酒適量而飯不可過度,尤不可沉醉喧囂至乘禮節(jié)奉延賓客,惟誠懇致意不可強人飲酒,致人所難。人不能無過。有過錯自覺則改,方可立身成人。飾非文過便一生無長進,處人惟能改過為第一美事。古人敦厚雖婚慶大典,盡禮而已,不事鋪張。所見歷代族譜對此多有訓誡。處今之世風氣所趨,雖不能盡法往古,然節(jié)約從事利己利人亦何樂而不為。


    六、務讀書

    家人不論貧富子女不論智愚第一要讀書。讀書則能知事理。古人所謂致智格物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者,個人智為之理,立業(yè)之方,不至為非作歹,為社會敗類,且可為國家建設效力。幼年讀書尤須專心一意,務要讀得字之分曉,須背誦者尤要背熟。幼年所讀書可終生不忘。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故讀書要熟明其義理則為有成。

    讀書曰“十則”靜坐則神清;澄思則理透;好問則識廣;多讀則學博;筆勤則文清;功純則德進;好冷僻則有炫奇之戒;務細碎則有穿鑿之嫌;無臥薪嘗膽之志,則心思不至無破釜沉舟之勇,則功夫不深。人生有限時光如閃電逝波,一去不返。學問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且不可因循姑待白首徒悲,貪戀無益之為,虛擲韶華誤首為之。學問古人愛憎分明,真為金玉良言。

    善讀書者,于人不置疑處須教有疑問人。已有疑者卻要會其理出而無疑。讀書能到如此地步,才算是有悟。

    少年讀書能記憶而不忘其用處。中年讀書知有用而常漸忘。其上焉者著書立說下焉者摘要筆記,書中精義,經手自寫則記憶尤深,且可以為他人讀書之參考。

    讀書在勤勉才能刻苦。古人如囊蠅如映雪、如懸梁,莫不從刻苦而到有成。須記勿怠勿驕自持聰明、勿半途而廢、勿忘于小成,如此必可至大成,而成大器。


    七、明德性

    大丈夫須有頂天立地之志,處世存心要有容忍度量,而勿求容于人。人必善忍其業(yè),乃有成。必有容其德,乃得大君子。立身未有不成于忍,惟能忍方能恕于人。合眾志以成大事業(yè),不忽視小事物,方能謹慎處事而致成功。

    忍辱一事自古為難。雖豪杰之士多由此敗。處人之道當察辱自何來,若其來自小人則理直在我,何怒之有?若來自君子須知吾過當改,亦何怒之有?不辨其由而以一怒應之,或致相仇而不能己,何異于樹敵以困我孤我,自取失敗之道。故曰忍辱是入世交際第一關頭,為立身立業(yè)成功失敗第一關鍵。

    人不可炫己之長,揭人之短,須知人各有所長短。故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為只見己之所長,不知己之所短,對人家則專視其人之短,而蔑視其長,入世處事為必感世路多陰,寸步難行。

    人之通病在好炫自己或自夸所業(yè)以致遭人之忌,吃虧不自覺之中。故智者不言己長,始能保其所長,而其長自大。

    有一份自滿之心,面上便帶有自滿之色,口中便有些自滿之言。殊不知世間再無可自滿之事。若自謂已滿不可復加,便已是走入窮途末路,輕躁淺露驕已致敗有識者恥之。

    路狹處留一步讓別人走,味甘處留三分與別人吃,胸中不立城府,對人無成見,平易近人,胸懷坦白自無樹敵之人。

    若事出不已,與人爭論,止可處事言理不可脫離本題,涉及其它,尤不可涉及他人私事,人以曲事我,可從容解釋,無須與之仇爭。旁觀者明,自明曲不在我,而我益為人所重。

    有譽我者當察言者之意,省自我之實。譽過其實,當家警惕,切不可以沾沾自喜。

    有一善而欲人之頌揚,施小惠而欲人之感激。此緣由于滿腔自私之故,名譽誠為第二生命。欲維持名譽,則必須重道德守信義。為我有求于人,人意欺我,我必輕其為,后遇此人,雖其言之成理,則亦不之信矣。以此類推,我之對人又將如何?我不負人,人亦不致負我,即或不然,古人云:“寧使人負我,勿使我負人”,又曰:“人無信不立無義之則亂”,凡存心處世立言制行要名實相副始終如一,勿損人而利己,勿徇私而害公,為此則名譽自立。

    做人作事要堂堂正正。如或言行不一,須知惟有人間耳目最難掩蓋,切勿以為世間只有我最聰明。一旦陰事揭開,將何以立足于人前,則后悔已晚。


    八、謹言語

    言不由衷,人間所惡待人接物互要誠實。虛偽之言,久經必露出破綻,故出言必先自思量。是合理的便說,不合理的便步可說。有損于人的便步可說,勿說大話,勿說空話,古人云“言寡尤行寡恢”。

    聞人過失須加警惕,耳可聞不宜說。語云:“經自之事猶未真,十口相傳豈可盡信”,至于閨房之事尤不宜道聽途說,喜談樂道擐薄之行君子所不齒。言語到快意時截然能忍默得住,意氣到奮發(fā)時截然能收斂得住,忿怒嗜欲到沸騰時截然能抑勒得住,能做到此三者,方能做得來大事業(yè)。

    言語切或輕薄如好談人短,揭人隱私,一時心口恣意而談遂貽其人不解之恨。大抵人而好以言語譏人者,必因私心太重之故。所以見人家富貴則嫉之,見人家聲名妒之心,蘊于平日不自覺而發(fā)之口。殊不知聞之者懷恨于心,已肇構禍之階。

    人前不可談人之隱私。無意言之而輾轉相傳,喧騰眾口,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損人招怨于此肇端言談,不可不慎。

    交際宴會之時,流品不齊,貧富不同,或相貌不全或學識不等。語言之間倍須留意檢點,勿犯人忌,勿犯人短,勿以所學自行暢言于淺學之前,庶免聽者,愧疚轉為嫉恨。

    說閑話于有事之家,訴苦情于無用之地,最惹人厭。而于事無補尤宜切戒。


    九、慎交游

    處世貴在知人。于朋友間知其人,友其德,籍以輔吾仁。矯吾失,故交友得其人。則可自薰其德,此所謂益友也。茍不擇其人則惟導惡習,趨下流,此所謂損友也。故擇友不可不慎。

    交富貴之友戒之在驕在奢,交雄杰之友戒之在爭在斗。交商賈之友戒之在吝在嗇,他如不肖蕩子則萬不可近。交友不善,足以危身破家,可不慎歟。

    益友在座如他之右互相切磋,勵我以道義,博我以學問,一夕之話勝讀十年書,片語之投逾于百朋之錫,故人貴有良師益友也。

    朋友交以相下為宜。相尚以道義,相濡以學問,同心相印,同德相成。君徒矜已長攻人之短,此非交友之道,切戒切戒。

    人有平日不相知而忽加我以禮,此必當審度,不可輕于接受。恐異有難于回答處,誠不可不慎。旅途朋友盡屬新交,審其言談察其舉動,窺其好惡方可交接。而于娶與授受之際,仍須非常謹慎。

    凡強來親近者,必非尋常,宜與稍持距離,以觀其趨向,然不可露故避之跡。

    人當交往惟不可盡傾私秘于閑談話語中,設一旦有變化,被將執(zhí)為口實,朋友失好不可有過份語言相加,古人謂:君子交絕不出惡聲。

    心口皆善吉人也!心口皆非人得而防之,尚不致于我害,惟言猊稱圣賢,而心腸似蛇蝎者,不可不防,當慎之,遠之。

    人世間交際之訣律己以謙待人以恕接物以信,理事以義,可以受用終身。


    十、處世事

    明是非、辨忠奸、守節(jié)義、權生死,才算得大勇不自用,能用人才,算得大智。

    以愛子女之心事親,則無不孝。以貴人之心責己,則無大過,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可全交誼和人群。立身處世之道見識要遠,操守要嚴,器量要大,謀慮要廣,行事審其當否行之在我,不怨天不尤人,以廉退禮讓為先。言欲遜,遜則人和。行欲嚴,嚴則遠悔。

    端重勤儉是居身良法,仁恕正直是居家良法,恭寬容忍是否鄉(xiāng)良法,廉潔奉公是居官良法。人之處世不可有輕人之心。懷此心者類乎薄挾上人心者矣??瓶駪]以接物,乃為進德修業(yè)之本。

    濟人為美德固無貧富之分。富人濟人以金錢自是富厚長者,情懷賤貧者力不能及此但只須存一片放便之心,具三寸善言舌,為人解忿息事,雖不是金錢施予,卻有金錢辦不到的效果。

    凡遇事先想道理如何。已有了主意,再參評眾議,即決斷而行。切忌依違因循,隨人指揮而致敗事。

    我以厚待人而人仍以薄待我應思我之厚,或有未至我以禮待人,而彼仍薄我虐我則當如敬鬼神而遠之矣,何處無小人當思處之道。

    勿以吝為儉以刻為嚴,以陷為禮以傲慎為厚道,以獍黠為聰明以愚鈍為寬大,茍如是則何啻毫厘千里矣,宜有臨事分別。

    群處之間即到和易極處,亦只是情款浹洽,而胸中涇渭自當分明,不可遂波逐流漫無主宰。

    聽人說人,是非莫輕信,亦莫輕答,須知禮。凡愛說閑話愛管閑事愛圖閑錢之人之言,皆不可輕信其人,尤不可輕交。

    雖至親兄弟姐妹侄之間如有緩急,可自我量力助之,萬不可存求報之心。

    雖為姻親家縱富而不正,及行為不端者敬而遠之。

    客筵賞蔕寺觀施舍,不如移之以助孤苦無依殘疾無靠者為有實惠。

    人每因一些小便宜,隨事便起忿爭,既傷和氣又損心神,實是因小失大。

    眾人事,須憑公議。如公議不可者即止。犯于公議雖為善事,亦難使眾人心服。

    處鄉(xiāng)里當敦厚謙和為心。古云:“寧使人負我,不可我負人”。若有橫逆之來相加,可曉之以理,不可以暴氣怒罵應之。

    居必有鄰,故睦之外尤須睦鄰。睦鄰之道,如有應接,大而財產交易,小則借貸往還,以致酒食應酬等事,皆宜謙讓以敦情誼,始可有無相通,守望相助出入支持,而臻群居安樂之境。居鄰不幸而有強梁巧詐為非作歹之人,能容忍處,仍以包容為宜。萬不得已可亟托故遷徙,別擇善鄰。古諺有云“百金買宅,千金買鄰”。擇鄰不可不知。

    睦鄰之道非一端我居是方,必致力是方之風俗,教化務使善之親親,而惡者自孤自孤。心有所憚,而不敢恣為非。古有道:君子居鄉(xiāng)化盜者,其庶幾乎訟獄之事,為大冤不白而起。如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兄弟之仇,不與同國,不申告于官則無以白其冤。訟乃不得已者,若田產婚娶細微之故,是非則宗族里黨可以和解,設稍有不平亦宜忍了事。涉訟公庭結怨愈深,耗財破家,禍害更大。語云:“訟則終兇”??梢詾榻洹槿颂幨?,心胸要寬大,意度要安閑,約己而豐人,則群下樂為之用,所得常倍周慮而審處則成事可免勞,而易集,惟有心胸狹小,性情偏急,好利己而薄人之輩,未有不致敗者,慎之戒之。以忠孝為本,以禮義為綱,不論職位高低,職業(yè)有別,皆足以風世俗而正其身,勵其行以范后昆,以型鄉(xiāng)里,豈曰于世無補哉。
 


《何氏家訓》摘要解說
     揚州何園主人望江何氏作為一個憑借幾代人艱苦奮斗而顯達起來的新貴家族,十分重視對家族成員道德操守的自律教育??淘凇逗问献遄V》中的“家訓”十一則,詳盡規(guī)范了家族成員的修身處世、待人接物之道,不失為一部循循善誘的家庭教科書,凸顯著一個封建家族的文化淵源、道德理想與生存智慧。事實上,何氏家族能夠發(fā)達壯大,與中國近代李鴻章、孫家鼐等大家族聯(lián)姻結盟;精英滿門,出現(xiàn)了“祖孫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畫家”、“姐弟院士”等代代有出息的兒孫,這與其奉行的一套嚴格完善的家教密不可分。

 

   孝親敬長之規(guī)


  ——今之人以能養(yǎng)為孝者何?蓋緣不顧父母而私妻子,倒行逆施者眾,彼善于此,故與之耳。殊不知孝之道,豈養(yǎng)之一事所能盡哉?要有深愛婉容,而承顏順志,尊敬謹畏,而惟命是從1。稍有斯須欺慢違忤,或傷教敗禮,取辱貽憂,雖日用三牲之養(yǎng),猶為不孝也2。藍田呂氏曰:“孝莫大乎順親3?”司馬溫公曰:“吾事親無以逾于人,能不欺而已矣4?!逼涫戮嗳?。

  ——人家子弟,有父母兄長慈愛,又得教以詩書,授以生業(yè),而能顯親揚名,以盡孝敬之道者,乃常分耳5。烏足言要在困苦艱難、流離顛沛之際,竭力盡心,周全委曲,消患彌變,特力獨行,而不失其度者,方為孝敬?

《何氏家訓》第一條為:孝敬親長之規(guī)。這則規(guī)訓說的要孝敬父母和怎樣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第一要義,是一切善行的源泉。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做好這件事。一個孝親敬長的人,必家能夠得到社會的敬重和幫助。怎樣才叫孝敬父母?僅僅滿足他們在物質生活上的需求、讓父母吃好穿好,卻不尊重父母的情感意愿、頂撞父母教誨,這樣就不能算是孝敬;如果不能走正道,去干有違社會規(guī)則的壞事,哪怕是對父母再好,也仍然是大不孝。


  隆師親友之規(guī)
  ——凡家素清約,自奉宜薄,然待師友,則不當薄也。切不可因已無成而不教子,又不可以家事匱乏而不從師。務要益加勉勵,則所聞者堯舜周孔之道,所見者忠信敬讓之行,漸摩既久,身日進于仁義而不知也。若為利欲所蔽,違棄師友,則與不善人處,所聞所見,無非欺誣作偽,汗漫邪淫之事,身日陷于刑戮而亦不自知也6。言之痛心,各宜自省。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必須趣向正當,切磋琢磨,有益于已者,始可日相親與。若乃邪僻卑污,與夫柔佞不情,拍肩執(zhí)袂,相誘為非者,慎勿與之交接7。

  ——學問之功,與賢于已者處,常自以為不足,則日益;與不如已者處,常自以為有馀,則日損故取友不可以不謹也。惟謙虛者能得之。

《何氏家訓》第二條為:隆師親友之規(guī)。這則規(guī)訓說的是如何尊師重教和擇善交友。注重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鑒別、選擇老師和朋友,并教育孩子要尊敬老師,善待朋友。因為老師和朋友在一個人的成長道路中起著至為關鍵的作用。有好的老師教誨,不僅可以獲得更多的課堂知識,而且能夠領悟積極健康的人生道理;有好的朋友切磋交流,取長補短,可以讓人在不知不覺中大有長進。與此相反,一個如果背棄了良師益友,就很容易和社會上的壞人攪到一起,接受不良事物的誘惑,不但學業(yè)無成,還會滑到墮落犯罪的邪路上。


  待人接物之規(guī)
  ——凡與賓客及尊卑長幼、君子小人相接,儀節(jié)固有不同,咸不外乎敬而已矣。若待尊長,必須言溫而貌恭,情親而意洽。尊長或不我愛,益加敬謹可也。待卑幼又在自敬。其身茍能尊嚴正大,肅矩整規(guī),則為卑幼者修飾畏慎之不暇,孰得而上犯之耶?一或瑣碎褻狎,便無忌憚矣。待君子之敬根于心,百凡相見往來,交際之禮,俱宜從厚,其敬始伸,稍薄則為慢矣。待小人則不然。外若敬而內則疏,包容退讓,寧受虧—分,使之自滿自愧,于我亦無所損。若與之爭競較量,一旦棄絕,或發(fā)其陰私,斥其過惡,彼必終身懷忿,不至中傷而不止耳。此乃一生所驗之良方,以為后人應世之藥石8。

  ——凡客至家,長或宗子出迎,久不相見者則拜9?;蛄麸?,家長宗子奉陪。如系子弟中之舊師友,新姻眷,止是此子弟同陪,其馀不必見也。留飯之意,既得盡話,又得盡歡,且能盡敬,況路遙者,不使受餒而還。饌貴快便精潔,不貴多品庶10。親近教益,??赏鶃怼H粢回S厚,后來難繼也。

《何氏家訓》第三條為:待人接物之規(guī)。這則規(guī)訓強調了家族成員如何待人接物的禮儀。在中國這個極重人際關系的禮儀之邦,待人接物更是一個大家族成員的必修課。這里重點強調與闡述了“誠敬待人”的原則和道理。誠敬待尊長、長者,是本分;誠敬待晚輩,是自重;誠敬待君子,是真心實意;誠敬待小人,是少惹麻煩。


   鞠育教養(yǎng)之規(guī)
  ——古有胎教,凡婦人妊子,寢不側,坐不邊,立不跛,不食邪味,領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視邪色,耳不聽淫聲,此道也11。今之婦人烏得而知之,夫當預與之言。
  ——凡產子,須是為母者自哺,不可委之乳母。吾嘗見人家用乳母者,雇值服食,稍不如愿,反令其子寒暖失時,饑飽無節(jié),或跌撲驚傷,隱蔽不言,致疾莫知所自12。且乳母中,端潔者寡,常生意外之虞,不可不謹。
  ——子女初生,三朝滿月,慎勿置酒張筵,多害生命13。惟齋沐更衣,具酒果,抱子告祠堂14。其世俗催生送羹之禮,糜費無益,概宜謝絕。

  ——古禮,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不以山川,亦不可與古先圣同名。但只名以理學之字,使之顧名思義可也。

《何氏家訓》第四條為:鞠育教養(yǎng)之規(guī)。這則規(guī)訓是對家庭生養(yǎng)哺育孩子做出的要求。女人懷孕后要注重胎教,規(guī)范自己的舉止行為;孩子生下來后,由母親親自哺乳更為健康、安全;孩子誕生慶典不必按照世俗做法大張旗鼓地鋪排浪費,給孩子取名應該在不違反常規(guī)的前提下具有意義。

  讀書寫字之規(guī)
  ——欲知子弟讀書之成否,不必觀其氣質,亦不必觀其才華,先要觀其敬與不敬,則一生之事業(yè),概可見矣。凡開蒙之后,能漸漸收斂,一惟師教之是從,親言之是聽;敬重經書,愛惜紙筆,潔凈幾案,整肅身心;開卷如親對圣賢,熟讀精思,沉潛玩索,反來就自己身上體認,眠存夢繹,念念不忘,如嬰兒之戀慈母,饑渴之慕飲食,無一刻之敢離,無一時之敢怠;但遇緊要辭語,留意佩服,即思此一句,可以用在某處,我當謹守此行,此一句正中我之病根,我當即為拔去,不使蔓延滋長。如此為學,雖愚必明??v不能盡忠于朝廷,亦可以盡孝于父母;縱不能建功業(yè)于天下,亦可以自善乎一身。若乃不莊不敬,鹵莽忽略,未學先能,未講先厭;或講讀之際,目視他所,手弄他物,心想他事;于書讀其前則污其后,讀其后則毀其前或自恃聰明,不肯用力;或專務外馳,不肯內究。如此為學,白首無成,雖成必敗。居官則壞國家之事,處已則無保身之謀。所以古之圣賢,教人先在灑掃應對時著力,引誘提撕,倦倦以持敬為本15。
  ——讀書以百遍為度,務要反復熟嚼,方始味出。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融會貫通,然后為得。如未精熟,再加百遍可也。仍要時時溫習,若功夫未到,先自背誦,含糊強記,終是認字不真,見理不透,徒敝精神,無益學問。
  ——學問之功,全在講貫16。而講書之要,必須講后自己細看,著意研究,潛思默究,逐句繹,逐章理會,方才得其旨趣。略有疑惑,即為質問,不可草草揭過。俟一本通貫后,仍聽先生摘其難者而挑問之,或不能答,即又思之,思之不通,然后復講。真境一開,如得時雨無化,后來作文,隨意運用信手發(fā)揮,自然成章,無再窒礙。若泛泛而講,泛泛而聽,原不留心佩記,徒費唇舌,不入肺腑,今日講過,明日忘之,此章未達,又講別章,今年未明,復待來歲,雖講至百年,誠何益也?

  ——凡寫字務要莊重,端楷有骨格,有鋒芒,有棱角,不得潦草歪邪,微眇軟弱17。古人云: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矣。吾以為用筆固在心正,又在于活。手活則筆勢奇妙,如走龍蛇,否則若膠柱鼓瑟,而剔畫不開也18。是以小兒初學字時先要教其執(zhí)筆圓活,如寫小字,止令手提運筆,而手腕不動也則無魯魚亥豕之弊,既要快捷,又要不差19。此乃日用常行,第一急切之務。況考試之日,茍或字之不佳,涂注粗拙,縱是錦繡文章,亦不動觀覽矣。豈可謂字不要緊而不習也?

《何氏家訓》第五條為:讀書寫字之規(guī)。何氏是由科舉及第而走向發(fā)達的家族,尤其重視對子弟的教育。本則規(guī)訓是全部家訓中篇幅最長的一則,用一千多字詳盡論述了讀書治學之道。內容可以概括成為讀書治學三部曲:判斷一個孩子讀書學習能不能有成,不看他的氣質,也不看他的才華,首先要看他是不是“敬”,就是能不能從主觀態(tài)度上崇尚學識、熱愛學問,想學要學;其次要看他能不能“習”,就是有沒有做到讀書以百遍為度,將所學的內容反復咀嚼,爛熟于心;再次是看他會不會“思”,不但潛思默究參明義理,還要反復叩問融會貫通。經過這樣一個反復實踐的化合過程,才能把知識學問變成自己的東西。尤其難能可貴的是,規(guī)訓的最后還提出了與孔孟倡導的“學而優(yōu)則仕”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正統(tǒng)儒家思想不同的主張,要求家族中的每個人都做到實事求是、量力而行,能讀書的安心讀書,不一定非要做了官才有出息;不能讀書的就安心生理,不一定非要讀書才算有見識。


  出處進退之規(guī)

  ——人生天地間,智愚賢不肖,固有不齊,或出或處,或進或退,要當皆以古人為鑒,斯無咎矣。昔伊尹、傅說、呂望、孔明之處也,一耕于有莘之野,一傭于版筑之間,一垂釣渭濱,一高臥南陽20。此四公者,不出則寥寥無聞,一出則立業(yè)建功,以安天下。向非天子夢卜求而用之,終于農工漁隱之流而已,何嘗急急自出,抑何嘗以農工漁隱之事為卑鄙而不為也?今人知出而不知處,知進而不知退。凡讀書不遂,即鄙農工商賈之事,而不屑為,所以有濟世之才,而無資生之策者,多矣。如張齊賢以布衣而條當世之務,藝祖留之以相太宗;范仲淹以秀才而懷天下之憂,君子稱之為分內事2l。今初學之士,就欲妄事,希覬干求,豈二公之儔耶?又留侯、疏廣,功成身退,知止知足,成萬世之美名22。今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者幾人?吾人能知此四事,于所行所止之間,審已量時,見幾而作,則庶幾免夫失身之患。

《何氏家訓》第六條為:出處進退之規(guī)。本則規(guī)訓援引歷史上眾多名人事例,闡述出處進退的思想,告誡族人要以歷史人物為鏡子,就不會犯錯誤。人生在世,誰不希望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yè)來?但一個能否實現(xiàn)雄圖大志、博取功名利祿,并非全憑個人才干,還要有機遇和條件,強求不成,還會適得其反。有些人讀了書,就以為自己了不起,千方百計地想做官,即使官沒當上,也不安于平凡,結果徒有濟世之才而無資生之策。歷史上許多建功立業(yè)的人物,在他們還沒得志的時候,就能夠安居樂業(yè),審時度勢,當行則行,當止則止,所以進有所成兼濟天下,退能避禍宗族平安。


  節(jié)義勤儉之規(guī)
  ——節(jié)義之人,乃天地正氣所鐘,光祖宗,榮親族,莫大乎是。后世但有男子仗義而窮,婦人守節(jié)而苦,不能自存者,豈可不為之慮,而使之失所耶?合族俱當議處資給,以成其美,不可輕慢靳嗇23。

  ——勤儉為成家之本,男婦各有所司。男子要以治生為急,于農工商賈之間,務執(zhí)一業(yè)。精其器具,薄其利心,為長久之計。逐日所用,亦宜節(jié)省,量入而出,以適其宜,慎勿侈靡驕奢,博弈飲酒,宴安懶惰24。若人心一懶,百骸俱怠,日就荒淫,而萬事廢矣。婦人夙興夜寐,黽勉同心,執(zhí)麻臬,治絲繭,織纖組川,以供衣服25。不事浮華,惟甘雅潔。凡有重務,弟兄妯娌,分任其勞。主婦日至廚房,料理檢點,但有童仆撒潑五谷,穢污作踐,暴殄天物者,量加懲戒26。至晚扃鎖門戶,貯水徙薪,逐處照管,仍諭各房,不許烘焙衣物。內外謹嚴,俱無怠忽。其上下衣食,分給有等,男女多者,傳遞惟均,不得各分彼此。嫁娶資妝,亦從簡便。如此則衣食常盈,而先業(yè)不墜矣。

《何氏家訓》第七條為:節(jié)義勤儉之規(guī)。本則規(guī)訓分別從節(jié)義和勤儉兩方面對家族成員做出要求。節(jié)義是一件耀祖光宗的事,家族中如果出現(xiàn)因為仗義守節(jié)而發(fā)生生存困難的男女,要當作全族的大事來進行議處,資助他們生活,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一心一意成就美德。勤儉是成家之本,家庭中的男女成員雖然分工不同,但勤儉持家的原則是一致的。男人要把執(zhí)業(yè)謀生作為當務之急,無論種地、做工還是經商,只要選擇一行好好干就行。女人要勤勉節(jié)儉,檢點料理好家庭中的一切細微人事。男戒驕奢,女戒浮華,同心勤儉持家,才能常保家道興旺。


  飲食服御之規(guī)
  ——飲食服御,乃民生日用之不可缺者。近來僭侈無節(jié),風俗日漓,盜起民窮,多由于此。豈草茅之說,所能挽回27?故歷來古先圣賢之言,為標準。吾人當佩服,以成恬淡樸雅之風。
  ——古人飲食,每種各出少許,置之豆間之地,以祭先代,始為飲食之人,不忘本也。
  ——為人子者,父母存,冠衣不純素;孤子當室,冠衣不純采28。
  ——或問朱子曰:29飲食間,孰為天理?孰為人欲?曰:飲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入欲也。
  ——君子慎言語,節(jié)飲食,二者養(yǎng)德身之切要。
  ——有道之士,粗裘索帶,而人不鄙之者,取其內而不取其外也。
  ——司馬溫公曰:吾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矣。又曰:吾家待客,會數(shù)而禮勤,物薄而情厚。
  ——古人事親,有以酒肉養(yǎng)志者,有以菽水承歡者,均不失為大孝30。
  ——茅容待客以草蔬,與之同飯,殺雞為饌以供母,客知之,起拜而稱賢31。
  ——范文正公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而惟好施予32。晏平仲敝車羸馬,而惠及三族33。
  ——范益謙曰:凡吃飲食,不可揀擇去取34。
  ——汪信民曰: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35。朱子曰:今人不能咬菜根,而至于違其本心者眾矣,可不戒哉!
  ——柳公綽凡遇饑歲,諸子皆蔬食,學業(yè)未成者,不聽食肉36。弟見兄未嘗不束帶,夫人常衣絹素,不用綾羅錦繡,每歸覲,不剩金碧輿,只乘竹兜子37。常命粉苦參、黃連、熊膽,和為丸,賜諸子,每永夜習學含之,經資勤苦。所以在公卿間,最名有家法。


  ——君子以禮義為養(yǎng)心,則心廣體胖,若恣食肥甘,則神昏氣潰。婦女以布御寒,則堅苦其志,以香薰羅綺,則淫蕩其心。

《何氏家訓》第八條為:飲食服御之規(guī)。本則規(guī)訓對家族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做出要求。衣食住行是一個大家族生活的最基本內容,它不但直接體現(xiàn)著一個家族的經濟狀況,而且反映著家族成員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tài)度,在某種程度上,還將影響著家族的生存前景和命運。

  量度權衡之規(guī)

  ——人家之斗尺戥稱,皆所以量多少,度長短,稱物平施,而權輕重者也38。此固外物也,其實系乎人之一心。心正而公,則制之惟準,用之惟平,使貿易輸斂之間,兩無虧累,即為天理矣。若以私刻存心,專圖利已,買人之物,則用小戥大稱,賣物與人,則用小稱大戥;或借人米谷,原以大斗量入,而以小斗償還;取息于人,則以小斗放出,以大斗收回,即此就為人欲。殊不知輕重大小之間,所增幾何,而所損大矣。蓋幽暗之中,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心不可欺,心可欺而天不可欺。吾人為學,欲辨理欲,而下克己工夫者,先從此處用力,最為親切。

《何氏家訓》第九條為:量度權衡之規(guī)。本則規(guī)訓是對家族對外交易活動中如何使用度量衡作出訓誡。規(guī)訓告誡族人在對外交易活動中要做到“不欺心”。也就是心存公正,嚴格自律,不可貪圖小利,損人利已。修養(yǎng)品德就要從身邊日常點滴小事做起。


  撐持門戶之規(guī)

  ——大丈夫尚欲戮力王室,而自家門戶,豈可不為撐持,而忍坐視其敝乎?蓋人家之興者,豈得常興?而為者,亦豈常廢?興而不撐持即廢矣,廢而能撐持,何患不興乎?興廢固由于天,而撐持之力,實在于人。人能知此意,克勤克儉,凡有廢墜,一一修舉,以保宗祀39。切不可推延畏縮,竊議旁觀,以致唇亡齒寒,委靡不振,而反取人欺笑。雖然此其大略也,若夫光顯之則,在經與書矣。

《何氏家訓》第十條為:撐持門戶之規(guī)。這則規(guī)訓闡述強調了男人對于家族存續(xù)發(fā)展的責任。規(guī)訓論述了家道興廢無常、興廢全憑人力的觀點。強調男人不僅要盡服務國家建功立業(yè)的義務,還要承擔起撐持門戶、振興家業(yè)的責任。家道興廢無常,但撐持經營在人。只要全族上下同心協(xié)力治家舉業(yè),宗族就能持久興旺繁榮發(fā)達。


  保守自家之規(guī)

  ——保守身家之道無他焉:第一,不可奸騙人家妻女。第二,不可賭博宿娼。第三,不可拖欠包攬,謀領侵欺錢糧。第四,不可煉藥燒丹,攘竊誆騙。第五,不可強橫健訟,斗狠逞兇及打幫教唆,生事害人40。第六,不可交接無藉之徒,花哄游蕩,不務本等生理,及縱容尼姑賣婆于內室往來41。第七,不可傲人慢物,好勝夸能,逆理亂倫,驕侈淫佚。第八,不可為貪心所使,專行峻險之途,吾人能依得此誡,每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循規(guī)蹈矩而行,則上不玷祖宗,辱父母,下不累妻子,害親鄰,明無人非,幽無鬼責,一家安樂,為何如哉!

《何氏家訓》第十一條為:保守身家之規(guī)。這則規(guī)訓為家族成員設定了全身保族的禁令。在一人犯事誅滅九族的封建社會,個人行為的后果直接關系到整個家族生死存亡的命運。有鑒于此,本則規(guī)訓為族人定立了保守身家的八條禁律,苦苦告誡族中子孫“每日戰(zhàn)戰(zhàn)兢兢循規(guī)蹈矩”,切不可做出“玷祖宗、辱父母、累妻子、害親朋”的事。何氏祖宗將八條禁律列入家譜中時刻對子孫進行常規(guī)的普法教育,警鐘長鳴,對今天的我們不失為有益的提醒。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左宗棠兩句家訓:為人父母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子女不成才都難
舊時中外溝通的使者
《何氏家訓》
淺談客家人的根源意識與宗族觀念
全球十大最頂尖家族家規(guī)家訓 獻給全天下的父母和子女
流動的民系 梅州客家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