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端居室[李泌] |
宋.盧淵 |
宋.張同之印 |
宋.野夫 |
宋[木印] |
宋.張安道氏 |
宋.六一居士[歐陽修] |
宋.索 |
宋.秋壑珍玩[賈似道] |
宋.楚國米芾 |
宋.趙明誠印章 |
宋.云壑主人[吳琚] |
宋.齊周氏[周密] |
宋.公堇夫[周密] |
明清篆刻及其流派
篆刻藝術在明代中葉有了新的突破,文彭、何震可算是明清流派篆刻輝煌業(yè)績的開拓者。元代趙孟頫的圓朱文篆刻,是其本人書后由匠人刻制。王冕用花乳石、青田石治印,但記載不詳又沒有在當時形成以石刻印的風氣。文彭、何震在印壇上一反淺陋怪誕的九疊文,力追秦漢,開辟了明清篆刻藝術的昌盛局面。自此之后,掀起了一股篆刻藝術的熱潮,其主要表現(xiàn)有三方面:一是作家林立,出現(xiàn)了文彭、何震、歸昌世、汪關、朱簡、梁袠等幾十家;二是印學理論的確立,編制印譜成為風尚,如《集古印譜》,是前所未有的。另外時人(包括篆刻家本人)更重視制印譜,使得印譜如詩集、文集一樣,成為個人的一種藝術成就的記載;三是書畫已經(jīng)離不開篆刻,且要比宋、元考究得多。篆刻作為文人藝事的一種,已為人們所接受,求名家篆刻也蔚然成風,故書畫家、詩人、文學家以至收藏家,無不存印章。
清代篆刻在明代文、何之后,在理論與實踐上得到更大發(fā)展,風格各異派支繁衍,成為專門之學。特別是清代碑學盛行,碑學書家無不兼擅篆刻,除為我們熟知者外,金農(nóng)、桂馥、何紹基等均精篆刻。清代篆刻與其碑學是相輔相成的,早中期主要的篆刻大家都是安徽與浙江籍的,當然也有僑居揚州的,所以一直有浙派與徽派之說。浙派指“西泠八家”,徽派又有歙派、皖派之說。
在浙派、皖派風靡印壇百年之后,作為篆刻藝術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清末篆刻走上了一條"印從書出"、"印從刀出"、"印外求印"的復合型創(chuàng)作道路。至此,篆刻藝術的形式與審美體系得以最終形成。自此,篆刻家在創(chuàng)作中所考慮的,是如何實現(xiàn)以及在什么程度上實現(xiàn)各自的審美理想。晚清篆刻,可謂是名家輩出,而就風格而言呈現(xiàn)出更多樣化的色彩,但這些又幾乎都是以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三家篆刻為源頭的,而且其中成就卓著者,又無不是以上三家的結合求之的!
聯(lián)珠印 缶老 |
山陰沈慶齡印信長壽 |
吳俊卿信印日利長壽 |
雷浚 |
千尋竹齋 |
千尋竹齋 |
千尋竹齋 |
千尋竹齋 |
吳俊卿 |
俊卿 |
湖州安吉縣 |
鮮鮮霜中菊 |
蕉研齋 |
曝書[*] |
泰山殘石樓 |
園丁生于梅洞長于竹洞 |
醉墨軒考藏金石書畫 | |
震無咎齋 |
一日之跡 |
丹青不知老將至 | |
吳熙載印 |
攘之 |
吳熙載印 |
攘之 |
畫梅乞米 | |
蓋平姚氏秘笈之印 | |
攘之手摹漢魏六朝 |
攘翁 |
包誠字興言又字子克 |
硯山鑒藏石 |
聯(lián)系客服